搜索

当置身于鳌山山难的“风口浪尖”————“四揭”11.25鳌山山难“真相”

[复制链接] 查看:67980 | 回复:145
发表于 2012-12-3 12:08 51 只看该作者
,只要一踏出自家的门槛,任何人谁也无法保证自己的安全-------!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 戈壁青石
发表于 2012-12-3 12:09 52 只看该作者
业余的不能用专业的标准要求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 戈壁青石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2-12-3 12:09 53 只看该作者
很遗憾,有的人就这样走了
发表于 2012-12-3 12:32 54 只看该作者
戈壁青石 发表于 2012-11-30 11:31 陕西一套采访鳌山山难组织者鳌山太保视频https://www.sxtvs.com/content/2012-11/30/content_7776093.ht  ...

每年五十四个周日,每周组织一次也就五十来次……
鳌山穿越每次收费大约350元/人,而真正的车费及保险只占其中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他从此项活动中是活的经济利益的……
面对恶劣天气,没有预案……
作为有商业化利益的登山领队,作为每年都出事的鳌山、鳌太、太白线路,不准备卫星电话等算不算失职……
没有号召力和影响力,不能把自己的要求贯彻到活动中……
这一切都说明了是那么问题?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 戈壁青石
发表于 2012-12-3 13:30 55 只看该作者

太白并鳌山:二位好!

没想到,在您二位身上,连续3年发生对于失踪人员的搜救。
09年、10年、11年,相继发生一次次任性的穿越行为,那些任性的脚步,踏的不是雪,也不是寂寞,踏的是救援队的神经……

前两次搜救行动中,组成成员在技术、体能、装备、经验等诸多方面相对专业、成熟。
虽然都没搜到想要搜的人。
这次11年熬太搜救,比较特别。

1特别是组成成员大都没去过鳌山或者太白山;

2特别是组成成员大都没有冬季攀登鳌山、太白山的装备;

3特别是组成成员大都没有中高海拔攀登经历,更别提中高海拔地区的搜救经验了;

4特别是组成成员沿搜救路径撒布各类搜救资料,事主下山途中分明看见,却如躲猫猫般,以其户外穿越技术,科学有效规避直至圆满下山。

5特别是组成成员终于在山下迫使事主不好意思而主动上前打招呼问:你?们?是?在?找?我吗?……以使本次搜救终获成果而未至流产。

楼主啊,看来,搜救要靠运气+缘分,搜救跟偶然性更像哥们一伙。。。



老三夜话一个疯子穿越,一群傻子救援!!!
https://bbs.8264.com/thread-679618-1-1.html

发表于 2012-12-3 13:42 56 只看该作者
         看了视屏,那个主播郭子铭(10:11……)以救世主的口气发出“驴友”这个词……董杰面对镜头,在三人遇难后的发言还无赖一般,在出发前对于不合格的完全可以检查,可以排除,说你那个帖子声明干什么?收了钱就是默认检查通过。
         正面,按规程,用以责任自负搪塞是说不过去的。面情软就要自己吃亏。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12-3 14:30 57 只看该作者

驴槽里多了张羊嘴-------古城茶秀 欢乐谷   老羊的帖子

本来不想说,本来只在心里说。
但看了都市快报播出踏雪在户外救援队队部中发表获救感言时的情景,没喝酒,也想说几句,也可谓一吐为快。


踏雪没有错。
去寻找并享受美轮美奂的童话世界,是你的自由和权力。
而且你的勇气的确令我敬佩。

踏雪有错。你真的应该事先给家人交待一下。


踏雪不傻。
带了很多方便面,燃气。

踏雪很傻。
带了一斤口香糖。带了一斤白酒。
口香糖,美齿乎?深山没人,用不着。
白酒,取暖乎?一天2两。20天要4斤,又不够。

如以后还有诸如此类行动,建议把口香糖,白酒。葱,蒜苗等物品换成压缩饼干,牛肉干,巧克力,能量棒等。


家人没错。
亲人多日渺无音信,谁都急。

大哥大没错。
好友的家人有难相助,是应该的。

大脚丫没错。呼唤社会力量,是必须的。

你们有错,你们知道踏雪所带物质足够20天所需。
也知道鳌太冬季穿越最少也需要10多天,凭什么不到期限就说踏雪失踪20天。
(垃圾华商报如此说,也可能不是你们说的,对不起)照我看来,如果失踪,失踪天数也应该从第10多天,或20天以后算起。
你们也可能会说,也许时间就来不及了,可是,户外登山就是这样。


救援队没错。大爱无疆,无私奉献,户外精神完全体现。
看了西园公子等现场救援报道,令人感动,敬佩。

救援队有错。
也是看了西园公子等报道,也有小人告知,救援队很多队员能力,装备等根本就不具备冬季鳌太救助的条件和能力。
(当然,肯定也有人具备)比如那位40多岁严重高反的女性,比如塑料袋当雪套的队员,比如身穿迷彩服,比如上升速度过于缓慢等等。
当然,解释这些可有很多理由。


我只想说的是,既然是救援队员,就一定要具备相应的条件,比如,身体素质,能力,装备等等。
塑料袋,迷彩服不是问题,关键是它们保护不了救援队员,救援队自身都有问题了。
谈何救援别人?
救援不能仅靠满腔热情,户外登山救援就是这样。


救援队不傻。
严格来说,踏雪不是你们发现并救助下来的。
按照常规来讲,尤其是户外登山救援,大多数是不愿意张扬的。
我绝对相信救援队没有炒作的意思。
但无论论坛,媒体等,沸沸扬扬,无意中真有点炒作的味道。
尤其是那天电视中踏雪在两位身穿迷彩装的护卫下发表言论。
真有点涩涩的味道。你们付出了。感谢是必须的,但又有点被绑架的味道了。
真的不是个味道。

救援队有傻。
为什么说有傻呢?
也就是说有点傻,你们不是慈善机构,无私奉献,仅凭一腔热情是维持不了长久的。
救援了那么久,是有花费的。
完全依靠你们自己的力量,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也不利于救援队的发展壮大。
当然,你们也可能有其他途径什么的。
其实,收点成本费。
不为过。

看了你们的装备展示。
安全带,绳索,头盔,上升器等等,还不错。
如自己的装备在精良专业一点,岂不更完美。
再者,把自己的钱添置点装备对以后的救援活动也是很有益的。


不傻。尽管我多次冬季登太白,上鳌山。
(没有走过鳌太。夏季也没有)但我绝对不敢一人独行。

我很傻。
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就回有人批判我,说你为什么不去救援,还胡言乱语。
我不傻。
我说,救火有消防队,武警编制,不需要我



老三夜话一个疯子穿越,一群傻子救援!!!
https://bbs.8264.com/thread-679618-1-1.html

发表于 2012-12-3 14:47 58 只看该作者
戈壁青石 发表于 2012-12-3 12:00 喝了几杯,不吐不快。       一个疯子穿越,一群傻子救援。

     这都是些很实在的旧帖,可惜有人看不到,有人看到了觉得刺耳。所以,自以为牛B的人,还是牛气冲天;自不量力的,还是一意孤行。事故一再发生,救援人员的付出一次次发挥不了作用。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 戈壁青石
发表于 2012-12-3 18:44 59 只看该作者
节选:营救“大白鲨”

12时10分,当大伙行至距县城约20公里处时,先期赶到的该县负责后勤联络的营救人员刘某(网名“三哥”)接到一个电话焦急地说,“‘大白鲨’只身出现在太白汽车站门前,他的家人得知信息后已经赶往现场,准备将其先安置在太白宾馆。”挂断电话后,刘某兴奋地对大伙说,“人出来了,一组人现在赶紧赶往太白宾馆,另外一组人上山通知正在搜寻的11名营救人员。”

简单安排完毕后,记者随一组人员赶到太白宾馆时,满脸是血的“大白鲨”正在房间里脱鞋子,由于长时间在雪地上行走,加上滑落到水里造成鞋子进水,刚刚脱掉鞋子的左脚肿得像面包,脚底的肌肉全部呈乳白色。由于右脚有伤,他自己先后三次脱鞋未果,随后在他姨妈的帮助下,才强行将鞋子脱掉,这时才发现,右脚两根脚趾血肉模糊。


“大白鲨”讲述惊魂96小时

躺到床上后,“大白鲨”一边抹着脸上已经结痂的血渍,一边亢奋的对大家说,1月3日10时许与大伙走散后,他一个人背着两顶帐篷、6个面包、4个气罐、一个炉头以及牛肉、烧饼、防寒服等物品漫无目的的沿着山梁向前走去,结果怎么也找不到刚刚才和他分手的“驴友”们。

为了能走出深山,他选择了河道,一路沿着河水向前走。由于自己所到之处的河水两岸全部是悬崖峭壁,稍不留神就会被摔死或者掉到河水里,因而,他只能在白天赶路,连续4个晚上蜷缩在石缝里过夜。

1月6日,他踩着地面上的积雪经过一个十多米高的悬崖时,突然脚下滑了一下,还没等他反应过来,整个身子已经从悬崖旁边的陡坡上滚了下去。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他醒来后发现自己躺在河道上方的一块大石头上,当时感觉脸上热乎乎的,顺手抹了一把,发现全都是血,原来是自己的下巴被磕破了。

他挣扎着爬起来向四周一看,眼前的情景一下子把他吓蒙了。自己的正前方是笔直的悬崖,身下大石头底下是湍急的河水,身后是铺满皑皑白雪的陡坡。他向上一望,雪地上是他滑落下来时留下的一条20多米长的痕迹。在大石头上吃了一个面包后,又抓着陡坡上的树枝慢慢下到河道里。脱险后,他感觉自己整个身子都软了。休息了一会后,继续沿着河道向山下走去。

1月6日大约20时许,他终于走出了深山,来到一条宽敞的柏油路上。当时,他只想着赶快走到手机有信号的地方去给家里人报个平安,沿途虽然看到了几处有灯火的房子,但始终没有停下来。他认为有灯火的地方已经距太白县城不远了。尤其从路边一个林业消防站门前经过时,他很想敲开门寻求帮助,可一想到有可能在该处耽误时间时,他又转身上路了。谁料,错过林业消防站后,沿途在山中再没有遇到一户人家。

但从路边的水泥路标显示,他走的这条路是从太白通往汉中洋县的公路,行走的方向是太白县城。就这样,沿着公路黑天黑地朝前走去。1月7日天亮后,他发现自己还在山中行走,但向前走了大约4公里后,能够隐隐约约看到山下的房子和住户。他兴奋得掏出手机准备打电话时,发现手机由于进水已经彻底死机了。

装起手机,只好丧气的继续向前走,直到12时左右,终于走到了太白县城,用公用电话拨通妈妈的手机,才知道妈妈和姨妈、叔父、表弟都在太白县城等候他的消息,另外还有十多人正在山上找他。过了一会,妈妈和其他亲属把他接到了太白宾馆。“大白鲨”名叫刘军,今年30岁。据“驴友”们讲,2003年,刘军在太白山登山时曾经由于和队友们走散,被找到时身体极度虚弱。


搜救队员李晓春说,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气温下,人一停下来,感觉整个身子都在发抖,加上吃的东西都是凉的,越发抵抗不住寒冷的侵袭。
在实在忍受不住的情况下,他们用随身携带的气炉子熬雪和冰块煮方便面,每人吃了一碗后,借着身上暂时的热乎劲,迅速钻到帐篷里。
但第二天早上起来后,发现被子上结了一层冰,两条腿已经被冻成了“固定姿势”。
大伙勉强起来吃了些东西后,立即展开搜寻。
连续3天,他们都是这样过来的。


搜救队员潘伟说,寒冷并不会对他们的生命带来威胁,最危险的就是跨沟过崖。
他们所到的地方基本上都是悬崖峭壁,不要说还要找人,就是在没有任何思想负担的情况下行走,都会随时命丧黄泉。
这几天来,他们11个人可以说是把各自的生命“捏”在手心里过来的,如果抓着树枝的手一松,腿一软,整个人就从悬崖上下去了。
现在回想起来简直是触目惊心,这是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经历过的。


山民王志成说,“现在说这些都没有用了,人命比啥都重要,只要咱们要找的人平平安安地找到了,咱们11个人都安全的下山了,这就是最大的幸福。如果没有危险,人家找咱们做向导干啥呀?”




警钟长鸣!陕西太白山鳌山地区历年山难救援汇总!
https://bbs.8264.com/thread-1389840-1-1.html


发表于 2012-12-3 23:02 60 只看该作者

秦岭低首,太白披纱,渭水垂泪,长空呜咽。
又一次鳌山太白山穿越线路上的事故,三个鲜活生命的消失已经过去七天了,痛定思痛,我们户外人似乎应该总结点什么,如果这么快就忘记得一干二净,是不是正应了某些媒体说的一句话:“中国是一个健忘的民族”?


近年来穿越鳌山-太白山,一种危险的、背离户外精神的“竞赛”正在这里发酵、漫延。
也许过不了多久,人们会很快忘记已经发生过的历次太白山难,再一次浩浩荡荡地踏上这一顶级的穿越线路上。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天我在这里再次把近年来太白山的事故介绍给大家,希望能给户外人一些警示。



1992年4月30日,咸阳彩色显像管总厂青年职工杨红霞、訾怀宇等六人与西北大学学生韩瑞、王忠民二人结伴攀登太白山,途中遭遇连阴雨,由于迷路,山中大雪,韩瑞、王忠民登顶后按原路返回。杨红霞、訾怀宇等六人由南坡下山时因迷路,结果造成1人摔伤致死、2人至今下落不明的重大事故。
  

2001年7月31日,南开大学学生张晓新等7名同学在登太白山途中,由于迷路,张晓新独自一人前去探路,结果从悬崖上摔了下去,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2002年5月1日,全副武装上海游牧民户外活动俱乐部成员华峥嵘独自一人穿越太白山,遭遇连阴雨,在快要到达拔仙台时,突遇暴雪大雾,迷失方向,由于摔伤,冻饿致死。
  

2005年7月5日,陕西中医学院47名学生在太白山大殿附近实习,在返回时因未带向导走失,直至7月6日早6时30分才被搜救队在太白县鹦鸽柴胡山找到,此事惊动了整个宝鸡市公安局。
  

2008年5月1日,河北省廊坊三夫俱乐部一行4人在攀登太白山途中,其领队杨子在药王殿出现高山反应,虽经多方抢救,终因抢救无效死亡。
  

2008年5月3日,一名37岁男性游客,在大文公出现严重高山反应,后经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户外救援队紧急救援,病人虽然最终脱离危险,但严重的肺水肿致使病人住院抢救时间长达7天,抢救费用几近万元。
  

2008年6月24日,西安一户外活动者张某、宗某、边某3人从太白县塘口登山,在行至2881米的跑马梁中部时3人因意见不和,边某一人独自走失,至今下落不明。
  

2009年1月3日,西安13名户外活动者在穿越鳌山时,一名名叫大白鲨的驴友在行至3400米的大梁石庙时走失,直至1月7日才走了出来。
  

2010年1月2日,西安大脚丫户外运动俱乐部大杨在穿越鳌山时,凭借自己体力好,又有多年户外经验的优越条件,抛开团队,独自前行,最终走失在太白山,虽经多方搜救,至今杳无音信。

2011年1月26日至2月19日陕西“神女”踏雪,孤身风雪穿越,21天才有踪影。救援队及当地公安、家人多次上山搜救,最后独自走出太白山。

2011年4月22日,陕西鳌太牧野户外运动俱乐部领队——牧野带领三名信阳户外爱好者穿越太白山著名穿越路线之一的“鳌太”线路时,因为感冒导致肺水肿在位于药王坪的地方而死亡,年仅32岁。

2012年8月18日西安9人,为了完成23公里至塘口一天穿越的目标,扔下老弱的5人,3天后4人自己走出,领队小聂一人的尸体被洪水冲出。

2012年9月7日绿野腊八,为了完成4天半穿越鳌太目标,将弱女果果抛弃,致果果被困5天,最后被腾龙户外捡出。

2012年11月25日,西安大秦户外带领十人的队伍,在穿越鳌山时,偶遇暴雪,一人摔伤,二人失温,领队在下山叫求救后,带人救出六人,三人遇难。。。。。。
  

一次次的失踪、一次次的死亡事件,事故发生率还呈逐年上升态势,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玄机,笔者于2012年10月1日至6日对鳌太进行了全程穿越,结合自己户外经验,与其它资深驴友进行交流,对近年来鳌山-太白山一系列失踪、死亡事件进行了判断分析,总结出以下行为是造成太白山穿越的最大杀手:
  

1、落单。“落单”的原因可以是五花八门,但恰恰是“落单”最终是造成穿越者走失的最大杀手,纵观以上走失或者死亡者,由于落单,最终跟团队失去联系,导致迷失在原始森林中。
  

2、过高估计自己能力,称雄称强。对太白山复杂残酷的地理环境、动植物分布情况和恶劣的气候条件估计不足,太白山山体高大,峰峦叠嶂,壁峭沟深,河流密布,气候瞬息万变,忽冷、忽热、忽晴、忽雨,素有“一日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太白积雪六月天”即使在夏天,太白山上的气温都可能远在零度以下,再着,太白山顶的穿越线路是在石海中间穿越缝隙,全程都在三千米以上,风大,氧气含量不及平原的一半,部分游客上山前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很少带防寒衣物和急救药品,结果进山后适应不了气候的异常变化,承受不了稀薄的空气压力,容易诱发疾病。
  

3、猎奇、探险心理。部分驴友不走传统旅游线路,专拣原始森林无人区、野生动物出没区行走。部分游客为了逃避保护区门票,分别从南坡的龙洞沟、大莽河,猪娃沟,北坡的三岔峡、白云峡、塘口等登山,而南坡的龙洞沟是太白山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熊猫活动重点区域,属保护区的核心区,人为活动过于频繁则会对大熊猫野外生存和种群繁衍造成一定的影响;白云峡、塘口等根本就没有路,属原始林区,个别地段沿河床行走,随时存在迷失方向、被野生动物伤害、冻饿致死、摔伤和被大水冲走的危险。
  

4、不听工作人员劝告,不看公告,我行我素。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安全告示第二条,按照旅游线路结伴而行,并雇请背工向导,当脱离旅游步道时请及时按原路返回;第四条在大雪、大雾、雷雨、汛期、夜间及洪水,滑坡、塌方、野生动物当道、道路湿滑情况下应立刻停止旅游。可个别入山者面对工作人员劝阻,无理取闹,拒绝按一作人员安排线路撤退,给安全工作埋下了隐患。
  

5、团队管理混乱。组织者责任心不强,领队对困难估计不足,对成员身体用运动能力缺乏正确评价,对成员装备没有认真检查,可能一个微小的失误,都可能造成重大事故。以2008年6月24日,西安一户外活动者张某、宗某、边某3人,2010年1月2日,西安杨女士所在某户外俱乐部,2012年9月7日,西安绿野户外队,2012年11月25日大秦户外队为例,其组织者不向当地管理部门登记备案,夜间宿营时对受伤、缺失等人员不及时查看、寻找,均在其团队出山或回到西安后才想起与失踪者或其家属联系而导致贻误最佳搜救机会,对已经发生伤病的,没有及时采取措施,以致事态发展到造成重大伤亡。
  

6、缺乏应有的野外生存技能。个别登山者少带或不带不要的食物、衣物和急救物品,缺乏户外生存知识与技巧,甚至连户外生火取暖、安全取水、防风避雨等都不知道,一旦遇到特殊情况不知如何应对,慌不择路,最终消失在茫茫原始林区,给亲朋留下终身遗憾。
  

7、轻信网上驴友宣传,置管理部门规章制度于不顾。很多驴友在网上只谈感受,只谈所见所闻,很少谈及旅游中注意事项及安全事项、道路情况、管理部门的规章及其制度,这样,往往让许多户外活动者忽视这方面情况。

8、锻炼健身变成了“竞赛”。有些队为了增加影响力,盲目缩短线路时间,提高线路难度,练就什么所谓的“强驴”、“超强驴”、“超越生命极限”等功夫,也就产生了一日鳌山、两日鳌山、一日太白、两日太白、四日鳌太等不附合生命规律的线路设计,一旦发生意外,又没有必要的补救措施,以致造成重大事故。



鳌太长在,纵观我们这么多年的鳌太穿越,除了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之外,给鳌太线路都带去了什么?难道生命可以漠视,大自然可以肆意破坏,不信你看看鳌太的2800营地、3100营地、水窝子营地、西塬垭口营地、东塬营地、大石河营地,还有太白山的的各个接待站,本来就稀少的树木被砍烧,遍地的废气罐、焚烧垃圾的残留物、残坏的手杖等,营地、接待站已经被崇尚自然的“驴友”们变成一个个垃圾场。记得我原来说过,子午峪、沣峪、嘉午台等一个个人游客集中的线路都是垃圾成堆,就有人说那是自驾游的人弄的,请问只有强驴走过的鳌山-太白山穿越,垃圾是谁扔到山上的?


进军鳌山的户外“强驴”们,你们到底在追求什么?你们到底要展示什么?这难道就是你们心中的“户外”?



来源:鳌山-太白山穿越的反思
https://bbs.hsw.cn/read-htm-tid-4463003.html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2人点评 收起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