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石家庄

万世宗师泽千古,三晋精华荟一身——行走山西之十五、太原文庙暨山西民俗博物馆游记

[复制链接] 查看:14504 | 回复:133
发表于 2021-2-15 01:12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1-11-15 12:41 编辑

万世宗师泽千古,三晋精华荟一身——行走山西之十五、太原文庙暨山西民俗博物馆游记



  文庙,是我国历史封建王朝祭祀"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庙宇,同时也是古时的郡学。有的人也称之为孔庙或夫子庙。

  文庙与孔庙虽然供奉的是同一位先贤,但实际上它们还是有所不同的,孔庙以供奉对象为准,只有祭祀孔子的作用,只是单纯的庙,而且孔庙没有大小或规制要求,凡天下供奉孔子的祠庙,不论大小,无论是否合乎礼制都可以称作孔庙,所以有的村镇甚至有的大户人家里都可以建立孔庙。孔庙至少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写道:“故所居堂、弟子内,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这是最早的关于孔庙的记载,但并没有确切出现“孔庙”两个字。第一次明确出现“孔庙”是《水经注》,这里说的明白的多:“阙北东侧,有孔子庙,庙前有一碑,西面,是陈相鲁国孔畴建和三年立。”由此可见那时的孔庙很简单。

  文庙则是合乎礼制的孔庙,可以说是狭义的孔庙。首先,无论哪级衙署,上至皇宫,下至县衙,都必须建有相应的文庙还有要相应的学宫,所以一个城市往往会有两三座不断同等级的文庙。不论哪级文庙还必须依中轴线设棂星门、泮池、大成门、献殿、大成殿、明伦堂等等一系列符合礼制的建筑以充分体现出儒家的“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的中庸思想。大殿内不仅供奉孔子,还必须有四配十二哲等完整的配享从祀体系。另外,在中轴线两侧还要有左右对称的名宦祀、乡贤祀等其它建筑以宣传历史上的乡贤名宦的事迹。除了这些硬 件上的规制,还有礼仪性的规制,比如行人到了泮池的壮元桥头,不论官职大小,必须武官下马,文官下轿

  文庙是在孔庙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汉武帝之前,我国只是孔子故乡有孔子的弟子与后人建立的祭祀孔子的地方,那就是最初的孔庙。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那时起,我国很多地方 都开始建立孔庙。南北朝时期,北齐文宣旁高洋时给孔子上谥号“文宣”,所以孔庙在此之后有文宣庙的称谓。到了唐朝,玄宗李隆基诏封孔子为文宣王,以后供奉孔子的庙宇就又被称作文宣王庙。从那时起,文庙建制趋向成熟,各项礼制规定逐渐完善,开始了学、庙并举的新体制。所以这以后的孔庙除文庙外还有学庙的称谓。嘉靖九年,嘉靖皇帝以为“文宣”为乱主高洋为所上谥号,后世不当沿用;又以为“王”爵非礼,所以废止了“文宣王”的称谓,只称“至圣先师”。自此以后孔子“文宣王”的封号就再也没有恢复,孔庙自然也不能称为“文宣王庙”,只称为文庙了。

  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文庙或孔庙,那是因为古代每一个城市都要有与其治级相当的文庙。进入现代社会,这些文庙或孔庙大多已经不存,有幸保留下来的,都成了当地的旅游胜地。如北京的国子临界(孔庙),南京有夫子庙等。太原作为北方箸名古城、山西省府,也有两座文庙,一个是老县城里的太原县文庙,一个是太原老城里的太原府文庙。我去的是太原府文庙,简称太原文庙。





3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1-2-15 01:12 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1-2-15 20:00 编辑

  太原文庙,地处太原老城的东南角,现迎泽大街路北的狄梁公街路东,门牌为文庙巷40号。从地图上看,它就在我下榻的酒店西北方向,直线距离不到400米,溜达过去就行,还可以顺便早餐。



文庙位置示意,其中大图的红框部分为太原老城的轮廓线,小图右下角的红点是我下塌酒店的位置,h形蓝色线是文庙巷

万世宗师泽千古,三晋精华荟一身——行走山西之十五、太原文庙暨山西民俗博物馆游记








发表于 2021-2-15 01:12 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1-2-15 21:18 编辑

  文庙巷反向的h字形,一拐进那道弯道 ,就看到一道高大红墙,一般的墙绝对没有那么高,应该是道巨大的壁,照另一侧应该就是文庙了。

  照壁墙体不久前应该维修过,显的有些新,其须弥座却风化严重,显的很古朴,没有几百年以上的历史,不会是那个样。资料显示,太原府文庙建于金天会年间(1123年~1137年),也就是说,有差不多900年历史了。900年历史不算短了,看来这座庙有点看头。可后来我发现,太原文庙里边的建筑看着比较新,怎么也看不出几百年的底韵。这是怎么回事?通过查询资料,原来这座文庙不是金代的古庙,它建于清光绪8年,即1882年,至今只有130多年的历史。



万世宗师泽千古,三晋精华荟一身——行走山西之十五、太原文庙暨山西民俗博物馆游记

发表于 2021-2-15 01:12 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1-2-15 21:06 编辑

  资料显示,历史上的那座太原府文庙坐落在太原城西,现在的府西街西段一带,距汾河不远,而且是县府两级文庙挨在一起(县文庙建于金大定年间(1161年~1189年),规模宏大、蔚为壮观。清光绪七年(1881年),汾河决堤,两座文庙毁于洪水。水退之后,山西巡抚张之洞,选择原崇善寺的废墟重建了府文庙,即我们今天看到的这座文庙,文庙巷之名称亦在这时形成。新建的府文庙占地13000多平方米,由亭、殿、门、庑、祠组成三进院落,较之原庙更为恢宏、庄重、婉雅、俊逸。

  清朝灭亡后,文庙的功用发生了改变。1920年,文庙改辟为“山西省图书博物馆”。新中国诞生后,1951年,因家将一大批劫后余生的文物收藏于此,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山西省博物馆”。2004年,山西博物馆迁往汾河西畔滨河西路北段13号新址,有关部门又在文庙旧址上成立了山西省民俗博物馆,直属于山西省文物局。

  1996年,
太原文庙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国务院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原文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世宗师泽千古,三晋精华荟一身——行走山西之十五、太原文庙暨山西民俗博物馆游记

发表于 2021-2-15 01:12 5 只看该作者
万世宗师泽千古,三晋精华荟一身——行走山西之十五、太原文庙暨山西民俗博物馆游记

发表于 2021-2-15 01:12 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1-2-17 09:21 编辑

文庙路南的山西省文物局,山西民俗博物馆的直接上级。门牌为文庙巷33号

万世宗师泽千古,三晋精华荟一身——行走山西之十五、太原文庙暨山西民俗博物馆游记

发表于 2021-2-15 01:12 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1-2-15 21:59 编辑

  再拐一道弯,一座木牌坊出现在视线中,牌坊正中有文庙两个大字。然而牌坊后的大门却有些不伦不类,不论位置还是款式,怎么看怎么不象“庙"门。此时还早,还不到上班时间,见有工作人员进去,上前一问,才知这是文庙的侧门,是工作人员出入的便门,名西花园门。游人出入的大门门,在它南边一点。既然是侧门,怎么会立有牌坊?资料得知,此牌坊原立于文庙棂星门前,后移至此。



万世宗师泽千古,三晋精华荟一身——行走山西之十五、太原文庙暨山西民俗博物馆游记

发表于 2021-2-15 01:12 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1-2-15 22:00 编辑

牌坊的抱柱石,绝非百来年的历史,应该有些年头了

万世宗师泽千古,三晋精华荟一身——行走山西之十五、太原文庙暨山西民俗博物馆游记

发表于 2021-2-15 01:12 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1-2-15 22:00 编辑

文庙的侧门——西花园门

万世宗师泽千古,三晋精华荟一身——行走山西之十五、太原文庙暨山西民俗博物馆游记

发表于 2021-2-15 01:12 1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1-2-17 11:19 编辑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门才是文庙的正门,游人需购票才能进这个门。不过严格说,它不是文庙的门,前边说过,文庙有严格的规制,大门都是棂星门。所谓灵星门,实际是木牌坊,但两侧立柱加高,柱头装黑色(也可为绿色金黄色)瓦筒,又称乌头门,这种门用于宫阙坛庙陵寝等。棂星门可以是一间,也可以是三间,规模较小的文庙的棂星门,允许是一间,但到了府一级的文庙,棂星门必须是三间的。这个门从哪一点上讲都不合规制。它应该是后修的门。

  果然,后来查资料得知,这个门是文庙改为博物馆后,将棂星门和庙前照壁问的广场圈成一个前院时加的前院门。也就是说,它是博物馆的门,不是文庙的门。这样一来,它不合规制就完全可以理解了。需要指出的是,因这个门明显 不是古建筑,我当时并没有拍这个门的照片,但游记写到这,需要做一番交待,需要 一张照片,所以下边这张照片是网上搜来的照片,在此在向作者表示感谢。



万世宗师泽千古,三晋精华荟一身——行走山西之十五、太原文庙暨山西民俗博物馆游记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