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33515

主题

石家庄

北京扫街之4——17.5.2北京内务府社区和东四社区(南部)扫街

[复制链接] 查看:6788 | 回复:123
发表于 2017-8-8 15:18 7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7-8-10 08:17 编辑

77号院,被列入东城区第三批文物普查登记项目名单。但来龙去脉不清,可能也是格格家的一部分



发表于 2017-8-8 15:18 72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17-8-8 15:18 7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7-8-10 08:22 编辑

三条胡同的西口因临近东四北大街,有十数家小饭馆、小商店,显的有点繁华






发表于 2017-8-8 15:18 7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7-8-10 10:54 编辑

  走出三条胡同是东四北大街,南边约200米就是箸名的东四。

   所谓东四实际是个十字路口,此路口在元朝时叫"十字街",明朝叫"大市街"。这儿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东是朝阳门内大街(古时叫齐化门大街),不远就是朝阳门(明朝称齐化门); 是东四南大街(古时叫大市街),可直通崇文化门(旧称文明门,又叫哈达门、哈德门); 向北是东四北大街(过去也叫大市街),过北新桥可达东直门或安定门; 西边是猪市大街,马市大街南可到皇城根和故宫的东华门,北可去安定门或西城。可以说是北京东城的地理中心,同时也是北京 城东部最重要的交通枢纽。


  说到这儿有必要交待一下什么是北京东城:北京东城有两个概念,广义的东城指行政区划中的北京东城区。北京东城历史悠久,早在辽金时期已出现村落。元定都北京后置大都路总管府。东城区位于元大都东半部,属大都路大兴县管辖。明初北京改名为北平府,明代永乐十九年(1421年)朱棣帝迁都北京,又将北平府改名为顺天府,并将京师为若干个坊,东城分为15个坊,仍归大兴县管辖。清代东城驻有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个旗,仍属大兴县。民国时,北京城划分为内7外5共12个区,那时的东城区为当时的内一、内三区。新中国成立后,一九五二年城区调整时,一度以朝阳门大街为界分设东单区、东四区。一九五八年两区合并为东城区,此时的东城指北京内城南北中轴线以东的地区。2010年,外城的崇文区撤消合并入东城区,从此再说东城就包括原崇文区和朱东城区两个区的范围了。


  狭义的北京东城应不包括皇城以北或以南原属于东城行政区管辖的部分地区,仅指北京内城皇城以东的部分,大致相当于清时正白、镶白两旗的地域。我们这里取狭义。东城一带属北京内城,明、清各代一直是官府要员、商业巨贾和社会名流的聚集区,所以东城的四合院往往其它地区特别是外城地区所难以企及的。该地区房屋不仅是传统的四合院落,更依家庭实力从“一进院”到“四进院”都有,特别是一些王公贵族的四合院,建筑档次高,规模大、质量好,保存的相当完好,是展示传统四合院的极佳场所。因此老北京有西贵东富一说。而东四地区处于东城的中心地位。其区域内的建筑档次更不必说。

  东四的名称来源于明朝时在十字街口的东、南、西、北四面各建了一座牌楼,因此称此地叫东四座牌楼。简称东四牌楼。东四牌楼的四座牌楼是一样的,均为三间四柱三楼式有戗柱的木牌楼。牌楼的基座为石质,在有一人多高的石座上,是三间四柱三楼冲天式木牌楼,南北向牌楼额上写着"大市街"三字,东边牌楼额上写着"履仁"二字,西边牌楼额上写着"行义"二字。 过去在老北京有好多类似的牌楼,但一个路口有四座牌楼的不多,只有东四、西四两处(西四牌楼东四牌楼类似,都修于明朝年间)。史书载,东四牌楼1699年(清康熙三十八年)毁于大火,后照原样重修。民国年间东四牌楼被改建成主体为混凝土结构的无戗式牌楼,仍为三间四柱三楼式,但为应付路口日益增大的交通流量,将牌楼各间的跨度和立柱高度相应增加。新中国建立后曾于951年对东四牌楼进行了维修,1954年12月,为拓宽马路和通行无轨电车,东四牌楼被拆除(其中一座牌楼拆迁到陶然亭公园里),同时拆除的还有西四、东单、西单等地的大批牌楼牌楼没有了,这个路口就简称为东四了。

  东四社区在东四路口的东北,即朝阳门大街以北,东四北大街以东的一长方形区域,明朝这里属思诚坊。清朝时为正白旗。在历史上,东四社区一直处于北京东城的中心位置,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东四在老北京城位置示意

北京扫街之4——17.5.2北京内务府社区和东四社区(南部)扫街





发表于 2017-8-8 15:18 7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7-8-10 08:27 编辑

老照片中的东四牌楼



发表于 2017-8-8 15:18 7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7-8-10 08:27 编辑

英国人托马斯查尔德拍摄的1902年的东四



发表于 2017-8-8 15:18 7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17-8-10 11:14 编辑

  在东四三条胡同和东四之间还有两条东西向胡同,即东四头条和东四二条,那两条胡同虽然不长却名声显赫,其中东四头条有侯宝林故居,东四二条有乾隆时的福安康府邸,可惜那两条胡同现在以新建筑居多,老宅子已是凤毛麟角,而那个规模宏大的福安康府邸更成了政府大院,我没向那条胡同走。

  由东四三条胡同西口北行7、80米是东四四条胡同。东四四条胡同也是东起朝阳门北小街,西到东四北大街,全长726米,宽7米,和东四三条胡同完全平行胡同中部有小巷向南通往东四三条,向北通往东四五条。

  东四四条明朝属思诚坊,称为四条胡同,清朝属正白旗,沿用四条胡同名称。1949年后称东四四条。1965年整顿地名时,将东、西水车胡同并入。“文化大革命”中曾改称红日路四条,后恢复东四四条。

   东四四条历史悠久,但现在保存下来的房屋主要是清朝的建筑。清时这里是正白旗管辖、居住的地方,正白旗是清朝上三旗之一,所以居住在这一条胡同里的多为王公贵族或其近亲,这些王公贵族的宅院大多规模大,档次高,建筑坚固,所以这条胡同中至今还保留着许多漂亮的清代四合院,在这些四合院中,有著名翻译家楚图南住过的小院;有剧作家吴祖光和妻子新凤霞的住宅。走在胡同里,满眼都是古朴的门楼和精美的砖雕,那些砖雕木蕴含着不同的意义,向人们讲述着一个又一个的故事。现东四四打胡同属于北京东城东四三条至东四八条胡同历史文化保护区

  一进四条胡同西口,首先看到 一座与众不同的小洋楼。这就是
东四四条胡同86号,恒昌瑞记商号。

  恒昌瑞是座颜色素净的二层小楼,造型有明显的西洋风格,又有更多的中国传统特色,可谓中西合璧。大门两侧有对联:“镜里人是一是二,笛中意至妙至神”。对联上方四个大字:“恒昌瑞记”,字号下面还有繁体大字“照相”、“洋货”。由此可知此地早年间是一家洋货行,外带照相馆。“买洋货,照洋片儿”,这在当年一定是个前卫的铺面,也会是东四地区的热闹地界儿,不知有多少人在这里第一次接触到了来自西洋的洋玩意儿。

恒昌瑞据说开业于1928年。现在这个院是东城区普查登记文物







发表于 2017-8-8 15:18 78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17-8-8 15:18 79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17-8-8 15:18 80 只看该作者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