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33514

主题

石家庄

北京扫街之4——17.5.2北京内务府社区和东四社区(南部)扫街

[复制链接] 查看:6770 | 回复:123
发表于 2017-8-8 12:58 4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7-8-8 14:34 编辑

门口的鼓形门当石



发表于 2017-8-8 12:58 4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7-8-8 14:35 编辑

大门里的影壁墙



发表于 2017-8-8 12:58 4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7-12-27 14:31 编辑

  礼士胡东段最有特色,能让人眼前一亮的是礼士胡43号院,43号院门口两侧是老北京少见的倒八字影壁墙,墙边的汉白玉上马石比一般的上马石宽几乎一倍,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家。建国后这里曾是海军大院,后来是社科院宿舍,现在忆沦落为大杂院,据说院里住着3、40户人家。经查资料,

关于43号院过去的主人有多种说法,有人说它是刘锣锅故居,但清末震钧所著《天咫偶闻》记述:“刘文清公故地在驴市胡同西头,南北皆是。”如果 此说准确,这个院子就不可能是刘墉故居。也有人说它是清末大学士敬信的住宅,但又人说礼士胡同123号,现在在灯市口小学才是敬信的故居。孰是孰非我无法判断。

  敬信(1832年-1907年)谥文恪,爱新觉罗氏,清朝正白旗满洲宗室,体仁阁大学士,历正红旗、正黄旗、镶红旗蒙古副都统镶蓝旗、正蓝旗、镶白旗满洲副都统镶白旗汉军副都统,礼部右侍郎、工部右侍郎、户部右侍郎、刑部右侍郎、兵部右侍郎、工部左侍郎、礼部左侍郎、吏部左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兼署礼部尚书等职,可见万千荣耀于一身。死后谥文恪,追赠太子少保衔。






发表于 2017-8-8 12:58 4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7-8-8 14:36 编辑

大门的正面



发表于 2017-8-8 12:58 4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7-8-8 14:37 编辑

十分宽大的上马石



发表于 2017-8-8 12:58 4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7-8-8 14:37 编辑

大门一旁的小石碑



发表于 2017-8-8 14:26 47 只看该作者
北海龙吟 发表于 2017-8-8 12:21

龙哥京城继续呢
发表于 2017-8-8 14:39 4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7-8-9 20:27 编辑


  礼士胡同北侧还有一条前拐棒胡同,但从卫星图上看,前拐棒胡同两侧以高楼为主,老宅院已不多。 走出礼士胡同我没往前拐棒胡同拐,而是沿着朝阳门南小街向北走去,我下一步的目标是东四社区。
    所谓东四实际是个十字路口,元朝时叫"十字街",明朝叫"大市街"。这儿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东是朝阳门内大街(古时叫齐化门大街),东边不远就是北京城东最主要的出市口——朝阳门(明朝称齐化门); 是东四南大街(古时叫大市街),可直通南城的崇文门(旧称文明门,又叫哈达门、哈德门); 向北是东四北大街(过去也叫大市街),过北新桥可向东出东直门,向北至安定门;向西到西城。东四路口西边的街道叫东四西大街(旧称猪市大街),走这条街到马市大街,南行可到皇城根和皇宫的东华门,北拐也可去安定门或西城。可以说,东四是老北京东半城的城市中心,同时也是东半城最重要的交通枢纽。明朝时在十字街口的东、南、西、北四面各建了一座牌楼,因此叫东四座牌楼。简称东四牌楼。前边说过,老北京有好多牌楼,但一个路口四座牌楼的不多,只有东四、西四两处。这两处牌楼都修建于明朝。史书载,东四牌楼1699年(清康熙三十八年)毁于大火,后照原样重修。民国年间东四牌楼又一次被 乱兵点火烧 毁,后被改建成混凝土主体的无戗式牌楼,仍为三间四柱三楼式,但为应付路口日益增大的交通流量,将牌楼各间的跨度和立柱高度相应增加。新中国建立后,曾于951年对东四牌楼进行了维修,1954年12月,为拓宽马路和通行无轨电车,东四牌楼被拆除(其中一座牌楼拆迁到陶然亭公园里),同时拆除的还有西四、东单、西单等地的大批牌楼牌楼没有了,这个路口就简称为东四了。

东四社区在东四的东北方向,即朝阳门大街以北,东四北大街以东,朝阳门北小街以西,向北直至接近东直门大街处。在这一长方形区域有规律的分布着十几条胡同,这些胡同排号有序,从南到北依次为东四头条、东四二条......直至东四十四条,那是又一大片值的一去的老胡同。

   东四社区形成于元代,其中东四三条至八条胡同严格遵循元代大街宽24步、小街宽12步的规矩建造,至今已有七百年的历史。东四社区内胡同排列整齐,四合院布局规整,呈现了完整的“鱼骨式”胡同肌理。老北京有“东富西贵”之说,这里的东指的是崇文区撤消以前的老东城区,以东四为代表的这一地区在历史上,东四一直处于北京东城的中心位置,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元代,东四是全城三大商业中心之一,明时这里属思诚坊,不但商业繁华,老字号店铺鳞次栉比。区域内还建有皇家粮库、多家皇家制币厂等,可以说是掌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那时东四社区里居住的也多上多是皇亲国戚或商贾大户因此有东富一说。1644年,明末农民将领李自成攻占北京,明王朝覆亡。明朝大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与李自成的大顺军大战于山海关,激战中吴三桂开门辑盗 ,清军趁势入关。清王朝自此建立。清王朝江山坐定后,把皇城外的京师划分为八个区域,分别由八旗子弟兵定居并管辖,汉民则被迁移出皇城,在今前门大街一带落户。那时的北京,西城从南向北是镶蓝旗、镶红旗、正红旗、正黄旗。东城从南向北依次是正蓝 旗、镶白旗、正白旗、镶黄旗。其中朝阳门至东直门之间,西起故宫东墙,东至北京城的东城墙,大致一个正方形的范围是正白旗管辖和居住的地方。正白旗为八旗中的上三旗(另两旗为正黄旗和镶黄旗),属皇帝亲统旗之一,旗内无王,兵为皇帝亲兵,皇室侍卫即从正白旗中挑选。因与皇室密切的关系所致,正白旗人飞黄腾达的也较多。因此正白旗人聚焦的区域内富贵人家很多,这也更印证了东富一说。

由于东四社区的这一特殊地位,历史上这些胡同里建设了不少档次很高的四合院,是典型的清代四合院集中的地区(由于年代久远,明朝建筑已所剩无几),这些院子大多保存完好。其中的东四三条至八条为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

  我是在参观完礼士胡同后拐向东四社区的。沿朝阳门内南小街北行,过朝内大街上的过街天桥就是朝阳门内北小街。 路西就是东四社区。东四社区的十四条胡同中,头条及二条胡同因东侧有孚王府的原因较为短小,只在西侧的东四北大街上有出口,东侧或向南拐,或向北弯,并没有向东直通到朝阳门北小街上。所以朝阳门内北小街路西出现的第一条胡同东四三条。从卫星图上看,这东四头条、二条胡同中均夹杂有较多的新建筑。故此我没有拐进东四头条及二条胡同,而是直接从东四三条胡同开始扫街。



朝阳门内大街,它的西端就是东四


发表于 2017-8-8 14:39 4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7-8-9 20:28 编辑



东四社区南半截,我今天扫过的几条胡同示意

北京扫街之4——17.5.2北京内务府社区和东四社区(南部)扫街

发表于 2017-8-8 14:39 5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7-8-9 20:29 编辑

  东四三条胡同呈东西走向,东起朝阳门内北小街;西止东四北大街,南距朝内大街约230米。胡同全长722米,宽8米。中部有横街往南可通东四二条,往北可通东四四条、五条......。因胡同西口往南不远就是东四牌楼,因此过去的全称叫东四牌楼三条胡同,简称三条胡同,1949年后称东四三条。“文化大革命”中曾改称红日路三条,后恢复东四三条的名称。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