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9108

主题

合肥

八朝古都开封

[复制链接] 查看:20326 | 回复:71
发表于 2022-11-17 14:12 21 只看该作者

古代石刻。庙内有一位50多岁的道士,他已经注视手拿相机的我很久了,用带有浓重开封口音的普通话告诉我“不准拍照”

发表于 2022-11-17 14:12 22 只看该作者

师旷抚琴雕塑。
师旷抚琴雕塑的旁边写有一个告示大意是,近日有人说,说政府要收回禹王台公园土地改建为楼房,都是造谣,是不法分子为了到公园盗挖树苗编造的,让群众不要相信谣言。这点说明当地住的有些人素质实在不高。我到苏州旅游夜游护城河的时候,导游曾告诉我,护城河边河灯的电缆经常被不法分子拆走,就为取得一点废铜,以几元钱出售。然后我在黄山旅游的时候,一家超市内卖水果的摊前,挂了一幅告示大意是不准在超市内偷吃东西,一经发现重罚。这说明中国有相当多的人素质实在偏低,当我知道这三个消息的时候,我都觉得有些好笑。

禹王台南门

发表于 2022-11-17 14:12 23 只看该作者

南门外有三口鼎。

发表于 2022-11-17 14:12 24 只看该作者
我在禹王台东南边发现了地道,很可能是过去留下的防空洞。后来我看到材料说我朝太祖时代曾经有一支小部队驻扎在这里。
随后出禹王台公园东门,就能看见对面不远处的繁塔大门。

两个景区之间的城中村,开封城内类似的情景还是很多的。看了以后我真觉得沧海桑田,世事无常。一个八朝古都,1000年前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城市眼下只剩下这般光景,真希望这里能快速改变落后的面貌。

繁塔门票30元,学生15元。

发表于 2022-11-17 14:12 25 只看该作者
繁塔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创建于北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原名兴慈塔,因其建于北宋四大皇家寺院之一的天清寺内,故又名天清寺塔,又因其兴建于繁(pó)台之上,故俗称繁塔。它是开封地区兴建的第一座佛塔,也是开封地区现存最古老的建筑,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了,为四角形佛塔向八角形佛塔过渡的典型。现由开封市延庆观繁塔文管所管理。


  繁塔原为六角九层、240尺高的巨型佛塔,故有“铁塔只搭繁塔腰之说”,至元代,由于雷击,毁去繁塔两层,但繁塔仍十分高大。明朝国初“铲王气”事件的影响波及繁塔,“塔七级去其四,止遗三级”,清初在残塔上筑六级小塔,封住塔顶,便形成了现在这样状似编钟的独特面貌。
  现在的繁塔通高36.68米,塔基面积501.6平方米,塔身一砖一佛,犹如武士铠甲,壮丽辉煌。繁塔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精美的佛像砖雕、丰富的碑刻题记、罕见的书法艺术、珍贵的地宫资料、神秘的层级问题而闻名于海内外。
  繁塔所在的高台附近传说在很早以前居住过姓繁的人家,所以人们称这个高台为繁台,因塔建在繁台上,故称繁(读薄)塔。五代后梁高祖朱温曾在台上阅武,所以曾有一个时期叫高台为讲武台。后周显德二年(955年)曾在台上兴建寺院,落成之日,恰巧是周世宗柴荣的生辰“天清节”,为了作柴荣的功德院,便给寺取名天清寺。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将后周的末代皇帝周恭帝从皇宫赶出后,曾逃到天清寺避难住了一段时间。
  古代的繁塔很高,台面宽阔,每年春天,繁台上桃李争春,百花吐艳,绿树繁茂,殿字峥嵘,人们春游赏花,烧香拜佛,饮酒赋诗,称“繁塔春色”为开封八景之一。
  北宋时期,天清寺的名声很大,与当时的相国寺、开宝寺、太平兴国寺并称为京都四大名寺。据北宋王*写的《北道刊误志》记载,宋开宝年间(968——975年),重修天清寺时,同时在寺内兴建了一座砖塔,名为兴慈塔,也称天清寺塔,因其坐落在繁台上,故俗称繁塔。繁塔的兴建与铁塔不同、铁塔是北宋政府出钱修建的,所以建得很快。繁塔是由当时的官僚倡导,从民间募集资金修建的,所以建得时间很长。现存繁塔里面洞壁上镶嵌石刻中有建塔捐献过钱财和实物者的姓名和年月。石刻题记表明,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繁塔才建起一个高高的塔基,到太平兴国七年(982年),甚至到宋淳化元年(990年),还不断有人向建塔工程捐献钱物。根据塔内碑刻内容推测,繁塔大约筹建于开宝中期,竣工于宋淳化元年(990年)以后。从筹建到竣工前后经历了20多年。繁塔是等边六角形宝塔,原塔高九层,是当时开封最高的塔,这比著名的开封铁塔高得多,至今开封流传着铁塔与繁塔对比的说法:“铁塔高,铁塔高,铁塔只到繁塔腰”。元末天清寺毁于兵火,九层繁塔因雷击遭到部分损毁,明洪武十六年(1384年),僧人胜安在天清寺南前楼废址上兴建佛殿,因寺前有国相门,故取名国相寺。洪武十九年(1386年)又在天清寺原址上复建新寺,仍复原名天清寺。同时,僧人胜安、圆真等在寺西北白云阁废址上建寺,名为白云寺,国相寺、天清寺、白云寺在繁台上南北排列。明朝末年,黄河水淹开封,三寺淹毁,和尚散离。清朝初年,僧人桂山和尚带领门徒去山西五台山朝拜。途经开封时在繁塔门洞里居住数年,后来他依靠河南巡抚张自德的力量,在繁台上又重建一座寺院,名为国相寺,新寺规模宏大,大门向南,寺殿数进,内有钟鼓二楼,正殿之后为繁塔。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黄河泛滥,水淹开封,国相寺又严重毁坏,直到公元1927年寺院最后庞毁。从此以后,繁台上就剩下一些民房了,繁台也因黄河泥沙淤积而成为平地。
  繁塔原高九层,现在遗存只有原塔下面的三层,塔的上半截拆除铲掉。直到清初重修国相寺时,才在三层繁塔上部修成一个平台,又在平台上修建了一个七级实心小塔,使繁塔成三层大塔上面摞小塔的奇特造型,一直延存至今。
  繁塔下部三层,是一座六角形的楼阁式佛塔,最低一层每面宽13.10米,从下向上,各层逐级收缩,到第三层呈平顶,平顶上的七级小塔高约6.5米,约为下部一层的高度,下部三层大塔的高度约25米,从下面大塔低部到小塔的顶尖,总高为31.67米。繁塔的内外壁镶嵌佛像瓷砖,塔表的每块砖都是一市尺见方,为凹圆形佛龛,龛中有佛像凸起,一砖一佛,跌坐其中,佛像姿态、衣着、表情各具特色,其中有端坐在单莲座或束腰莲座中之佛像:手执各种法器的佛像;骑着青狮的文殊和骑着白象的普贤二菩萨;六臂或十二臂的观音菩萨,佛像表情细腻,生动逼真。塔基南北均有拱券门,皆能出入,但互不相通。从南门入,为六角形塔心室,有木梯可上达三层。从北门入,沿磴道也可上到三层。欲从第三层登上大塔平台,须出洞门,由外壁磴道盘旋而上,这就是所谓的“自内而上,自外而旋,登于其巅”的说法。
  繁塔内各层,镶嵌有各种碑刻200余方,碑刻以宋代为主。其中以宋代书法家洛阳人赵仁安所写的“三经”最为著名。三经分别存于塔内上下两层,南门内第一层东西两壁镶嵌刻经6方,东壁为《金刚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西壁为《十善业道经要略》,第二层南洞内东西两壁上馁嵌着《大方广回觉多罗了义经》.以上经均为楷书,有欧、柳书法之长。“三经”刻石四周均饰有莲瓣开花纹图案,雕技精妙。塔内琳琅满目的宋代石刻题记,不仅是研究繁塔历史的宝贵资料,也是书法艺术的珍品。
繁塔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因它的巍峨而使人肃然起敬,以至于几百年后连明代的皇帝都因为它太雄壮而对它痛下“杀手”,施以“腰斩”的酷刑。这就是民间传说的“铲王气”。

  传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后,由于太子朱标早死,便由长孙朱允炆即位,这就是建文帝。然而,封在开封的周王朱橚和封在北京的燕王朱棣对这个侄儿当皇帝不服气,便联手将其推翻。后来朱棣当了皇帝,周王也不甘心,图谋不轨,明成祖朱棣察觉后就下令将周王软禁于北京,又将周王府的银安殿和繁塔拆除一部分,毁掉开封的“王气”,以防江山易主。

  “铲王气”还有一种更加生动的说法:

  明太祖朱元璋生怕儿子们为争夺天下而互相残杀,重演唐朝“玄武门之变”的悲剧,因此采纳了军师刘伯温的主意,把太子朱标留在身边,其余的儿子全都分封到各地为王。

  到了明太祖晚年,太子朱标忽然得急病死了,按照“父死子继”的规矩,将来应由长孙朱允炆继承皇位。这一来倒叫朱元璋心里犯开了嘀咕:允炆是个乳臭未干的娃娃,他一旦登上大宝,他的叔叔们能不闹事吗?老头子最担心的就是封在北京的燕王朱棣和封在开封的老五周王朱橚,这两个儿子曾追随他南征北战,为建立朱家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要是他俩在他百年之后觊觎皇位,大动干戈,明朝江山将要毁于一旦。朱元璋苦思冥想,最后决定亲自带着长孙允炆和监察御史王朴,秘密到北京和开封巡视,只要发现谁有异心,就断然处置。

  明太祖一行轻车简从先到北京?事前知道消息的朱棣伪装得十分巧妙:府门前冷冷清清,无人守卫;府内更是寒酸,窄小简陋;燕王朱棣身穿缀着补丁的衣服正和王妃在庭院里浇菜,像一对知足常乐的农家夫妻。他一见父王,立即拜倒在地,连大气也不敢出,就是对年幼的允炆也同样毕恭毕敬,显然把侄子当做未来的皇帝。朱元璋满意地捋着胡子,悬着的心放下一半。

  朱元璋又来到开封。他们站在黄河大堤上远眺,但见开封城繁树烟花,鳞次栉比,参差十万人家。允炆拍着小手叫道:“开封城可真气派啊!”王朴笑道:“殿下,开封乃七朝古都,素有‘汴京富丽天下无’之称。诗人曾吟道:‘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 允炆童言无忌:“开封原来是个出皇帝的地方呀。” 朱元璋心想,开封王气太盛,将来恐怕这里要出麻烦,决不可掉以轻心。

  当年朱元璋曾在繁塔指挥战斗,大败元军。故而,他一到开封便先游繁塔。此时,阳光灿烂,白云缭绕,繁塔金碧辉煌,直插云霄。朱元璋忽然起了疑心:这一派吉祥瑞兆莫非预示着开封又要出真龙天子吗?

  朱元璋来到周王府,只见飞檐斗拱,画栋雕梁,十分豪华气派。吃着自己最爱吃的佳肴,听着自己最爱听的乐曲,看着自己最爱看的歌舞,朱元璋感觉好像回到了京城皇宫一样。此时朱元璋恍然大悟,原来繁塔瑞兆竟应在周王身上,他立即下令将繁塔削掉四层——“铲王气”;把王府的围墙扒掉——谓之剥龙鳞;把王府门封死——谓之锁龙头;把府中大殿拆掉——谓之挖龙心。

  朱元璋死后,朱允炆登上了皇帝宝座。谁知建文帝屁股还没有暖热,燕王朱棣就在北京起兵。姜是老的辣,朱棣到底把小皇帝拉下了马。朱元璋枉费心机,繁塔算是白拆了!

发表于 2022-11-17 14:12 26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11-17 14:12 27 只看该作者
游玩了繁塔,像看管繁塔的奶奶和大伯询问如何去开封鼓楼(因为我在第一楼吃饭的时候制定了一个坐公交的游览方案),他们热心推荐了返回禹王台北门坐15路公交。于是又进入禹王台公园,公园东门看门的叔叔阿姨知道我买票进来的,放我二次进去了。原路返回公园北门,我又问站旁等车的爷爷和叔叔去包公祠如何坐车,他们热心告诉了我坐8路可以去。

禹王台公园北门前有一个30多岁的男子,开一个小卡车卖砂糖橘。四周的地上可以看到很多果皮。等车的时候,一位三四十岁的大汉突然跑过来,骂这个摊贩缺斤短两,说摊贩扣秤。卖橘子的人狡辩说他4块钱橘子当时错按5斤的那种橘子卖了。卖了橘子的受害者情绪激动,将摊贩的电子秤往开车上一砸。摊贩眼睁睁看着他大骂,却一声不吭。这种没有诚信的小贩一辈子也就这样了此外我还看见开封到周口的大巴停靠禹王台公园北门,这里有8路。15路等三条公交线路经过。告诉我路怎么走的老爷爷还对我用开封话解释这件事。我听不大明白。我感觉开封话我有些难以听懂。

看完繁塔,坐上8路车来到了包公祠门口,途径开封城的南城墙,开封现在城墙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是在北宋开封内城城墙的基础上扩建的,将南北两侧的城墙向两边推移。而明代城墙的下部在明朝末年被黄河泥沙掩埋了,今天的城墙是1841年清朝道光年间修成的。
到了开封包公祠的时候差不多下午3点,我想到开封博物馆可能5点就不开了,于是赶紧向离这里10多分钟步行距离的开封博物馆走去,但是到了博物馆门口才发现春节前几天,这里都不开放,于是又步行返回包公祠。

发表于 2022-11-17 14:12 28 只看该作者
包公祠和开封府都位于包公湖岸边,包公湖原名包府坑,是清代黄河泥沙淤积后在洼地形成的湖泊。
包公祠门票30元,学生15元。我觉得我对包拯十分了解,到这里游览不需要导游都能看懂,所以就没找导游

史书记载,开封包公祠始建于金、元,经明、清等朝代, 历代修葺,已有近千年历史。由于黄河水患,屡毁屡建。1927年冯玉祥主政河南的时候将包公祠毁掉,现在的包公祠是1985年重建的。

发表于 2022-11-17 14:12 29 只看该作者
这是包公墓志铭,出土于合肥包拯墓,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

齐山石刻,是合肥包公祠所没有的,齐山二字原先是包拯担任池州知州的时候游览齐山而题写的。至今真迹仍然在齐山上。

北宋开封城的地图。

仿宋代的官服。

包拯坐像

这是《合肥包氏宗谱》里包拯历代先祖的画像。合肥包公祠内不展示这些画像。

包拯年谱

开封包公祠

包公祠建筑后面是假山

发表于 2022-11-17 14:12 30 只看该作者
看了包公祠以后我觉得这里一点古代留下的遗迹都没有,都是仿造的。像包公遗训、手迹、画像什么的都是仿造合肥包公祠真迹的仿品。作为仿古建筑规模比合肥的包公祠要大,没有合肥包公园大。比较具有北方皇家建筑的特点,没合肥包公祠的建筑符合我的审美观。但是资料还是比较全面,有些展品合肥找不到。现在很多中国人都受到电视剧。戏曲什么的影响认为包拯是开封人,然后这里的知名度应该比合肥包公园大很多,但是实际上却没合肥包公园有看点……

看到远处那个中式黄色屋顶的建筑了吗?那就是开封博物馆。包公湖是大宋御河景区的一部分,我看到御河游船票价50元,晚上夜游的船票80元一张。我觉得这个票价很不值,我打死也不会花如此贵的钱,游览风景如此平凡的水域。这段的风景感觉还不如合肥普通小区里的池塘漂亮。(我是说真的)

大宋御河

包公湖周边的建筑很是破旧。开封目前把包公当做开封的城市名片。然后我看过河南拍的纪录片《鉴史问廉》,专门有一集介绍古代清官,里面都要到古代清官的故里拍摄并且标注地点,介绍他们的籍贯。然后只有介绍包拯的时候重点介绍开封包公祠,介绍开封人如何爱戴包公,不说包公是合肥人,然后不标注在合肥包公祠拍到景物的地点。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