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052

主题

其他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复制链接] 查看:117774 | 回复:455
发表于 2018-5-8 09:49 441 显示全部帖子
   来参观博物馆的人络绎不绝,导致这里的公交车人满为患,好一会才挤上车。刚到车上,接到自然打来的电话,说她今天刚从纳木错回来,正往我们的住处小召寺赶来。

    这时,天上又下起雨来,拉萨这座城市,每到晚上就下雨,并且一下雨就会变得很冷。虽然是在七月,都得穿上厚厚的羽绒服。

    狼头一上车就不断地喊晕车,人看上去极不舒服,他担心明天坐车去羊湖,不知能否受得了?其实我对包车去羊湖旅游,兴致也不高,除非是骑车去。两人便在公交车上商议,决定再一次取消去羊湖的计划。坐在一起韶关的两位骑友听我们说不去羊湖,也感到只有他们两人去索然无味,也不打算去了。

    我们刚下车到客栈,自然就到了,跟她一起来的还有老袁。原来老袁在小召寺瞎逛时与前来寻找我们的自然在街道上不期而遇,自然的到来给我们增添了许多乐趣,她一直不停地说着离开我们以后这段日子每天发生的故事:

    7月15日夜晚她与新疆几位骑友从波密搭车到八一镇后,到达的当晚是午夜的三点多钟,开了一间旅馆,只睡了两小时。他们原本计划从八一镇骑到拉萨,但公司接连来了好几个电话催他回去,所以又不得不再次改变计划,彻底放弃骑车,包了一辆车赶时间去拉萨。自然一开始准备跟他们从八一镇慢慢骑到拉萨去,或者留下来等我们。但就在那一刻突然改变主意,跟着他们搭车去了拉萨。还跟他们几人约好,到拉萨后,一起进布达拉宫参观。但到了拉萨后却遇到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当新疆骑友到布达拉宫购买门票时,被工作人员拒绝。

    第二天,自然与她所住客栈里的几名游客包了一辆中巴车去了珠峰,她激动地说去珠峰的路比川藏线更壮观,更美丽,但却很少有骑行者的身影。同她一道乘车去珠峰的游客,大都在半路上便一个个高反了,倒是她早已适应在高原上行走,身体不曾因为地势高发生半点不良反应,要知道,去珠峰这一路上的海拔都在5000米以上,已经到了人体所能承受的极限。她自己也感到奇怪,因为在我们三个人当中,她对高反的适应能力以及抵抗力是最差的。

她从珠峰回来后,便马不停蹄地去了纳木错,纳木错湖的美让她迷醉。羊湖却是在去珠峰的路上,同样美得让人不想离开。

    自然见到我们后,还有令我们吃惊的是,她把原先住的客栈给退了,居然搬过来跟我们住进了同一客栈。她自己的单车早几天已经快递回去,只身背着一个小包,来去自由。

    说着说着,天渐渐黑了下来,六人一起又走到了我们中午来过的川味馆吃晚饭。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发表于 2018-5-8 09:50 442 显示全部帖子
    晚饭后,老袁建议大家去大召寺走走,晚上的大召寺比白天更热闹更有味道。老袁本是一个极有品味、鉴赏力很高的人,读过很多书,当年就是凭借一支生花妙笔从教师队伍挤进领导干部行业。但二十多年过去,身上的那点文人酸气早被磨光,变得油滑,唯剩下一副官腔的八股味。这不,他刚从领导位置退下来,以往的那点文人的酸味又重新回到他的身上,露出他最本真最可爱的一面,从前的那种装腔作势,狐假虎威所剩无几。

    夜晚九点半钟以后的大召寺果然与白天截然不同,雨后大召寺的夜空呈现出一种奇异的景象,湛蓝的夜空,纯净无比,蓝得让人心痛,如古代的一帘湘绣,悬挂在大召寺的上空。自然更是啧啧称奇,说自己也去过不少的地方,但这种奇特的夜蓝从平生未见。她一次次地把蓝色刻录在相机的底片上。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发表于 2018-5-8 09:51 443 显示全部帖子
    老袁说,他到拉萨的每个晚上都会绕着大召寺转一圈。有许多的藏民,他们每到夜晚,定会来到大召寺,转动着手中的经轮,嘴在轻轻地颤动,轻声地颂经。还有一些叩长头的藏民。

放眼望去,来自四面八方的朝拜者磕着长头,还有许多藏族人沿着八廓街转经,这是藏传佛教徒步转经的习俗。主要的转经道有内、中、外三条,八廓街属于中圈。

这些朝圣者右手摇动转经筒,左手持珠,口中低诵着六字真言,沿着顺时针方向周而复始地行走。他们会在随身的布袋里装上糌粑和甜茶,饿的时候用来充饥。这些藏民的眼神清澈,信仰让他们从内而外散发出一种微光,生出一种坚不可摧的力量。

    今晚我们也跟着藏民,围着大召寺缓缓地走着,转着。文成公主的碑就在我们的身后,一千三百多年前的故事竟无多少人提起。来来往往的背包客,来自各地的旅行者,与我一般,都喜欢拉萨梦一样的夜晚。此刻,我心里总是多有困惑,为何要来西藏?为何停留在拉萨?为何要在大召寺前迷茫?我遇佛不拜,却愿意在大昭寺佛前叩上108个等身长头。

    也许,这些根本不需要答案。

    在拉萨,无论做什么都应该是你最喜欢的一件事儿。

    人活在世上,有许多的事其实真的没有必要太去在乎,更不可一争短长,名呀、利呀、权呀、情呀,皆不可太看着,心安就好,简单就好。当我看着这些叩头的藏民,虽然他们的衣服、手脸都很脏,但他们的心却是非常的干净,干净得似一碗清澈见底的清水。

    这个夜晚,我的心也与拉萨的天空一样澄明,也许与这轻叩的钟声有关,与这寺前的等身长头有关吧。

    今晚我们所遇见的所有绕着大召寺转圈的人,有来自天南地北的旅客都成了大召寺夜色里另一种意义的旅行和相会。我试图从他们的脸上寻找他们的从前与过往,但此刻他们的神色竟是一个模样。沉静,认真,远外看得见的世俗,近处看不见的杂念,在他们的脸上竟无半点痕迹。其实我们都是佛前虔诚的信徒,各自点着一盏酥油灯,默默修行。

    我只想说,那些心里有恨的人,放不下的人,请来大召寺门的那条青石板路走走吧,即便你不叩头,哪怕听听佛音,也会消解你心中所有的仇怨。你什么都不用做,也不用想,只是静静走在青石板上,看着眼前这些身心都交予佛的虔诚世人,一句话也不说,心中的火就像是烛台上的那盏酥油灯,摇曳生姿,然后随风飘散在拉萨的夜空。

    如果心中有恨,就来大召寺转一转吧。如果你累了,你可以安静的盘坐下来,像是一朵莲花,把喧嚣的往事暂且抛开,也许我们来到远方,来到这里,就是为了寻一处安静的地方能够冥想,能够与自己对话。

    不管多么怯弱的人,佛讲究众生平等。它们的所到之处,终究是有你的优点和善良,否则你又怎么能看见地上有你的影子呢?

    千万不要认为绕大昭寺转圈是随波逐流,消磨时光,只要在拉萨,任何一个地方都能使眼前的世界犹如旅行一般美好。那些炎热和狼狈,寒冷与不堪,以及所受的折磨仿佛不曾发生过,眼前是最美好的。像是在布达拉宫广场前,八廓街,以及大昭寺周围,那些在太阳底下一边诵经一边转着转经筒的人们,他们心中不正是因为有一份对美好的虔诚,才使得这辈子如此安然。

    也许,在我们的眼里,他们是很苦的。

    但是剥开我们的生活,其实,我们才是真最苦的。

    因此,我倒是很欣赏老袁的,每天黄昏后必定到大召寺来转转,累了,去仓姑寺茶馆喝杯甜茶,大多数时间都留在了大昭寺前。晚上若有一轮明月,那么这一整天便很值得了。一如今夜的我们,月亮挂在拉萨城的上空,耳畔还回荡起钟声,僧佛与众生如此平等与平和。

    昏黄的路灯下,大昭寺前依旧是有着许多信徒再叩拜,他们的身影仿佛披上了一道光芒,在清晰的夜色中,总有莫名的感动。不知今夜的我是怎么了?当我看见一个年轻的女子带着两个十岁上下的孩子匍匐在昏暗的光影里磕着等身长头的时候。蓦然,泪水无声地掉下来了。我一直以为自己的心早变硬了,多年前的一场巨变,流干了所有的眼泪。但此刻,却变得如此的脆弱与柔软。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发表于 2018-5-8 09:55 444 显示全部帖子
    听人说,这里很多人会磕108个长头,但大多数西藏人会坚持磕10800个长头。所以这块地方有千千万万个等身长头的痕迹,这些青石被磨得尤其圆滑光亮能照出人影。我大为吃惊,看着眼前这些为信仰而忘却自我的世人,在佛前,在夜色中,他们的身姿如此震撼。曾经我以为,于佛前叩拜定是有所应求。

    而这些不远千里一路朝拜的人们,他们所应求除了信仰,则为了下一世。从不会像内地人那般,烧香拜佛只求眼前,不为来生。

    这是他们的信仰。是他们一生活着的全部。

    与他们不一样,我们活着有太多的负担与责任。从不会因为信仰而去坚持一辈子。

    这是我们的可悲。因此,对于人世,贪嗔与痴迷。我们追逐名利,我们身陷迷途,我们失却方向,因为我们没有信仰。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在一处转角,有一栋半圆型的小楼,灯火正盛,是拉萨最繁华,最神秘,也最令人心动的地方。这栋椭圆形的三层的小楼有一名字叫玛吉阿米。

发表于 2018-5-8 10:00 445 显示全部帖子
    我在2012年第一次经过玛吉阿米楼前,举着相机对着拍照,几个身着警服的警察走上前来,一脸严肃地让我把刚刚拍的照片删掉。在西藏遇到这种事,你千万不要问缘由,他们也不会听你解释,只要你乖乖地把相机里的照片给删了,他们亦不会深究。要是你拒绝,甚至不配合,他们会强行把人带到警局去,除了扣留相机,重则关你几天。

    事后我听说当年的玛吉阿米是一座兵营,里面住着许多的士兵,战士们在楼上严密注视八廓街的所有动静。因为几年前发生在拉萨的流血冲突,在2012的那一年恐惧仍然未散,空气中流动着不安的元素,高度戒备的警察在布达拉宫前、大召寺附近,八廓街的每条街道布满岗哨,我们每走几步便有警察走过来盘查,查看身份证,给来西藏的游客带来一种风声鹤唳之感。

    四年过去,如今街道上的警察少了许多,从前八廓街每条街都有警察蹲守点都撤离了,拉萨恢复了以往的平静。

    眼前的玛吉阿米军营也变成一家以尼泊尔、印度、西藏风味为主的餐馆,浓郁的西藏风情,更有趣的是店主在每个茶几上留有一个留言本,当你坐下,可以随意提笔留言。留言本中写满世界各地旅游者的感受,有些游客甚至在留言薄上写有对情人的告白,这是一个温馨而又梦幻般的地方。如果哪一对恋人在世界上最高最烂漫的地方相互表白,那该是一份怎样的刻骨铭心的爱情?

    三百多年前,一个月色如水的夜晚,夜空上繁星点点,坐落在拉萨八廓街东南角的一座藏式酒馆来了位神秘人物,一脸的年轻和高贵。忽然门外有人掀帘窥望,是一个月亮般娇美的少女。就在那一刻,少女的绝世容颜深深印刻在这位神秘人物的心里,待他追将出去,少女已消失在茫茫月色中。从此,年轻人常常光顾此地,期待与少女的重逢。思念的痛苦点燃了他赋诗的激情,也带来了无数的灵感,他在这家小酒馆里留下了许多诗篇。

     初三的白色月亮,

     领略过你的幽光,

     请求你答应我吧,

     如十五的月亮一样!

……



     压根儿没见最好的,

     也省得情思萦绕。

     原来不熟也好,

     就不会这般颠倒。

  神秘人物的情诗传颂到今天,像风一样在西藏四处流芳。诗人美名甚至远远盖过他在政治上留下的痕迹,人们习惯叫他“仓央嘉措”,而不是“第六世达赖喇嘛”。作为西藏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人之一,仓央嘉措的确是达赖喇嘛中的另类,他常常走出寺庙深宫,深入民间体验生活,感受俗家凡民的情感。今天,仓央嘉措的名字在西藏家喻户晓,在西藏很多地方留有他不灭的“神迹”,他所遇到的美少女为“玛吉阿米”,亦即“未嫁的娇娘”。而那间小酒馆现在就称“玛吉阿米”,并且被人们涂上了代表神圣的宗教色彩的黄色,兀自立在拉萨八廓街的建筑中,格外引人注目。

    此刻,在拉萨静静的夜晚,我站立在“玛吉阿米”这幢小楼前,试图仰望夜空,寻求和遐想仓央嘉措曾经仰望的那轮月亮。不知是天赐的巧合还是注定的安排,我想起曾读过的诗句:

     在那东方高高地山头上

     每当升起明月

     皎颜玛吉阿米醉人的笑脸会

     冉冉浮现在我的心田

    这是仓央嘉措留下的诗句。我对他了解不多,我猜不透他从月亮中看到的真是玛吉阿米的“皎颜”还是另有所指,他的身世和故事本身就是一个传奇,让尘世参悟千年不透。

   我的手边打开着一本仓央嘉措诗集,翻阅后感到很震惊。这本诗集的内容大多都是他写的情诗,看起来这和他活佛的政治身份根本不相符。

     住进布达拉宫,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萨街头,

     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整本诗集的字里行间,我看到了在这首诗中仓央嘉措称自己为王,但我从众多的帝王历史找不出一个有如仓央嘉这般多情,一如他称自己为情郎。

    直到晚上十一点,我们才从大召寺回到仙居客栈,这个时间对拉萨来说不算晚。老板家一楼狭窄的空间几个年轻人正围着一个弹吉他的藏族小伙子,随着他灵巧的手轻轻拔动的吉他,发出轻柔动听的声音。他弹奏的不是那些流行曲,而是藏族乐曲,坐在一旁小凳子上两个秀气的女孩望着眼前这个头发微卷,脸庞红润的藏族小伙流露出春水般柔情。还有一个内地去的穿着一件蓝色冲锋衣的小伙子也抱着一把吉他认真地看着对方弹奏行云流水般的指法,一副敬佩的神情。

    我不忍打扰这幅难得的温情画面,趁老板在另外一间房子忙的时候,把狼头晕车的事仔细对他说了一遍,最后满是歉意地告诉老板,羊湖我们不去了。老板听后,脸上丝毫没有流露出不悦的表情,依然笑着对我说,不去没关系,把钱退给你们就是。

当我踏上楼梯时,吉他弹出的节奏仍在轻柔地在夜晚回荡。



    7月22日

早上我们一觉睡到上午九点多钟才醒,自然一大早便背着她的相机独自去大召寺去了。昨晚她一再鼓动我与狼头陪她一起去,我跟狼头自是一口拒绝。自然又对我们一番数落,你们来到拉萨,哪都不去,就连羊湖也取消不去了,那你们来西藏干嘛?我与狼头仍然祭出充耳不闻的老一套,任自然骂个狗血淋头,还是不为所动。

    自然走后,去外面吃过早餐回到客栈,在床上躺了一会,感到很无聊,狼头却以万分的热情守着他那几支股票,不肯挪动半分。我邀韶关骑友出去,尽管他一早出去买了一张80元的门票进大召寺,却不到一个小时就出来刚到客栈,他依然兴致不减地答应陪我去一览拉萨的风采。

    两人又一次来到大召寺的八廓街,进入拉萨最大的手工艺品店,琳琅满目的各种西藏风情饰物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我本想买两件小挂件带回去摆放在家中,至少也证明我是来过西藏的。但各种饰品的价值高出了我的想象,早几年我在八廊街买这类小物件时,十元钱可以买一堆。今日一看让我失了兴致,我本就是一个散淡之人,这类东西也很难入我的眼。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发表于 2018-5-8 10:16 446 显示全部帖子
   走着走着,又已是中午,两人便在拉萨有名的百货大楼,买了几块刚蒸出来的玉米糕,在街道旁吃了起来,权且当是一餐午饭。

    后来两人不觉又逛到了布达拉宫前面广场的小湖边,紧靠一棵大树旁,坐在一把椅子上。中午的阳光有些热,微风吹着湖畔的几棵老柳,树上垂下的柳技轻柔地飘动,清净的湖水泛起细细的波纹,几条金色的鲤鱼轻轻地摇摆着尾巴,在水中来回游动。

    中午太阳下的布达拉宫广场比较安静,只有稀稀落落的几个游客。我们仰望着耸立千年的布达拉宫,想着明天我们就要离开,心中还是依依不舍,尽管我两次来到拉萨,面对着宏伟的布达拉宫,却没有一次去亲近她,多少有些遗憾,却一次次对自己说,下次吧,下一次来拉萨,一定进去看看。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发表于 2018-5-8 10:18 447 显示全部帖子
    中午两点多钟,我们回到客栈,我接到一个电话。打电话过来的人是我们老家捷安特自行车专卖店老板小段的同学同时又是最好的朋友打来的。对方让我们下午四点钟在客栈等候,他开车来接我们去吃晚饭。

    来西藏之前,小段几次提起他有一个从小一块长大的好朋友在拉萨,当年他们俩初中毕业后没上高中,便天天在一起,在我们那个小县城混了几年,无所事事,惹事生非。有一天,同学俩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一个往南,一个往西,分道扬镳。随即小段去了广州,而他则选择了西藏。之前据小段说,前几年,他这位同学发达了,住的洋楼,开的奔驰,很是气派。

    我生性不喜随便去打扰他人,但小段却说你们那么远骑车去,无论如何也得去看一下。当我们还在半路上,小段就与他同学联系好了,所以我们一到拉萨电话便追过来了。

    我在电话中联系好还在大召寺闲逛的自然、老袁,我们一同过去。下午趁人都还没到的时候小睡了一会。当我睡得正酣时,老袁敲门进来,我责怪老袁来得太早,扰了我回故乡的清梦。

    下午的四点半钟以后,接到小段朋友的电话,他已经到了离小召寺不远的路口。我叫起住隔壁房间的自然,然后四人一起下楼,穿过小巷,来到小召寺街道出口,只见一辆白色的奔驰小轿车停在路口,一个穿黄色皮夹克,光头,个子不高,但很结实四十不到的汉子站在车旁,我走上前去,用家乡话跟他打招呼。那精壮的汉子立马露出微笑,说,十多年了,从没在拉萨听到过一句资兴话,这回终于闻到了乡音。

    拉萨闻乡音,自然多了几分亲切。

    上车后,老乡开着车经过布达拉宫广场,往太阳岛方向走去。

    太阳岛是靠近药王山方向,太阳岛是近几年拉萨市开发最好的一个区域,整个拉萨市房价最高的也是太阳岛这一片。可以说,现在的太阳岛住的全是有钱人,大型实景舞剧《文成公主》的舞台就在太阳岛的区域内。

    老乡把我们拉到太阳岛他新买的楼房前,独自上楼去取了点东西,便把我们带到拉萨市的一家最具藏族特色的大酒店前。他说,你们从那么远的家乡骑车过来,带你们去什么川味馆、湘味馆吃饭好像没什么意思,所以把你们带到这儿来,在这里能品尝到最正宗的西藏独有的味道。

    其实这位老乡他本人自己就是开酒店的,但他觉得他店里的菜在全国每一座城市都能吃到,所以他说,既然你们到了拉萨,就得去有西藏风格的地方。

    刚下车,又下起了大雨,我们还是忘乎所以地拍了几张照片,看着眼前这楼极富西藏民族风情的大酒楼,藏式建筑,既古朴又典雅。酒楼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天下食府。

    我们随着老乡进入酒楼内,几个身着文革时期红卫兵小将服饰,身材婀娜,头上扎着两条小辫的姑娘走上前,穿过三个大厅,将我们引到老乡早已订好的位置上。

    大厅里的客人不是很多,只稀稀落落随意坐在几张桌子上,他们都小声说话,显示着来这里就餐人的素养,与我们在鲁朗那家餐厅只有四五个客人却吵得震天动地形成鲜明的对比。

    坐定后,我才仔细地打量了一下大厅内的布置,清一色的褐色,褐色的墙,褐色的窗,褐色的桌子,褐色的椅子,连地板也是褐色的。古香古色,装饰古朴却显大方。窗外是尼洋河,岸边石子镶嵌的路上种着几株水竹青翠欲滴,在雨中摇曳生姿。这里是一个清幽之所,也许是最适应情人们约会时用餐的好去处。

    大厅里还另有一大特色,墙上挂的都是文革时代的领袖语录标语,这对我这个文革后期长大的人来说,对这些标语再熟悉不过了,好多语录我到现在都能背诵。大堂里还传来那个时代的革命歌曲,都是我小时候每天能从广播里听到的,熟悉的节奏,熟悉的旋律,仿佛让我回到当年的岁月。

    两个穿绿色军装的服务员走上前来,递过来一份菜单,老乡接了去,回头对我们说,今天就让你们尝尝正宗的藏式风味。

    一张大桌子中央挖出一个圆形的洞,洞里存放着一个很大的瓷汤锅,用法跟成都的火锅差不多,但瓷锅里的用料却与四川火锅截然不同。

    首先,往瓷汤锅里盛一大锅清汤,待汤加热后,再把各种菌类盛入清汤中,主要有松茸,藏地雪山产的香菇,耗牛肉片等等,大约有十多种我们从未吃过的山珍,好些东西我们连听都没听说过。用大火煮上二十分钟,方可入口。

    在我们等待时,老乡给我们介绍说,松茸产自林芝、鲁朗,这是今天上午刚送过来,很新鲜。其它的几种菌类,都产自高山,纯野生的。在他给我们一一解说的时候,两名女服务员给我们面前倒了一杯酥油茶,甜、咸两种,看各人的口味需求。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发表于 2018-5-8 10:21 448 显示全部帖子
    半小时不到,服务员微笑着对我们说,可以开吃了。

    各人先舀了一小碗汤,送入口中一尝,好鲜啊,比土鸡炖出来的味道更纯正、既鲜又甜,再夹几片松茸,放在口里轻轻一咬,鲜嫩,清脆,可口,这可真是人间的美味佳肴,我们由衷地赞不绝口。

    老乡是这个店里的常客,今天他基本上没怎么动筷子,我们几人倒是敞开肚皮吃,我与狼头甚至是边吃边流汗。老乡在一旁看着我们吃,一边给我们说起拉萨的许趣闻、轶事,我们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吃着聊着,一个小时过去,刚刚空荡荡的几个大厅挤满了客人,这里的生意真是好,幸好我们到得早,否则连位置都难找。

    我们吃得很是尽兴,今日总算是狠狠地慰劳了这一个月一路上颠沛流离、食不果腹所亏欠的肚子。

    在服务员中途又给我们加了两锅清汤后,四人肚子里再也装不下任何东西了,老乡叫服务员结账,没想到我们几人就吃了这么一锅菌类汤,共花费了一千多元,真是令人心疼不已,这些看似毫不起眼的东西竟然这么贵。

    走出食府,天空又下起了两,老乡特意开着车绕着拉萨城外转了一圈,才把我们送回住处。

    明天就要动身回家了,虽然我们这几天几乎哪都没去,觉得拉萨也跟其他的诚一样,繁杂的街道、林立的高楼、穿梭往来的车辆,还有从世界各地赶来的游客。但真要离开,心中还是依依不舍,生出几分留恋。于是我与狼头邀请韶关那两位骑友,一道去看看夜色里的布达拉宫。

    自然早就让她儿子在网上帮她买好去25日回去的卧铺票,并且只买到西安,因为买不到直达郴州的卧铺票,只能分段走,她到西安后又得换车到湖南。虽然她一再要求我与狼头去火车站改签到25日跟她一起走,但我们嫌换车麻烦,所以买了直接到郴州站的票。记得2012年我从拉萨坐火车回去的时候,从拉萨至广州的火车不在郴州站停,只有提前在长沙下车,直到去年的七月这趟列车才在郴州站停留几分钟。

    而自然在我们离开拉萨前的最后一晚,兴奋地告诉我们,搞到进布达拉宫的门票了。原来她在网上认识了几个大学生,他们从内地来到拉萨后,身上的钱花得差不多,连回去的车票都买不起了,于是他们想了一个办法,替那些想进布达拉宫参观的人排队买票,然后收取比门票还高的酬劳金。

    布达拉宫的门票可以说不是世界最贵的,但绝对是最难买的。由于布达拉宫几乎是木制结构,无法承载太多人入内参观,否则将会带给布达拉宫严重的损害,所以规定每天只能是二千人进去参观。而每天来拉萨的游客,不说两三万人,最少那天也有上万,特别是从每年的四月到十月,是西藏旅游的旺季,人民利用各种交通工具一起涌入这座城市。而凡是来西藏的游客,大都就是冲着布达拉宫而来,他们到了拉萨,第一件最重要的事就是去看布达拉宫。不想去看的只有少数两种人,一是像我这样的穷人,二是像比我更穷的那帮瞒着家里勤工俭学出来穷游的学生。当然他们也不是不想去,主要还是舍不得也买不起那么贵的门票。

    凡事有利的地方就会出现一群这样的人,人们习惯管他们称作“黄牛党”。他们天天出现在布达拉宫门票售票的窗口,替那些既不愿意去排队,也吃不了那份苦的游客买票,一张只有两百元的门票经他们的手轻轻一转,票价一下就能涨到五六百、七八百,甚至更高,最高时炒到了两千多元一张门票。

    而去买门票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得半夜起来去排队,得排上一个通宵,拉萨的夜晚是很冷的,我们住在客栈里盖的都是厚厚的棉被,他们站在售票厅的大门外得忍饥受冻,并且每个人一次只能购买五张门票。还规定一张身份证只能买一张门票,所以他们得事先联系好谁需要门票,然后拿着人家的身份证去通宵排队等候。

    当藏民想进布达拉宫时,根本不需要去排队买票,他们仅凭一张西藏藏族的身份证,再交四块钱,随时可以进去。我想,也许布达拉宫在藏民的心中是佛居住的地方,任何时候任何规定都不能阻拦他们崇高的信仰,否则佛会生气的,佛要是一生气,他们肯定也会不安的。

    当我们四人走在灯光璀璨的拉萨大街,拉萨这个城市依然显示出她的从容不迫,虽然繁杂,但夜晚十点后的拉萨还是比白天多了几分安静,与我们即将告别的多少有点燥动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比。黑暗带走的只是拉萨的一个夜晚,留给我们这群远道而来的游人却是一生的怀念。

    跨过灯火通明的地下通道,再次来到布达拉宫广场,眼前的布达拉宫在灯光的照射下与白天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只一种庄严与美丽,布达拉宫上空几片黑云散开,出现几道蓝色的光芒,仿佛是画家随意倾倒的一桶蓝色涂料,看似是画家漫不经心地泼上去,却是一幅美轮美奂艺术作品。布达拉宫一如贴在那几瓣蓝色下的神仙住的宫殿,似圣洁的佛光,那么的不真实,仿佛如梦幻一般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我一直在想,布达拉宫的魅力是什么?到西藏,人们都首先想到的是珠穆朗玛峰和布达拉宫。这是西藏主要的标志之一。珠穆朗玛峰因为海拔过高和路途太远,更严重的还有高海拔,没有几分舍生取义的勇气轻易是不敢去的。一般的人,只能从图片上或电影等资料和媒介上去认识和满足渴望,而在拉萨市区内就可以朝拜的布达拉宫。

    我很幸运。短短四年之内两次能亲近雄居世界屋脊的布达拉宫。只见朗朗的天空下,充足的阳光中,还有蓝蓝的夜色里,居全城之高,衔拉萨河而立的布达拉宫,金顶红白墙显格外宁静、肃穆、高远。最初的印象,除了惊讶、神奇、神秘,就是伟岸、高大、古老。心里有一种教徒来到圣地朝拜般的狂喜和神圣,真想立即走进这个满是故事和辉煌的宫殿,去先睹为快。听说,布达拉宫有“两宫”,一是达赖喇嘛生活起居和政治活动的地方,为白宫;一是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和各类佛殿,为红宫。整个建筑分部合筑、层层套接,大有横空出世,气贯苍穹之势。

    今夜,我站在宽阔的布达拉宫广场,昂头仰视它,感觉整个建筑,就像一座仙宫,至极至尊,无与伦比。如同置身在人间天上。不,是天上的人间。

    在夜色里看布达拉宫,虽然没有白日里的分明、亮丽、俊秀和高远,但是,它的那种远古的神秘、那种模糊中的拓展和难以穿透的力量,让你心灵有过一种从没有过的震颤、刺激和博弈。

    夜色中的布达拉宫,像一座立体的山城,参差错落。在一柱花瓣式路灯橘黄色的灯光点缀下,犹如盛开的莲花在冉冉托起,佛教那种不可捉摸的神秘,在一次次荡涤着你的心。同时,有一种仙境的朦胧让人有不尽的遐想:它像一本传世的奇书,将人间的故事浓缩;它像一个美丽的传说,将人间的神奇在天堂里展现。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发表于 2018-5-8 10:23 449 显示全部帖子
    布达拉宫的夜色是有声的。此时的耳畔,似乎传来了当年藏族吐蕃王松赞干布迁都拉萨的脚步声,以及他在拉萨近旁的山上诵经祈祷声。这声音,时近时远,正在穿越时空的隧道,听到了给这座山取名为“布达拉”的梵语音译:“普陀罗”或“普陀”,原指观音菩萨所居之处的本意。还听到了公元641 年,松赞干布迎娶唐朝文成公主后的欣喜声,接锺而来的,是为公主建造布达拉宫的劳动者号子的铿锵声——9层高的布达拉宫,999间宫室,加山上修行室共1000间堂皇壮丽,让后人惊叹声不绝于世。最后的声音有些嘈杂刺耳,雷、电的击打声和战火的劫难声,让历尽沧桑的布达拉宫破败不堪,仅存法王洞和主殿帕巴拉康……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老袁镜头下的布达拉宫)

发表于 2018-5-8 10:32 450 显示全部帖子
    现在的布达拉宫是十七世纪以来重新修建的。它依拉萨西北的玛布日山,一石一木垒砌的。3700多米的海拔,成了它威严的屏障;长360米、宽270米的东西南北的纵横,体现了它浩荡的胸怀。主楼13层,高117米,36万余平方米的占地总面积,使它成了独一无二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高原圣殿”……

    夜色中的布达拉宫,没有白日里的喧嚣和浮躁,也没有阳光下的眩晕和坦露,只有宁静的思考和清醒的注释。

    一个人的灵魂,可以在这样的夜色里悄悄地得到洗涤和沉淀的。

    半夜拉萨的风的确很冷,尽管我们都穿着抓绒服,但还有无法抵御高原上刮来的风,我们是该走了,尽管心中万分不舍。

    回到客栈都已是午夜十二点多钟了,兴奋中仍在等着我们的自然,当见到我们后宣布,明天去布达拉宫的门票到手了。我们问这张门票共花了多少钱?自然高兴地对我们说,才500元。接着马上又告诉我们,当她今晚见到帮她排队买票的学生,那学生说,还得涨两百块钱,因为这两天的票源更加紧张,其他人帮忙买的票都涨价了。自然与对方争论了一番,说事先在已经谈好了的价格,怎么说涨就涨呢?学生老不情愿,她就一直跟对方争辩,后来才勉强把门票给了她。

这拉萨的雨啊真多,她没有江南的雨那般日夜缠绵,总却总是不期而至。我们昨晚从布达拉宫回到客栈后不久,天空又下起雨来,把这座高原城市浸染在一片湿气中。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