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060

主题

西北

明月出天山——我们的西游记

[复制链接] 查看:27679 | 回复:83
发表于 2015-9-25 21:28 41 显示全部帖子
 吃饭间隙,不知是谁提出,蓝天空的老公,将蓝天空从西安送到绵阳,而且也请到了假,问绿豆能否临时跟队,也可以顺带照顾腿脚不便的蓝天空。

  绿豆一听,当即一口回绝。

  在大伙看来,此刻的绿豆,没有一丝人情味。

  其实,这样的自助户外,这样的深度旅行,这样的生僻线路,这么庞大的队伍,从计划到最终实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反复考量,精心筹划与准备的过程。无论是吃住、车位、食品、医疗等等,都是按额定人数核算与准备的。并非在家里,吃饭多双筷子那么简单;也并非标准化的旅行团产品,直接去购买就成。

  虽然,绿豆心里,也充满了深深的愧疚!

  当然,更要感谢蓝天空一家的理解与支持。因为那一刻,绿豆不用看,也知道那种至亲之人分别的不舍与无法跟随的惆怅与失落!

  说走就走的旅行,对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个憧憬,没有在路上的积累,没有旅行中的沉淀,一切梦想都会破灭。

  虽然,对绿豆与芝麻,甚至于薏米,随时都能做到来一场甚至两三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对于我们这个临时组合的团队来说,显然做不到,毕竟,支撑说走就走的旅行的,不仅仅是金钱与物质保障。

  在绿豆前八次进藏途中,看货车飞檐走壁,在雪水纵横的河谷里把汽车当坦克开,翻越雪山垭口时车差点翻到悬崖下,在高原徒步的路上走得快崩溃,都是常有的经历。

发表于 2015-9-25 21:28 42 显示全部帖子
十多年前,所有进藏的道路,几乎都不是今天的柏油路面,也不如今天般宽阔平坦。
  看货车飞檐走壁,是在318国道,巴塘境内的高山上,黄昏。

  暮色朦胧的天空,下起了大雨,仅容一车通过的泥泞山道,上是高不见山顶的壁立大山,下是斧削似的悬崖,崖底是洪流滚滚的金沙江。模糊的路基,坎坷崎岖的山道,仿佛一条勒在大山腰间的绳索。

  在雨水的冲刷下,沿途不断塌方,头顶上方掉下的碎石,不时砸在车顶,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

  刚转过一个急弯,三台结伴而来的加长大货车突然冒出,几台车一下堵在悬崖拐弯处,进不能进,退不能退。所有的人都愣在原地,不知所措望着对面,沉默了好一阵,大家才缓过神来,纷纷打开车门轻轻踏在地上,都生怕自己脚下一使劲,整个山道会承受不住而突然坍塌。

发表于 2015-9-25 21:29 43 显示全部帖子
  这个路段,就曾经发生过雨季时,路基因无法承受多辆车之重,一起滑落山崖坠入江心的事故。

  大伙赶紧跑到山道尽头,看驾驶员们一边摆动头部与对方沟通一边轻旋方向盘,一点点往前蹭,然后又往后缓缓挪动。大货车一辆接一辆,不断蠕动身子往崖壁上贴,我们的越野车不断往悬崖边上挪,哪怕几厘米宽的距离,也要经过好多次反复。大货车部分车体已经挤在了崖壁上,发出刺耳的摩擦声;而越野车每次移动时,右边的路面就会留下倾斜的车轮印痕,车轮尚未压上去,路边的砂石就不断下泻,发出令人心惊的刷刷声响。偶尔有稍微大点的石块承受不住压力,蹦下路基,跃过悬崖,半晌才从江面传来沉闷的回响,撞击着众人脆弱的内心。

  半个小时后,车终于一点点挪过了弯道,浑身湿淋淋的大伙不禁挥舞着手里的东西欢呼,驾驶员们也纷纷鸣响喇叭,庆祝这艰难的胜利!

发表于 2015-9-25 21:29 44 显示全部帖子
  随着青藏、拉日铁路的开通,随着藏区机场的大规模改扩建,如今进藏,已经变得极其容易而简单。当大批的旅行团坐着火车、乘着飞机,蜂拥在拉萨街头时,我们却依然固执的坚持着自驾去西藏,用自己的方式去聆听这个世界。

  其实,去西藏,不是目标,而是过程!

  因为唯有公路,唯有汽车、摩托车、自行车、徒步这样的慢旅行方式,才能让人体会到“在路上”的神奇和美妙。

  记得有一次在西藏芒康地区,当车爬上海拔5000多米的东达山口时,大伙面对遥远高耸的雪山,啃着水果和面包,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丝毫没有意识到巨大的危险正在向我们逼近。跑在最前面的车突然发出一声巨响,车身倾斜并直直冲向悬崖,我们不禁发出尖锐的惊叫,那辆车上也发出了凄厉的呼叫。

  车踉踉跄跄在地上划出一道深深的印痕,距离悬崖不到一米才停下来。

  后面的车赶紧停车跑上去,前车上一片死寂。

  半晌,大家才发出不知是哭还是笑的声音。

  原来,第一辆车上的驾驶员由于高原行驶经验不足,在给车胎放气时不能准确掌握气量,放的气太少,随着海拔不断升高,外界气压不断降低,车胎内部压力不断增加,终于在这一刻无法忍受而爆胎,好在主驾有多年的驾驶经验,没有紧急刹车和猛打方向,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而这一天下午,我们的车在半路也突然出现状况,方向盘变得不听使唤,往左边转动时,居然没任何反应,在荒芜人烟的雪山上,大伙根本无力解决这个问题。好在刹车没什么问题,大家挑出一名驾龄最长、经验最丰富的伙伴来开,虽然都提心吊胆,但还是开玩笑地宽慰他说:“这么多人的身家性命都无所畏惧,你就把看家本领使出来开吧!”

  就这样趔趔趄趄一路下山,终于到了左贡县城,把这个伤员弄进修理厂一查,原来我们的车有几颗螺丝不知道什么时候跑掉了,大家都吓出一身冷汗!

发表于 2015-9-25 21:30 45 显示全部帖子
  在早年自驾进藏的资深旅行者心里,不管是川藏、滇藏还是新藏、青藏,都有一种无法言说的情怀。只要说起它们,每个人都可以滔滔不绝,故事多得令人头晕目眩,精彩到令人瞠目结舌,到最后很多说的人泪流满面,让听的人分不清楚究竟是真实发生过的还是胡编乱造的。

  或许,在没去之前,每个人都傻子一样听别人讲过,每个人都怀疑并向往着。当我们真正踏上这条路,走过,再回到城市,那些发生在的路上的点点滴滴,才会象记录电影一样呈现在自己面前。

  记得那时,进来古冰川,开始还有公路可走,当然所谓的公路,就是一条毫不起眼的土路,一侧是随时掉落石块的峭壁,一侧是随时可能坠入湖中的悬崖。遇到前方来车,在很远的地方就要找地方避让,否则就只有永远堵在那里。就是这条毫不起眼的土路,也是通往察隅的生命线。

  到来古其实是没有路的,当时结伴的三台车各自间隔一段距离,以防万一陷车或熄火时方便救援。一台改装过的巡洋舰在前方探路,溪流与草地缠绵在一起。到处是横七竖八的溪流和水坑,溪流里是山上融化奔流下来的雪水,水坑里是雨水和泥水,浑浊的水四处流淌,根本分不清哪是河哪是路,也根本无法知道水有多深。

  每一台车都被主人当成坦克一样开,大家都不知深浅地在河道里横冲直撞。每个人都只有把车尽可能开快,才能避免陷进沼泽或发动机进水熄火。车在混浊的水塘里左右摇摆着前进,水花如巨浪飞溅,车如大海中的一条小船,时而水漫过半截车身,时而整个车头全都扎进水中,时而泥水淹没车窗,时而整台车浮出水面,车上一会儿噤若寒蝉,一会儿又是混乱的大叫大喊。

  就这样,我们的车队一会儿在如同沼泽的草地上跋涉,一会儿在雪水肆虐的河道里冲锋,一会儿爬过原木搭建的独木桥,一会儿在巨石堆中爬行。一路的胆颤,一路的心惊,一路的疯狂,为的只是亲眼见到我们梦中的圣地。

发表于 2015-9-25 21:30 46 显示全部帖子
 基本上走过这些线路的人,多少都有点神经质。

  很多人无法理解,但他们确实感动过,甚至有时连他们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怎么就感动了呢?

  五年前,与这次同样的季节,同样的道路。

  从兰州出发,一路艳阳高照,可过了夏河拉卜楞寺,老天却变得不可理喻。此刻的川、甘、青交界地区正处于雨季,淅淅沥沥的雨时而如烟,时而瓢泼,时而如雾,时而倾盆。大伙决定从夏河横穿桑科到郎木,既抄了近道,又能欣赏到草原的美景。

  大伙都为自己的“英明”决策兴奋不已,不想这个决定,后来却让所有人在几近崩溃时,都恨不得揪出最先提议的那个家伙来接受众人的狂扁。

  进入桑科之后,基本都是在被雨水浸透的荒原上趔趄,再好的车,在这里也步履蹒跚,虽然大家的座驾都没“高反”,但荒原上被雨水冲刷出来的溪流、沟壑,前车挣扎后留下的泥坑、水潭,却让每个开车的、坐车的人提心吊胆,打滑、陷车、下陡坡,无休无止的上车、下车、挖车、推车,着实让人崩溃。

  而进阿尼玛卿的途中,快到雪山乡的那一段路,让车上的人有些绝望。整个路面仅一车宽,到处是塌方与落石,连续的弯道,路面泥泞而崎岖,一边是高高的峭壁,一边是悬崖,悬崖下是湍急的河流,河水是冰川融化汇流而成,激越的流水撞击在大石头上,卷起乳白色的浪花。滑坡处的路,就像乌龟的背,路面松软且湿滑,稍有不慎就可能滑进河里,石头犬牙交错挤满路面,不断地摩擦着车底,车轮几乎不能完全着地,车辆不时发出碰撞声响。

发表于 2015-9-25 21:31 47 显示全部帖子
路边的山坡上,还有高山卷柏,它们虬龙般地站在山坡上,冷漠地俯瞰着谷底的我们。

  进入了切木曲的上游河谷,说是路,其实根本就没车经过。河道里布满巨大的石块,车常常在石块中绕来绕去,很多时候车体几乎是擦着石头挤过去的,路面布满尖利的石块,车缓缓驶过后发出咔嚓声响,让人时刻对轮胎提心吊胆。

  这些所谓的路,大多是在碎石滑坡带上推出来的,有的地段碎石滑坡造成路面向外倾斜几乎四十度,车一上去就好像要侧翻过去。

  好在河谷里的风景,一如既往地绚烂,河谷两边的草场上,花儿争奇斗艳,羊群像云朵一样在山坡上缓缓移动,马儿在草地上来回奔跑,牦牛则像哲学家一样静静伫立在花丛里思索,原野上,放眼四望,有野生动物在晃荡。

  进阿尼玛卿的这段路,只有短短的八十六公里,却让我们走了足足五六个小时,一路经历了艳阳高照、云遮雾绕、小雨霏霏、大雨滂沱、冰雹飞泄、雪花飘飘。

  走这样的路,选择这样的旅行方式,不应该是旅游,应该是旅行,那种用心触摸大地的旅行。

  走这样的路,或许有点点虚荣心,但更多的,是一种朴素的旅行态度,和虚荣心无关,和爱情无关,和艳遇无关,和信仰也无关!

  因为这些路,不是每个人想去就能去的,也不是有钱就能去的,当我们在飞来寺面对映在梅里雪山上的第一缕霞光时,在怒江峡谷里目睹泾渭分明的两条溪流汇合时,在白玉寺门前看到最后一线夕阳时,在班公湖畔追随水鸟的身影极目眺望时,每个人可能都有许多冲动。

  那一刻,每个人的思绪,或如纳木措一样辽远,或如玛旁雍措一样澄净,或如羊卓雍措一样多彩,或如巴松措一样深沉。但我们最后的目光,一定是聚焦在路上那些三步一叩的朝圣者身上,那些面容已经模糊,那些背影已经远去,我们才会发现,朴素原来比奢华更容易令人感动!

  走一次这样的路,足以感动我们很久;足以让我们寂寞的灵魂,在暗流涌动的都市里,得到长久的慰籍;在寒冷的黑夜,照亮灰暗的心......

发表于 2015-9-25 21:31 48 显示全部帖子
  几年前那次年宝玉则徒步,刚出发就遭遇下马威,需要涉水过河,我们每人都穿着登山鞋,不脱鞋是不可能的。虽艳阳高照,但冰川融化的湖水依然冰冷刺骨。走在河道里,尖砺的石头滑过脚心,一种说不出的疼,让人既不敢快速地跳跃前进,又无法停留片刻喘息。过河上了岸,也不平坦,到处是密布的沟壑,人只能沿着湖边绕行,既要提防虎视眈眈的牦牛,又要时刻警惕不知道会从哪个角落窜出来的藏獒。

  即便这样的路,也只短短一段,随后便进入沼泽与灌木丛。沼泽地看上去十分平坦,底下却泥水横淌,一踏上去就落入淤泥坑,鞋子湿透不说,脚也会意外崴伤。那灌木丛则更费劲,枝繁叶茂的灌木丛有两米多高,人一进去就看不到影子,几个人只能沿着马道前进,否则一钻进树丛就会迷失方向。有时费半天力气却可能还在原地打转。

  从马道上抬头,只能见到一线窄窄的天空,马道极其难走,水、泥、马粪、大大小小的水坑、高高低低锐利的石头、长长短短的树枝,一会儿需要像猴子一样抓住树枝跃到远处凸起的石块上,一会儿又像青蛙半蹲在原地四处寻找可以落脚的点,然后飞快地连续跳跃找到下一个立足之处,一会儿四肢并用爬上光滑的大石头,又顺着石头溜下去。

  老天此时却故意开起玩笑,一团墨黑的云飘过来,悬挂在头顶,开始下大雨。回首看去,湖的那边白云朵朵,阳光耀眼,头顶却大雨如瓢泼,噼啪作响,远处云雾茫茫,山影全无。雨里的路更加难走,每个人全身都是泥水,冲锋衣、冲锋裤、登山鞋与普通的衣服已无两样,让人分外沮丧。

  无数蚊虫云集头顶,时不时一个俯冲,或撞进正在喘气的嘴巴,或被吸进鼻子,或者猖狂地钻进耳朵,又或者不小心弹进眼缝,让人烦不胜烦。不大一会儿,几个人便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而年宝主峰仍是遥不可及。

  对于喜欢慢旅行,享受微生活的我们来说,和那些虔诚的信徒一样,总能在迷离中依稀看到,遥远的地方有一座山,一座坚定信仰的神灵之山,无数的信徒渴望在那里得到神的眷顾。

  所以每个人都选择了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去接近、仰望和崇拜那些心中的圣地。

发表于 2015-9-25 21:32 49 显示全部帖子
 行者与信徒的转山与转湖,都不需要语言,而是用虔诚的身心来付出,所以对于热爱旅行的人来说,深度旅行或许就是我们的信仰,而那些陌生的土地,那些陌生的道路,在我们行走的岁月中,会横亘成我们内心无法撼动的梦境,

  只是此刻,沉浸在即将出发的喜悦中,大伙都显得格外兴奋。

  断然无法理解绿豆与芝麻此刻的心情。

  吃完饭,已经是夜里十一点多,全体成员的碰头会也没来得及进行,相互之间,网名与本人,依然对不上号。绿豆将各组负责人聚集在一起,召开了一个简单的碰头会,对关键环节再次进行了梳理,对一些重要事项,进一步明确。毕竟,这样的活动,只怕百密一疏,发生意外。

  之所以将集结地定在绵阳,是想进北川,让孩子们把课堂上学的那些三脚猫的地震与避震知识,更具象更有直接性。

  倒是租用的半程中巴师傅给我们一瓢凉水。

  现在是雨季,从北川到茂县,太难走了,那几十公里,足足走了五六个小时呢!
  和走路差不多!!

  紧急磋商后,临时改变线路,决定直奔汶川,改换映秀。
发表于 2015-9-25 21:33 50 显示全部帖子
 拿蓝天空的话来说:人与人的因缘际会真是奇妙,有些人就是能让人心生安定,义无返顾的跟着走。

  蓝天空是无意中在天涯论坛看帖子,看到了绿豆与芝麻在新疆的游记,记住了那个脸上有着朗朗笑容的薏米,心就开始蠢蠢欲动,期待能跟随大伙,来一次这样随性的旅行。2014年春节,绿豆与峰子、河西三家带着孩子一起环海南,让蓝天空心里痒的不行,但是考虑了再考虑,放弃了,心里不断对自己说:下一次,下一次,我们一定要去。

  在她看来,出外行走的人,对领队的信任对线路的认可,同伴之间的合作都是成功出行的前提,有的时候不需要考虑太多,认可就行动,如果没有这种认可,那就什么都不要想了,因为即使在出行前考虑得万般周详,到最后或许还是什么都做不成。

  其实这一帮人,都是因旅行而与薏米一家结缘,才走到一起。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