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西北

“诗人之路” | 2017-2023 · 入藏十三线 · 单人重装纯徒日记(完结)

[复制链接] 查看:266225 | 回复:521
发表于 2021-11-22 14:46 91 显示全部帖子

徒步进藏日记·拉萨篇

DAY86



地点:拉萨休整




日期:2020.12.05



每家民宿或青旅都有自己的气场,这种气场小部分由客栈的装修氛围影响,绝大部分由主人和住客性格、行为决定。


合得来的,印象深刻的如前段时间在甘孜住的,待了两三晚都觉得没住够。合不来的如这次住的,在客栈待了五晚,除了和小哥聊了天,其他人待人的态度爱理不理,与他们的对话不超过十句,因此在住进去的第二天就果断订了另一家客栈。


昨晚回去就开始收拾了,摊开的睡袋重新塞回背包,这大冬天的,客栈只给发一床被子也是绝了,总之这是一次极不愉快的住宿体验,早上走得非常痛快。


“诗人之路”    |   2017-2023 · 入藏十三线 · 单人重装纯徒日记(完结)


前两次来拉萨都觉新鲜,注意力都在八廓街和布达拉宫,因此选择的住宿点也集中在它们附近,这样可以方便前去走走逛逛,当时对拉萨探索的边界是江苏东路一带。这次休息得够久,大昭寺、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该去的去了个遍,所以选择的住处有机会往没探索过的地方延伸。


前几天与新朋友的聚会上,就听到他们提到“嘎玛贡桑”,只是相对于这些常居日光城的“拉漂”们,我对拉萨在地理层面的认知难掩浅薄(准确地来讲,一个仅到过三次拉萨的人,对它各个层面的认知都显得粗鄙是不可避免的事),他们津津有味地一通聊哉把我绕得云里雾里。


新客栈就位于嘎玛贡桑路上,离之前那个倒也不远,步行十分钟既到。当第一次拐进这条新路,立马为自己的决定感到后怕,原来,这里是小吃一条街,茶馆、串串、烧烤、面包房要啥有啥,我提着两大袋尚未吃完的零食,一边深入虎穴一边留着哈喇子。



“诗人之路”    |   2017-2023 · 入藏十三线 · 单人重装纯徒日记(完结)


住宿搞定,条件比之前那家好,正准备约小哥去色拉寺看辩经,他的一则信息来得猝不及防,“下午我不去色拉寺了,边防证快到了,下午要买些东西准备出发。”唉,面临分别,瞬间没了心情,今天的色拉寺之行只好作罢。两小时后,他又发来一条“晚上吃饭吧,我明天早上走。”


从318到219,再到317,几次行程下来没少碰到骑友,可是因为速度不同,与他们的交集仅限于在路上的照面,相约拉萨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为等我徒至终点,他们早已另寻他处。所以,与小哥的再次相见如不是因为翻山遭遇暴风雪导致高反的意外,本也是注定错过的。


他是个会过日子的人,我们的散伙饭约在那家前几天他推荐给我的十元拉面店似乎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虽然与他的交集并不深,但因为同在路上,又因为他的经历深深吸引着我,所以惺惺相惜后是掩饰不住的不舍。


“诗人之路”    |   2017-2023 · 入藏十三线 · 单人重装纯徒日记(完结)


“面对分别你不会伤感吗?”我问道,“不会,绝大多数人都只会透支快乐,比如期待一场美满的假期,比如总希望求得所愿,而我在见任何人之前都已经想到必然与之分别,所以我是一个透支悲伤的人,因为提前预想到这一步,当它真正发生时,就可以看得很开。”“好样的。”


他推着车,我在另一侧与之同行。拉萨灯光初上,以后或许会再见,或许不会,就看缘分了。绿灯亮起,“后会有期”,在分叉路口他过斑马线朝客栈骑去,我像上次分别一样给他拍了两张背影。一路顺风,一定要注意安全啊,新藏线我走过,但冬季的阿里是我不能承受之重,保重。

发表于 2021-11-22 14:48 92 显示全部帖子

徒步进藏日记·拉萨篇

DAY87



地点:拉萨休整



日期:2020.12.06



依旧从微微晕眩中睁开眼,虽然好转了很多,可头晕已经成为日常,所以还是必须想法子应对,比如头晕时紧按双眼就是乱中想出的对策,虽不明原理,但这个方法却能切实地减少晕眩感和其时长。


微信中,骑行小哥发来一句“先走一步”,想必此时早已在路上某处的星辰下安营扎寨。我则赖床不起,点开喜马拉雅上新开的《现代诗歌课》听了起来。换了新客栈,住的依旧是六人间,可这家的好处是房间里带卫生间,洗澡上厕所方便了许多,临近深冬,住客少了许多,六人间里只住了两人,巴适。


那位大哥也是位骑行者,也来自北京,可是年龄稍大,已经是隔代人了,再加上北京人特有的嘴碎,一个人从睁眼开始就不停自言自语,真心没有与之聊天的欲望,也曾尝试过,放弃。到了中午,虽未起床,但卧姿早已改成坐姿,靠在床沿看视频,热情的四川老板敲门进来邀去天台喝茶,这才奋然离床,带上零食走入拉萨的太阳。


泡茶的是来自四川木里但在重庆长大的同龄小哥,因为热爱文玩,六年前开始了倒卖生意。我本对文玩无感,对各类珠子毫无了解也无介入的欲望,但禁不住他手中好物的诱惑,想着算是为自己补一份生日礼物,于是一见钟情地收了一串雪巴、一颗蒙天珠和一枚骨戒,都是老物件。


“诗人之路”    |   2017-2023 · 入藏十三线 · 单人重装纯徒日记(完结)


自认为自己绝大多数时候都不是非理性之人,这回之所以打破惯例一股脑儿买了陌生人兜售的些文玩,最大的原因是这么多年以来,这位小哥是唯一一位主动跟我提起也爱读周梦蝶的诗的人,偶遇知音,满心欢喜,这年头读诗的本就少,能一口说出我钟爱的诗人名字的就更少。


小哥早先也写诗,因为种种原因停笔了,曾有近人劝他把早年写的作品规整规整出本书,可至今未能成形。因为同是四川人,小哥提起最爱的作家是阿来,我前两天正好在读他的诗集,不是我喜欢的风格,即使拜读过《尘埃落定》,但对他的诗还是持保留意见。



给小哥看我前段时间写的那首《怎么没下雪》,这算是近一段时间以来最满意的一首,小哥表示喜欢,只是唯独一句“但若当真要想”,小哥提出了异意,他觉得整首诗渲染的意境颇为古典,而此句却因其极为口语的现代性而与他句格格不入,反复读来,意会到他感觉到的不妥,遂决定把此句中的“但”字删去,以“若”字开头,意同,却古意更浓。



“诗人之路”    |   2017-2023 · 入藏十三线 · 单人重装纯徒日记(完结)


作为老江湖,小哥常去冲赛康淘物件,“非老物不收、非独特不收”是他自定的原则,因为爱诗,所以舍弃不下的道德感,使得这些年追随他的都是老客户,今天喝完茶后我提议同他前往淘物。


去年孤身徒完219,因为一路上听见的牛铃声让人倍感慰藉,所以到拉萨后花二十块钱买了两个小铃铛留作纪念,今年出发时本把它们挂在包上,可是不知徒至何处一根绳断跌落,另一只铃锤遗失,不再发出声响,所以想借小哥之眼再淘两只铃铛,以解徒步时的孤寂之感。


前段时间虽就住冲赛康旁边,但路过这里只是为了回招待所,所以与无数文玩擦肩,这次跟在小哥身后,听他一路讲解,觉得顿开一座新世界的大门,虽然最终没有觅得眼缘之物,但在人流中来回游走小哥已让我受益匪浅。



“诗人之路”    |   2017-2023 · 入藏十三线 · 单人重装纯徒日记(完结)

发表于 2021-11-22 14:51 93 显示全部帖子

徒步进藏日记·拉萨篇

DAY88



地点:拉萨休整



日期:2020.12.07



客栈里住了两只本该水火不容的宠物,狗叫元宝,猫叫咪咪。元宝是土边(土狗和边牧的杂交),每次靠近它时都会龇牙发出示威的声响,整个客栈只有老板能碰它,老板娘都不行。


咪咪则亲切粘人很多,刚来时它主动蹭到脚边,抱起就是一顿令它欲死欲仙的撸摸抚揉,它眼睛虽故意不看我,白花花的肚子却欲擒故纵地摊在大腿上,好不风情万种,记住你了,给我等着。


这不,今早欲醒将醒之际,不知它从哪里打探到我的床位,蹑手蹑脚地把虚掩的门挤开一条小缝,半推半就地上了我的床。起初它还在床下这里闻闻那里嗅嗅左右试探,确定是我的气味后这才一股脑儿地溜上床铺。


它应该是个经验老到的司机,撩中之冠,在我之前一定还上过不少男人的床,要不它怎会知道先跳上床尾,在最敏感的脚板处来回试探,先让那种不可名状的酥麻感率先抵达神经中枢,待我做出并不抗拒的反应才大方往上半身挪步,嗯,就喜欢这种主动的。


“诗人之路”    |   2017-2023 · 入藏十三线 · 单人重装纯徒日记(完结)

好家伙,待它隔着被子步到身体中部终于掩饰不住贪婪的本性,发出嗷嗷待哺时才有的幸福叫唤,just so catch(cat + bxxch) ,这是本能,也是欲望的声响,这声响吵得人欲睡不能欲醒不梦,把人直往犯罪的边缘的拉扯。


两团火热既然靠近,就不必有所拘束,虽然它很脏(据老板说很久没洗了),我还是冲破欲望的牢笼和被外寒冷的畏恐以及略微dirty的肌体,把手伸向了它柔顺的毛发,这种朦胧间闪电般的触感极为难得,预示着两个生命即将发生最为原始的碰撞。


它叫得更响亮了,那快乐的声响如一束喷泉,从它身体不由自主地往外冒出,如浪如波,高耸迭起,潮来潮去,兴奋处,它甚至大逆不道地想往被窝最温暖湿润的深处钻去,岂有此理,床第之上只可由我主导,更何况还是我的床,岂可容你此般忤逆,按倒。


就在昨天晚上我还在和朋友谈论文玩,谈论心境,谈论佛法,他给我看他珍藏多年一直随身携带的唐卡,画面正中蓝色面孔的大威德金刚的胸前被明妃交盘阴阳双修着,可此时我却被它宝石般晶莹等待宠溺的目光注视着,水,火,烟雾,迷离,毒药……什么佛法,什么密宗,通通被我抛却脑后。


我想起最爱的那部诗剧《情爱长安》,想起那些只敢发生在历史纸面之上的情情爱爱,那是辩机与高阳公主,那是在女儿国渡劫的唐僧,那是至尊宝与紫霞仙子,那是我与豆豆,它是你的前任,身段也如你般柔软,它也爱叫,声音比你的会低沉些,但此刻不必在乎,与它分开多年,此时的它不知身在法兰西的某个温柔乡里要死要活。



“诗人之路”    |   2017-2023 · 入藏十三线 · 单人重装纯徒日记(完结)


我小心控制着幅度,生怕床架的嘎吱声会吵到隔壁铺的北京大哥,可他却被窗外的两只狗吠惊醒了,裹在被子里蒙头骂骂咧咧着:“艹你M的,叫啊,继续叫,看我不抽死你丫的,有种进来,就知道嘬你D的JB,有种进来,弄不死你……再叫,再叫,叫大点声,MLGB的东西,敢进来就艹死你……”


我不断调试着力度和方位,来回搜寻着它最爱被抚摸的部位,观察着它的表情,每当它因此而更加亢奋地持续不断地低吟,就使我成就感暴涨,力道也随之加重,频率也随之加快。时间久了,难免会酸,定定神,蓄力继续,这小东西也会配合着用力撅起,等待一波又一波的注力,不想停下,也停不下来了……


“喵……”


终于,不知过了多久,门外有了动静,它毫无征兆地突然跳下了床,毫不回头地走了出去,就像刚才的温存从没发生过一样,留我一人意犹未尽,起床泡了杯事后咖啡。


从它享受的表情猜测它应该是享受的,可你个负心小畜生,you are really a bad bad cat,you are just so dirty,现在知道了我的手法和力度,就翻脸不认人了?有种下回别来找我。



“诗人之路”    |   2017-2023 · 入藏十三线 · 单人重装纯徒日记(完结)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1-11-22 14:52 94 显示全部帖子

徒步进藏日记·拉萨篇

DAY89



地点:拉萨休整



日期:2020.12.08



酒有很多种,既有酒场上见怪不怪拼成血流成河的烈酒,也有“系马高楼垂柳边”的花酒,还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清酒。上次见面忘了找麦芒拿登山杖,这次我们又约在他家见面,知道他爱喝威士忌,特意带了两瓶曾经爱喝的苏格兰威士忌,登门等他摆酒阵。


音响打开,这次没放巴赫、海顿,而是舒伯特的遗世杰作《冬之旅》套曲。有了缪勒的诗,有了哀而不伤的音乐,有了酒的微醺,有了我几首诗的抛砖引玉,他终于从书柜一角抽出厚厚一叠有些泛黄的香烟纸。


曾经听过一句很俗的话:男人如烟,烟能随风,男人比烟更寂寞。之所以觉得它俗,是因为“寂寞”二字过于流于表面,如改成“孤独”可能会稍微深刻些。烟、香烟、香烟纸都只是媒介,我更在意那些纸上写了什么。


他早在二零一五年就只身前往拉萨了,带着家里硬塞的盘缠,带着与亲人的诀别,带着某人故去的伤感,透过密闭的火车车窗,山山水水冷漠地退向身后,没有带酒,有烟不能抽。


戈壁唯有茫茫,风只能扬起沙尘,不要奢望叶子,那是温暖南方才有的信使,他的眼中被赤褐色的缓山盘踞,山之后是更远的隐藏在雾霭后的山,山和山之后一条早已干枯的河流,几粒人影在河道驻足,视线里一小团燃烧欲熄的火是天地间唯一的亮色。


“诗人之路”    |   2017-2023 · 入藏十三线 · 单人重装纯徒日记(完结)

爱写字的人手边都会准备一支笔,但还不够,写诗讲究的是扑捉刹那的灵感,充满仪式感地把精美的笔记本摊开等待灵感砸中脑袋,绝大多数时候不但可遇不可求,更会被那些真正的诗人所不齿。他急急忙忙搜索身边一切纸张,离心脏最近的是一包上车前刚买的香烟,他赶忙倒出香烟,把包装纸摊平。


“风雪送走马”,风是肯定一直在吹的,但此时视线中并没有任何生物,他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为何提笔第一句就会写出这句,这不重要,他的思绪未停,几秒之后又牵引着他写出了下一句“河床上的脐带”,那一闪而过的干涸河床上一定曾经水声充沛,密布的石子隐约反射着黯淡太阳的光线,蜿蜒的白线无限远地延伸,他想到了家,想到了不久前分别的母亲,“河床上的脐带,是母马留下的”,故乡在视线之外隐隐作痛。


那些在河道停留的人是谁?他们来自哪里?去往何方?接受灵魂三问的人们为何会在这毫无生气的地方燃火,他们烧着什么?牛粪、木材还是纸钱?他们也在祭奠谁吗?“泣者在河道,凝视石头拥抱”,自己刚刚痛失故人的伤感还没消散,能否借他们之火,捎去一句话……


可刹那之间他们消失了,确切地说是列车裹挟着时间推进了,“藏族人离开了,交织的雪花中//一团火苍惶地燃烧”,火虽不旺却足以在离家人心上灼出一个巨大的空洞,空洞里是祖先的河流、草原、麦田、曾经燃过又熄灭的火种。


“寂静冷漠喧哗的世界”,他压抑不住的苦闷终于在纸上留出一道重笔,人潮汹涌何去何从,拉萨虽是目的地,可到了之后呢?该做什么?如何安顿?那里是否也有家乡的羊脖汤?青稞的芒是否也如家乡的麦子般锋利却易折?



“诗人之路”    |   2017-2023 · 入藏十三线 · 单人重装纯徒日记(完结)

“纷乱中//我无法购买一片雪花//为血泊中不再挣扎的母马”,烟易买,少则几块多则几十即可购得一包,可那些易散易落的风景呢?感情呢?人呢?自己虽身已向远,可是回头却不能为留在原地的亲人留下什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扭曲挣扎在越发遥远却难再回去的故乡。


火车驶过的是格尔木,这是一颗豌豆大小的城市,它容不下太多浓重的情感,上一位路过的诗人不敢抬头张望,星星的祭坛已被踩碎,而属于他的格尔木被闷火填满,“格尔木的夜晚,火焰是挽歌”,火向来不分敌我,烧人烧麦也焚心焚城,断壁颓垣的灰烬之中,“地表闪耀的,是一片鱼鳞的光……”,遥远却倔强的微光啊,自在闪耀人间吧。


宿醉而醒,与室友前去帕崩岗,回望陷落在雾霭中的圣城,不知这是否就是他当年憧憬的远方。



《格尔木断想》

作者:麦芒


风雪送走马

河床上的脐带,是母马留下的

藏族人离开了,交织的雪花中

一团火苍惶的燃烧……


寂静冷漠喧哗的世界,纷乱中

我无法购买一片雪花

为血泊中不再挣扎的母马!


格尔木的夜空,火焰是挽歌

泣者在河道,凝视石头拥抱

地表闪耀的,是一片鱼鳞的光 ……



“诗人之路”    |   2017-2023 · 入藏十三线 · 单人重装纯徒日记(完结)

2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1-11-23 15:05 95 显示全部帖子

徒步进藏日记·拉萨篇

DAY90-91



地点:拉萨休整



日期:2020.12.09-2020.12.10



拉萨 2020.12.09


帕崩岗寺虽然不像大小昭寺那般出名,但仍在藏传佛教二十四大寺中占有一席之地,每当班禅或达赖回归藏地,都须先到这里驻锡片刻,足见其地位的显赫,这一切得从千年前开始说起。


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后,与松赞干布根据阴阳五行在吉雪沃塘(今拉萨)的娘热沟寻得一块状若乌龟的巨石,视为吉兆,遂令人在此巨石之上筑起九层高塔,后来藏文的创制者吞弥·桑布扎在这里闭关多日,终于制成藏文,由此藏地开始拥有自己的统一文字。“岗”在藏语里意为高地,“帕崩岗”既“坐落在大石头上的宫殿”。


如不是室友的介绍,我真没听说过这个地方,更没听说过这段传说,休息多日身体好转了许多,在他的提议下我们同去登高。这里的海拔比市区高几百米,登上山寺可俯瞰全城,布达拉宫在远方的山影下熠熠生辉。


“诗人之路”    |   2017-2023 · 入藏十三线 · 单人重装纯徒日记(完结)

寺里遍植桃花,据说有几株正是文成公主当年种下的,千年而下,每到春天许多当地人会携家带小来此过林卡,风吹花瓣落下,美从唐朝开到今日。如今文成公主住过的宫殿早已变成断井颓垣,周围的牧民把这里当成牛圈,墙上粘晒着一坨坨的牛粪,九层高塔也只剩三层,人们的信仰却从未改变,修行者守护着这里的遗迹。


徒步往返加爬山本已很累了,回客栈途中室友说到曾获得过学校唱歌比赛一等奖,本已死灰困倦的心立马照来一束旋转水晶球的七彩光,KTV走起。电光火石、风云际会,宝刀未老。


“诗人之路”    |   2017-2023 · 入藏十三线 · 单人重装纯徒日记(完结)



拉萨 2020.12.10


今天2020年12月10日,藏历十月二十五,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圆寂日,格鲁派寺院为纪念大师把这一天定为燃灯节。宗喀巴大师一生显密圆融,行愿无尽,世所尊崇,其创立的格鲁派,历经六百余年,高僧辈出,至今任宗风严谨,声名远播。


前段时间在跟新认识的朋友吃饭时,首次听说这个节日,口口相传间空前盛况被渲染得无以复加,百闻不如一见,不禁动了念,第一次在拉萨呆了这么久,休整两周就是为了今天。


“诗人之路”    |   2017-2023 · 入藏十三线 · 单人重装纯徒日记(完结)

昨天晚上客栈老板就说可能活动已经开始了,但沉沦在他这个四川人的厨艺中无法自拔,最终还是决定今天再出行。睡得晚,晚饭后喝的咖啡让我凌晨三四点才睡着,中午十二点隔壁室友来约前去大昭寺转转,可惜没有起来,只好等他们先行探路。


白天八廓街周围就开始戒严,不让进出,店铺基本关完,每隔几步就有警察、几百米就有持枪武警,他们无功而去,只能绕着外围转经道绕行。


好不容易等到入夜,约他们再战,夜晚的大昭寺附近更是戒备森严,浩浩荡荡的人流只能在丹杰林路浅尝辄止,不能停留,不能拍照,大昭寺广场完全封闭,根本看不到哪里有“燃灯”。人从众,虽然很有氛围,但除了看人,没啥子意思,早早回客栈休息,失望至极。



“诗人之路”    |   2017-2023 · 入藏十三线 · 单人重装纯徒日记(完结)

发表于 2021-11-23 15:08 96 显示全部帖子

徒步进藏日记·拉萨篇

DAY92-93



起点:拉萨

终点:西安



日期:2020.12.11 - 2020.12.12



十号燃灯节,晚上随着大部队扫完街后,十一号睡懒觉加死宅,今天终于迎来了预计重新出发的日子,收拾完毕准备往芒康方向进发。


最早本是打算走丙察察线,但是几位去过的大神告诉我冬季的丙察察极易大雪封山,路况与新疆的独库公路比较类似,部分路段的积雪甚至可能有几层楼高,所以劝我谨慎前往,为了安全起见,果断放弃冬穿这条线的计划,改走滇藏线南下前往大理。


滇藏线经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等地北上后在芒康与318国道汇合,因一七年已徒过拉萨至芒康段,懒得走重复的路段,所以这回这段路打算途搭过去。


如不出意外今天本会先坐公交到达孜再做随遇而安的搭车打算,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家里一则催命的信息发来,不得不暂停旅行,立刻买机票回去。


不知道这趟返程的插曲是福是祸,不自由的人间这样的不期而遇在所难免,唯有暂时收心,放下“诗与远方”,回归普通的生活片刻。头晕的状况已基本痊愈,前日、昨日都没有复发,正好借这次降海拔的机会让身体再巩固巩固。


向来是不喜欢半途而废的,这一点是长距离徒步的死敌,对于这次规划的横跨2020和2021,总距离长达万余公里的“六线连徒”大计划,我更是不希望在刚刚徒完一条线时就让一切戛然而止,为了方便重返“战场”,大部分行李都留在了拉萨的客栈,轻装单刀赴会,届时处理完事务再原路返回。


“诗人之路”    |   2017-2023 · 入藏十三线 · 单人重装纯徒日记(完结)


“当你启航前往伊萨卡

但愿你的旅途漫长

充满冒险,充满发现”


这是希腊诗人卡瓦菲斯《伊萨卡岛》中的诗句。如果旅行途中可以带一本书,你会带哪一本?


当年去雅典时,坐在卫城的废墟上我读起了徐志摩,17年徒318我带的是周梦蝶《还魂草》。经过这些年的游走,能分明感觉到自己由最初在乎直达目的地,逐渐转为更在意路上的风景和经历。


“千万不要匆促赶路

最好多延长几年

那时当你上得了岛你也就老了”


伊萨卡是奥德修斯的家乡,他就是那个发明特洛伊木马的人,荷马就是根据他的故事写出了《奥德赛》,他的艰苦跋涉象征了人生旅途,每个人的终点都无非一死,唯有路上的那些苦痛、诱惑、挣扎、意外、冒险、发现才是收获,才是解答“你”之所以为“你”的钥匙。


“一路所得已经教你富甲四方

用不着伊萨卡来让你财源滚滚”


前段时间追《乐队的夏天》,最爱的几个乐队,除了大波浪其他的都一一淘汰。不喜欢福禄寿,总觉得她们急于做加法,音乐听来总有一种便秘的感觉,拖拖沓沓、没完没了,但她们有一首歌是很打动我的,“因为享受着它的灿烂,因为忍受着它的腐烂,你说别爱啊,又依依不舍,所以生命啊,它苦涩如歌”(《我用什么把你留住》)。


路上风景绚烂,但生活中的糟粕总会让你在快意间问到一丝腐烂的味道,明明厌烦,却又不得不直面这些不堪,苦涩的生命啊,我曾想过一了百了,可是“诗与远方”却让我对人间依依不舍。此刻坐在机场候车大厅,丝毫没有所谓“归家”的兴奋,航班延误,唯有默默忍受、承受和包容。



“诗人之路”    |   2017-2023 · 入藏十三线 · 单人重装纯徒日记(完结)



发表于 2021-11-23 15:09 97 显示全部帖子

徒步进藏日记·拉萨篇

DAY94-97



起点:西安

终点:鹰潭



日期:2020.12.13 - 2020.12.16



庆辛的是航班没有延误太久,电视新闻中频频传来的因此闹出的机场发泄戾气事件并没有出现,到达咸阳机场后,因为是次日早晨的转机,所以在冷板凳上枯坐了一夜,已经不是第一次这么干了。


留学时每到暑假,第一个月打工赚钱,第二月就一个人满欧洲转悠,为了省钱,睡过机场,睡过火车站,睡过大街,曾经因为独坐快餐厅太久而被值班经理赶出门,也曾因深夜游荡而误打误撞进了红灯区,没有然后。


至今记得某天凌晨去柏林车站赶火车时,在一座大桥边遇见了此生见过最美的如漫画女主角般的美女,她微笑地像一朵祥云向我婀娜来,但她开口却让我当时幼小的心灵崩塌、幻灭、碎裂、灼焚,“Do you want to have fun?”“No,I gonna take train.”“You can have fun before.”“……”


当时旅行完全靠熬,好在身体好,第二天照玩照逛,现在徒步,某种意义上说也靠熬,信心还在,可是能明显感觉到体力不支,尤其是到了拉萨之后,被周围环境影响得越睡越晚,以至于有一次喝过咖啡后到早晨五点才睡,当天天下午两点多才起床吃早饭,颓废,越休整越累。


因为是周末,叔叔正好也要回去看爷爷奶奶,早早地等在了机场停车场。又奔波了许久才终于又敲开了二老的家门。我的到来显然在意料之外,这两天南方降温,奶奶早已叫不动我加衣服(也不需加,里里外外裹了五层,另背一件皮肤衣才敢往回赶,江西冬季的湿冷是我最不想面对的),只能祭出杀手锏,回屋从不知名的角落抽出些崭新的毛爷爷强行塞进我手里。


作为一名从留学开始就只花自己钱旅行的烈士,为了维护自己光辉的形象,总是对别人这般施舍嗤之以鼻,因为希望靠自己的能力越走越远,但是奶奶总是能用她三寸不烂“恭喜发财、漂洋过海、大吉大利、出国留学……”的贯口让我半推半就地收下她的心意,说完不忘往四缺三的麻将桌旁稳稳坐下,用慈祥而渴望的眼神审视这些晚辈们的良知。爷爷则从旁摆出一张中国地图,欲与我细数漫漫长途的点滴。


我的小房间租出去了,父母装修品味影响下的新屋显得那么不温馨,一张大床几乎占据了整个地面空间,他们嫌书占地方,都被收进了行李箱,两个从“一家”买的白色书架上摆了些不适合放在箱子里的东西,比如旅行路上买的少量纪念,再比如那三本钟爱的台版周梦蝶的诗集。


因为降温天气不好,宅家后已经两天没有出门了,每天醒了吃吃了睡,离猪只有玩手游的一步之遥。上午隔着帘子看到窗外竟然透了些阳光进来,很是喜人,收完快递后欣然出门散步。


只隔两个多月,城市倒是没什么变化,一汪江水出城是夏回城是冬,离开时是泥黄,归来时是寒绿,江边健行步道两旁的苍翠此时艳黄一片,江南毕竟不像西藏,冬季的西藏,树早已秃光,这里的叶子却彩得纷繁,可惜的是今天的阳光好景不长。


光棍节那天闷在帐篷里头脑发热买的炸鸡兑换券意料之外地提前派上了用场,沿江步行至市中心轻车熟路地摸进兑换点,满满当当地点了一餐盘,又做作地花十五另点了一杯咖啡,靠窗坐下,人来人往,分明一位本名“桂花”久违CBD的都市丽人,落落冻人。



“诗人之路”    |   2017-2023 · 入藏十三线 · 单人重装纯徒日记(完结)

发表于 2021-11-23 15:11 98 显示全部帖子

徒步进藏日记·拉萨篇

DAY98-104



起点:鹰潭

终点:重庆



日期:2020.12.17-2020.12.23



唱了一次K(如今竟然还能在KTV唱到陈S原版的《北京一夜》是怎么也没想到的),沿江散步几回,除此之外的故城没有丝毫给我安慰,熟悉的路翻新过无数次,三个月前的烂路,今天再度铺好沥青,霓虹的回光只能照亮眼中一个小角,剩下的黑暗,只能通过窝在家中,靠翻看新书疏散。


见到它时,正整齐码在书架的横平竖直里,“泯然众书”中,吸引我的是它透露着凡尔赛气息的名字——《美学》。因为着装的原因,经常被人误认为是搞艺术的,绘画、设计、器乐,再不济难道搞的是摄影?可惜都不是,我仅仅只会写一些自认可能触及到“诗”的东西,所以“艺术”我是万万不敢谈懂的,更别提它所希望企及的“美”。


虽然不懂“美”,但我可大言不惭地说自己多少了解“时间”,因为它的存在指标之一可以是物品上日渐黯淡的光反射,它便是基于这个指标被我偶然发现的。它侧脊残褪的朱色早被磨去锐度,本是刚硬的棱角被磕碰刮出些白色,白色又在氧化作用下为自身镶上一甲甲淡黄的表面。


深藏书架一隅,抽出,有一些霉斑,却难掩封面的光滑,这本黑格尔的著作应该久未被翻开,随手翻看,没有笔记,没有涂鸦,因此它还保留着自身特殊的味道,凑近深吸一口,极淡的时间顺着呼吸道氤氲扩散在空旷的肺部,“美学”让接下来几天的自己丰盈充沛。


用“充沛”这个词实在是太抬举自己了,在阐述建筑、绘画、雕塑、音乐的部分实则是云里雾里,整本上册翻完,在奶奶家吃完一顿饭、打完几圈麻将后,依稀记得的几个词只有“1983年7月19日”,这是当年在南昌新华书店购书时的发票日期,顺手搁在书中,一晃已是37年。购书人或许就是眼前人,可他们却早已忘却了当时细节,时间杀人,手段狠如人杀猪。


真正让我提起兴趣的是它的下册,黑格尔用整本书的时间探讨什么是“诗”,虽然近期急于出发已无时日读完,但他对“诗”以精神描述精神的提炼,让我猛然惊醒自己大部分的句子都陷在低级的“散文式”的文法中无法自拔,也许这就是自己与大诗人间等待跨越的那道坎。


“在过去时代里许多本来是新鲜的东西,经过重复地沿用,就变成了习惯,逐渐习以为常转到散文领域里去了,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诗要追求新奇……总不免不由自主地流于人工造作,雕饰,尖酸,纤巧,弄姿作态之类毛病……”(《美学(第三卷·下册)》黑格尔著,朱光潜译)


这次回来的正事是去法院,随同跑了两趟,临近出发依旧没有处理完,好在后续事宜或许可以不必本人亲自在场,接下来的旅程遂得成行。


在奶奶家吃完出发前的最后一顿午饭,小憩一会儿为今晚的熬夜转机充电,醒来后赶往火车站,走在路上时突然摸到外套中塞了一个红包,这是前几天不肯收下的,结果奶奶趁我睡着,抓住最后的机会蹑手蹑脚地又悄悄塞进了口袋。奶奶总说“出门在外没钱会让人看不起”,虽然我早已看破那层薄薄的“别人的眼光”,但他们却没有,但周围人却没有,别人却没有,身在小城难以自处,唯有选择再度出发。


[size=1em]“诗人之路”    |   2017-2023 · 入藏十三线 · 单人重装纯徒日记(完结)





发表于 2021-11-23 15:13 99 显示全部帖子

徒步进藏日记·拉萨篇

DAY105-108



起点:重庆

终点:拉萨



日期:2020.12.24-2020.12.27



下铺睡的是一位宅男,早在我住进这家客栈以前,据说他就已经在床上躺了半个多月了。他每天从醒来开始就一直窝在被子里玩游戏,兴奋时或遇到坑爹的队友时会大声骂骂咧咧地口嗨,因此判断他并没有生病的迹象。


一次晚餐后喝多了茶导致的整晚失眠让我彻底了解了他的作息:凌晨四五点睡,早上十点左右醒,不午休,其他时间全在玩游戏。自从住进这家客栈就没见过他的下半身,只有头和双手在被外闹腾,他的存在完全印证了一句话“等到天亮早点睡,免得熬夜伤身体”。


能在房间里待半个多月不出门,除非像经历回国时的强制隔离,否则我是做不到,虽然我也宅,但与这种被见多识广、阅人无数的客栈老板封为“宅男冠军”的人相比,还是逊了许多。对于宅男我是理解的,毕竟也曾自闭过,每个人都有自己宅的理由和“何以至此”的故事,但他给我的第一印象并不好。


这段闲话是同住客栈的驴友告诉我的。因为死宅,这位仁兄的一日好几餐都是靠外卖解决的,只要老板一天不来打扫卫生,他的床边便会堆满各种垃圾,比如摊开没吃完的炒饭,咬了一半的火腿肠等。因为老板也注意卫生,所以暂时的垃圾还是可以忍受的,但“宅男冠军”叫外卖有一个要求:必须送到床边。


人可以懒,但懒到这种地步还是第一次见。驴友说一次某位倒霉催的外卖小哥因为赶着送下一单把他的外卖放前台了并打电话告诉他自己来取,结果这位仁兄电话里答应,等外卖小哥走后转身就是差评加电话投诉,害得小哥送完下一单再次匆匆赶来把搁在前台已经凉透的餐食摆到他的床边桌。真是长见识了。


我只跟他说过一句话,他问我:“兄弟,武则天好用吗?”哈?一时没反应过来,后来转念一想冷冷答道:“对不起,我不玩游戏。”这是我们唯一的一次交集,之后的每一次进出都见他手持手机,银幕光照得一脸兴奋。一次夜归,除他外别人已睡,收拾完毕后关灯上床,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位仁兄竟然举起手机打亮我的上床梯,小小感动之余反思主观地评判他人太容易,客观地看待他人太困难。      


“诗人之路”    |   2017-2023 · 入藏十三线 · 单人重装纯徒日记(完结)



休息了一个月,病情好转了许多,这次失温加高反的折磨没想到能持续这么久,到今天为止,还是会有偶尔的晕眩感,只是持续时间缩短到几秒而已,已无大碍。刚从家回到拉萨时,怕身体不适会加剧,本不想太过燥作,可由于当天正好是平安夜,客栈老板组织大家去KTV,显然禁不住这样的诱惑,毅然入局。


过几天又是元旦假期,客栈的小伙伴们想继续用KTV欢唱局以及跨年夜的美食局诱惑我多留几日,可是我去意已决,早起又是晾睡袋又是晒帐篷,换洗的衣物洗好晒干叠入压缩袋,头灯、充电宝、随身音箱充满电。刚出发时带的铃铛不知遗失何处,下午拖着小伙伴去冲赛康又淘了一个来,此物虽小,但对于防野兽还是有些作用的。


这次回拉萨本想借着最后的西藏“冬游季”再贪便宜薅羊毛免费逛一次布达拉宫,可惜犯懒没有成行,色拉寺的辩经终于还是得留给下次。除了法国R村和北京,从没在异地停留过这么久,在拉萨的日子,有得到、有遗憾、有失去、有满足。


前几天看那位北京小哥的朋友圈,知道他此刻已到阿里,并已到达羌塘的门户——改则县,这里正在修一条新的入藏通道,这条线纵穿昆仑山和羌塘无人区,直达新疆民丰县。深秋的那曲就已经让我承受不起,寒冬的羌塘更是让我每想一次就起一身鸡皮疙瘩,我无法想象他将会经历何种苦难,比起我来,他才是真正的“向死而生”。


“每个人器根资质不同,唯超越自我才是有意义的”,既然这是他的心之所向,走得毅然决然,我唯有遥远地祝福他平安归来。拉萨啊拉萨,明天我也将追随那些勇者的脚步再次出发,如能再见,已是明年。保重,再见!



“诗人之路”    |   2017-2023 · 入藏十三线 · 单人重装纯徒日记(完结)

发表于 2021-11-24 12:24 100 显示全部帖子

徒步进藏日记·拉萨篇

DAY109



起点:拉萨

终点:章多村



日期:2020.12.28.



再次上路,难掩的……困。为了养精蓄锐,昨晚没到十一点就上了床,可被带坏的生物钟最终还是让我在被窝里辗转反侧到凌晨一点多才睡着。闹钟调的是七点,果然只响了几秒钟就被我强行关闭,继续睡。


在拉萨叫外卖是这趟旅程的一大收获,本没有叫外卖的习惯,偷懒的频率一般一个季度也就一两次,可这回在拉萨着实被客栈里的懒汉们薅羊毛的手段吓了一跳,充了会员后,今早出发前点了一碗皮蛋瘦肉粥和一份鲜虾玉米粥,打完折总共才七块钱,恨自己的后知后觉。


离开温柔乡,重新面对遥远路途上的苦难本是极其困难的,但早在高中时代好友就教会我“不要回头”,于是当断则断,每一段旅程我都可以自在地没心没肺。“不留恋,不沉陷”逐渐成了我离开的注脚,回不回头永远是别人的事,我只管“头发甩甩大步地走开”。



“诗人之路”    |   2017-2023 · 入藏十三线 · 单人重装纯徒日记(完结)


按照计划,我坐上了一块钱的公交前往达孜区,可没想到这是今天悲剧的开始。虽然再次上路,但拉萨到芒康这段一千多公里的路早在2017年就纯徒完了,重复的路懒得走,所以这次打算一路坐车过去,可万万没想到的是,到了达孜才发现这里竟然没有汽车客运站,如果想坐大巴往林芝方向走,要么坐公交回拉萨市里的客运站,要么路边搭车前往最近的县城墨竹工卡。


已经不是第一回搭车了,再说“好马不吃回头草”,我断然选择了第二个方案。正是这个决定害苦了我。从十一点到达孜,到此时下午六点的章多村,我跌跌撞撞一路拦车,可是无比落魄地一整天没有一辆车停下来,一辆都没有!出发第一天就走了24KM,锐气、体力纷纷受挫。


自从那曲坐火车到拉萨,一个月过去了,这一个月吃吃喝喝、毫无运动,回家的那段时间更是被当猪来养,本来一路走来的成果之一——表皮之下清晰可见的腹肌们,如今深藏脂肪之下。借着搭车本想再偷几天懒,偏偏事与愿违,迫不得已用3KM的平均时速苦干了一天。


“诗人之路”    |   2017-2023 · 入藏十三线 · 单人重装纯徒日记(完结)

为了安慰自己,我把今天的徒步定义为“温馨回忆之旅”,可让人失望的是,走在熟悉的318国道上,完全与记忆搭不上边,达孜就不说了(因为坐公交的原因,这次没有见到抵达拉萨前的最后一块里程碑——K4567,今天见到的第一块是在拐弯出县城后遇到的K4550),路过的塔杰乡完全换了一副脸面,当年投宿一夜的杂物间不知去向,巴嘎学村、松嘎、姜当,当年有这些小村子吗?完全没印象。


突然间背脊发凉地意识到,“我虽徒过318,但我真的有底气说自己了解318吗”,我见过它的云翳与雨汽,可今天才第一次见它的黄草与穹高,它的回暖与抽长、封寒与雪被如今尚未得见,觉得自己突然有些胆怯了,因为有些风景可能一辈子都见不到,而我却在以此建立的自信上无法自拔。


徒步第一天路走得不多,但确实很累,趁着日光还高早早扎营,距离墨竹工卡还有23KM,希望明天交好运,能把这段路糊弄过去。



“诗人之路”    |   2017-2023 · 入藏十三线 · 单人重装纯徒日记(完结)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