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038

主题

西南

王者鲲追忆逝水年华《你从哪儿来》

[复制链接] 查看:26008 | 回复:133
发表于 2010-8-17 16:14 111 只看该作者
1990年7月11日——1990年8月25日,21岁王者鲲骑自行车从吉林长春到甘肃天水《你从哪儿来》第二十七篇
  
  
              母 亲
  
  
  我没有赶上那个史无前例的大时代,1969年出生在东北的黑龙江省,1岁多时随母亲迁到了甘肃省的天水市,在四面环山的小城里迷迷糊糊长到7岁时,只剩下大时代的影子了。影子总是虚幻的,它的酸甜苦辣进不了小孩子的心。小孩子总是快乐的,唯一与影子有关的是四个画面,感觉中支离破碎。
  第一个画面是,我手里举着一面小红旗,蹦蹦跳跳地跟两个大人(应该是父母)走在一片又大又密的麦田里。风吹得麦田哗哗地响,纸做的小红旗吹破了,破了的小红旗不好看,我就把它丢了。走着走着,就出现一个大铁门。好大的铁门啊!冷冰冰地泛着白光。大人把我抱进了铁门。从哪里来的,最后又要去哪里,都不知道。然后铁门就关死了,我没有出来。
  第二个画面是,我站在草地上东张西望,一个废弃的大大的铁滚就滚到了我面前,我爬了上去,看吵吵闹闹的人游行,看得高兴,从滚子上摔下来,跌疼了屁股,就不想起来,趴在草地上睡着了。
  第三个画面是,我在工厂的一间大房子里,周围有很多人,中间是一个木头搭的台子。台子很小,人很多,几个人围住一个人,在骂他,周围的人气愤的样子,又举起胳膊大喊起来,喊声震得人耳朵疼。看了一会儿,觉得无聊,就从人群中爬出来,不知道钻到了哪里。
  第四个画面是,姥姥抱着我看电影,片子是《杜鹃山》,看着看着就睡着了,醒来后是睡在床上,姥姥却不见了,不知道去了哪里,也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有一天我一拉门,姥姥就站在门口,笑眯眯地望着我。姥姥,我叫了一声,就钻进了她的怀里。
  四个画面都是片段,模糊得连不到一起。对于母亲,似乎就一点印象也没有。
  
  7岁半时,我上学了,童年也结束了。第一次坐在教室里,感到很不舒服。没有时间捉蚂蚱了,没有时间捕蝴蝶了,没有时间和泥巴了,也没有时间捡烟盒了。要记住啊喔哦。依屋余,要记住1+1,2+2,要手背手坐好,眼睛要盯住黑板,要和小朋友排队回家。这个时候,母亲才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似的,走近了我。
  小兵,拼音字母背熟了吗,功课做好了吗,去喊姥姥回来吃饭。唉,怎么又跟弟弟打架了,这孩子,越大越不听话了。。。。。。
  我听了耳朵总是嗡嗡响。我长大了吗,好像母亲说我不听话了,啊喔哦后面是什么,我只有10个指头啊,11在哪里呢?天啊,还是不要长大吧。田野多好啊,小水沟多好啊,蛐蛐叫得多好啊,和姥姥在一起多好啊。。。。。。于是就特别盼着放假,好去捉蚂蚱,捕蝴蝶。
  上学后的第一个暑假终于来到了,姥姥却病倒了,是癌症。病情一天天加重,并且快不行了。母亲整天忙忙碌碌,背地里总是掉眼泪。后来就往山西的老家拍电报,告诉母亲的弟弟,也就是我的舅舅,说过几天就把姥姥送回家,望能来接。然后就开始借钱,没过几天,匆匆得一家人就启程了。
  蚂蚱捉不成了,蝴蝶也不捕了,我开始了记事时的第一次坐火车。火车很快,一路吼叫着冲向远方,两旁的树木飞快地向后闪,天黑黑的,我不知道要去哪里?
  1976年是中国历史上不平常的一年,天灾人祸,使本来就贫困的老百姓雪上加霜。做为个人,始终那么渺小。整个国家也在风雨飘摇中喘着气。唐山地震了,路也塌方了。火车过不去,就停在了宝鸡车站,就这么耽误了一天。站台上人很稀少,母亲跑来跑去,满头大汗地问什么时候能走,不停地叹气。后来就抱着奄奄一息的姥姥坐在站台上,望着远处清冷的群山,样子很凄苦。我和两个弟弟不懂这些,在站台上蹦蹦跳跳地追逐着玩。以后怎么走得就记不得了。后来我们到了山西省的一个小县城,名字叫太谷,距离信义村的舅舅家100多公里。姥姥到这时已经坚持不住了,晚上就在车站咽了气。
  母亲哇哇大哭起来,吓得我和两个弟弟也哭了。小弟弟一边哭一边问,咱家姥咋了,妈,咱家姥咋了。。。。。。母亲哭得更伤心了。后事是车站的一个警察帮助料理的。我只记得我坐在警察的自行车上,走在一条乡间小路上,父亲也在。天黑漆漆的,路坑坑洼洼的不平,我坐在后面一颠一颠的。警察的手电筒发出昏黄的小光,鬼火似的飘忽不定。母亲和弟弟们在哪里?我又在哪里?迷迷糊糊地就睡着了。
  回到车站时,天更晚了,星星一眨一眨的,很冷。我是怎么回到车站的,一点也不知道。警察已经不见了。车站很静,候车室的人很少,清冷的影子鬼魅似的在眼前晃来晃去。弟弟们紧紧挨着母亲,蜷缩在角落里睡着了。我跑过去,看见母亲怀里抱着一个黑盒子,样子有些傻。我跑到时,母亲一把把我拖到怀里,呜呜地哭了,我也哭了。
  车子第二天到了一个很小的车站。我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小站孤零零地蹲在黄土地上,与零散分布着的几家面食馆相守,静悄悄不说一句话。旅客们都下车走了。几个好心的妇女低低的对母亲说着什么,母亲不时点点头,眼泪就无声地流了出来。一会儿,站台上空荡荡的只剩下我们几个人。母亲抱着黑盒子呆呆地望着远方。很长时间后,远远地一个黑点出现在视野中。渐渐地近了,是一个农民,穿着一件破烂的黑棉袄,推着平板车急急地跑来了。他就是舅舅。可跟母亲一点都不像,黑黑的,有些木讷。母亲见到他就哭了,撕心裂肺似的,凄惨的声音在小站上空回荡。舅舅呆呆地望着黑盒子,却没有哭,很小心地从母亲怀里抱过黑盒子,放在平板车上,然后跪下来,砰砰砰地磕头。黑黑的脸埋在黄土上,双手也插进了土里。最后站起来,狠狠地对母亲吼叫,“你没有照顾好俺娘。”忽然就跳过来,抓住母亲,来回拽着。母亲像一片树叶似的摇来摇去,哭得更响了。我跑上去拉他,哭喊着又踢又叫。舅舅茫然地松开了手,蹲在地上,抱着头,像一块黑石头,哇哇大哭起来。我第一次看见大男人哭,很害怕,赶紧躲在母亲身后。小站一片哭声。
  母亲的泪流干了,摇晃到平板车旁,把黑盒子又抱在怀里,木然地对舅舅说,“送娘回家吧。”舅舅就把我们三个小孩子抱在平板车上,从破棉袄的兜兜里掏出几块高粱软糖,放在我和弟弟手里。摸了摸我的头,就默默地拉着车子走。一条窄窄的小路通向很远的村庄。田地里的玉米熟了。五颜六色的蝴蝶飞来飞去,很好看。天地静悄悄的,脚步沙沙地响着。家终于到了。
  家很破,几间旧瓦房黑不溜秋的。院子中央放着一块石磨,屋檐下挂着几串老玉米,一头驴拴在一棵大枣树下。枣子快熟了,半青不红地挂着,很诱人。驴子啊啊的叫了几声。舅舅的五个孩子就跑出来,破破烂烂地围住了我们。我们很快就熟悉了,快乐的在一起打闹。悲苦永远是大人们的事,小孩子感觉不到。几天后,母亲开始领着我们挨家挨户地送东西。黄纸包的几块点心,黄纸包的糖果,还有几瓶罐头。村民们对母亲很敬重。我后来知道,母亲是她们那个贫穷的村庄里出的第一个女大学生,在外面给公家做干部。
  时间总是很忙碌。大人们忙,小孩子也忙。忙着捉蚂蚱,捕蝴蝶,摘半熟不熟的枣子吃。不知不觉暑假也结束了。临走,舅舅家的五个小孩哭哭啼啼的,我和弟弟也吵着不要走,最后还是走了。后来就回到了天水的家。刚一打开门,3岁的小弟弟就喊:“姥姥,姥姥,回家了。”屋子里空空荡荡的。他缠着母亲,迷惑地问:“咱家姥呢?妈,咱家姥上哪里去了?”
  母亲的泪又流了出来,满脸都是。

    日子就这么平常地过着,我们也渐渐长大了。我上小学五年级,大弟二年级,小弟一年级。我学习很好,考试总是两个100分。母亲很高兴,就给我扯了几尺黄布料,做了一身军装。母亲的同事都说,程老师,舍得啊,把儿子打扮得这么漂亮。母亲笑而不语。我听了很高兴,觉得母亲对我真好。一天,中午下班后,母亲和父亲忽然吵了起来。是为了家里的一堆白菜。母亲把有些烂的大白菜一棵一棵往外扔,嘴里说,破破烂烂地堆在家里,邻居们都笑话了。父亲却把扔在垃圾堆里的烂白菜一棵棵捡回来,嘴里说,还能吃,还能吃呢。一个要扔,一个要捡,谁也不让谁。邻居们都出来劝。我因为不喜欢吃白菜,也帮着母亲往外扔,父亲踢了我一脚,说败家子。后来不再闹了。父亲饭也不吃,赌气提前上班走了。母亲抱着我和弟弟蹲在屋里的门槛上放声大哭。一边哭一边喊:
  “妈呀,你要是在就好了,妈呀。。。。。。”
  我吓了一跳,不懂母亲怎么忽然喊起姥姥。对我来说,姥姥的形象已很模糊,甚至完全忘记了。
  这件事后,我知道了母亲很要面子。她不想让邻居们说我家天天吃大白菜,就莫名其妙地对白菜生气,而白菜确实有一部分已经烂掉了。
  
  小学快毕业了,我的学习也紧张起来。准备考重点初中。母亲也想办法弄些白面,给我们改善一下。家里人多,还有农村老家的表哥。农村条件不好,表哥就住我们家,他上初三,准备考高中。不知道为什么,表哥总爱往煤棚(北方一种堆放杂物的棚子,几乎家家都有,不一定都堆放煤)跑,每天早上上学前都去。这个秘密很快就被发现了,一个星期天,我无意中走进煤棚,看见角落里蹲着一口水缸。不知怎么就揭开了盖子。奇迹出现了,一整张白面烙得大饼放在里面。当时我们家几乎天天吃包谷面,白面很少吃。猛一下见到这么好的白面大饼,我竟呆了。然后就哭着告诉了母亲。母亲看到后楞了半天,好像明白了什么,猛的合上盖子,嘴里骂了起来。冲到屋里就跟父亲大吵起来。是因为表哥。说我们孩子天天吃包谷面,他倒吃白面饼,真是没有一点良心。闹着让父亲赶表哥走。表哥回来后,母亲态度很冷淡。表哥知道怎么回事,赶紧跑到煤棚,把白面饼取出来,默默地分给我和弟弟吃。我因为发现了表哥的秘密,觉得很内疚,就强忍着没有吃,弟弟赶紧拿去吃了,害的我后悔了好多天。以后就觉得我们家真是太穷了,连白面饼都吃不上。母亲为这件事跟父亲生气了很久。
  过了一年后,我上初中了。重点中学没有考上,就在市里的一所普通中学上。家里的情况依旧没怎么改变,只是白面渐渐多起来了,包谷面窝头就很少吃了。初三后,莫名其妙地有些烦躁。看到女孩子从面前经过,觉得很美。痴痴地有些想入非非。但只是想,从来不说话。班级上也是,男孩子跟男孩子玩,女孩子跟女孩子玩,阵线分明,很奇怪的样子,始终不说话。可是青春,青春毕竟来了。就第一次感到穿带补丁的衣服不好意思了。又不好跟母亲讲,家里正在还账,也不知怎么借了别人那么多钱。所以整天闷闷不乐,很自卑,莫名其妙地不说话,生母亲的气。
  一天吃午饭,母亲很担心地问我,是不是身体不舒服,你到底怎么了,怎么不说话呢。问急了,我发怒似的大吼一声:“我不想穿带补丁的衣服。”喊完,就委屈的哭了。母亲吃惊地望着我,愣了好半天,却什么也没有说,吃完饭默默地走了。我也没有在意,吃完饭继续上学。几天后,母亲把我叫到身边,说今天给你穿新衣服,就变戏法似的拿出一件呢子上衣来,这是母亲在办重要事情时才穿得一件衣服。她找人改了改,正好合我身。裤子是父亲的,也改得合乎尺寸。
  “小兵长大了,该穿好一点衣服了,好不好看?”母亲很满意的问我。
  “好看。”我也非常高兴,蹦跳着就冲出了家门,忘记了去想母亲的呢子衣服哪里去了。
  
  时间就这么不紧不慢地走着,平平淡淡地我也上高中了。母亲有些老了,白头发隐约可见。只是越来越操心我们几个小孩。高三那年,是一个下午,放学后,全班同学都走了,鬼使神差地剩下我和一个女孩子,她坐在我前面。太阳缓缓地要下山了。金黄的余晖透过窗子洒满了教室。我呆呆地注视着沐浴在金黄色中的她,忘了是在什么地方。她真美啊!金黄色的头发长长地披在肩上,小河一样静静地流淌,阳光蹦跳着,变成了金黄色的小鸟,啾啾地叫,每一声都让人沉醉。她回过头来了,高高的鼻子,大理石雕刻一般,小鸟落在鼻子上,扇动金黄色的翅膀。嘴唇小小的,像一朵娇滴滴的鲜花,金黄色的小鸟围着花朵轻轻地唱歌,它衔着一片花瓣飞来了,柔柔地放在我的心上,心狂跳了,到处都是小鸟在飞舞,我的眼前一片金黄。天暗了下来,她站起身走了。金黄色的小鸟也飞走了。这一刻,我知道,我已经是大人了。
  预料中的事,高考落榜了。回家的路上,金黄色的小鸟又飞来了,飞呀飞呀。母亲摇摇头,悲伤得不想与我说话。我不在乎,对母亲说,看,金黄色的小鸟飞来了,又飞走了。
  第二年我开始补习,心平静下来。录取通知书是在8月底收到的。学校在东北的长春市。母亲开始忙碌。被子带几床啊,箱子要什么尺寸的,衣服多添几件啊。东北冷,我知道的,我刚参加工作就是在东北,对了,给长春的老舅写一封信,要他好好照顾孩子。临走的那天晚上,母亲又忙着把背包紧了又紧,手都拽破了。
  离别总是这么匆忙,我还没来得及说什么,火车已经鸣着笛声,缓缓地离开了站台。母亲紧跑几步,塞给我两个鸡蛋,又唠叨起来,注意看好包啊,到了学校跟同学搞好关系,多写信啊。。。。。。渐渐地听不到了。母亲的身影飘来飘去,努力向前跑,好像跌倒了,却越来越小,直到再看不见。我忽然有些心酸,母亲劳碌了一辈子,难道就为了今天的分离吗?难道我真的长大了,非要离开母亲吗?没有回答,车轮滚滚,向着夜色中的远方奔去。
  以后的几年跟母亲很少见面,假期的时间总是不够,匆匆地回到家,又匆匆地离开家。认识了天南海北的同学,母亲已经淡忘了。只是没有钱时,才想起家里的母亲。母亲就赶紧跑到邮局寄来100元钱,附言上总写着,要好好学习啊,吃好一点,别冻坏了,多写信。后来两个弟弟也先后考上了大学,三个人同时在外上学,我不知道母亲是怎么过得。每月的100元生活费从来没有断过。毕业后听邻居说,母亲为了省钱,伙食非常简单。常常是咸菜就干馒头吃。我问母亲有这回事吗?母亲总说,年纪大了,牙齿也松动了,吃馒头舒服,好咽。
  时间过得真快,想想离家已经5年了,5年来总想着远方的家,远方的母亲,却苦于种种原因回不了家。前几天接到母亲来信,信中说,你年纪已经不小了,又没有固定工作,条件差,给你说了个对象,新疆某农场的,条件只有一个,调到天水市就行,说如果我愿意,赶紧给家里写封信。办成的话,姑娘愿意等我。最后又说,我们年纪大了,身边也该有个伴了,你们弟兄几个全在外面,总该回来一个啊。看完信后,我笑了笑。母亲真行,居然把我介绍到了新疆,也不知中间拐了多少道弯。想着想着眼前就浮现出母亲娇小的身影,满头白发雪花似的,又闲不住,东奔西跑的。后来,我的眼泪就流了出来。
  爱你,母亲!
  
   1997年11月16日写于拉萨
发表于 2010-8-17 16:14 112 只看该作者
1990年7月11日——1990年8月25日,21岁王者鲲骑自行车从吉林长春到甘肃天水《你从哪儿来》第二十七篇
  
  
              母 亲
  
  
  我没有赶上那个史无前例的大时代,1969年出生在东北的黑龙江省,1岁多时随母亲迁到了甘肃省的天水市,在四面环山的小城里迷迷糊糊长到7岁时,只剩下大时代的影子了。影子总是虚幻的,它的酸甜苦辣进不了小孩子的心。小孩子总是快乐的,唯一与影子有关的是四个画面,感觉中支离破碎。
  第一个画面是,我手里举着一面小红旗,蹦蹦跳跳地跟两个大人(应该是父母)走在一片又大又密的麦田里。风吹得麦田哗哗地响,纸做的小红旗吹破了,破了的小红旗不好看,我就把它丢了。走着走着,就出现一个大铁门。好大的铁门啊!冷冰冰地泛着白光。大人把我抱进了铁门。从哪里来的,最后又要去哪里,都不知道。然后铁门就关死了,我没有出来。
  第二个画面是,我站在草地上东张西望,一个废弃的大大的铁滚就滚到了我面前,我爬了上去,看吵吵闹闹的人游行,看得高兴,从滚子上摔下来,跌疼了屁股,就不想起来,趴在草地上睡着了。
  第三个画面是,我在工厂的一间大房子里,周围有很多人,中间是一个木头搭的台子。台子很小,人很多,几个人围住一个人,在骂他,周围的人气愤的样子,又举起胳膊大喊起来,喊声震得人耳朵疼。看了一会儿,觉得无聊,就从人群中爬出来,不知道钻到了哪里。
  第四个画面是,姥姥抱着我看电影,片子是《杜鹃山》,看着看着就睡着了,醒来后是睡在床上,姥姥却不见了,不知道去了哪里,也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有一天我一拉门,姥姥就站在门口,笑眯眯地望着我。姥姥,我叫了一声,就钻进了她的怀里。
  四个画面都是片段,模糊得连不到一起。对于母亲,似乎就一点印象也没有。
  
  7岁半时,我上学了,童年也结束了。第一次坐在教室里,感到很不舒服。没有时间捉蚂蚱了,没有时间捕蝴蝶了,没有时间和泥巴了,也没有时间捡烟盒了。要记住啊喔哦。依屋余,要记住1+1,2+2,要手背手坐好,眼睛要盯住黑板,要和小朋友排队回家。这个时候,母亲才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似的,走近了我。
  小兵,拼音字母背熟了吗,功课做好了吗,去喊姥姥回来吃饭。唉,怎么又跟弟弟打架了,这孩子,越大越不听话了。。。。。。
  我听了耳朵总是嗡嗡响。我长大了吗,好像母亲说我不听话了,啊喔哦后面是什么,我只有10个指头啊,11在哪里呢?天啊,还是不要长大吧。田野多好啊,小水沟多好啊,蛐蛐叫得多好啊,和姥姥在一起多好啊。。。。。。于是就特别盼着放假,好去捉蚂蚱,捕蝴蝶。
  上学后的第一个暑假终于来到了,姥姥却病倒了,是癌症。病情一天天加重,并且快不行了。母亲整天忙忙碌碌,背地里总是掉眼泪。后来就往山西的老家拍电报,告诉母亲的弟弟,也就是我的舅舅,说过几天就把姥姥送回家,望能来接。然后就开始借钱,没过几天,匆匆得一家人就启程了。
  蚂蚱捉不成了,蝴蝶也不捕了,我开始了记事时的第一次坐火车。火车很快,一路吼叫着冲向远方,两旁的树木飞快地向后闪,天黑黑的,我不知道要去哪里?
  1976年是中国历史上不平常的一年,天灾人祸,使本来就贫困的老百姓雪上加霜。做为个人,始终那么渺小。整个国家也在风雨飘摇中喘着气。唐山地震了,路也塌方了。火车过不去,就停在了宝鸡车站,就这么耽误了一天。站台上人很稀少,母亲跑来跑去,满头大汗地问什么时候能走,不停地叹气。后来就抱着奄奄一息的姥姥坐在站台上,望着远处清冷的群山,样子很凄苦。我和两个弟弟不懂这些,在站台上蹦蹦跳跳地追逐着玩。以后怎么走得就记不得了。后来我们到了山西省的一个小县城,名字叫太谷,距离信义村的舅舅家100多公里。姥姥到这时已经坚持不住了,晚上就在车站咽了气。
  母亲哇哇大哭起来,吓得我和两个弟弟也哭了。小弟弟一边哭一边问,咱家姥咋了,妈,咱家姥咋了。。。。。。母亲哭得更伤心了。后事是车站的一个警察帮助料理的。我只记得我坐在警察的自行车上,走在一条乡间小路上,父亲也在。天黑漆漆的,路坑坑洼洼的不平,我坐在后面一颠一颠的。警察的手电筒发出昏黄的小光,鬼火似的飘忽不定。母亲和弟弟们在哪里?我又在哪里?迷迷糊糊地就睡着了。
  回到车站时,天更晚了,星星一眨一眨的,很冷。我是怎么回到车站的,一点也不知道。警察已经不见了。车站很静,候车室的人很少,清冷的影子鬼魅似的在眼前晃来晃去。弟弟们紧紧挨着母亲,蜷缩在角落里睡着了。我跑过去,看见母亲怀里抱着一个黑盒子,样子有些傻。我跑到时,母亲一把把我拖到怀里,呜呜地哭了,我也哭了。
  车子第二天到了一个很小的车站。我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小站孤零零地蹲在黄土地上,与零散分布着的几家面食馆相守,静悄悄不说一句话。旅客们都下车走了。几个好心的妇女低低的对母亲说着什么,母亲不时点点头,眼泪就无声地流了出来。一会儿,站台上空荡荡的只剩下我们几个人。母亲抱着黑盒子呆呆地望着远方。很长时间后,远远地一个黑点出现在视野中。渐渐地近了,是一个农民,穿着一件破烂的黑棉袄,推着平板车急急地跑来了。他就是舅舅。可跟母亲一点都不像,黑黑的,有些木讷。母亲见到他就哭了,撕心裂肺似的,凄惨的声音在小站上空回荡。舅舅呆呆地望着黑盒子,却没有哭,很小心地从母亲怀里抱过黑盒子,放在平板车上,然后跪下来,砰砰砰地磕头。黑黑的脸埋在黄土上,双手也插进了土里。最后站起来,狠狠地对母亲吼叫,“你没有照顾好俺娘。”忽然就跳过来,抓住母亲,来回拽着。母亲像一片树叶似的摇来摇去,哭得更响了。我跑上去拉他,哭喊着又踢又叫。舅舅茫然地松开了手,蹲在地上,抱着头,像一块黑石头,哇哇大哭起来。我第一次看见大男人哭,很害怕,赶紧躲在母亲身后。小站一片哭声。
  母亲的泪流干了,摇晃到平板车旁,把黑盒子又抱在怀里,木然地对舅舅说,“送娘回家吧。”舅舅就把我们三个小孩子抱在平板车上,从破棉袄的兜兜里掏出几块高粱软糖,放在我和弟弟手里。摸了摸我的头,就默默地拉着车子走。一条窄窄的小路通向很远的村庄。田地里的玉米熟了。五颜六色的蝴蝶飞来飞去,很好看。天地静悄悄的,脚步沙沙地响着。家终于到了。
  家很破,几间旧瓦房黑不溜秋的。院子中央放着一块石磨,屋檐下挂着几串老玉米,一头驴拴在一棵大枣树下。枣子快熟了,半青不红地挂着,很诱人。驴子啊啊的叫了几声。舅舅的五个孩子就跑出来,破破烂烂地围住了我们。我们很快就熟悉了,快乐的在一起打闹。悲苦永远是大人们的事,小孩子感觉不到。几天后,母亲开始领着我们挨家挨户地送东西。黄纸包的几块点心,黄纸包的糖果,还有几瓶罐头。村民们对母亲很敬重。我后来知道,母亲是她们那个贫穷的村庄里出的第一个女大学生,在外面给公家做干部。
  时间总是很忙碌。大人们忙,小孩子也忙。忙着捉蚂蚱,捕蝴蝶,摘半熟不熟的枣子吃。不知不觉暑假也结束了。临走,舅舅家的五个小孩哭哭啼啼的,我和弟弟也吵着不要走,最后还是走了。后来就回到了天水的家。刚一打开门,3岁的小弟弟就喊:“姥姥,姥姥,回家了。”屋子里空空荡荡的。他缠着母亲,迷惑地问:“咱家姥呢?妈,咱家姥上哪里去了?”
  母亲的泪又流了出来,满脸都是。

    日子就这么平常地过着,我们也渐渐长大了。我上小学五年级,大弟二年级,小弟一年级。我学习很好,考试总是两个100分。母亲很高兴,就给我扯了几尺黄布料,做了一身军装。母亲的同事都说,程老师,舍得啊,把儿子打扮得这么漂亮。母亲笑而不语。我听了很高兴,觉得母亲对我真好。一天,中午下班后,母亲和父亲忽然吵了起来。是为了家里的一堆白菜。母亲把有些烂的大白菜一棵一棵往外扔,嘴里说,破破烂烂地堆在家里,邻居们都笑话了。父亲却把扔在垃圾堆里的烂白菜一棵棵捡回来,嘴里说,还能吃,还能吃呢。一个要扔,一个要捡,谁也不让谁。邻居们都出来劝。我因为不喜欢吃白菜,也帮着母亲往外扔,父亲踢了我一脚,说败家子。后来不再闹了。父亲饭也不吃,赌气提前上班走了。母亲抱着我和弟弟蹲在屋里的门槛上放声大哭。一边哭一边喊:
  “妈呀,你要是在就好了,妈呀。。。。。。”
  我吓了一跳,不懂母亲怎么忽然喊起姥姥。对我来说,姥姥的形象已很模糊,甚至完全忘记了。
  这件事后,我知道了母亲很要面子。她不想让邻居们说我家天天吃大白菜,就莫名其妙地对白菜生气,而白菜确实有一部分已经烂掉了。
  
  小学快毕业了,我的学习也紧张起来。准备考重点初中。母亲也想办法弄些白面,给我们改善一下。家里人多,还有农村老家的表哥。农村条件不好,表哥就住我们家,他上初三,准备考高中。不知道为什么,表哥总爱往煤棚(北方一种堆放杂物的棚子,几乎家家都有,不一定都堆放煤)跑,每天早上上学前都去。这个秘密很快就被发现了,一个星期天,我无意中走进煤棚,看见角落里蹲着一口水缸。不知怎么就揭开了盖子。奇迹出现了,一整张白面烙得大饼放在里面。当时我们家几乎天天吃包谷面,白面很少吃。猛一下见到这么好的白面大饼,我竟呆了。然后就哭着告诉了母亲。母亲看到后楞了半天,好像明白了什么,猛的合上盖子,嘴里骂了起来。冲到屋里就跟父亲大吵起来。是因为表哥。说我们孩子天天吃包谷面,他倒吃白面饼,真是没有一点良心。闹着让父亲赶表哥走。表哥回来后,母亲态度很冷淡。表哥知道怎么回事,赶紧跑到煤棚,把白面饼取出来,默默地分给我和弟弟吃。我因为发现了表哥的秘密,觉得很内疚,就强忍着没有吃,弟弟赶紧拿去吃了,害的我后悔了好多天。以后就觉得我们家真是太穷了,连白面饼都吃不上。母亲为这件事跟父亲生气了很久。
  过了一年后,我上初中了。重点中学没有考上,就在市里的一所普通中学上。家里的情况依旧没怎么改变,只是白面渐渐多起来了,包谷面窝头就很少吃了。初三后,莫名其妙地有些烦躁。看到女孩子从面前经过,觉得很美。痴痴地有些想入非非。但只是想,从来不说话。班级上也是,男孩子跟男孩子玩,女孩子跟女孩子玩,阵线分明,很奇怪的样子,始终不说话。可是青春,青春毕竟来了。就第一次感到穿带补丁的衣服不好意思了。又不好跟母亲讲,家里正在还账,也不知怎么借了别人那么多钱。所以整天闷闷不乐,很自卑,莫名其妙地不说话,生母亲的气。
  一天吃午饭,母亲很担心地问我,是不是身体不舒服,你到底怎么了,怎么不说话呢。问急了,我发怒似的大吼一声:“我不想穿带补丁的衣服。”喊完,就委屈的哭了。母亲吃惊地望着我,愣了好半天,却什么也没有说,吃完饭默默地走了。我也没有在意,吃完饭继续上学。几天后,母亲把我叫到身边,说今天给你穿新衣服,就变戏法似的拿出一件呢子上衣来,这是母亲在办重要事情时才穿得一件衣服。她找人改了改,正好合我身。裤子是父亲的,也改得合乎尺寸。
  “小兵长大了,该穿好一点衣服了,好不好看?”母亲很满意的问我。
  “好看。”我也非常高兴,蹦跳着就冲出了家门,忘记了去想母亲的呢子衣服哪里去了。
  
  时间就这么不紧不慢地走着,平平淡淡地我也上高中了。母亲有些老了,白头发隐约可见。只是越来越操心我们几个小孩。高三那年,是一个下午,放学后,全班同学都走了,鬼使神差地剩下我和一个女孩子,她坐在我前面。太阳缓缓地要下山了。金黄的余晖透过窗子洒满了教室。我呆呆地注视着沐浴在金黄色中的她,忘了是在什么地方。她真美啊!金黄色的头发长长地披在肩上,小河一样静静地流淌,阳光蹦跳着,变成了金黄色的小鸟,啾啾地叫,每一声都让人沉醉。她回过头来了,高高的鼻子,大理石雕刻一般,小鸟落在鼻子上,扇动金黄色的翅膀。嘴唇小小的,像一朵娇滴滴的鲜花,金黄色的小鸟围着花朵轻轻地唱歌,它衔着一片花瓣飞来了,柔柔地放在我的心上,心狂跳了,到处都是小鸟在飞舞,我的眼前一片金黄。天暗了下来,她站起身走了。金黄色的小鸟也飞走了。这一刻,我知道,我已经是大人了。
  预料中的事,高考落榜了。回家的路上,金黄色的小鸟又飞来了,飞呀飞呀。母亲摇摇头,悲伤得不想与我说话。我不在乎,对母亲说,看,金黄色的小鸟飞来了,又飞走了。
  第二年我开始补习,心平静下来。录取通知书是在8月底收到的。学校在东北的长春市。母亲开始忙碌。被子带几床啊,箱子要什么尺寸的,衣服多添几件啊。东北冷,我知道的,我刚参加工作就是在东北,对了,给长春的老舅写一封信,要他好好照顾孩子。临走的那天晚上,母亲又忙着把背包紧了又紧,手都拽破了。
  离别总是这么匆忙,我还没来得及说什么,火车已经鸣着笛声,缓缓地离开了站台。母亲紧跑几步,塞给我两个鸡蛋,又唠叨起来,注意看好包啊,到了学校跟同学搞好关系,多写信啊。。。。。。渐渐地听不到了。母亲的身影飘来飘去,努力向前跑,好像跌倒了,却越来越小,直到再看不见。我忽然有些心酸,母亲劳碌了一辈子,难道就为了今天的分离吗?难道我真的长大了,非要离开母亲吗?没有回答,车轮滚滚,向着夜色中的远方奔去。
  以后的几年跟母亲很少见面,假期的时间总是不够,匆匆地回到家,又匆匆地离开家。认识了天南海北的同学,母亲已经淡忘了。只是没有钱时,才想起家里的母亲。母亲就赶紧跑到邮局寄来100元钱,附言上总写着,要好好学习啊,吃好一点,别冻坏了,多写信。后来两个弟弟也先后考上了大学,三个人同时在外上学,我不知道母亲是怎么过得。每月的100元生活费从来没有断过。毕业后听邻居说,母亲为了省钱,伙食非常简单。常常是咸菜就干馒头吃。我问母亲有这回事吗?母亲总说,年纪大了,牙齿也松动了,吃馒头舒服,好咽。
  时间过得真快,想想离家已经5年了,5年来总想着远方的家,远方的母亲,却苦于种种原因回不了家。前几天接到母亲来信,信中说,你年纪已经不小了,又没有固定工作,条件差,给你说了个对象,新疆某农场的,条件只有一个,调到天水市就行,说如果我愿意,赶紧给家里写封信。办成的话,姑娘愿意等我。最后又说,我们年纪大了,身边也该有个伴了,你们弟兄几个全在外面,总该回来一个啊。看完信后,我笑了笑。母亲真行,居然把我介绍到了新疆,也不知中间拐了多少道弯。想着想着眼前就浮现出母亲娇小的身影,满头白发雪花似的,又闲不住,东奔西跑的。后来,我的眼泪就流了出来。
  爱你,母亲!
  
   1997年11月16日写于拉萨
发表于 2010-8-17 21:00 113 只看该作者
赶上。{:5_151:}
发表于 2010-8-18 16:33 114 只看该作者
向楼上的问好!
发表于 2010-8-18 17:57 115 只看该作者
1990年7月11日——1990年8月25日,21岁王者鲲骑自行车从吉林长春到甘肃天水《你从哪儿来》第二十八篇
  
  
   尾 声 风 吹 大 地 寂 无 声
  
  
  总是想起陕北,想起那个放牛的小女孩儿。天是黄昏,人在流浪。不知道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风吹过大地,寂静无声。美丽的图画总是留存在记忆中,瞬间的感动也只能属于流动的心灵。那片风景早已经远去,心灵也追逐另一个方向。可是,我怎么能忘记呢?广袤无垠的黄土地,连贫穷的生命都在默默守望中透着无限的怀想。
  走出去!走出去!风中放牛的小女孩儿!还记得少年幼稚可爱的话语吗?话语早已随风而去,人也在长年奔袭的路上沧桑了。问题却依旧:你从哪儿来呢?又终将会走向哪儿?
  再见了,走过的路和逝去的年华,你们要自己照顾好自己,不要怕,我们都坚持住了。我们都活在生命的彼岸,随风飘荡。只是,我们的感动能拥有未来的心灵吗?我们能够真诚的为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祝福而不心怀嫉妒之情吗?我们真的能成为一阵轻风,抚摸那些让人感动的生命而心静如水吗?
  大地上奔走的少年已经长大,他目光清澈,却不想说话。沉默的感觉真好。看蓝天白云悠悠,看风吹过大地寂静无声!寂静无声地风啊!你能告诉我,我究竟是从哪儿来的吗?
  我在风中想许多的往事,泪流满面。
发表于 2010-8-18 17:59 116 只看该作者
王者鲲追忆似水年华《你从哪儿来》篇结束。谢谢各位的阅读!
发表于 2010-8-18 22:07 117 只看该作者
和上篇一样就这样完了。
发表于 2010-9-6 14:17 118 只看该作者
向楼上的问好!
发表于 2010-9-6 14:27 119 只看该作者
哇哇~~

好几天没见王哥了哦

还在西藏吗?
发表于 2010-9-6 14:52 120 只看该作者
哇哇~~

好几天没见王哥了哦

还在西藏吗?
_________________-

你好!还在拉萨。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