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8791

主题

成都

云冈石窟

[复制链接] 查看:1019 | 回复:35
发表于 2024-4-10 10:43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总第230文

巫宝走天涯  第192文

巫宝讲故事

巫宝在学习

巫宝和伙伴

文|  Viki,转载请注明出处

冰冰巫宝走天涯(订阅号ID:bbwbzty)

我爱天空中那颗闪耀的恒星
它的名字,叫做黑夜
我和黑夜有个契约
当黑夜褪去幽暗
炽热白昼会将心脏点燃
于是我循着深邃的光
妄图寻遍天下灵药让封印消亡
我脚步烈烈,从不停歇但绝之又绝,望穿荒芜旷野跨越亿万宇宙奔赴而来的星光啊璀璨的火焰是绽放还是覆灭我听不见,谁在悲伤,谁在喜悦你看,我和世界


  楔  子   

云冈石窟不好写,一肚子话不晓得怎么说。

我用个笨点的办法吧,先大体介绍一下背景,再陈列各窟的佛像。

论感受还是现场看着更震撼,任何语言都是苍白的,也没法感同身受。

但如果一时半会去不了,看看图也挺好。

公元398年,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将都城从盛乐迁到平城(今大同),盛乐和平城之间有一座山,叫做武州山,历来做为盛乐和平城的交通要道存在着。

[ 盛乐是哪里 ]

盛乐是拓跋鲜卑代时的北都。具体地址位于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北,那里现在还有一个盛乐城遗址。

公元445年,太武帝拓跋焘灭佛,直到他儿子拓跋翰登基后才复兴佛教。

【拓跋焘为啥要灭佛】北魏为了统一北方,巩固在中原的地位,全民皆兵。但是和尚却可以免租税、徭役,所以太武帝就在太延四年(公元438年)下诏,凡是五十岁以下的沙门一律还俗服兵役。他改信天师道,排斥佛教,并渐次发展为灭佛的行动。

以前古代,盛世都得弄点雕塑才算得上好时代,所以文成帝拓跋濬(北魏第五位皇帝)即位后,找来一个叫昙曜的高僧,让他去主持复兴佛法的大业。

这个昙曜应该也是经历了人生的各种高光和黑暗时刻了,能再次复兴佛法,这是多么神圣和庄严的使命啊。

【昙曜从小就出家当了和尚,在大政策背景下,众多沙门纷纷还俗,他就是不还,坚持做和尚,他也是太武帝的太子拓跋晃的好朋友,太子非常欣赏他。昙曜一直在甘肃武威修行,主持修建云冈石窟后,晚年圆寂在大同】

于是,昙曜在武州山南麓的一块幽静之处开凿了五个石窟,在每个石窟中央都雕刻了高大,不,堪称巨大的如来佛像,象征北魏五朝的五代皇帝。"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

这便是云冈石窟“昙曜五窟”名字的由来,它是云冈石窟的“一期工程”,是云冈开凿最早、气魄最宏大的窟群。

作为中国第一个皇家授权开凿的石窟,云冈石窟也彰显着北魏王朝的政治雄心。拓鲜卑族建立北魏王朝统治了148年,弘扬佛法,大同一度成为北方的佛教中心。

云冈的大部分洞窟在北魏迁都洛阳前完工,造像工程则一直延续到北魏正光年间(520~525年)。

这还不算完,整个云冈石窟的开凿前前后后足足有150年,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等朝代,到现在还保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9000余尊,我去游览之后,由衷感叹确实是中国石窟艺术中的瑰宝啊!

这里或许会产生一个问题,北魏都没有了,为什么还能持续150年?

因为啊,除了皇家造像,后来民间很多有钱又想做功德的人也在这山上造石像,屡遭战火又屡被修复,慢慢的就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友情提示:本文重点看图,大量的佛像图(文字只是参考阅读,看不看都可以,反正看了也记不住)。

美的事物光用眼看,就足以震撼。




恢弘大气 云冈石窟




前面先来一段流水账。

我买了门票,一溜烟赶紧跑进景区大门。

大清早的就开始水泄不通了,都是游客啊,一个比一个早。

汹涌的人潮

进了景区大门后是个大坝子(昙曜广场),估计旅游高峰期,这里得挤满人。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4-4-10 10:43 2 只看该作者

顺着通道一直往前跑,我跑跑跑,不歇气地跑!

这天儿可真冷,一边擦鼻涕一边使劲儿跑,我还得抽空拍照,真忙。

北方的冬天,手从手套里拿出来几秒钟就成冰棍了,别看这天这么蓝,完全不暖和。

跑过这座七孔桥

发表于 2024-4-10 10:43 3 只看该作者

跑过灵岩寺

发表于 2024-4-10 10:43 4 只看该作者

中央石雕方形造像塔

一直跑到这座山门,两步跨过去,我就算正式开始了云冈石窟的游览。

为了不和游客大军发生冲突,不至于全看人头,我没有在第一窟停留,继续往前面跑,哪窟人少从哪里开始看。

我一直跑到第5、6窟群组。

第5窟在石窟群中部,与第6窟是一组统一设计建造的双窟,属于云冈建设的中期洞窟。

窟外各有一座清顺治八年加盖的四层五间式木构阁楼,清代号称“云冈佛阁”或“石窟摩云”,是目前云冈石窟仅存的古代窟檐建筑。它除了具有佛殿功能外,同时还起到遮风挡雨作用,特别是保持了窟内温湿度的相对恒定,使得第5、6窟的造像雕刻保存状态远优于其它无窟檐的洞窟。

发表于 2024-4-10 10:43 5 只看该作者

第5窟是大石佛,《重修云岗大石佛阁碑记》立于西壁旁,为宣大总督佟养量所撰。

佛像肉髻高耸,面相饱满方圆,身姿挺拔,上身交叉帔帛之两侧上翘于双臂,下身系长裙,跣脚坐狮子座上。

菩萨装佛像,在云冈仅此一例,这是北魏当年盛行的弥勒信仰在云冈石窟中的一种表现。

发表于 2024-4-10 10:43 6 只看该作者

第5窟前室东西两壁绘有“护法诸天”形象,是清初重修佛阁时的作品。

第6窟完成于太和十八年,迁都洛阳之前。

第6窟楼阁东西两壁绘有十八罗汉形象,每壁九身,手执不同法器,立于云海之间,是清初重建阁楼时的作品。

第6窟是云冈石窟中规模最大、设计最完整、内容最丰富、雕刻最精细、最富丽堂皇的洞窟,也是保存状态最好的洞窟之一。

这个窟有各类佛教造像2900余尊,装饰图案穿插其中,芸芸众相、各尽风貌。

发表于 2024-4-10 10:43 7 只看该作者

第5、6窟的连接石洞

继续往后看,则是第7、8窟。

第7与第8窟也是一组双窟,是继早期昙曜五窟之后开凿的洞窟。

这两窟的窟檐是1993年按照原有清代阁楼样式重新修建的。

发表于 2024-4-10 10:43 8 只看该作者

第14窟是昙曜五窟之后再补凿的石窟,规模不大,应该是根据有限的剩余山体开凿的,属晚期工程。

此窟严重风化,1962起至今开展了一系列的抢救性保护工程,同时补砌恢复了三根立柱和前壁上部的坍塌岩壁。这样的四柱式洞窟形制,在云冈独一无二。

发表于 2024-4-10 10:43 9 只看该作者

第13窟有一尊高约13.6米的交脚菩萨,他头戴宝冠,颈部戴悬铃项圈及璎珞,胸佩蛇饰,口中衔珠,脚踏莲花,巨大的身躯占据了整座椭圆形洞窟的大部分空间。

尽管千年的风化剥蚀致使菩萨形体残破,但他高大的身姿,着实令我大为震撼。

这尊菩萨有个特点,他举起右手作无畏手印的圆雕手臂不可悬空(体量过于庞大),于是匠师雕琢了一尊四臂力士来托举巨臂。

发表于 2024-4-10 10:43 10 只看该作者

这一设计简直妙不可言,稳妥解决了巨大手臂的支撑问题,还将弥勒菩萨的伟岸与护法力士的神勇恰如其分地夸张表现。

第20窟是云冈早期开凿的昙曜五窟之一,也叫大像窟。

辽时建有木构窟檐,后毁于兵火。由于前立壁的崩塌,使佛像显露在外,所以又叫露天大佛。

露天大佛高约13.7米,端坐在石台座之上。

这窟大佛,受犍陀罗风格影响最为明显,有一个挺拔的希腊鼻子,穿右袒式的袈裟,嘴唇上方还有两撇小胡子,很浓的异域风情。

【什么是犍陀罗】犍陀罗国,公元前6世纪存在的南亚次大陆国家,在当今属于巴基斯坦北部及中亚细亚的阿富汗东北边境一带。若非要问啥是犍陀罗风格,说白了就是希腊式佛教艺术。这种风格形成于公元1世纪,衰于公元5世纪末期。

犍陀罗造像除了显著的希腊人像风格,还有就是佛身挺拔壮硕,两肩宽厚,着袒右肩式袈裟。袈裟质地厚重,衣褶自然流畅,大佛内衣轻薄贴体,整体疏密得当,雕刻工艺精湛。

但是犍陀罗风格的佛像,都没眼珠,于是后来被工匠安上了眼珠。

【知识小扩展】如果看到将佛像的衣纹雕成贴身湿衣的感觉,这属于另外一种影响云冈石窟造像的艺术风格,那就是印度的笈多风格。自从北魏孝文帝带头穿汉服后,云冈二期的佛像,开始穿上南朝士大夫的宽袍大袖。

大佛两侧,原本各有立佛、立菩萨,呈三世佛、五尊像布局,可惜今天只剩下东壁一佛独立,佛高约9.5米,著通肩式佛衣,右手施无畏印,左手握衣角下垂,跣足立于莲台之上。造像特征同样是显著的西域艺术风格。

第20窟是云冈石窟最具代表性的旷世佳作,尽显鲜卑族的剽悍与强大、粗犷与豪放。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