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33515

主题

石家庄

北京扫街之4——17.5.2北京内务府社区和东四社区(南部)扫街

[复制链接] 查看:6793 | 回复:123
发表于 2017-8-8 15:18 81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17-8-8 15:18 8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7-8-10 11:36 编辑

一张网上流传的恒昌瑞的绘画作品,可以看出86号院的俯视效果



发表于 2017-8-8 15:18 8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7-8-10 11:38 编辑

距四条胡同西口不远的路北,与恒昌瑞斜对的是85号院。高大气派的如意门,精美的砖雕艺术,长长的十几间倒座房,预示着这家主人与众不同的身份,门楼两侧的战鼓造型的门墩似乎在告诉人们:这里的主人和军人有点瓜葛!这座小院据说是大军阀吴佩孚的丈母娘家。解放后文人廖沫沙也曾住过这儿。上世记的十年动乱——文革就是以批判“三家村”开始的。三家村,邓拓、吴晗、廖沫沙是也,我至今还记的那句顺口溜:“邓拓、吴晗、廖沫沙,他们三个是一家,反.....”。呵呵,这哥儿仨为《前线》杂志所写的杂文专栏《三家村札记》成了革命小将“向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猛烈开火”的第一个活靶子。





发表于 2017-8-8 15:18 8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7-8-10 11:46 编辑



发表于 2017-8-8 15:18 8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7-8-10 11:48 编辑

85号院对面的82号院,路边摆放的石件



发表于 2017-8-8 15:18 8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7-8-10 11:49 编辑

路南的74号院



发表于 2017-8-8 15:18 8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7-8-10 12:05 编辑

  85号院东邻是东四4条83号院。83号院院子较大,院门是三间门房,大虽不算豪华却特别的宽,可以出入汽车。门洞里有块铭牌,上边一行:北京市东城区普查登记文物,中间大字:宝泉局东作厂旧址,落款:东城区文化委员会二零一三年一月立。原来这个大院是明清两代的宝泉局东作厂。



《燕都丛考》载“《顺天附志》宝泉局东作厂在四条胡同”。宝泉局为明清两朝户部(相当于财政部)所属铸造钱币的工厂。元末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朱元璋于应天府设宝泉局,掌管铸钱之事。至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在各行省设宝泉局,与宝源局同铸“洪武通宝”钱,并禁止私人铸钱。满清入关后承接明制,首先在工部和户部设立宝源和宝泉两个中央造币厂,统一铸造清代历朝的钱币那时宝泉局在北京下设有四个厂子,四厂都在东城区的地面儿上,东作厂是其中之一,另三个厂的西作厂在北锣鼓巷千佛寺胡同,南作厂在钱粮胡同,北作厂在北新桥三条如今那三个厂子都已不在,仅东四4条的东作厂保留了下来。到清中后期,全国各地陆续建立了一些地方造币厂,大量铸造铜钱,但钱范还是统一的。民国初期呈无政府状态,各地开始分别制币,如我家就还保留有几枚四川的川币。



在乾隆《京城全图》 ,宝泉局东作厂(东四4条83号是一座规模庞大的院落,是一方形的大空院,东南角为两进院官厅,应是管理部门。其他场所零星布置四、五座小房,应是铸钱的工场。83号院现存格局与图上不同,虽然官厅的位置仍在原处。院子里的建筑已完全不同,应是在乾隆十五年(1750年)以后多次改建扩建所致,从现在的建筑遗存来看,此处后来已不再是生火铸钱的工厂,可能变成了存放原料和钱范的仓库。。



  也有资料说,明清时期的以宝泉局掌管钱币管理,属户部。宝源局负责钱币制造,属工部。这个说法显的更为合理些。









发表于 2017-8-8 15:18 88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17-8-8 15:18 89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17-8-8 15:18 9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7-8-10 12:14 编辑

  以过去的眼光看,四条胡同还是很宽大的,但现在人们生活水平高了,几乎家家户户有了车,四合院里车开不进去,马路就成了免费的停车场。这样一来,原本宽大的马路就显的有些窄了,所以现在这些胡同现在都是单行线。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