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031

主题

华东

开往泉州的5217

[复制链接] 查看:13891 | 回复:169
发表于 2024-5-2 12:42 41 只看该作者
开往泉州的5217

离开成德堂,沿着马路行走,瞥见一座标准的宁洋碉楼。作为几百年来一直饱受fei患之地,碉楼总是在正屋后面起到保家护院之功用,注意可以看看正屋围墙和碉楼之间的高度差,碉楼必须居高临下。

开往泉州的5217

正当俺拍摄路牌的时候,马路边小卖部老板喊:来旅游的,从哪里来? 呵呵,有人找俺聊天了,于是折到路边,小板凳一坐,开始宁洋访谈录。小卖部老板快60的年龄,儿子在外地工作,常常出国,耳濡目染之后,老板对外界对现实有着深刻解读,绝对是村里能说会道的主。

起先俺跟老板探讨了双洋历史,考证了圆觉塔的真伪,确定是明朝始建,清朝重修,最近只是做了一次刷白灰,并非假古董,然后是宁洋县城撤销的缘由。

开往泉州的5217   

按度娘所云,1956年福建行政区划调整,撤消了宁洋县,原因乃交通不便。 于是俺跟老板一边探讨,一边捋思路:1949年之后,宁洋跟全国一样被设置成一区,二区,三区。由于宁洋设立县治就是因为土fei猖獗(造fan),直到1949年之后,地处大山深处的宁洋以及永安仍然土fei众多,经常发生武zhuang冲tu,地方衙门几次三番深入剿fei,斗争形势十分复杂。

此时发生了一件事:宁洋和平解放的头领,签字人之一俞水潮(曾经是KMT宁洋县长)1949年11月出现过反水,逃往赤水,袭击永宁游击队,整个宁洋辖区就成了一锅粥,打打杀杀死不少人,其中就有部分新衙门公职人员牺牲。

开往泉州的5217

民国期间,福建帮会林立,期间大田有八仙会,闽南有小dao会,顺昌大dao会,沙县一心会,漳平也有八仙会。这些帮会大多穷人出生,有的出于逃避抓壮丁,躲入深山,抗击衙门,有的是为了谋生打家劫舍,也有的逢guan必反,所以他们会帮着GCD打击旧衙门,也会反过来袭击GCD。这些成分复杂的地方武zhuang,占据漳平、永安、宁洋等地山区有利地形,在打打杀杀中度日。

1949年之后便出现了和平解放的人反水,杀害新衙门工作人员,帮会土fei半路袭击了宁洋一分区的冒号。1951年宁洋第一区区长在赤水乡田头村开会,路上被土fei袭击身亡。


开往泉州的5217

1951年福建省成立永安专区,宁洋划归永安管辖,由于山高路远,前往永安开会交通不便,宁洋县提出把县衙门迁往永安小陶。这样就出现两个宁洋县衙门,大多数人员及老百姓依然在旧宁洋县城生活,工作,小部分冒号在小陶主持宁洋日常工作,10月宁洋县组zhi部长在小陶遭遇袭击牺牲,此类事件成为宁洋县治被撤的直接导火索。

宁洋县地广人稀,山多田少,解放前除了偏远的小陶(现属永安)有一条公路过境外,其它境域交通闭塞,交通主要靠两条腿爬山涉水,热别是宁洋县城所在地双洋和周边各乡镇联络极其不便。加之fei患重重,于是乎,地方衙门及广大gan部强烈要求县治搬迁至小陶。

开往泉州的5217

离开小卖部之后,继续在东洋村扫dang古民居,一路向前,总算来到景德堂。

开往泉州的5217

房屋主人正在门口晒香菇,看架势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开往泉州的5217

景德堂,清代建筑,占地2400平米,坐北朝南,按中轴线依次为:围墙,前坪,门厅,内坪。

开往泉州的5217

景德堂也是获得衙门修缮基金的少数几座大宅之一,两进,正厅面阔五间。

开往泉州的5217

闽南大厝标准的燕尾脊。

开往泉州的5217

前文写过赖姓人家在宁洋县城属于大户,吴姓人家旗鼓相当。

相传,当时赖殿春三兄弟经营茶叶发了大财,白银都用谷柜盛装,结果在修建成德堂的时候碰了吴氏一鼻子灰,赖氏兄弟因此感觉没面子,心想我们有的是钱,干脆兄弟一人建一栋,解解闷气。后来,便有了景德堂、聚德堂。

开往泉州的5217

1951年,宁洋县治正式开启搬迁至小陶。税务和公安打头,接着就是县衙门,各局及企事业单位。由于全靠人力走山路,搬迁工作进行了一个多月,至1951年底,搬迁全部完成。

开往泉州的5217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形势的发展,宁洋县驻小陶期间,先后成立县供销合作社,组建法院,组建检察院,以及农业生产合作部等等。

开往泉州的5217

1956年5月,GCD宁洋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小陶召开,产生了宁洋县第一届委员会。

1956年,宁洋县正式被撤销,自8月10日起,宁洋县的一切办事机构全部停止对外办公,这个“首届”大会成了该县唯一的一届。

开往泉州的5217

闽南人来自河洛,这是因为最早在晋朝时有中原一带人避战乱南下,在无名江边定居,并把这条江定名为“晋江”,以示不忘自己是晋朝人。这样也把河洛话带到福建,并演变为闽北、闽中和闽南三种方言语系。  

来自中原的河洛子民,秉承了中原家风,加guan进爵,耕读传家的传统世代铭记。自8月10日起,宁洋县的一切办事机构,全部停止对外办公。

开往泉州的5217

宁洋撤县的时候,所辖双洋,小陶,小溪三个区,大体按照原来建制分别划归漳平,永安和龙岩三县所辖,基本吻合建县之前的分属情况,可谓落叶归根。

宁洋自1567年(明朝隆庆元年)以“四县析置”建县,至1956年以“一分为三”撤县,历时389年,将近4个世纪,经历了明、清、民国、解放四个历史时期。。。
发表于 2024-5-2 14:04 42 只看该作者
开往泉州的5217

离开景德堂,对面就是聚德堂。

开往泉州的5217

院子里照例在晒香菇。

开往泉州的5217

依然是两进,貌似双洋标配。

开往泉州的5217

聚德堂始建于清末,坐北朝南,占地3100平米,两进五开间。

开往泉州的5217

书林吐馥

开往泉州的5217

依然是歇山顶,檐角为燕尾式,燕尾脊给人以很张扬的个性,视觉上显得特别舒展。

开往泉州的5217

聚德堂匾号应该是老物件。

开往泉州的5217

应了当下一句流行话:有钱就是任性。盖一座大宅不满意,一不做二不休,干脆三兄弟一人一座大宅,当年赖氏家族在宁洋应该算头一号。

开往泉州的5217

聚德堂里再次瞥见如此精美的彩绘壁画。

开往泉州的5217

走进辅厝,恰巧遇到了昨天火车上的那位奶奶和孙子,她和家人热情邀请俺吃午饭,俺以要赶车回漳平谢绝了。他的丈夫提议泡杯茶聊会天再走,呵呵,俺老人家已经在马路边小卖部开过座谈会,再喝茶,下午的5217就赶不上了。

开往泉州的5217

对于老宅的前世今生,他们知之甚少,只是说,偶尔有人拎着相机来拍照。即便如此,俺还是感谢他们的热情,在陌生的地方旅行,一个笑脸,一句问候,足以暖彻心扉,谢谢您们!

开往泉州的5217

历史上,宁洋子民以种茶业为生,如今土豪的后辈们俨然把香菇事业作为发家致富的支柱产业,希望他们财源广进。

开往泉州的5217

前坪角落一字排开几只烤炉,它们是制作香菇的重要生产工具。说话间,主人打开了烤炉大门,可以领略一番烤香菇的工作流程。

开往泉州的5217

瞬间院子里香气扑鼻,在弥漫着香菇香味的当口,俺老人家总算弄明白了成德堂、景德堂、聚德堂之间三兄弟的关系,赖氏家族在宁洋非一般的存在。。。

发表于 2024-5-2 14:23 43 只看该作者
开往泉州的5217

走出聚德堂,站在村道上就可以看见著名的出水莲花,纵然逆光,俺还是要影一张。

开往泉州的5217

出水莲花,也叫怡庆堂。

开往泉州的5217

纵然人去楼空,门楼上雕刻精美的柱花依然傲立绽放。

开往泉州的5217

出水莲花也叫黄氏老宅,属于双洋著名的五堂:出水莲花、成德堂、聚德堂、景德堂、吴氏学堂(承启堂)。

开往泉州的5217

“怡庆堂”呈莲花型,门前有几十亩宽的池塘,种满了莲花,“出水莲花”这个名字由此得来。

开往泉州的5217

纵使芳草萋萋,依然能够看出这是一座三进院落的大宅子。

开往泉州的5217

人去楼空之后,祖宗牌位都显得寂寞无比。

开往泉州的5217

即便是危房,榫卯结构也可确保框架不倒,只要不靠近墙壁即可。

开往泉州的5217

即便是危楼,依然有雕刻精美的梁托清晰可见。

开往泉州的5217

怡庆堂建于清嘉庆年间,相传这块地属软地,泉眼特多。黄家人请了一个高明的地理先生来看,说是风水极佳,黄家人便不惜花巨资,地基下埋了很多木头,才建起了这栋房子。

开往泉州的5217

东洋村所谓的五堂,不知为何出水莲花会人去楼空,破败到如此田地,有知情者请告知。

开往泉州的5217

自此,东洋村的五座大宅全部打卡完毕,准备折返当口,行走在田野中央,瞥见路边一座标准闽南风格的屋厝。

开往泉州的5217

准备进去瞧瞧。

开往泉州的5217

除了大门口两侧各有一幅彩绘壁画,没啥花头。

开往泉州的5217

田野间保留下来的碉楼还有不少,宁洋子民统称为:炮楼。

开往泉州的5217

此刻已经下午一点钟,为了赶回漳平站搭乘5217,最后影一张聚德堂外景,收工!

发表于 2024-5-2 15:26 4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八山四水 于 2024-5-2 15:50 编辑

D2 :漳平-安溪
发表于 2024-5-2 15:45 4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八山四水 于 2024-5-2 15:46 编辑

开往泉州的5217

离开出水芙蓉,上到公路边,大约15分钟光景就搭到前往漳平市区的中巴车。

话说1997年省道208线修建,2004才通车,是漳平通往永安、三明的唯一通道,也就是说当年宁洋县的交通条件堪忧,所以不难理解东洋村的经济在漳平倒数,更好的理解了当年宁洋县被撤县,四处的高山给了fei患们生存之土壤。

马路上不堵车,中巴车跑的很快,一个小时就已经进入漳平市区,房地产广告铺天盖地,在进市区的一大大转盘上一幅雷人广告令俺记忆深刻:“丈母娘喊你赶快买房子”! 这就是当年房地产上行之时,“丈母娘效应”在房地产行业火上浇油之具体表现。

开往泉州的5217

车子进入市区后,乘客陆续下车,俺是为数不多的钉子户,师傅回头问了俺一句:到哪儿下车?  

俺对漳平市区两眼一抹黑,应道:去火车站!师傅一脚刹车,把俺扔在此路口,大手一挥,从这个坡道走上去就是火车站。

开往泉州的5217

沿途不断有三蹦子冒着黑烟,发出刺耳的马达声从俺身边轰鸣而过,车棚后面大喇喇打着房地产广告,俺老人家定睛一看:幸福城里话幸福,18.8W算是有福了。

开往泉州的5217

随着玉石翡翠的价格飞涨,近些年又兴起来一股玩石头的风潮,背靠九龙江水域,华安,漳平已经成了一个小有名气的奇石集散地,俺以为石头市场泡沫层面居多,谨慎。

玉石翡翠,古玩字画,包括红木家具都是房地产上行趋势下的衍生物,随着房地产掉头向下,这些行业朝不保夕,作为叨陪末座的奇石死的最快。

开往泉州的5217

当电商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袭来,投资店面已经成为过去时,李家的诚首先清盘的就是商业地产。十年前做出的预判,如今来看,基本正确,及时。

开往泉州的5217

漳平火车站新站房及站前广场是2007年新建,该项目总投资2300万元,站前广场总建设面积1.35万平方米,新站房为3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4036平方米。于2007年11月建成投入使用。

开往泉州的5217

时候不早了,买票的干活。

开往泉州的5217

漳平属于一等站,售票厅没有自助取票机,必须到窗口取票。

开往泉州的5217

作为鹰厦铁路上的大站,当年特快也必须停靠漳平,曾经是业务繁忙的火车站,如今鹰厦铁路普速列车越来越少,漳平站不可避免走进衰弱。

开往泉州的5217

进站,进站,进站。

开往泉州的5217

彼时属于旅行淡季,候车室内就是这幅模样。

开往泉州的5217

已经停运的某车,晚点啊,呵呵,苦孩子一枚。。。
发表于 2024-5-2 16:11 46 只看该作者
开往泉州的5217

重点来了,本次旅行核心就是为了它。

开往泉州的5217

上一张车票,以示纪念。

开往泉州的5217

漳平站位于漳平市菁城街道站前路,建于1956年。隶属南昌铁路局永安车务段管辖。现为一等站,处于鹰厦线南段处,是鹰厦线、漳龙线、漳泉线的交汇点,主要担负鹰厦线和赣龙、漳泉两支线列车到达解体和始发编组作业。

开往泉州的5217

在候车室打望一番过后,喝点水稍事休息,车站广播通知开始检票。

开往泉州的5217

久违了,俺已经好久没有乘坐绿皮车。

开往泉州的5217

先打一张户口簿,跟平素见到灰头土脸,破烂不堪的绿皮车不同,整列车都是刚刚段修回来的25B。

开往泉州的5217

虽然现在满大街的普速以绿皮示人,在此处俺要强调一下,在铁丝眼中的老绿皮标准:22,22B,25B之类没有空调,没有电热水器,采用风扇降温,冬天烧煤取暖,烧开水还在沿用老式煤炉,才被归类于老绿皮车,而且车票便宜,主要跑站站乐和通勤。

开往泉州的5217

诸位看客老爷注意看:本车照面和电风扇的电源来自车底皮带轮发电,这种车体跟当下绿皮普速有着天壤之别。

开往泉州的5217

传说中的5217是应对赣龙铁路的产物,清晨从赣州出发,一路晃晃悠悠来到漳平,本务换向之后再沿着漳泉铁路驶向泉州东站,沟通起赣州老区和泉州沿海发达城市之间的交通纽带。

俺曾经在《赣州之旅》中遇到很多江西老表,问及去过福建没有?他们告知:泉州,原因很简单,就是搭乘一代神车5217,票价很和谐,就是时间长了点,从清晨上车,到天黑下车,十几个小时的煎熬,神车带给他们的记忆是晦涩,是痛苦。

开往泉州的5217

光阴荏苒,随着高速公路以及龙厦铁路的开通,5217的乘客越来越少,为了降低铁路工人的劳动负荷,南昌局决定5217缩线,把通达里程从赣州-泉州东缩短为赣州-漳平。好处是工人不用在泉州东过夜,当天下午就可以从漳平折返,既降低了铁路部门开支,又使得铁路工人当天往返,天天在家里住着,吃着,增添家庭幸福指数,一举两得。

开往泉州的5217

站台上空空荡荡,零星的几位旅客已经上车等候,俺老人家在站台上打望。

漳平站算个小型枢纽,漳龙铁路,鹰厦铁路,漳泉肖铁路在此交叉,本务正在换向。考虑到昨天的遭遇,俺就懒得跑到那头拍车,安全第一。列车长和乘务员几个无聊的抽着烟,扯着闲篇,看见俺老人家一身旅行打扮,5217的列车长递了个话匣子过来,询问是否游客,准备去哪里?  

俺回答说:到安溪,你们这趟车过几天就缩线到漳平,漳泉线还没走过,这次就是为了这个来的。  

列车长呵呵一笑,扭头跟身旁的列车员说,这个都知道,你的信息很灵!  

俺回应:网上消息已经贴出来了,过两天很多人都知道了。话说当年海子网卧虎藏龙,各路大神云集,消息十分灵通,行笔于此,俺不禁怀念起海子10年的点点滴滴,那是一个小众的网站,一个为了个人爱好的纯粹群体,一个不掺杂任何商业化的团队,可惜在商业化大潮中,终于堙没在互联网时代的尘埃里。

开往泉州的5217

俺跟列车长继续海阔天空扯着闲篇,车头传来信号,本务已经挂好,列车长大手一挥,上车吧,准备发车!

俺老人家直接上的尾车,走到列尾,影了一张,玻璃太脏了,原本打算占据列尾,来个尾部视角,看来还是早点放弃为妙。

开往泉州的5217

乘客不算多,不过他们把车厢两边的窗户都占领了,俺一时半会找不到合适的机位。。。

发表于 2024-5-2 16:30 47 只看该作者
开往泉州的5217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冬日,随着花老虎一声长鸣,5217缓缓驶出漳平站台,漳泉线的行程就此展开。

开往泉州的5217

5217全列编制5节车厢,话说在铁丝里头最早的神车是1462,帝都-魔都,全程硬座99块大洋,当年广大铁丝没少乘坐,长江网某位老兄有一句经典名言:坐神车不挂科!一时风靡火车迷,假如某位混过铁路网的童鞋经过,一定会感同身受。

后来,神车的范围被扩大了,譬如南京-黄山的7101,厦门-鹰潭的5209,如今俺把5217也抬上了神车高度,盖因这些绿皮都是长途车,并非跑小运转的站站乐,时过境迁,神车们一个个陆续陨落,就连帝都-张家口南的4415也挂了,绿皮小票隔一年少一批,且坐且珍惜!

开往泉州的5217

以俺老人家多年混迹于各大铁道论坛,加上认识的铁路朋友,中年以上人群,离婚率偏高,大抵跟铁路上的工作性质有关,离多聚少,铁路又是半jun事化机构,时间观念很强,久而久之,夫妻感情淡了,或者有了外遇,离婚率居高不下,这是不争的事实!

俺曾经在天涯旅游达人群里扯过这么一句闲篇,结果有位铁路上的老兄(可能是),就劈头盖脸说俺信口开河,是你自己认为的吧?呵呵,我从此在达人群里不再扯铁路上的任何事物,道不同不相为谋,这么个道理俺还是懂的。

开往泉州的5217

俺老人家悄悄摸进了卧铺车厢,其实也没有空调,卧铺代座位而已。

开往泉州的5217

从镜头中不难看出,太阳已经西斜,俺老人家破相机只适合顺光,后来选择了车厢左边拍摄,呵呵,留下了不少遗憾。

开往泉州的5217

几大神车,5210,4415 , 7102 都留下影像资料,5217也是如此,还有一些旅行图中顺带体验过的绿皮火车只能算是顺带。话说,绿皮火车终将是即将消失的产物,看一眼少一眼!

开往泉州的5217

拐了,拐了,拐了,站在列尾拍全景图,仅仅5节车厢看起来还蛮有气势,绿皮火车就是好,可以开窗影片子。

开往泉州的5217

漳泉肖铁路西起福建省漳平市,东到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肖厝镇。全长240公里,共19个车站。建于1958-1970年、1976-1978年、1996-1999年,原称天湖山支线。线路自鹰厦线上的梅水坑车站引出,东经大深、福德至泉州。  

也就是说从漳平站开出,先跟鹰厦铁路共线,到了梅水坑之后,分岔走漳泉铁路。

开往泉州的5217

占据左边窗口拍照,不逆光,效果也好些,杯具的是风景都在右边啊,此时此刻的鹰厦铁路正沿着九龙江蜿蜒前行,可惜了。

开往泉州的5217

旅游如人生,有得有失,淡定,蛋腚。

开往泉州的5217

仓央嘉措的《地空》中写道: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事不是闲事!  

明天和意外你永远不知道哪一个会先到来,一切苦恼,都是对生命太过信任,抛弃烦恼且行且珍惜。

开往泉州的5217

列车行走在鹰厦铁路上,车窗外就是典型的闽南山区即景,山坳里零星分布着一些民居,竹林边夹杂些香蕉树,山脚下只有巴掌大的水田,假如把时光倒回到改革开放前,谋生是个大问题。

开往泉州的5217

南局福段的花老虎鸣着笛在鹰厦铁路上撒着欢,随着电气化铁路越来越普及,留给它的空间已经不多了。

开往泉州的5217

漳泉肖铁路第一个站,易坑站快速通过。

开往泉州的5217

易坑站站址在漳平市芦芝乡,建于1956年。隶属南昌铁路局福州办事处管辖。现为四等站,离漳平站12公里,离肖厝站228公里(漳泉线)。。。

发表于 2024-5-2 18:07 48 只看该作者
福建旅游好山好水好食。

发自8264手机版 m.8264.com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4-5-2 19:40 49 只看该作者
战国春秋99 发表于 2024-5-2 18:07 福建旅游好山好水好食。发自8264手机版 m.8264.com ...

兄好,欢迎光临。。。
发表于 2024-5-2 20:00 5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八山四水 于 2024-5-2 20:02 编辑

开往泉州的5217

铁路两边不时出现闽南民居,风格上跟传统的闽南红砖燕尾脊大厝相去甚远。

开往泉州的5217

鹰厦铁路最大的特点就是转弯半径小,列车如水蛇般不停的扭来扭去。

开往泉州的5217

当年鹰厦铁路属于典型的战备铁路,边设计,边施工,边整改,一切以快速,节省出发,导致选线以山沿水边为主,后果就是容易产生山体滑坡,地质隐患重重。每年到了夏季塌方,路毁情况突出,时常遭遇停运后果,常年都有施工人员在铁路沿线做补救工作,画面中的排洪沟明显就是重新修缮的产物。

开往泉州的5217

5217就在这种景色单一的山谷间穿行,画面有些单调。

开往泉州的5217

漳平境内多山,明清及至民国,陆路交通闭塞。民国时期虽多次筹建公路,仅成几段路基,因经费缺乏或被贪污而告停。竹木、纸、茶等土产品外运和食盐、布匹、海产品的输进,主要靠九龙江及其支流运送,不通舟楫的山区,以人力挑运为主。  

1957年鹰厦铁路贯通漳平南北。1961年漳龙铁路开通至龙岩,次年漳泉铁路通车至大深,后延伸到安溪剑斗。

当年父亲大人经常出差,包里藏有一本火车时刻表,俺常常好奇拿来翻看,其中就有一趟漳平-剑斗的混编列车,当时在脑海里印象非常深刻,这混编列车到底是怎么一副模样?  

如今俺正式揭开它神秘面纱的时候,心中不免充满了些许期待。

开往泉州的5217

说起漳泉铁路建设,可谓是一波三折,数度停工下马,又数度复工续建,自1958年开工兴建至1996年5月开通临时运营,该铁路的建设工期长达38年之久。

漳泉铁路总投资11.51亿元,工程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梅湖段,从龙岩市的漳平县(今漳平市)南部鹰厦铁路沿线小站梅水坑开叉伸展,至闽南安溪县湖头镇。第二部分自湖头镇至泉州、肖厝。其中第一部分1958年动工,1994年12月竣工;第二部分1992年9月开工,1995年10月竣工。

开往泉州的5217

如何判断卧铺代座位?就是看看铺位上是否放置有垫单,被褥,一般绿皮小票车也不可能提供卧铺。

开往泉州的5217

梅水坑接近,在漳平和漳州一代有一个地名相当有特色:易坑、梅水坑、打虎坑、郭坑,等等,算是闽南特色地名,据说这种传统来自河南固始。

开往泉州的5217

5217梅水坑快速通过,通过方式为侧向进站,梅水坑作为漳泉铁路和鹰厦铁路分叉点,从此两条铁路分道扬镳。

开往泉州的5217

列车驶出梅水坑站后,就是一个大坡道,南局福段的花老虎吭哧吭哧吐着黑烟爬上了漳泉铁路。

开往泉州的5217

漳泉肖铁路全程设置站点如下:(鹰厦线)漳平-易坑-(漳泉线)梅水坑-大深-格口-小舟-福德-感德-剑斗-长基(天湖山线至下洋)-湖头-金谷-安溪-仑仓-南安-石砻-泉州西 -泉州东-(泉肖线)惠安-肖厝-施厝。

开往泉州的5217

漳泉铁路依然维持着老旧铁路的标准,轨道连接处并未采用无缝长轨,列车车轮碾过,发出有节奏的“咔哒咔哒”响声,车窗外闽南山区的茶园开始进入眼帘,镜头中出现了被荒废的茶园。

开往泉州的5217

令广大车迷讨厌的限位器,有了它,车窗无法抬高,也就限制了俺把手伸出窗外拍摄,当然铁路部门的出发点为了安全,主要是跟动车交汇时安全起见,可惜5217全程只有在龙岩站停靠时才有动车,站内列车车速也不快,却也安装了限位器,令俺感到沮丧。。。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