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9108

主题

合肥

魔都大上海

[复制链接] 查看:6329 | 回复:85
发表于 2024-1-5 11:45 11 只看该作者
小杨生煎

12月30日一早的早餐是小杨生煎的外卖。小杨生煎是 上海 很有名的餐饮连锁店。本来我以为 上海 的生煎包应该和苏锡一带一样比较甜。但是小杨生煎是没有加什么糖的。相比 合肥 等江淮西部地区的生煎包,这里的生煎包皮薄,表皮加了芝麻,包子馅没什么酱香味,咸味较淡,和 合肥 的生煎包和锅贴饺不同,小杨生煎的生煎包和锅贴饺还是灌汤的。小杨生煎吃起来味道还可以,做法和我常吃的差别明显,但我比较喜欢吃生煎包、锅贴饺。 上海 和 苏州 配生煎包锅贴饺的是各种粉丝汤,江浙沪的锅贴个头较大, 合肥 的一般是细长或细偏扁的。而且江浙沪的生煎和锅贴盖子不会像 合肥 炸得很脆。而 合肥 配生煎包和锅贴饺的是沙汤(鸡汤、木耳、鸡蛋加上黑胡椒熬出的汤,和 安徽 淮北 地区的沙汤比较像)和辣糊汤(一种海带鸡蛋勾芡做的汤,和 河南 、皖北的胡辣汤不是一回事)

小杨生煎

发表于 2024-1-5 11:45 12 只看该作者
外滩和陆家嘴

外滩位于 上海 黄浦区的黄 浦江 畔,外滩靠黄 浦江 的马路现在叫 中山 东一路。这里本来是黄 浦江 边一处布满芦苇,水鸟野鸭栖息的烂泥滩。1844年, 英国 人看中了这里,把这块土地开辟为英租界。外滩全长1.5千米,东临黄 浦江 ,南到 延安 东路,北到 苏州 河上的外白渡桥。外滩上立着52栋清末民国时期修建的带有西洋近代建筑风格的洋楼。号称万国建筑博览会。解放前, 上海 外滩一带集中了当时 中国 最多最豪华的公共建筑大楼。很多银行在 上海 的办公大楼和外国商行、酒店、公司总部都在外滩上, 上海 外滩是当时 中国 的金融中心。

之前看过央视新闻里外滩游客人挤人的场面,想到要避开人潮,一大早旅游的第一站就选在了游览外滩和眺望陆家嘴上。上 海城 区热岛效应明显, 上海 附近的大海比热容大也起到调节温度的作用, 上海 海拔比 黄山 低,地理位置比 合肥 靠南,市区的温度比 合肥 和 黄山 都高好几个℃,走时准备不足没带薄外套,反正我当天穿毛衣薄秋裤就可以很保暖。乘坐地铁2号线从静安寺到 南京 东路下,步行到外滩也不过大几分钟。到了 南京 路步行街和外滩才发现游客极少,几乎没有。这次到 上海 ,电视里 上海 地铁人挤人的场景也没遇到。据说现在经济不景气,康波周期都是衰退期,所以到 上海 的游客比之前少的多。

外滩

外滩的建筑之前我没研究过,只知道很少的一些,这张照片里那个带着尖顶的建筑是 上海 和平 饭店北楼,建于1929年,高10层,局部13层,清末是英籍犹太人沙逊家族开办的沙逊洋行在 中国 的总部大楼,后来沙逊家族的一位后代改建为华懋饭店,曾经是外滩上最高的一处建筑,所以又叫沙逊大厦。当年建造者 维克 多 沙逊在大楼楼顶为自己打造了豪宅。大楼的建筑风格属于装饰艺术运动风格。沙逊公司在 中国 的致富以贩卖opium起家,后来重点投资房地产业。抗战之后,大厦被孔祥熙的 山西 裕华银行收购 。1952年, 上海 市接管该楼。1956年作为 和平 饭店开放。

陆家嘴

陆家嘴位于 上海 市浦东新区的黄 浦江 畔,两面环水,和外滩隔水相望。明永乐(公元1403-1424年)年间,黄 浦江 水系形成,江水自南向北与吴淞江相汇后,折向东流,东岸形成一块向外凸出的冲积沙滩。古代把水边这种凸出的滩涂叫嘴。明代翰林院学士陆深,生卒于此,故称这块滩地叫陆家嘴。清同治元年(1862年)后,英、美、法、日、德等国,在境内先后辟建仓库、码头、堆栈、工厂。陆家嘴开始繁荣起来。不过在晚清到改革开放之初,浦东陆家嘴相比 上海 浦西的发展一直是相对落后的。直到1990年国家开发浦东,建立浦东新区,陆家嘴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大发展。当初 上海 开发浦东的时候,负责开发陆家嘴城建的陆家嘴公司资本只有20万元,几个办事员,办公地点不过一处几十平米的平房。当时主持陆家嘴公司的人就是拿着政策的空头支票去劝说 上海 各大银行贷款开发浦东。当时 上海 几个国有大银行的行长胆子也很大,完全不考虑评级授信,贷款者资不抵债等问题。就把国家给的政策当巨额支票,陆家嘴就靠普通人认为是黄粱一梦般的建设蓝图和陆家嘴领导者类似画饼充饥般的悬河之辩开始发展起来。不过从结果看应该说当初几大银行冒着风险的贷款决策是一笔天使投资。

陆家嘴

当天 上海 滩是浓雾天气,图中那个尖塔就是有名的东方明珠电视塔,靠右侧那栋最高,形似火炬的最高楼是 上海 中心大厦,高632米,地上127层,地下5层。 上海 中心大厦2023年是世界第三, 中国 第一高楼。

上海 中心大厦旁边的第二高楼,正方形柱体,形状有点扁,上部带着一个像方形大孔的楼是 上海 环球金融中心。拥有地上101层、地下3层 ,楼高492米。

发表于 2024-1-5 11:45 13 只看该作者
陆家嘴

陆家嘴

陆家嘴

外滩

正中的外滩 中国 银行 上海 分行大楼,建于1934-1937年。原本的设计高度是地上34层。因为隔壁沙逊大厦的房主 维克 多沙逊不想让大楼超过沙逊大厦的高度,沙逊联合租界殖民当局阻挠,英租界工部局拒绝审批原先的建筑规模,不发房屋建造许可证,最后,大楼不得不降为17层,高度低于沙逊大厦最顶端的尖顶。 中国 银行 上海 分行大楼设计建造时,大量融入 中国 本土建筑元素,过去大楼檐下有装饰性的石头拱。门内有九级台阶,紫铜大门两侧有圆柱,门上外墙有石刻孔子周游列国图案,只可惜都被破坏了。另外还有一点值得一提, 中国 银行在清末和国民官府时期是有发行货币的权力的,当时 中国 银行 上海 分行的地下金库也是民国后期 中国 最大的银行金库,曾经为国府存放巨量的黄金储备。

旁边的工商银行 上海 分行大楼,建在老沙逊洋行的原址上

外滩


百老汇大厦,位于外白渡桥的北侧。因傍百老汇路(今 大名 路)顶端,故名百老汇大厦。建于1930年—1934年,投资者是英资业广地产公司。1949年新 中国 接管,陈yi在1951年为楼改名 上海 大厦。由主楼和副楼组成的 上海 大厦位于外白渡桥的北侧。这是一幢早期现代派风格的八字式公寓结构建筑。

发表于 2024-1-5 11:45 14 只看该作者
外滩

上海 浦发银行大楼,原先是英资 香港 汇丰银行 上海 分行所在地,建于1923年,这对称的风格仿 欧洲 文艺复兴风格建筑。这栋楼曾被誉为“从 苏伊士 运河到白令海峡最考究的建筑”。解放后 上海 市府曾在此办公。

网上介绍说三扇青铜大门和两旁的铜 狮子 ,由 英国 专门铸造,据说铸成后立刻将铜模毁掉, 狮子 成为绝版珍品。底层中部突出一个八角形门厅,由此进入宽敞的营业大厅。门厅的顶部有8幅彩色 马赛 克镶拼成的壁画,分别描绘了20世纪初 上海 、 香港 、 伦敦 、 巴黎 、 纽约 、 东京 、 曼谷 、 加尔 各答等8 大城 市的建筑风貌。画旁有文字“四海之内皆兄弟”。

外滩

轮船招商总局大楼。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由盛宣怀投资 白银 220万两建成。当时1两银子可以买100多斤大米,或1/10亩最好的农田。外滩沙逊大厦和 中国 银行大楼的造价达到了240万银元和181.3万银元。一块银元当时在 中国 大多数地区也能买大几十斤大米。有的人请几个人吃饭也就花1块大洋。历史记载里外滩的这些今天看来很容易建成的楼,造价如此之高,说明当时 中国 建筑产业也很落后,也许存在虚报造价情况。不过这些楼今天还能使用也说明工程质量过关,没有偷工减料。

轮船招商局简称“招商局”,是 中国 近代史上第一家轮船运输企业,也是 中国 第一家近代民用企业,创始于1873年,是由李鸿章发起的“官督商办企业”。企业由商人出资,合股的资本为商人所有,公司按照自己的规范章程制度管理。企业在官府监督之下,但是盈亏全归商办,与官无涉。

轮船招商局收回了大量本来由列强主宰的 中国 沿海沿江大部分地区的航运利权,是洋务运动中兴办的盈利最多的一家企业。

发表于 2024-1-5 11:45 15 只看该作者
外滩

左边的 香港 侨福国际企业有限公司大楼,前身是1907年建的 中国 通商银行大楼,是外滩现存最老的建筑之一。该楼外墙采用花岗石贴面,拥有一排 英国 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尖角,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滩的典型建筑。

中间的建筑是泰王国驻 上海 总领 事馆和 泰国 盘谷银行 上海 分行所在地,前身是1907年建成的大北电报公司大楼。

右边是轮船招商局大楼

在外滩逛的时候,遇到一位说话像 陕西 、 河南 人说普通话的女的说,那个省会应该是倒数的,这就叫头发长见识短的类型啊

外滩

外滩

最右边那一栋顶端装有大钟的建筑是江海关钟楼。本来我拍了特写照但是误删了。江海关钟楼建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仿造 英国 议会大厦的大钟(大本钟)制造,由 英国 乔伊斯公司造好后到 上海 组装,此楼楼外立面的大钟为 亚洲 第一大钟,世界最著名的大钟之一(全球现存唯有的三座威斯敏斯特大钟之一,另两座是 英国 议会大本钟和 俄罗斯 红场斯 巴斯 克大钟),原来每逢整点奏威斯敏斯特报时曲,于20世纪中期改为东方红。

发表于 2024-1-5 11:45 16 只看该作者
外滩

外滩

照片中间是有利大楼,原先是 美国 有利银行所有,1916年建成,是 上海 第一幢钢结构大楼,钢材来自 德国 。该楼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均衡对称的建筑风格,但装饰上又多采用巴 洛克 风格的漩涡型图案。

外滩

外滩

外滩

外滩信号塔,最初叫“郭实猎信号塔”。郭实猎就是鸦片战争中为 英国 担任翻译,曾经为 英国 担任定海和 宁波 临时总督的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他曾经在鸦片战争前考察 上海 的黄 浦江 和长 江口 ,把 上海 的经济航运价值建议给 英国 ,这成为 上海 被选为通商口岸的原因。这座外滩信号塔,不仅早于外滩的高楼,也是太平洋西岸最早的现代气象信号塔,曾经,它还是远东第一高塔。这座给海上的轮船指引着 上海 方向的信号塔。伴随鸦片战争来到 中国 的殖民者既带来了灾难,也传播了文明。鸦片战争的失败开始唤醒了除了 中国 少数几个先知先觉者以外,最早醒来的一批 中国 人。不过今天19世纪大多数大清帝国贵族、臣民看待未知世界的固化思维方式仍然留到了今天。不过如果是保健品传销、非法集资( 比如 非银行机构才会有的高利诱惑型投资)等要你出钱的话建议你还是不懂就不信为好。

发表于 2024-1-5 11:46 17 只看该作者
陆家嘴

陆家嘴

外滩

外滩

外滩

黄 浦江 堤上拍摄外滩是最好的

陆家嘴

外滩和陆家嘴是全天免费开放的

发表于 2024-1-5 11:46 18 只看该作者
豫园

从外滩出来,打了一位 河南 大姐开的车到了豫园。

豫园的建造者是明代 松江 府 上海 县人,曾经担任 四川 右布政使的潘允端。豫园之所以叫豫园,按照潘允端自己写的《豫园记》中注明“匾曰‘豫园’,取愉悦老亲意也”。“豫”,有“安泰”、“平安”之意。足见潘允端建园目的是让父母在园中安度晚年。在网上的资料介绍是始建于1559年明朝嘉靖三十八年,到了万历五年1577年潘允端解职回乡后又再次开始扩建,园林的营造工程持续了二十多年。潘允端《豫园记》里说潘允端的父母(至少是父亲)也曾来豫园参观“时奉老亲觞咏其间”,但在园林没有建成时或刚建成时便亡故“老亲不及一视其成”。我查阅了《明史》,潘允端的父亲是官至明朝刑部尚书的潘恩,潘恩去世于万历十年,1582年,这么说来豫园的建成年代至早也是1582年。所以豫园实际成为潘允端自己退隐享乐之所。豫园当时占地七十余亩,由明代造园名家张 南阳 设计,并亲自参与施工。古人称赞豫园“奇秀甲于东南”,“东南名园冠”。

潘允端晚年家道中落。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潘允端去世,潘氏家庭日趋衰微,无力承担园林修缮和管理所需的巨大开支。明朝末年,豫园为张肇林所得。中间一段时间的记载缺失(我看到的书少)其后至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为不使这一名胜湮没, 上海 本地的一些富商士绅聚款购下豫园,并花了二十多年时间,重建楼台,增筑山石。作为公共活动的场所和供大众游憩的园林。所以豫园可能是 中国 最早的公园。因当时城隍庙东已有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建立的东园,即今内园,豫园地稍偏西,遂改名为西园。

1842年( 清道 光二十二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外国侵略者入侵 上海 , 英国 军队强占豫园,大肆蹂躏。 清 咸丰 三年(1853年), 上海 小刀会响应太平天国革命,在 上海 发动起义。起义失败后,清兵在城内烧杀抢掠,豫园被严重破坏,点春堂、香雪堂、桂花厅、得月楼等建筑都被付之一炬。

1860年(清 咸丰 十年),太平军进军 上海 ,满清勾结英法侵略军,把城隍庙和豫园作为驻扎外兵场所,在园中掘石填池,造起西式兵房,园景面目全非。

清光绪初年(1875年)后,整个园林被 上海 豆米业、糖业、布业等二十余个工商行业所划分,建为公所。至解放前夕,豫园亭台破旧,假山倾坍,池水干涸,树木枯萎,旧有园景日见湮灭。

1956年起,豫园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历时五年,于1961年9月对外开放。1982年2月,豫园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豫园

豫园

发表于 2024-1-5 11:46 19 只看该作者
豫园

豫园

豫园

发表于 2024-1-5 11:46 20 只看该作者
豫园

豫园

豫园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