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6553

主题

西宁

西宁见闻录——想说爱你不容易

[复制链接] 查看:8822 | 回复:136
发表于 2015-3-23 17:09 71 显示全部帖子
回到西宁的第二天已经是大年三十,一早起来匆匆赶往超市简单购买一些年货。途径新宁广场,只见广场上新年花灯新颖别致,色彩斑斓。没回到西宁之前我已在网上了解到2015年春节西宁花灯展的具体安排。
难忘的2009年春节我是在西宁度过的,那一年是我第一次看到西宁春节花灯展,从西区的小桥大街、新宁广场、五岔路口、到中区的中心广场,西门口、大十字,直至东区的湟光大街、建国路等长达近十公里的街道两侧布满了花灯,那年正月十五晚上整个城区灯火辉煌,热闹非凡。站在西宁体育馆俯瞰中心广场用“火树银花不夜天”来形容一点不为过,五颜六色的花灯将中心广场布置得如同神话中的迷宫般多彩艳丽。
2011年元宵夜我又一次拍了不少花灯展的照片,还拍了半小时的视频。
大年初一傍晚我来到新宁广场拍花灯,见天色还亮便去商业巷里转转,走进一家小店买瓶水后随手从口袋里摸出两元硬币递给老板娘。
“这钱不要”。胖老板娘坐在柜台里面一脸的不爽。
我一愣不解地问道:
“那你要什么”?
“这硬板板我这还有两盒盒没地方去呢”,胖老板娘指着我手里的硬币,挪动着肥硕的身子走出柜台。顿时我恍然大悟反应过来,赶快收起硬币再递给她纸币。
回西宁之前做了好多准备,唯独把这茬事忘了。这不后身上的双肩包里有一堆一元硬币,早知如此出门还不搁家里?晕死,西宁1元以下硬币不太流通的习惯至今没有改变。其实上海很多店铺也有拒收5角、1角钱的,不过和西宁相反,犯得是要硬币不要纸币的毛病。去年在上海有一次买菜时我递给菜贩三张1角纸币,菜贩拒收说:“这钱我可不要,找不出去”。
最后我还是给了他三个1角的硬币。
这两年平时我在双肩包里都准备了一把1元的硬币,似乎也成了一种习惯,不然出门乘车常常会措手不及令人尴尬难堪,可以说有时寸步难行。

西宁见闻录——想说爱你不容易
发表于 2015-3-23 17:09 72 显示全部帖子


西宁见闻录——想说爱你不容易
发表于 2015-3-23 17:09 73 显示全部帖子


西宁见闻录——想说爱你不容易
发表于 2015-3-23 17:09 74 显示全部帖子


西宁见闻录——想说爱你不容易
发表于 2015-3-23 17:09 75 显示全部帖子


西宁见闻录——想说爱你不容易
发表于 2015-3-23 17:09 76 显示全部帖子


西宁见闻录——想说爱你不容易
发表于 2015-3-23 17:09 77 显示全部帖子


西宁见闻录——想说爱你不容易
发表于 2015-3-23 17:09 78 显示全部帖子


西宁见闻录——想说爱你不容易
发表于 2015-3-23 17:09 79 显示全部帖子
傍晚6点的青海经济广播依然播放每天一期的本地方言节目《故事当当》,嘿嘿,两年多了这节目还在继续,足以说明听众对这个节目的喜爱。又一次听到那些熟悉的主持人诙谐幽默的聊天,真是开心极了。现在正是春节期间,“尕秀”、尕张娃、胖媳妇、尕宝、尕兰子等节目主持人分别用青海方言向广大听众朋友恭贺新年,让人倍感温馨亲切。
最近这十多年,各地方都开设有当地方言的广播电视节目,目地自然是担心地方方言逐步失传,目前我们的下一代包括他们的孩子基本都说普通话,随着岁月的流逝,方言失传是必然的,去年我在上海电视节目里也看到有专家担心上海方言失传呼吁在中小学开设上海方言课的报道。在上海、苏州,甚至连云港,我都听过当地方言类的广播电视节目,这些节目我基本听不懂,虽然我在连云港生活了十多年,但当地的很多俚语方言我至今也不解其意。从小在高原长大,我对青海当地方言的语言魅力有切身的体会,尤其“青普话”里表述事物时那些诙谐幽默的形容词实在太丰富多彩了,其他地方语言是无法相比的。一件事情用普通话和用“青普话”来形容其效果大不一样。
随手捏来一句话试试看:(只要在西宁生活过的人,对这些语言应该不会陌生)
谈论一个人品行不好,可以有很多语言来形容,“差劲”、“毛情况”“人不成”“蹬不展”“给咋溜”等等。
夸奖一个人品行或做事好,其形容的词语也不少,诸如“攒劲”、“干散”、“法玛”、等等。
对了,说到这里忽然想起几年前一次和一群驴友在户外徒步路上聊天,有一女驴绘声绘色地用青海方言形容汽车牌照数字中的含义,说:
青B-1818就是“清鼻一把一把”。甘A就是“肝癌”(希望这些车号的主人谅解,全是玩笑而已。)其幽默的动作夸张的表情将一行驴友全笑趴了,那还有力气再走呢?
本文篇幅太长不再举例了。

西宁见闻录——想说爱你不容易
发表于 2015-3-23 17:09 80 显示全部帖子


西宁见闻录——想说爱你不容易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