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户外经理人

极度体验 对近期出现的各类 谣言 解释[跟贴更精彩,为跟贴加精]

[复制链接] 查看:24744 | 回复:87
发表于 2007-9-19 18:28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作为行业内大资金投入的户外零售终端,极度体验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目标。在许多次论坛的讨论中,从业者也多看好极度体验。本次我们以 中国户外资料网(8264.com)和《户外经理人》杂志来访问极度体验。以下是从业者和驴友们所关注的问题。

  首先说明一点,极度体验 巨资投入的不仅仅是户外零售终端,而是整个户外运动产业。我们将为更多的户外用品品牌,户外零售品牌,户外运动爱好者及户外运动相关产业 做出更多更好的服务。

  问:现在网络上很多传言称极度体验苹果店将要出租给ozark,请问,这个消息确实么?

  答:必须要向大家说明一下,这不是一个可以相提并论的概念仅仅是大家对整个事情了解的不全面所造成的一种误解。

  极度体验苹果店仅仅是极度体验总部的一小部分,所以说极度体验苹果店将要出租给OZARK这个说法是非常不准确的。极度总部共三层楼,面积超过2000平米,极度拥有它免费的使用权,这是今典集团对极度的支持。目前极度体验总部和极度苹果店使用面积不超过800平米。我们会将闲置的地产资源进行盘活,方案有很多,其中,(涉及到国际合作不便于公开)有一个规划是准备在总部一楼建设一座中国首屈一指的登山文化中心,其中,有一个规划是准备在总部一楼建设一座中国首屈一指的登山文化中心,这部分中就包括了大家所误传的,极度要将苹果店出租给OZARK这件事情。我们计划筹建的登山文化中心包括中国登山历史文化展示和户外运动体验区,及户外用品和器材展示三部分。体验区主要通过体验测试仪等专业设备接触人体,然后设定环境,(包括设置人工造雪机,在夏天同样能够感受到珠峰模拟环境),能够知道在几千米海拔,在特定环境和温度下,了解人的生理机能反应的技术参数。这样就可以让更多的人,在城市中也可以身临其境的体验到自己在高原的一种状态。

  同时在体验区里我们会预留出不超过200平米的面积提供给一些好的品牌进行产品展示,但目前还没有确定是哪一家。体验区也会有一些登山装备、器材等进行展示,做这个产品展示厅的目的是和整个体验区交相辉映,以达到整体功效。这当然需要品牌商提供一些展示和维持的费用,对登山文化中心的正常运作进行支持。所以将苹果店出租给奥索卡,这个问题从概念上来讲,太小了,它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也只是一种可能而已。

  问:在此之前,我们也听说过关于马甸店也要出售的传言。这是真实的么?极度体验会放弃零售业务么?

  答:在这里我首先要明确一个原则:极度体验永远不会放弃零售行业。从一方面来说,极度体验在马甸开店,对三夫的压力非常大。与此同时,三夫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迫使他在北京开了很多分店,这样就承担了很多不必要的成本。我们公司内部曾经也探讨这个问题,因为现在这个市场是相对比较规范的,大家进行合理的竞争,没有必要进行恶性竞争。就突出这个问题,作为一个经营体来说,没有绝对是与不是的问题,应该说它是做到什么就是什么。但是极度是永远不会放弃零售这个行业的,现在只不过可以说在零售这个行业我们直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经营,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进行合作,它是具体做到了什么程度他就是哪种程度,否则之前都只是可能性,都是各种各样方案的雏形而已。那天,三夫接手极度马甸店,或者极度接手三夫马甸店,大家不要吃惊,都是有可能的。

  问:有一些传言说明是 07年以前极度体验频繁打折的做法导致品牌商和零售商竞争对手的不满。货源受到阻碍。还有一些传言讲极度体验一直在亏损。请问真实的情况是什么?

  答:极度打折最厉害的首先应该是本身的自有品牌,其次更多的是BLACK YAK和奥索卡,这一部分货品是品牌商授权给我们销售的。品牌商授权我们以适当的折扣打折销售。并且在小范围内进行,但是因为当时极度在广告宣传方面非常具有优势,宣传过大了,我们在宣传方面也没有想到这么好的效果;所以表面上看造成了竞争对手的不满,我们这点没有做好。至于传言中所说的打折问题,这些都属于品牌商的合理清货。他们以很低的折扣提供给我们货品,我们把这些商品回馈给社会,回馈给大家。所有的打折商品都是品牌商授权给我们,同意我们以更低的折扣进行销售,并不是我们没有按照品牌商指导的零售价格销售我们没有做恶性竞争。

  众所周知,过季产品的打折促销是零售行业的常规行为,大部分品牌商都做过小范围的内购了,这是零售行业的惯例。同时,极度对于品牌商服务销售打折促销产品的销售都局限在极度苹果店来进行的。我们甚至没有在极度马甸店来销售这样的商品,极度马甸店仅仅是根据市场规律作了一些少量店铺本身库存中过季商品、断码商品的促销,这样的销售很多店也都在做。

  对于亏损的问题,极度体验作为今典集团这样大的投资机构和品牌进入户外零售业,它的前期工作可以说是在投资积累,并不是打算短期收益,这是一个正常的投资商业行为,一切都是前期投入,并不存在亏损或者赢利来衡量。我们认为,极度现在不亏损,极度的品牌形象,极度积累的经验,不是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问:网络上有一些说法,极度体验的苹果店反复的开店,关店多次,这是真实的么?具体情况如何?

  答:首先要明确,极度苹果店从来没有反复开店关店的情况,只是地址变更和店铺搬迁而已。极度苹果店最初的地址是在苹果社区拥有5层楼的美术馆,面积在5000~6000平米,在集团规划与安排时,经过计算发现极度体验现阶段和未来几年之内用不了那么大的面积,所以决定选择更合理的地点和空间,这就造成了极度苹果店搬迁到今天的地址。让一些不完全了解情况的人以为极度苹果店是反复开店。虽然地址搬迁了,但仍然是在苹果社区这样一大环境下,只不过在不同的位置。所以说,当时开了一次,搬新家,利用闲置的地产资源做了一些促销的商品,来进行资金回收,这些商品已经销售的差不多了,也已经结束了。

  问:极度体验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06/07年极度体验开发了很多影响非常大的活动,又拥有王队加盟。我们在07年6月份的《户外探险》杂志重要广告位置看到过极度体验慕士塔格登山滑雪活动的广告。这是不是说明极度体验会转型到探险户外服务公司?极度体验,不仅仅是王队加盟,是和中国登山协会联手打造,包括王队在内的,各路 户外专家,都会对极度体验作出很好的支持。

  答:我们现在把极度体验的发展方向进行一个重新的划分,因为极度体验定位于户外产业链的发展高度,不是居于户外的某一个零售行业或者某一个项目来发展,这是针对极度体验、户外运动或者高山攀岩整个户外产业来看待的。其中也包括了登山探险这一部分,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我们现在打造的纯英文网站估计在10月份就要推出,精心打造面向国际的户外交流平台,专业针对国际团队和国际俱乐部、国际上的一些合作伙伴,我们要把中国推向国际,让更多的国际户外爱好者了解中国,到中国来享用中国的户外资源,极度体验慕士塔格登山滑雪活动,它只是单一的、很小的一部分,这只是极度的一个小活动。极度体验从开业的第一天开始,就一直在开发举办很多大型的、有影响力的活动。最近又推出了2009 圆梦   珠峰攀登计划,就是为了圆一个普通的登山爱好者的珠峰梦。

  现在极度在原有的发展规划上又提出了“大本营”这个全新的理念,我们会在高山探险、深度旅游这一部分线路上会设立一些大本营,以西藏新疆四川青海云南作为首期的目的地,会建一个以吃、住、行高山探险的服务于一体化的大本营。它不是一个简单的酒店或者是度假村,它就是我们重新定义的“大本营”。这是也是极度体验的一个发展方向。我们可能会采用购买土地的方式来建设大本营,包括我们授权经营,我们进行统一管理,我们会做很多的工作。另外一方面,我们会开通一个极度体验频道,是以数字电视、手机电视为平台,面向全国的点播媒体。它将汇集国内外与户外相关的资料和影像,我们进行整理编辑,投向这个频道。让大家更多的欣赏到国外的一些户外精彩节目,因为极度体验拥有很多国际交流的资料,包括有很多的国外户外资料。我们会通过各种渠道,买对方的版权或者是资源置换,将国外的好东西都拿过来。同时我们会把国内的更多的资料,包括国内很多俱乐部,很多个人都会出去拍很多片子,这些素材经过我们的剪辑和编辑,将他们都发布出来,这个方面是未来我们的一个很大的发展计划。我们需要一个过程,一步一步的进行实施,这是极度体验发展的一个方向。同时还会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媒体的多层面,我们会涉及到杂志;可能会创立一个杂志,或者是采用收购杂志的方式,我们也会建立网络平台,不排除和8264的合作。

  还是要强调前面所说的一点,在零售方面,我们是不会放弃的。极度会根据很多种合作方式、经营方式来运做它的。不局限于我们自己开店,开连锁店、加盟店,也不排除我们和其他更有管理经验、渠道经验的公司来进行合作。这些需要脚踏实地的一步一步来做。

  问:目前网络上的一些传言也提出金典集团已经停止向极度体验注入资金。甚至现有的资金也要撤出,您能否跟我们讲一下具体的情况。

  答:极度体验当初的注册资金是2000万,根据极度体验的发展,增资扩股,集团又给极度注入资金,注册资金变成4000万了。之前极度都是在办一些税务变更等手续,现在2000万已经到帐了。同时,依据极度的发展,会有更大的资金投入。所以说传言没有任何依据。

  在这里,我代表极度体验所有同事,向关心极度体验的朋友表示感谢,我们会更好的为户外产业做出更多的服务和贡献。永不停止的支持中国户外运动的发展,包括,户外救援体系。

  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相信您的解答能够给予关心极度体验的朋友破解疑惑。

梧桐的灰烬编辑主题
发表于 2007-9-19 19:22 2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07-9-19 19:32 3 只看该作者
了解了
发表于 2007-9-19 19:59 4 只看该作者
  建议行业内的各大品牌或公司今后能在本论坛指定一个“官方”发言人?
定期举办一些新闻发布?
定期出来辟谣,以正视听......

[ 本帖最后由 百叶窗 于 2007-9-19 22:13 编辑 ]
发表于 2007-9-19 20:14 5 只看该作者
重要文章. 拜读了!

个人感觉, 极度之文化牌有点曲高和寡.

强烈浓郁的登山概念与氛围在吸引核心山友群体的同时也把自己与大众间人为的划了一道鸿沟, 至少在苹果店是这样的,马甸店就好很多.

个人建议:

雪山文化传播只是企业的一张推广牌, 而不应成为企业行为的主体. 应首先明确定位自己是做户外零售的, 一切商业行为以零售企业的标准为准绳.

不必着急学习一些外国企业的NIKE TOWN, REI大型户外体验园等行为,目前的产业环境还没有支撑这种东西健康存在的土壤.

NIKE TOWN在漫长的岁月中只是作为NIKE的品牌推广成本存在的,而非真正的销售通路, 国内户外零售企业学习他们肯定把自己学垮.

如果要搞登山博物馆, 传媒等业务可以借助极度的名义,但在运营上不要和零售企业打包, 建立单独成立公司,独立运做, 商业模式不同,竞争战略也不同,都放在一起一个团队折腾很容易出问题......

随便说, 请大家讨论批评
发表于 2007-9-19 20:20 6 只看该作者
继续......零售是什么?

位置+平效, 以及以上两者成功叠加而产生的零售品牌与渠道资产.

任何与以上两者关联性不强的东西都应果断剥离, 否则会赚了目光丢了银子.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商业模式:

北京有个成功的文化型零售企业叫第三极, 该公司打着文化牌拿下便宜的地皮盖大楼, 然后只整出几层用来卖书(文化企业楼拿的便宜,税率低),其他的都成了写字楼赚大钱,书店亏多少都不怕,房地产赚翻了就是.

这种模式是可行的,把零售店当媒体或者拿商业地产的招牌之思路很不错, 但是, 越要走这个道路,越必须考虑在大众接受度, 参与度上下棋.

让懂零售的搞零售,玩概念的玩概念,分开先......

[ 本帖最后由 老船 于 2007-9-20 07:53 编辑 ]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7-9-19 22:26 7 只看该作者
记得在看央视二套《赢在中国》节目时,评委们非常关注参赛选手的商业模式......

什么是商业模式?用评委的话说就是企业的盈利模式。
以前大家似乎也看不懂极度的商业运作是如何来盈利的?至少作为零售企业觉得很困难......
所以造成谣言漫天飞,看了老船的精彩分析,尤其是最后一段,或许有些明白极度背后今典集团的市场行为了......

[ 本帖最后由 百叶窗 于 2007-9-19 22:31 编辑 ]
发表于 2007-9-19 22:42 8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百叶窗 于 2007-9-19 22:26 发表 记得在看央视二套《赢在中国》节目时,评委们非常关注参赛选手的商业模式......什么是商业模式?用评委的话说就是企业的盈利模式。以前大家似乎也看不懂极度的 ...


一切的一切之背后都有资本的幽灵在摇曳.

推荐本书:

< 货币战争>, 作者宋鸿兵, 非常精彩!!! 非常!!!
发表于 2007-9-19 22:50 9 只看该作者
" 别人笑我太疯癫, 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 无花无酒锄做田"

唐伯虎
发表于 2007-9-19 23:03 10 只看该作者
拜读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