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1802

主题

宜春

亚青寺

[复制链接] 查看:107388 | 回复:116
发表于 2013-3-1 19:16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本帖最后由 江西赵刚 于 2013-3-1 19:18 编辑

亚青寺

(2012年10月)

1、亚青寺的地理位置。

很多年前,我认为川西有两个县很值得去,但因交通不便,一般人又很不容易去,一个是石渠县,一个是白玉县。2007年8月我经甘孜去玉树,曾经路过石渠。后来一直盼望什么时候有机会能去白玉。

白玉在国道317与318之间。东面隔着沙鲁里山脉,西面是南北走向的金沙江,与西藏隔江相望。进出白玉有三条通汽车的公路。一条是北线,从317国道德格岗托段沿金沙江向南至白玉,一路雄奇险峻的金沙江大峡谷风光;一条是南线,从318国道巴塘段沿金沙江右岸向北至白玉,全是密密匝匝的高山原始森林风光;再一条东线,是从甘孜翻越沙鲁里山脉向西至白玉,几乎囊括了所有类型的高原风光,峡谷、原始森林、草原、古冰盖地貌、雪山。东线是进出白玉的主路。白玉正因为山路崎岖交通不便,很少有游客前去。白玉不仅是一个高原地形多变,生态繁盛的自然博物馆,也是一个人文生态保存最完好的地方。

甘孜县城至白玉县城230公里。第8天,我们计划这天到达白玉县城,中途弯一点路,去看一下亚青寺。亚青寺在其路途中,要拐进去7公里左右,甘孜至亚青103公里,亚青至白玉130公里。我们从甘孜县城出发,沿着一条峡谷翻越沙鲁里山脉,过了雪线,进入一片海子山古冰盖地貌。虽然海子山很壮观,但比理塘至稻城途中经过的海子山要差很多。下得海子山不久便进入一片辽阔的高原草原地形。后来才知道,这里是章台大草原。到亚青一看,规模这么大,不得了,感到震撼,决定住下来。





亚青寺


2、章台大草原。远处公路尽头是亚青寺的院门,入内到亚青寺还有很远。

亚青寺全名为亚青邬金禅林寺,建造在章台大草原中间。位于白玉县昌台镇(阿察)附近的坡地中,昌曲河边,甘孜、白玉、新龙三角形的中心位置。亚青寺所在位置,地势开阔,海拔应该在3800米至4000米左右,感觉比较冷。





亚青寺


3、亚青寺白塔。

这个白塔还在建设中。旁边有个大型建筑,可能是殿堂之类的建筑物,规模很大,正在建框架。这些大型建筑,肯定需要动用大量财力。不知道地资金从何而来,靠政府拨款肯定是不可能的。

佛塔从上自下分别表示:树叶状部分代表最细微要素—心;代表太阳;代表月亮;伞状部分代表风;圆锥部分代表火;圆形部分代表水;供佛像的龛;平面部分代表土;阶梯状代表心灵发展四个阶段;雕刻的狮子(佛陀的象征);最底层代表坚固的“地基”。

亚青寺与色达五明佛学院都同属宁玛派(红教)寺院,也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拨乱反正,恢复宗教政策,才兴建的寺院。亚青寺建的时间晚,所以不象白玉其它寺院那样有名气。它引起人们注意,也只是这些年的事。据说,在许多年以前,宁玛派有一位大师来到亚青这个地方,曾说过“若于此建寺将令教法兴盛”的话。1985年,其弟子大喇嘛阿秋仁波切(即阿秋法王)便在这里建立了亚青邬金禅林。亚青寺本身并无什么“家珍”可数,建寺后的十数年间,并不为世人所瞩目。建寺虽然时间不长,却发展很快,特别是1997年以后,才逐渐“浮出水面”,成为藏汉各地数万人学法传经修行之地,在藏传佛教中拥有重要的地位。主传宁玛派法事,并严格要求弟子闭关修行。



亚青寺


4、亚青寺的中心区域。

亚青寺以金沙江支流昌曲河为界,分为两个区,扎巴区与尼众区。扎巴为男性出家的人,尼众为女性出家的人。当地人习俗将男性出家人称为喇嘛,将女性出家人称为觉姆。入乡随俗,我们也就暂且称之为喇嘛区、觉姆区。藏传佛教男女出家人应该如何准确称呼,还没有搞清楚。

在汉传佛教中,出家男子称为和尚。和尚的本意是师。和尚本是一个尊称,不是任何人都能称的。这个称呼并不限于男子,出家女众有资格的也可以称和尚。但是后来习俗上这个名称被用为对一般出家人的称呼,而且一般当作是男众专用的名词,这是和原来的字义不合的。

喇嘛是藏语,它和“和尚”是一样的意思。这个称呼也被滥用了,本来并不是每个出家人都能称为喇嘛的。正确的称呼是:出家的男人受十戒的称沙弥,受具足戒的称比丘;出家的女人受十戒的称沙弥尼,受具足戒的称比丘尼。佛教是信奉人生有轮回的,要求得有好的来生,受戒是其中必须的方法。戒,是防止身、口、意三业的过失,有五戒、十戒、具足戒三级。五戒是不杀、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类。这是出家在家弟子共持的戒。十戒是沙弥持的戒(一般是不满二十岁的人,满二十岁才能受具足戒为比丘),即不犯十恶。十恶是指:①杀;②盗;③淫;④妄语;⑤两舌,即挑拨离间;⑥恶口,即粗恶伤人的言语;⑦绮语,即邪淫言语;⑧贪;⑨嗔,即愤怒;⑩邪见,即否认因果的见解。具足戒是比丘、比丘尼受持的戒律,按照唐代以后最盛行的《四分律》,比丘的具足戒有256条,比丘尼具足戒有348条。共分为8大类:1、波罗夷,指戒律中的根本罪或极大之罪,犯此类戒者要被逐出僧团。2、僧残,指比波罗夷轻一些的罪行,僧残的意思就是犯此类戒者还有残余的法命。3、不定,是指已经犯戒但犯戒程度还不明确的行为。4舍堕,是指由于贪心而追求财物的行为。5单堕,是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戒。6波罗提提舍尼,意译为“悔过”,是轻微的过失,主要涉及佛教关于饮食等方面的规定,犯此戒者只需向一僧忏悔即可。7众学,是较轻的过失,所涉及的是有关服装、食事、威仪等极细微的事情。8、灭诤,是为裁断有关僧尼犯戒等之诤议而设的七种方法,称之七灭诤法。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 赣江乐浪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3-1 19:18 2 只看该作者



亚青寺

发表于 2013-3-1 19:19 3 只看该作者

5、正在建设中的白塔林和喇嘛区的僧舍。

我们见多了汉传佛教的寺庙,或坐落于高山之巅,或隐匿于竹林幽径,或香火鼎盛、信徒如织,或墙徒四壁、三两僧侣护守着神龛。我对汉地佛门抱着的是一份好奇心。对于藏地寺庙,总感觉到接触的是另外一种事物,经历另外一个世界。亚青寺并非汉传佛教里所见到的只是几座或大或小的神殿佛殿,而是在一片巨大的草坝子和周围山地上建筑起来的,包括扎巴大经堂、觉姆大经堂和规模宏大的僧舍在内的建筑群,是一种以密集型形式表现的宏大建筑群。在这里,无论其规模大小,虔诚的藏民都会把它当做灵魂参拜的殿堂,修行的僧侣也把它当做充满神迹的圣地,即便是用游客的视角去观望,那视觉和情感上的冲击都足以令人震撼。



亚青寺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3-1 19:20 4 只看该作者

6、觉姆岛。觉姆集中居住的地方。

金沙江的一条支流昌曲河在这里拐了个弯,把亚青寺的寺地划作两半,然后湍湍西去。中间这块地,三面被昌曲河围成一个大Ω形状如孤岛,故称觉姆岛。岛的南岸是广阔的草原,寒碜的觉姆屋沿河而建,一条小径把巨大的宿区划作两半,远远望去构成一个完美的心型。岛这边隔河建有两座桥,一座水泥桥连接主殿,一座吊桥连接右侧的修行山,也就是我所站立拍照的地方。岛与草原一块较平坦的坡地相连处,附近有一座专供觉姆集中修行学习的大殿,大殿附近也遍布觉姆们建的修行小屋。觉姆岛估计长约500米,宽约300米。在这0.15平方公里不到的面积上,密集而杂乱地挤着类似平民窟的小木屋,如同一个个小火柴盒密密麻麻没有规律地撒落一地。有的说这里居住的觉姆有上万人,有的说有两万人,有的说已经达到了约三万人。



亚青寺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3-1 19:21 5 只看该作者

7、觉姆岛与居士集居区。

亚青寺据说还有几百居士。觉姆岛左边过桥,几排白房子后面,有规律成排的建筑物,是亚青寺的主要商业区与居士集居区。一般而言,居士是指在家学佛修行之士。但我所知,居士与一般的信教群众还是有区别的,至于区别的标准觉不知道。这里的居士居集区,可能是居士每年要到寺院来住一段时间,类似于我们的学后教育的进修。



亚青寺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3-1 19:22 6 只看该作者

8、觉姆岛。

觉姆岛的右侧有两幢较大型的建筑物。前面的多层高大建筑物应该是觉姆的经堂,而那幢尖顶的一层宽大的建筑物,不知道是经堂还什么。在喇嘛区也有一幢类似的建筑。

奇怪的是,我没有发现他们集中用膳的类似单位食堂那样的膳厅。我们现在的大学,如果有上万名学生,食堂肯定会有若干个。在汉传佛教中,僧侣们是集中用膳的。我们到庙里去参观,不是用膳时,僧侣们的碗都摆放得整整齐齐。汉传佛教中,僧侣们吃饭是不准发出声音的。早年看过汪曾祺的一篇小说《受戒》,里面有段有段描写和尚吃饭的场面,印象很深。汪曾祺说他的家乡出和尚。小说故事主要描写一男一女两个年青人,男的叫明海,女的叫小英子。小英子有一天去看明海,中午了,正碰上和尚吃午饭,是吃稀饭。膳堂坐得下八百个和尚。吃饭有讲究,前面盘膝坐着一个穿了大红满金绣袈裟的和尚,手拿戒尺。哪个和尚吃稀饭吃出声音来了,他一下就是一戒尺。小英子看了觉得很奇怪,那么多的和尚吃粥,竟然不出一点声音!按我的理解,作为一座寺院,应该有集体用膳的场所。但这个“集体”是否分成了若干个不同阶层的“集体”,而分别用膳。因为我在后来的西藏昌都强巴林寺看到了正在做餐食的伙房。和在亚青寺一样,在昌都,也没有看到集体用餐的膳厅。也可能亚青寺的僧侣,主要是各自为战,各吃各的。因后来,我进入觉姆岛内,看到一位身材矮小的觉姆费劲地在搬运一瓶液化气,她们很少洗澡,用燃气应该主要是弄吃的。





亚青寺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3-1 19:23 7 只看该作者

9、觉姆岛。

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寺院内部的组织机构有很大的区别。藏传佛教的寺院因其所处地域不同,宗派不同,其内部的组织机构也有所不同。

汉传佛教寺院内部组织机构,制度较为完整,一般以禅林制度为准,加以增减。对此,我们多少有所了解。寺院里的僧侣各有所司。首先是住持,是一寺之首。他住的地方称为方丈,卧室只有一丈见方,故住持亦称方丈。住持之下的僧人,一般按照受戒的先后排列次序。寺院遇事开会采取全体合议制,入僧年岁长的更有发言权,最长的称为“上座”,其发言常带有权威性。寺院里的日常事务由各负其责的种种人员分别办理,一般分序执与列执两类。序执相当于我们行政单位的政务这一摊子,掌管的是烧香、上殿、藏经阁、来往文件、对外联络、招待客人、医药等等。列执则大致相当于机关后勤总务,管的是财政收支、库房、伙食茶水、清理上下水道、钟鼓巡逻等等。执事分工众多而且很细,主要的有八大执事。他们是:监院,即“当家的”,仅次于方丈,协助抓全寺的实际工作。知客,客堂负责人,主要接待俗客。维那,主要负责禅堂。上殿时掌管行道仪式,类似大会主持人或司仪。僧值,又叫纠察,管理检查僧众威仪。典座,厨房和斋堂负责人。寮元,“云水堂”负责人。云水堂是大寺院中招待临时来挂单的外来僧人。衣钵,大寺方丈室的负责人。相当于方丈的秘书。书记,掌握往来文件的收发起草,也就是负责寺院中的文秘工作。除这八大执事外,大寺院还有副寺,他是监院的副手。还有知藏,相当于图书馆馆长,他的副手叫藏主,具体管理图书。还有些打下手的,如侍者,方丈的服务员,请客,方丈室的传达人员,行者,以服劳役为主的僧人。

藏传佛教寺院在民主改革前,是政教合一的社会组织,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和政治、经济特权。寺院的权力主要集中在寺院首领手中。1958年1959年民主改革后,废除了寺院私设法庭、监狱、刑罚,委派土官、寨首的政治特权和派差、派款、放高利贷等经济特权,取缔寺院非法商业,实现了政教分离。

藏传佛教寺院内部组织机构,因各教派不同,制度有较大的差别,格鲁派即黄教的制度较为严密。对藏传佛教寺院的组织制度,我们了解得很少,不熟悉。

民主改革后的藏传佛教寺院管理机构,虽然不同教派各有差别,但也大同小异,一般由措钦、扎仓和康村三级管理机构组成。措钦,也有称喇吉的,是全寺性的组织,扎仓是寺院的中间组织,康村是寺院的基层组织。

措钦,相当于寺务委员会,为全寺最高行政机构,以委员会的组织形式来集中或行使寺院权力。措钦实行总堪布负责制,同时设立包括总堪布、措钦吉索、措钦协敖、措钦翁则四个不同级别或不同分管的僧官来共同管理整个寺院的财务、僧众纪律、僧众诵经等内外政教事务。措钦由各札仓堪布组成,推选德高望重的高僧充任总堪布(也有称赤巴即法台或称总法台,总堪布是执掌全寺全寺一切宗教活动和内外事务的总负责人。总堪布之下措钦吉索(总管),主要负责管理全寺的财物或后勤工作,他在寺院内充当大管家即后勤部长的角色;措钦协敖(总法官),是负责执行寺院里规定的各项清规戒律的高级执法僧官,全面负责全寺僧纪纠察工作,在寺院中扮演司法官的角色;措钦翁则(总引经师),主要负责管理以寺院大经堂为中心举行的各类宗教活动,从日常性僧众诵经等宗教仪式到举办大型法会等宗教活动,在寺院里扮演如同大专院校里教务长的角色。

扎仓,如同大专院校里的系,是寺院机构中相对独立的二级部门。在一个寺院中,一般都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扎仓组成。扎仓可以根据宗教上显、密宗的分科而设,有显宗扎仓和密宗扎仓之分,这是最基本的分科。在一个大寺院中,同一显宗或密宗,又可以分为几个扎仓。扎仓在组织上是独立的,扎仓与扎仓之间存在差异与区别。扎仓实行堪布负责制。堪布,在宗教术语中有师傅、大师、亲教师等多种含义。担任这一僧官职位的高僧是藏传佛教各个寺院或大型寺院中各个扎仓(学院)的权威主持人,相当于汉传佛教寺院中的方丈或大和尚。由于担任堪布这一僧官应具备渊博的佛学知识,因而必须是寺院或扎仓中最有学问的德高望重的高僧。扎仓堪布(扎仓主持)执掌全扎仓事务,下设扎仓强佐(总管)、扎仓格贵(司法官)、扎仓翁则(引经师)分掌全扎仓财务、纪律、诵经等事宜。强佐、格贵、翁则三职,一般由堪布任免调度。扎仓强佐即总管,他下面还有强佐若干人,具体管理扎仓行政、财产、属民和对外关系。他由堪布委任,是堪布的亲信,与堪布同进退。扎仓格贵,负责扎仓纪律和处理僧众的一般纠纷,是扎仓的司法者,职权很大,可以借端勒索,是一个肥美的差使。扎仓翁则,念经的领队。扎仓还有专管僧众学经与考试等事务的僧职,叫扎仓雄赖巴,类似学监。

康村是寺院的第三级组织机构,是札仓属下的学经单位和管理机构。康村由一个执事委员会管理一般事务,设一名资历最老的僧人充当吉根(长老),主持一切。在吉根之下,有几个执事:欧涅、格贵、巴夏哇等分掌康村内僧众的财务、诵经及生活管理等事宜。康村是以僧人原籍所在地为单位划分的,当一个僧人进入札仓后,要按照其家乡的地域分配到所属的康村中。大的康村还可分为若干个密村组织,密村的组织、性质与康村相同。密村,有的也称增扎。

措钦(也有称喇吉的)、扎仓、康村三级制组织的每一个单位,都有独立的经济,凡上一级的收入,必为其所属单位共有,而下一级的收入,即不为上一级所有,也不为平行的其它单位所有。这三级机构,都设有自己的殿堂,在各自的殿堂内办事。

藏传佛教中,还有一种与上述组织机构不同的宗教单位,叫喇让。喇让是喇嘛的私邸。喇让不仅是他本人和侍从僧侣的住处,也包括他作为一个僧侣贵族所拥有的财产。凡是当到堪布的,即有条件创立一个私邸,喇让所有财产归堪布个人所有。这是从寺院所有转为僧侣个人所有的一个转折点。喇让是活佛转世系统的物质的基础。



亚青寺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3-1 19:23 8 只看该作者

10觉姆岛密集的僧舍。

觉姆在藏语中的意思是指出家的女众。在藏文化中,通常国王的妈妈、姐妹称呼为觉姆,因此,把女性出家人称呼为觉姆的真正意思是女人里的上等人。世界最高峰藏语叫“珠穆朗玛峰”。“珠穆”系藏语“觉姆”的不同音译,这里是仙女、神女的意思。



亚青寺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3-1 19:24 9 只看该作者

11、觉姆岛中两幢最大的建筑物。

这个多层的估计是觉姆经堂。那个单层尖顶的建筑物,不知道是干什么的,可能是觉姆诵经听课的场所。但看到一些帖子照片,僧侣们听讲经都是地经堂前的广场上席地而坐。



亚青寺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3-3-1 19:25 10 只看该作者

12、觉姆们互相帮助,在山坡上用木板搭建修行屋。

早些年,我曾在《中国地理》杂志上看到一幅修行屋的照片,川西冬天满天风雪中,在一片山坡上,一个接一个的小木屋。拍摄者介绍说,在这些小木屋里坐着修行的僧人。这次到亚青总算是看到他们正在搭建的修行屋。

佛教讲究僧众修行。修行的方法有两项:一是学习教理,二是修习禅定。学习教理是听佛或法师说法,或互相讨论;修习禅定是趺坐,或是经行(在林间或塔下来往徘徊)。佛教中,修行有很多讲究,只要是信奉佛教的人,无论是出家的僧侣,还是在家信教的人,每日都要进行修行。

佛教中有安居自恣的修行制度。

安居,原是古代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佛教修行制度。安居,梵文的意译,本意为雨期。南亚次大陆有三个月的雨季,约在五月至八月之间。这段时间外出不易,据说禁止僧尼外出,说外出易伤草木小虫,应在寺内坐禅修学,接受供养,除大小便,余则跏趺而坐(跏趺,佛教徒的一种坐法,盘腿而坐,脚背放在股上)。这段时期称为安居期。汉传佛教也采用这种制度,把安居期定在阴历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南亚、东南亚各国称之为雨安居,汉传佛教称之为夏安居,也简称为夏坐、坐夏。

安居日满,即七月十五日,僧众集合一堂,任凭他人对自己检举一切所犯轻重不如法事,从而忏悔。这叫自恣。自恣,梵文的意译,亦译随意。自恣的意思是:在90天的安居期中,僧人通过修行在道业上会有长进;也会有许多过错反映出来,有的自己知道,有的自己不一定认识到。因此在安居结束时举行一次僧众集会,先由个人进行反省,检讨过错;然后再请众僧随意揭发批评;最后在众僧前忏悔。这种集会就是自恣

汉传佛教把阴历七月十五日定为僧自恣日。因为这样做,佛会喜欢,以此又名佛喜欢日。经过自恣,受戒的年龄算作增长一岁或是一腊。这是计算戒腊的日期,所以坐夏也叫作坐腊。因而七月十五也称僧受岁日。

南亚次大陆,地处亚热带,冬季不明显,除雨安居外,僧人在旱季可到处云游。中国情形则不同,冬季严寒,行旅不便。所以汉传佛教仿照雨安居的办法,每年从阴历十月十五日到次年正月十五日,结制安居,称为冬安居或结冬。清代以来,曾有只结冬不结夏的反常现象,现经纠正,实行冬参夏讲,即冬坐禅,夏讲经学律。

藏传佛教中,对执行安居自恣的修行制度具体有哪些规定,还不怎么清楚。我估计大同小异。




亚青寺

1人点评 收起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