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052

主题

其他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复制链接] 查看:117795 | 回复:455
发表于 2018-4-25 09:10 401 显示全部帖子
  被大雨洗过的天空,突然云开雾散,天上蓝蓝的一片,阳光瞬间洒落在群山之间,白雾飘荡在半山腰上,久久徘徊不愿离去。

    沿着尼洋河继续西去,静静的河水如流动的旋律,在雨后的阳光中波光粼粼,随着流水的移动,如音符飘动。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发表于 2018-4-25 09:12 402 显示全部帖子
       前面不远处的河谷上,停着许多的车辆,成群的游客下车围在河边的古堡风景区的入口处。河上是架着一座钢丝索桥,人走上去摇摇晃晃。桥的护栏两边,挂满了经幡,在风中飘舞。景区在尼洋河的对岸,走那道钢丝吊桥方可进入古堡群。我与狼头自是对买门票的景区一飘而过,沿河西行。热闹过后,又是一片寂静。翻过一道不大的山坡下来,河水一改这一路温柔的面孔,渐渐变得暴躁起来,到最后变本加厉地发怒,越发凶狠。尼洋河两边的山陡地逼仄,突兀而起。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发表于 2018-4-25 09:13 403 显示全部帖子
    好熟悉的地方,我惊呼一声,“中流砥柱”。

    这是川藏线一道有名的景点,一块巨石仿佛从天上突然掉下,一头载倒在尼洋河的急流中,把汹涌的河水劈开两半,任凭咆哮的江流日夜撞击,却未曾移动半分。河水似乎也恼怒这块石头挡住了自己的去路,每时每刻天长日久地用自己柔软的身子对抗着强悍的来自天外的敌人,哪怕拼个粉身碎骨,亦从未放弃,片刻不停。

    中流砥柱,尼洋河中心的一块岩石,像一枚四方形的印章,湍急的河水在这里被骤然分开,激起千层浪。这里山高沟深,河流湍急,是尼洋河第一大峡谷。巨石背靠神佛山,相传这块巨石是工布地区的守护神——工尊德姆修炼时的座椅。巨石上由植被装点,远处眺望,甚是壮观。因之奇特的造型和险要的位置,被当地人奉为神物,每逢黄道吉日来此烧香朝拜,以求万物生灵平安吉祥。尼洋河从涓涓细流到磅礴大河,河水从海拔5000米的古冰川千转百绕而下,低吟婉转却有着烈马脱缰的野性,在中流砥柱流域尽情上演。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发表于 2018-4-25 09:14 404 显示全部帖子
   当我俯冲到神佛山脚下时,中流砥柱巨石被一道高高围起的护栏挡住,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为什么要把这道景点封闭?记得几年前是开放的,但从围栏的铁皮崭新的程度被封闭的应该时间不是很久。我心有不甘,便爬上护栏,把头伸出护栏外,再次一睹中流砥柱的壮观,仍然是一如既往的令人震撼,惊叹不已。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发表于 2018-4-25 09:16 405 显示全部帖子
    狼头对任何景点丝毫不为所动,脚下一用力从我的身旁一飘而过,冲到坡顶继续关注他那几支不死不活的股票去了。

    当我走到那道斜坡上,往事不禁袭来。四年前,当我骑着那辆断了一条腿的货架摇摇晃晃走来,在中流砥柱这个地方终于支撑不住,随着“咔嚓”一声另一条腿也彻底断裂,我人也随之崩溃。这种地方要是单车一旦发生故障,真可谓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我看着货架瘫痪在后轮上,差点哭了起来。我现想不起来是如何走到工布江达县的,只记得因为货架一断,我在路上整整耽误了有两天的时间。那天有一段很长的路我都是推着车走过去的,这段痛苦的经历后来我总是尽量不去回忆。如今我又一次站在同一个地方,又怎能不让我感慨万千?

    狼头看着我的到来,停止了手上的活,我问他为什么不停下来看看“中流砥柱”。他不屑地从鼻孔里哼了一声道,一块破石头有什么好看的。我面对着这头笨狼,一时语塞。

    两人坐在树荫底下的石头上往肚子里填补一点干粮,随即又上路了。

    从中流砥柱往上走的不远处,是阿沛·阿旺晋美的家乡。

    阿沛·阿旺晋美这名字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在我成长的上世纪七十年代,阿沛·阿旺晋美常常是伴随伟大领袖一起出现,那时的电影新闻简报、收音机里、报纸上都有他的身影,没想到我眼前就是阿沛·阿旺晋美的故乡阿沛村。

    阿沛村位于美丽的尼洋河畔。据说阿沛庄园建于公元前100年。西藏解放前,夏赤后裔才旦卓嘎招贅阿沛·阿旺晋美为夫。1950年,阿沛·阿旺晋美被任命为“噶伦”,并兼任“朵基”。1951年,达赖喇嘛任命他为赴北京西藏代表团团长,1965年9月,他成为西藏自治区政府第一任主席。一年后,阿沛·阿旺晋美离开拉萨赴北京直至2009年逝世。曾经人民解放军进藏部队到达工布江达时,粮食运不上来,阿沛·阿旺晋美吩咐管家开仓取粮,帮助进藏部队度过了当时的难关。阿沛·阿旺晋美他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以前尼洋河上没有桥,群众过河还是靠祖辈的牛皮筏子。当阿沛·阿旺晋美得知一次翻船淹死人时,他拿出私人财产50多万,修建了一座大桥。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发表于 2018-4-25 09:19 406 显示全部帖子
    中午的十二点,从一道山谷中冲出来,来到尼洋河上的工布江达大桥。林拉高速公里到此也戛然而止。

    站在大桥上,看着正在建设中的工布江达县城,较之我几年前经过时已经有很大的改变,几乎快要认不出来。

    工布江达县隶属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林芝市西北部。县域总面积11650平方千米,辖3个镇、6个乡,县人民政府驻工布江达镇果林卡。

    工布江达,在藏语意为“凹地大谷口”。县境地处藏南谷地向藏东高山峡谷区过渡地带,呈深切割的高山河谷地貌,平均海拔3600米。属温带半湿润高原季风气候,东部温和湿润,森林茂密,西部寒冷干燥,为灌木草甸植被。雅鲁藏布江支流尼洋河贯穿全境。有著名的巴松措、太昭古城、巴嘎寺等景点。

    工布江达县城是沿着尼洋河修建的,尼洋河在此转了一个弯,便掉头而去,所以城市的房屋也都顺河而弯。

    通往县城的道路灰尘飞扬,各种卡车从高速公路出来后,都轰隆隆挤到了这条不堪重负的国道上。

    在县城的入口,被一家大饭店的一位穿着围裙的服务生拦住,这个时刻也是吃午饭的时候了。我们把单车放在门口,随服务生进门,一个大厅挤满了正在吃午饭的人,客人大多是货运往来的司机。服务生把菜单递到我们手中,我俩被菜单上的菜谱价格所吓倒,急忙把菜单一丢,人往外走。

    走出那家饭店,再往前走就出城了,看来今天的午饭又得啃干粮了。

    一出县城,路就变得狭窄,往来的车辆全都挤在这条路上,本来窄小的路更加拥挤不堪。大小车辆,特别是拖着长长尾巴的重卡,都在这道峡谷里同时上演着速度与激情,我们在工布江达又一次经历从雅安到二郎山那段路上每天与死神擦肩而过的艰险表演。

    从县城出来十多公里后,终于遇到了一位骑友,要知道,越是快接近拉萨,骑车走在路上的人就越少,这名骑友是我们今天遇到的唯一的一个。他昨晚住在工布江达,出来才走了十多公里,我们却已经赶了五六十公里了。并且他还说,他们本来有一支五六人的队伍,但他的那几名队友听说前面在修路,便不敢走了,几个人包了辆车,直接去了拉萨。可他不愿意跟他们走,既然路是自己选择的,就一定要走完,哪怕只剩下他一个,也要坚持到底。但因为前几日腿部拉伤,只有停停走走,今日只赶到前面的一个镇子,就不往前走了,以他拉残的双腿怕是到不了米拉山脚下的松多镇。

    耳听着肚子里咕咕的叫声,我招呼狼头下车,靠在路旁,坐在一块石头上往腹中补充干粮。两人把昨天早上在鲁朗买的包子放入口中,失去水分的包子令我们难以下咽,只有遗弃在路旁。然后再取出今早买的油条,吃得津津有味,狼头却取出一瓶八宝粥。

    眼前的路上的车辆依然是络绎不绝,好一会,那位骑友赶了上来,低着头往前走了。

    爬上一个缓坡,我们在坡上轻而易主地超过了那位骑友。

    刚从坡上下来,眼前的场景令我不寒而栗,正在修建中的林拉高速公路如火如荼,高速公路的位置恰好处在318国道上,原本好好的国道被挖得面目全非。由于才刚开始开挖地基,新路还不见影子,老路却被破坏得千疮百孔。人车走过去,似魔鬼在舞蹈,我们一路走来,跟炼狱一般痛苦万分。

    今天下午的路程有一百公里,由于上午在倾盆的暴雨中的巴河镇耽误太多时间,所以下午的任务很艰巨,这种坑坑洼洼布满泥潭的路最耗时间与体能,且还要在烂泥潭里避让那似乎永远过不完的拖着长尾巴的卡车。常常我们被他们逼得无路可走,特别是在转弯处两车相遇,好几次差点被卷入车轮下,惊险无比。

    在一处满是烂泥,重车横行的险处,一位手持某某工程处的小旗子的小姑娘站立在寒风中,指挥着进出的车辆。只见她下身穿着一条黑色的紧身裤,上身穿的同样是黑色的小棉袄,风帽包在头上。居然是一身黑色,却掩饰不了她娇小玲珑的身子,细长白皙的脸,弯弯眉毛下的两只眼睛满含春情。

    我当时在想,是谁忍心把这么一位娇滴滴的小姑娘丢在寒冷的风中?这小姑娘又怎么能吃得了恶劣环境中的这般苦呢?

    前面是一个小镇,路况也好不到哪儿去,狼头却一头钻进了一家小饭馆。我独自在路上走着,全力应付着脚下的坑洼。

    尼洋河静静地流淌在峡谷间,与之相对的是林拉高速路上繁忙又零乱且毫无规则的汽车轰鸣的马达声。我慢慢地走在路上,早已无心去欣赏河谷两边的风景了。

    渐渐地,走过最为繁忙紧张的路段,终于安静下来,路也开始变好。又见草地,又见牛羊。河滩边的草丛中坐着一对骑车的男女两个年轻人,不知是否情侣?夕阳中,阳光洒在他们身上,青春美丽。他们告诉我到松多镇还有47公里。以今天这种路况以及骑车的速度,估计到松多天就得黑了,尽管高原上的夜晚来得迟,但终究还是会来的。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发表于 2018-4-25 09:21 407 显示全部帖子
  离开草滩不远,我继续往峡谷中走去。没想又遇到三位年轻的骑友,有一个胖子,还有一位小姑娘。真的是好难得啊,一下子遇到这么多骑友。

    他们这支队伍从成都一路走来已经是第二十八天了,每天只走几十公里,到一个风景好一点的地方就呆上一两天,我刚才遇到那一对年轻人也是他们的队友,前面还有两人。

    我不由得佩服这两位女生,她们一路骑过来,终于要到拉萨了,尽管在路上的时间长一些,但从未放弃,一直坚决到底,无论在这条路上所遇到的艰难困苦,她们以朝圣者般的虔诚,从未退缩。而我在路上所见到骑车的人是一天比一天少,大多数人激情过去,受不了这份苦,纷纷选择搭车去了拉萨。每天我们都能遇上有几辆小型中巴车的车顶上装满了自行车,从我们的身边经过,搭车的骑友都把头勾在车厢里,从不看我们这些一直骑车在路上的车友一眼,他们似乎难以面对着我们,因为他们也曾雄心万丈发誓走完全程,但由于许多人平时缺少锻炼,突然面对着环境恶劣,高强度的运动,他们本不太强壮的身体接受不了,只有选择搭车。

    我不是有意去指责这类骑行者,面对着他们的选择,我只是想告诉他们,来过,就是精彩。西藏,不是谁想来就能来的地方,无论你用何种方式,能站在世界上最高的土地上,是需要勇气的。一遇到高反,哪怕你是七尺的汉子,同样无可奈何。记得早几年,我们县里的一家单位,组织去西藏旅游。当火车一进拉萨站,刚一下车,便遭遇集体高反,一个个头痛欲裂,胸闷呕吐,二十几人被一辆大巴从拉萨火车站直接拉到了拉萨的一家医院。众人在医院呆了一晚,第二天就乘飞机回到了内地。

    我与这三位骑友走了一段,当我要离开他们时,都争着要送我矿泉水,他们每个人的车上装着四五瓶水呢,我奇怪他们一次买这么多水。要知道,背的水越多,单车的负荷越大,人却要付出更多的体力,这是不可取的。所以我每天只带两瓶水,三公斤左右,再多我也就很难拖动了。

    他们告诉我,先前在半路上遇到一起车祸,几个人在一旁给司机帮忙,使车辆脱离险境。小车司机无以回报,车上只有两箱矿泉水,硬塞到他们手中。

    我勉强接过胖子递过来的一瓶水,起身告辞他们三人,加快脚步,向前走去,只一会,他们身影消失在茫茫的峡谷中。

    离开他们不久,前面这段路更是破烂不堪,在林拉高速公路的工地上各种大型机器不停地吼叫着,穿梭往来的工程车肆无忌惮地横冲直撞,卷起满地的尘土,遮天蔽日。

    所幸今天下午没有下雨,否则走在这段路上,只会让我们苦不堪言。虽然没下雨,但不知从何处吹来的风让走在这道峡谷的我冷得瑟瑟发抖,只有把雨衣雨裤穿在身上,抵御寒冷的妖风。时而寒风又突然转向,迎面吹来,化作一道道逆风,逼着你倒退。

    这时狼头斜刺里冲了出来,眼角瞟了我一眼,一句话也不说自顾地往前走了,把我丢在冷风里,任逆风在峡谷中肆意地侵袭我单薄的身躯。

    不知道这段使人备受摧残的烂路有多长,时间一分一秒地在流逝,渐渐地,黄昏向我走近,我好担心在天黑之前还走不出这段路,穿过这道可怕的峡谷。车仍在不断地颠簸,风势依然没有减弱,那份煎熬、痛苦。即便痛苦,也不能停下来,否则天黑后走在这条路上,将会变成一种可怕的折磨。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看见一个检查站,查身份证已是司空见惯,我向检查站里的警察打听到松多还有多远?警察告诉我还有七公里。这短短几公里的路程,至少还得耗尽我大半个小时才能到达。

    我望了望我身处的大山深处,尼洋河水漫过离我不远的河道,一往无前。前面两山之间仿佛重叠在一起,峡谷在山前形成一道大弯,河水也随着峡谷的弯道紧跟而去。一会,却见西边山上的红云被一片乌云笼罩,紧接着电闪雷鸣。刹时,乌云裹挟着暴雨席卷而来,整个世界一片混沌。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发表于 2018-4-25 09:22 408 显示全部帖子
     我急忙躲闪在离检查站几十米远的一间八角形状封闭式亭台屋檐下,快速穿好雨衣,眼看着暴雨一步步逼近,天空像是罩上一层厚厚的的黑布,顿时天昏地暗,如同深夜到来,世上的一切瞬间消失在黑暗里。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发表于 2018-4-25 09:23 409 显示全部帖子
   暴雨躲藏在黑暗中汹汹而来,狠狠地砸在地上,恨不得砸出一个个窟窿。

    雨借风势,向孤立的八角亭扫荡,雨一会横扫东墙,我只有挪到西墙;一会又向西墙扑来,我只能随着雨势的变换不断地沿着八面墙移动,借以躲避飘忽不定的暴雨。

    黑暗中,两个骑车的人影疯狂地在暴雨中前行,他们连雨衣都没有穿,任凭大雨肆意地打在他们俩年轻的身体上。我借着一道闪电,才认出来是前不久在半路上,赠送我矿泉水的那两位骑友,胖子似乎没有赶上来,没想到的是那位姑娘也跟着一起疯。

    他们从我的眼前一闪而过,消失在一片黑色雨幕中。我不由感慨,年轻真好,任意所为,毫无顾忌,哪怕一刻的辉煌,也要尽情挥洒。

    差不多半小时后,漆黑的天空才渐渐变亮,雨势也逐渐在减弱,西边两山峡谷上空,竟然架起了一道彩虹。

    我推车出来,走在路上,雨还在下,满地的泥浆溅在我身上,速度一快,泥水直扑在脸上,眼睛里。

    几公里后,终于来到了松多这个小镇上。此刻,四周已是一片朦胧,而这个只有两排楼房,国道从街道中心穿过的镇子,黄昏将逝,马路中间只有偶尔经过的车辆拖着两道刺眼的光束呼啸而过。

    松多镇位于西藏林芝地区的工市江达县,海拔4100多米。虽名为镇,虽然是个一眼就能望到头的小村庄,但却是318线上墨竹工卡至八一镇的咽喉要道。

    现在这个镇子比起四年前要大多了,路旁新建了许多的楼房,街道也宽敞了许多。那年我经过的时候,房屋并不多,街道两边全是泥土,堆放着各种杂物。那天,我就是在路旁拣到一根粗铁丝,借一位骑友所带的老虎钳,把两边都断裂的货架捆绑固定在单车的后货上,才得以翻越川藏线上海拔最高的米拉山。记得午饭也是在松多镇吃的,吃饭的时候,邻桌是一对自架进藏的温州父女,几句闲谈之后,父女俩力邀我跟他们坐在一起,一起享用他们丰盛的午餐。

    我站立在一家客栈前,老板娘一见到我,便让我进去,许多的骑友也住在这里。我站在凛冽的寒风里冷得发抖,哆嗦着打电话找到狼头。他让我向前走一百米,他已经在南方宾馆定好了房间,同时在门口等我。

    当我把车推进去,宽敞的大厅里昏黑一片,只有柜台上一盏充电的节能灯幽幽地冒出一点光亮。人已中年的女老板登记了一下我的身份证,狼头便把我领上了二楼。他一边走一边告诉我,整个小镇都没有电,老板告诉他说,不知今晚会不会送电过来。我一阵嘀咕,这么大的酒店怎么连一台发电机也买不起?再等一会,如果还没有电,我们就换一家宾馆,到一处自己能发电的客栈去住。

    天渐渐地全黑了下来,我把驮包丢在客房便随狼头往外走去寻找饭店,街道上很安静,连过往的车辆都很少。

    我们走在一家大酒店前,店老板朝我们大喊,吃饭,吃饭,骑友进店免费送一个菜,米饭不收钱。我俩一听,乐了,还有这等优惠?便随老板进入店内。想想我们昨天晚上在巴河镇的遭遇,米饭十元,面条十元,何等的冤啊?

    客厅很大,摆着一二十张桌子,吃饭的客人并不多,只有几个藏民在用晚餐。这家酒店同样没有电,每个吃饭的桌子上点着两支蜡烛。

    我们点了两个菜。一会,菜上来了,老板果然送给一道三鲜汤。不愧是酒店的厨师,菜的味道很好。饭后结账每人才花了十五元,而我们吃的饭如果按昨晚那个刻薄的老太太的算法,仅是饭钱今晚这一顿就要超过十五元。

    在我们吃饭的时候,突然间来电了,整个小镇瞬间被笼罩在一片灯海之中,温馨又暧昧,我们长嘘一口气,终于不用换旅店了。
发表于 2018-4-25 09:30 410 显示全部帖子

第二十一回  雨中翻越米拉山  一路朝圣到拉萨




    7月19日

    松多小镇上的雨嘀嘀嗒嗒又下了一夜,早上六点多我在雨声中醒来,靠在窗台上,看了一眼松多镇不长的街道,雨在小镇上空飘飞。雨虽然不是很大,但昨晚一夜的雨足以让米拉山脚下的这个小镇阴冷潮湿,每有车辆经过,车轮卷起一大片水雾,每辆车从镇外不远处裹挟而来的泥土使原本干净的小镇变得泥泞不堪。

    从松多镇到拉萨,只有188公里了,骑友们大多选择一天赶到拉萨,哪怕那些体力跟不上的,以及一路慢悠悠熬过来的女生,她们都准备用一天时间走完这188公里的路程。我昨天下午随口问一下那两个女孩子,她们用毫不犹豫且坚定的口吻告诉我,明天到拉萨,哪怕是走夜路也一定要赶过去。

    我理解他们的心情,从成都一路历尽艰辛,终于要到达圣城拉萨了,能不激动吗?拉萨成了每位骑行者心中的圣地,只有到了拉萨,才能释放他们几十天来的痛苦与挣扎,还有无助。

    昨晚我与狼头躺在床上商议,这段188公里的路程我们最好是分两天完成,自从自然搭车提前离开我们后,我俩每天拼命地赶路,根本无暇顾及其它,用狼头的话来说是,把自然在路上耽误的时间补回来,所以没命地走,每天都在150公里以上。每日150公里的强度即使是在氧气充足的内地行走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更何况在高原,在缺氧,天气恶劣,下雨塌方,严重损毁的道路行走,不用说人,就是一辆车,也经不起这般折磨。所以快到拉萨时,我们俩早已筋疲力尽,疲惫不堪,还有我们已经决定取消骑行青藏线的计划,只到拉萨就不走再往前走了。所以用不着把这188公里路一天走完,反正我们也不赶时间。

    昨晚还说起到拉萨后,怎么回家?当然无疑是坐火车回去,但回去的火车票很难买。狼头上网特意查了一下火车票,说到拉萨火车站可以买到三天以后的火车票。这样还好,我们正好可以在拉萨玩几天,去附近的景区看看,羊湖、纳木错湖去看看,珠峰成本太高,来回至少得三千元以上,便打消了去珠峰的念头。而此刻,我们的女队友自然正奔波在珠峰的路上。狼头来西藏之前一直想去布达拉宫看看,我呢,还是有点舍不得花这两百块钱的门票钱,第一次去拉萨,没进去过,也没什么遗憾。当时想的是此生如果再有机会来拉萨,一定去看看,人的一辈子,能有几次去西藏呢?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从未曾踏上过西藏这块土地一步,这一次我有幸再次来到拉萨,又岂能错过?

    我上次经过松多时,记得已经是中午,如果是一天赶到拉萨去,路程在250公里以上,更主要的还是我的货架在半路上断了,根本无力承受如此高强度的折腾,那天我只到了离拉萨只有70公里的墨竹工卡县,便没再往前走了。

    既然决定分两天走,且外面还在下着雨,我们便心安理得地躺在被窝里做作千秋大梦。虽然我再也无法睡着,挨到早上的八点,看着窗外的雨渐渐停了,我再也无心躺下去,便催促狼头起床。狼头极不情愿地起来收拾驮包,我提着包抢先一步下楼,在楼梯口一个二十四小时连续不断烧开水的类似消毒柜似的柜子把两个水瓶灌满,然后推着车往门外走。

    把大门推开,一股风吹来,冷飕飕的,我单薄的身子架不住dao般割来般阵阵寒风,忙把笨重的雨衣穿在身上。我推着车穿过马路对面,来到镇上少有的一间早餐店,店老板小俩口正在忙碌着,有两三桌自驾的游客在吃早餐。我要了几根油条,一碗稀饭,这个靠近拉萨小镇的早餐很是不便宜,一小碗稀饭四元,一根油条三元。

    我端着碗靠在门口的路边,迟来的狼头正站在马路对面东张西望,我忙高声喊叫一边向他招手。这时候,已经有几支骑行队伍走在湿漉漉的路上,我问他们今天的目的地?众口一词,拉萨!

    吃早饭的当口,我再次与狼头提起,刚刚过去的那几批骑友,他们都准备今天赶到拉萨去?我们一路走来,像我俩这样拚命赶路的人并不多,特别是狼头,无论遇见谁,他一定会赶上去,最后把人家抛在身后,他才会感到快乐,感到满足。我现在想起,他这一路两千多公里走过来,就是为了去超越所有人为乐的,至于风景,以他那种理科生的眼光,再美的风景在他眼里只不过是一座座高山,一条条河流,一间间寺庙,根本不为所动。他最大的心思是以拖残拉爆多少个骑友才是最美的风景,也才是他最喜欢做的,一如昨天在色季拉山与那年轻人的一场大比拚,故后来他一直对我念叨,无不遗憾地说,可惜那年轻人耐力不继,要不二十多公里的色季拉山两小时就能冲上去。

    虽然狼头喜欢与别的骑友一较高下,但在我面前却是相当低调,对我作的安排与计划,甚至我在中途改变计划,从未提出异议,就一句话,跟着走。说实话,这种队友是非常难得的,也是难找到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主见,甚至是每个人对事物的看法不一致,欣赏角度也不一样,所以到最后分道扬镳的人不少,严重一点的是吵闹分手。一如我在卡子拉山遇到的那三个老头,最终还是各奔西东。所以,无论你干什么,队友很重要,战场上真正好的队友是能为你挡子弹的;家庭中的队友(夫妻)要是能选择得好,就能恩爱一生,白头到老,否则半路分离,跟仇人似的。骑车跑长途与自己志趣相投的队友尤其重要,因为每天都会发生我们无法预知的事,骑车是有风险的,有时还会危及生命,这个时候,队友至关重要。我一直对大队伍去骑长途不是很支持,其中之一就是安全问题,人多出事的几率也高,谁也不能保证一路上不遇到危险。作为组织者,他的担心更多。

    吃过早餐,已经快上午的九点,雨总算停了,路面上却是大雨洗过的样子,一潭一潭的积水,整个松多镇湿漉漉的,处处冒着水雾。如果不是这场雨,至少我们可以早点出发,今天还有可能赶到拉萨。虽然大家都在说骑西藏的最后一天从松多到拉萨全是平路,一马平川,但大多忽略了离松多不远的川藏线上海拔最高的有5013的米拉山。当然,别看米拉山高耸云天,但走起来远没有海拔超过5000米的东达山艰难。从登巴村到东达山垭口海拔落差有2000米,在一天之间猛然一下抬升,是对每个骑行者的承受力最为严峻的考验。而从松多至米拉山山顶垭口才几百米,所以大家都不以为然,都不把川藏线上最高的山放在眼底。

    走出安静的小镇,前面是一片草原,雨后的草原白雾弥漫,寒风阵阵吹打在脸上,生疼生疼。318国道在两山之间的大峡谷的草原上蜿蜒曲折而上,路边的草地里有许多明晃晃的白块,走近去仔细一看,原来是未曾融化的积雪,随意铺在草地上,好似被谁无意打烂的镜子,处处冒出白色的光芒,想是早几天才下了一场大雪。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