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9926

主题

华东

人生如道,重装晥赣大美“石呈线”。

[复制链接] 查看:34709 | 回复:401
发表于 2018-4-11 23:52 6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游泳的大鱼 于 2018-4-12 10:05 编辑



   还好篁村不是风景热点,今天下着雨,更是鲜见有游者,我们七个人就是最大的客群。
后来临近傍晚来了一批当地的学生,他们是来考察篁村的,结果大家对我们的徒步和扎营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大家纷纷过来“参观”、拍照,我以为我们是来看风景的,一不小心,我们也成了篁村的风景。
   远山、长河、大雨、古桥、帐篷、徒步,还有你和我。

人生如道,重装晥赣大美“石呈线”。

发表于 2018-4-11 23:52 6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游泳的大鱼 于 2018-4-12 00:52 编辑


虽然下着雨,但今天露营及早,篁村里逛逛。

人生如道,重装晥赣大美“石呈线”。
发表于 2018-4-11 23:52 6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游泳的大鱼 于 2018-4-13 10:07 编辑


    篁村可说是婺源最老的村寨,它也是理坑等附近所有余姓的发源地。篁村的命名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当年秦侩出事,他的后代逃到此地定居, 为了避祸, 去了秦头, 改姓余。但其贼心不死,很想称帝又不敢,于是把“皇”字上头加了个竹头。二说为宋朝余道潜,在京做官遭贬,其为安徽桐城人,返家途中,路过婺源,遥望东北方的山巅上,有一支秀峰,认定必是发祥之地。于是寻觅到这个地方,但见山水秀美,来龙势旺,即迁居至此落户。唐代诗人王维曾在《竹里馆》有诗云:“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以此诗之意,故取名“篁村”,从这个说法看,这位宋朝的余道潜实为篁村的世祖。因为不是旅游景点,所以也没有官方的解释,也许如此的道听途说更能为古村落增添神秘的色彩。



人生如道,重装晥赣大美“石呈线”。

发表于 2018-4-11 23:52 6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游泳的大鱼 于 2018-4-12 00:53 编辑

给路人休息用的石凳。

人生如道,重装晥赣大美“石呈线”。

发表于 2018-4-11 23:52 65 只看该作者
人生如道,重装晥赣大美“石呈线”。

发表于 2018-4-11 23:52 6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游泳的大鱼 于 2018-4-13 10:11 编辑

余庆堂,祠堂。号称是婺源宗祠.

人生如道,重装晥赣大美“石呈线”。


发表于 2018-4-11 23:52 6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游泳的大鱼 于 2018-4-13 10:10 编辑


    我们漫步在没有什么整修的篁村,除了偶尔看见农家客栈的招贴广告,很少看到商店,这里看到的是真实本质的婺源农村风情,古桥、古树、老宅和古巷在质朴中更显历史沧桑的原貌。

人生如道,重装晥赣大美“石呈线”。

发表于 2018-4-11 23:52 68 只看该作者
人生如道,重装晥赣大美“石呈线”。

发表于 2018-4-11 23:53 6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游泳的大鱼 于 2018-4-13 10:09 编辑



      据说这棵罗汉松也有900多年历史了。它高约9米,胸围约5米,树荫半径约7米,因为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在婺源的古木群中是比较有名的。传说也是当年那位余道潜,决定在此定居时,在河滩上倒插了这株罗汉松。同时对天祈祷:皇天保佑,栽插倒松,如能成活,迁居至此,消灾避难。几个月后,这株倒栽的“罗汉松”竟然成活了,后来这位世祖就心安理得地迁居落户在此。在周围稀散的油菜花陪伴下,这棵罗汉松树宛如一棵放大的盆景。


人生如道,重装晥赣大美“石呈线”。

发表于 2018-4-11 23:53 7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游泳的大鱼 于 2018-4-12 12:32 编辑



今晚扎营婺源沱川篁村的古老风雨桥上,今晚品茶香、听风雨、枕溪流,在青翠山峦的怀抱里入梦。



人生如道,重装晥赣大美“石呈线”。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