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斋普尔土邦 末代王公曼·辛格二世的塑像高高地耸立在斋普尔街头。 何为土邦? 与我国的大一统相比,印度在历史上始终处于邦国林立的状态,由各地的土著封建王公管辖自己的领地,这些邦国即被称为土邦。实际上,将这种各自为政的邦国称为“土”邦多少带有歧视的意味,若翻译为“自治领”则更为贴切。 莫卧儿王朝在英国人的蚕食下逐渐土崩瓦解,到了英属印度时期,除印度总督直接管辖的地区外,其余未被纳入英国直接统治下的区域在英国授权下继续由本地统治者管理——这些区域就被称为“土邦”,而土王就是土邦的君主(或称为大君、王公、土邦主)。这种情况与我国历史上的土司制度多少有点相像。 斋普尔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土邦,它的首都位于现今拉贾斯坦邦的斋普尔;大约公元9世纪起拉杰普特人建立的王朝开始统治印度北部,12世纪时他们建立了斋普尔土邦;从1818年起,东印度公司逐渐控制了斋普尔土邦,随后其从属于英属印度;1947年8月,斋普尔王公获得独立;1949年4月,斋普尔末代王公曼·辛格二世与印度签订协议,宣告退位,自此斋普尔土邦正式并入印度。 风之宫殿(Palace of the Winds) 风之宫殿位于斋普尔老城区,是当地极有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它由马哈拉贾·萨瓦伊·普拉塔普·辛格下令于1799年建造,设计师则是由拉尔·昌德·乌斯塔德。 风之宫殿临街的粉红色墙面上镶嵌着呈蜂窝状的953扇窗户,其目的是让王室中的女性成员可以居高临下窥见斋普尔的市井风情。如此说来幽居深宫,即使享尽荣华终是无聊之事。 不少资料描述风之宫殿实则一堵布满窗户的“墙”,且墙后没有房间,又说“若有狂风来袭,只要把窗户都打开,大风就会吹过前后窗户而不会把宫殿吹倒。”经过我的观察这是荒诞不经的说法而已,风之宫殿一共有五层,第一层至第四层均为后方建筑物的墙体,只有第五层是耸立的单墙,有楼梯通达并透窗俯视街区。 |
水之宫殿(Jal Mahal) 前往琥珀堡的途中经过曼萨加尔湖,湖中有著名的建筑水之宫殿,这是一座融合了拉杰普特与莫卧儿风格的优美建筑。 1596年,斋普尔地区大旱,由此造成严重饥荒,阿杰梅尔的统治者决定在山谷间修筑一道大坝以解决缺水问题。大坝完工后,便有了曼萨加尔湖。18世纪中期,当时的君主为狩猎和休息之用别出心裁地在湖上修建宫殿,后来成为皇室成员夏季避暑和聚会的行宫。宫殿共有5层,其中3层淹没在水下。从湖畔远望,整座宫殿梦幻般地漂浮在水面上。 |
琥珀堡(Amber Palace) 琥珀堡位于斋普尔城北约10公里处。抵达琥珀堡停车场后,既可以乘坐吉普车到东侧月亮门附近步行进入,也可以骑大象至西侧太阳门进入,我们选择乘坐吉普车前往琥珀堡。 琥珀堡是拉贾斯坦邦最著名地观光地之一。自公元967年起,米纳·拉贾·阿兰·辛格在此筑城定居;公元1037年,拉杰普特人卡赫瓦·库尔攻取此地;1592年拉贾·曼·辛格一世(Raja Man Singh I)修筑琥珀堡作为都城所在地;135年后——1727年都城从琥珀堡迁至斋普尔,它的历史使命终归落幕。 |
传说甘尼许(Ganesa)是印度教三大神祗之一破坏神湿婆 (Shiva)与其妻帕瓦蒂(Parvati)的儿子,有次帕瓦蒂正在沐浴,她让甘尼许守护在屋外,恰巧湿婆远游多年后回家,他与甘尼许互相认不出对方,于是甘尼许不准湿婆进门,帕瓦蒂以为这年轻的后生与帕瓦蒂有苟且之事,盛怒之下拔刀砍下甘尼许的头颅,待帕瓦蒂澄清后湿婆才知道自己错杀了儿子。为拯救儿子,湿婆许诺他向北方走并把遇见的第一个动物的头颅砍下并装在甘尼许的头上令其复活。结果湿婆在北边遇见的第一个动物是大象,于是砍下象头并装在甘尼许的身上,从此甘尼许成了象头人身的形象。 湿婆赐予甘尼许力量,使其可以清除一切障碍,并管理制造障碍的小鬼嘎纳。象神甘尼许通常被描绘为矮胖大肚的形象,四臂,独牙,手持斧头、糖果、念珠、莲花,坐骑为一只老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