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北京

北方的救赎 高海拔极限穿越——单车无后援穿越羌塘、阿尔金山两大无人区纪实

[复制链接] 查看:1541429 | 回复:1427
发表于 2014-3-7 20:12 46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关山飞渡GSFD 于 2014-3-7 20:14 编辑

D6 1022奇遇金牦牛 多格措南岸之路


830睁眼,-9.7℃。力哥扛着机器拿着铲子又上山了。昨晚有些冷,一直没暖和过来,原来车的前后门都没关好。


烧开水,今天的饮品是果珍,苦日子过久了,对甜味有强烈向往,现在的果珍只剩下甜了,刚好当糖水喝。我想起很久很久以前的果珍广告:“在寒冷的日子里,请给你的家人喝热的果珍。”我和力哥喝着热果珍,又冲服了善存片,希望能缓解手上、嘴唇上的裂口。


上午收拾营地、装车、打扫垃圾,全部工作搞定并确认没有遗漏任何设备,我和力哥终于坐到了车里。又可以继续上路了,感觉挺美妙的,没有陷车的磨难,你不会珍惜这种感觉。1222,启动引擎,确认GPS方位,出发。


换上另一双鞋,终于可以晒晒在沼泽里祸害两天的鞋了。

北方的救赎  高海拔极限穿越——单车无后援穿越羌塘、阿尔金山两大无人区纪实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3-7 20:41 462 只看该作者
沿着昨天看好的路线,很快就下山进到河谷,河床很硬,关键是河床就可以当作一条路来走,没有它,我们是无法翻越这条南北向的山岭的。河道穿山而过时,形成了一处小峡谷,通过之后地形逐渐展开,我们又恢复了一边行进一边拍摄纪录片的状态,右后车轮的轮毂上还带着沼泽的留念,非常坚固的冰泥混和物,用铁镐都敲不动。

北方的救赎  高海拔极限穿越——单车无后援穿越羌塘、阿尔金山两大无人区纪实

北方的救赎  高海拔极限穿越——单车无后援穿越羌塘、阿尔金山两大无人区纪实



发表于 2014-3-7 20:43 463 只看该作者
从沼泽地里拔出来的轮毂上,结了厚厚的冰。
北方的救赎  高海拔极限穿越——单车无后援穿越羌塘、阿尔金山两大无人区纪实

北方的救赎  高海拔极限穿越——单车无后援穿越羌塘、阿尔金山两大无人区纪实



发表于 2014-3-7 20:45 46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关山飞渡GSFD 于 2014-3-7 20:46 编辑

1303,冰河边出现了一头健硕的野牦牛,与众不同的是,它通体为黄褐色,身体下端垂下半米多长的黄毛,肩胛脊背处的底毛为褐黄色,但残留的几小块黄色长毛仍然可以想象它遍体金黄的样子。本来我对它没有特别关注,但突然想起曾听人说藏北有金牦牛,说这种牦牛长着金丝一样的长毛。当时我听后颇不以为然,认为也就是黑毛之中掺杂了红毛,在特定光线下看起来像金毛而已,现在看来,我那位朋友所言非虚,他也是听藏北的当地干部说的。如此看来,我们遇见的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藏北金牦牛,如果不是正逢其脱毛换绒的季节,这头满身金毛的野牦牛该是何等的尊贵耀眼。实际上,整个无人区穿越中,也仅仅见到过这一头金牛!在我整个藏地旅行中,也极少见到这个颜色的牦牛。可能我们被困沼泽,只是为了和金牦牛的艳遇吧。

北方的救赎  高海拔极限穿越——单车无后援穿越羌塘、阿尔金山两大无人区纪实



百度一下:金色野牦牛,也被人们称作金丝野牦牛,顾名思义是全身被毛为金色或者、金黄色的野牦牛,其外形特征与其他色系的野牦牛无异。金色野牦牛主要分布于西藏阿里地区和那曲地区西北部,营群居生活,不与其他色系的野牦牛集群生活、繁殖。1987年7月,根据当地藏族群众提供的线索,刘务林和乔治夏勒在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发现了科学意义上的金色野牦牛,由此科学界才真正发现这一具有金色被毛的野牦牛。目前,金色野牦牛尚未被证实为野牦牛的亚种,有学者分析它是野牦牛的色型变异,而被认为是一个野牦牛的特有种。

3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3-7 20:47 46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关山飞渡GSFD 于 2014-3-7 20:47 编辑

西藏科技报记者赵众志曾采访自治区林业勘察设计院院长、野生动物专家刘务林,报道如下:


作为一个非常大型的重要物种,这一发现突破了人们对野牦牛的原始认识,将为解密高原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诸多信息。刘务林介绍,
90年代初以前,科学界公认的野牦牛呈黑褐色或棕褐色,一直没有金色(丝)野牦牛的报道,其实民间早有发现。直到1987-1991年间,野生动物专家在阿里地区日土县东部山岭进行珍稀野生动物考察时,从当地藏民处得知附近有全身金黄色的野牦牛出没,经调查缍发现这一极其珍贵的种群,从此在科学记录中,首次出现“金色(丝)野牦牛”的名称。


刘务林描述说,这种野牦牛“全身披被着金黄色长毛,毛如金丝黄亮”。他们见到见到过
20多头成群的纯金色(丝)野牦牛群,也见到与黑褐色野牦牛混合的金色(丝)野牦牛群,一旦受到惊吓,两种野牦牛会很快分群逃跑。刘务林说,通过观察和试验证明,金色(丝)野牦牛家族多为一个成体雄性、一个成体雌性带着一个幼体,母牛没有产过黑色幼体,而黑牛也不曾带过金色(丝)野牦牛的幼体,二者的种群界限相当明显。


当地藏族群众在转山时经常能够看到金色(丝)野牦牛群,因其被奉为“神物”,加之性情十分凶悍,所以不曾遭到过猎捕,种群保存完好。刘务林说,初步生态学研究认为:金色(丝)野牦牛不属于简单的毛色变异,也不同于黑褐色或棕褐色野牦牛,而应是一个单独的群体。其不同毛色是否因地理区域、生存环境及水草中矿物质成份有异而出现,并成为稳定的遗传基因,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北方的救赎  高海拔极限穿越——单车无后援穿越羌塘、阿尔金山两大无人区纪实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4-3-7 20:50 46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关山飞渡GSFD 于 2014-3-7 20:50 编辑

1340,一个蔚蓝色的大湖出现在视野里,这就是多格措。1400,我们找到了一条东西向的路,海拔4837米,这条路就在多格措的南岸,距我们陷车点19公里。我们穿越的河道是汇入多格措的一个支流。


很快就发现一个问题,多格措是一个东西走向的狭长大湖,但我之前只在GPS上只输入了一个坐标点,是多格措的中心点,所以导致问题出现,也就是多格措的东西两端的确切位置没有显示。我再次检讨了自己,本身就没有穿越路线航迹,准备工作还这么不细致,光着屁股追老虎,追进了无人区。根据我的判断,当时我们距多格措西端要近一些,如果走东端,要沿着湖区向东南方向兜挺大个圈子。我在这个节点上左右为难。


西端距离稍近一些,但这条线路在我的记忆里还没人走过,路况不得而知。地图上显示多格措西部是沙漠,老切在满负荷下不适宜穿沙漠,发动机承受的压力太大,陷车也是个问题。如果在这片沙漠把车搞出状况,穿越无人区就等于提前结束了。虽然我有穿越阿尔金山库木库里沙漠的计划,但那毕竟是在穿越进行到尾声的时候,还可以把装备卸下来,在沙漠里画个大圈再出来取装备。如果车辆有问题,外部救援路线也比较近。


北方的救赎  高海拔极限穿越——单车无后援穿越羌塘、阿尔金山两大无人区纪实


北方的救赎  高海拔极限穿越——单车无后援穿越羌塘、阿尔金山两大无人区纪实

发表于 2014-3-7 20:53 467 只看该作者

还有,从多格措西端绕过去后,沙漠北边还有一条河,这条河的水情是个未知。然后还要绕过一片多湖区域,才能回到传统穿越线路上。那时候我们还不知道多格措仁强措西边的五泉河也无法通过,向西绕了40多公里才绕过去,看后来的航迹,如果从多格措西端直接向北稍偏东,就可以到达我们绕五泉河的过河点。当然这是事后诸葛。

插入一段事实:201312日我又重新看了段晓光大哥的“越野往事,”里面提到在200510月,中科院科考队曾走过这里,而段哥他们从罗布泊、阿尔金山、可可西里进入羌塘后,也是从多格措西端绕行向南。我心里骂了自己,如果之前看帖仔细些,我可能就决定走西线了。但世事难料,走西线的话就会错过后面将要发生的一系列精彩曲折的故事。


事实上,我当时确实是向西了,我没确认一定要走西侧,但我想看看西侧的地形,如果可以通过,我会选择西端。另外,作为一个迷恋沙漠穿越的人,我想看一看那片沙漠的规模,即使是远远的观望也可以。向西的车辙没有向东的明显,甚至是模糊不清,我正在找路并犹豫是否继续向西时,卫星跟踪器上的黄灯开始闪烁,北京那边在提醒我们走错了,我和力哥都笑了。我想还是算了吧,别再让北京那边担心了,于是调转车头,向东走老路。

北方的救赎  高海拔极限穿越——单车无后援穿越羌塘、阿尔金山两大无人区纪实


北方的救赎  高海拔极限穿越——单车无后援穿越羌塘、阿尔金山两大无人区纪实

2人点评 收起
  • jntv 地图上有两个湖,一个叫多格错仁,另一个叫多格错仁强错...你遇到的这个湖应该是多格错仁... 还是走东边要近很多,不过东边的地形看上去复杂一些... 2014-3-26 23:02
  • 四轮色驴 “我正在找路并犹豫是否继续向西时,卫星跟踪器上的黄灯开始闪烁,北京那边在提醒我们走错了,我和力哥都笑了。我想还是算了吧,别再让北京那边担心了,于是调转车头,向东走老路。”——北京的朋友们真是实时跟踪 ... 2014-3-8 17:47
发表于 2014-3-7 20:54 468 只看该作者

多格措南岸的路非常干燥,属于荒漠草原路,车后荡起黄色的烟尘。车的左侧相距湖边不过数百米,蓝色的湖水和远方的雪山构成湖光山色,有路又有景,心情很是放松。下午两点正是一天中最温暖的时候,感觉有些燥热,降下车窗让湖风吹进来。

1448,进入一段土山包路,停车放水。力哥又将镜头对准了天空,他对天上的云朵情有独钟,每看到奇特的云形,都要拍下来。他的愿望是拍到足够多的素材,将来有可能的话,做一个关于云的摄影展。所以我也受力哥传染,没事儿就观察天上的云,俩人还经常交流体会,说你看那边的云像什么,这边的又像什么。高原的云本来就多,而且千变万化,所以总能有新的发现和灵感。


北方的救赎  高海拔极限穿越——单车无后援穿越羌塘、阿尔金山两大无人区纪实


北方的救赎  高海拔极限穿越——单车无后援穿越羌塘、阿尔金山两大无人区纪实

发表于 2014-3-7 21:03 46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关山飞渡GSFD 于 2014-3-7 21:08 编辑

但放水的时候,我却发现了一个令人惊奇的画面。车的左侧是一片狭长的水洼,水洼西侧的滩地上凭空出现一行大型食草动物的足迹,在水边嘎然而止。


看到这里,你会以为是动物到水畔饮水这样寻常,不要急着下结论,让目光沿着足迹的方向掠过几十米宽的水面,对岸的沼泽表面出现了一架牛角。什么都没有,只是一架牛角静静的躺在沼泽上。


在正午的阳光下,匿名的足迹指向河畔,彼岸躺着寂静的角,这个画面让我匪夷所思。一头野牦牛试图涉过沼泽水洼,但深陷其中,拼力挣扎到接近岸边,终于沉没,只留下双角证明曾经的存在。这只是我的联想,或许,生命本没有答案,或许,这只是某种巧合。


北方的救赎  高海拔极限穿越——单车无后援穿越羌塘、阿尔金山两大无人区纪实



发表于 2014-3-7 21:11 470 只看该作者

1556,在路与湖之间发现火山锥样的红色小山包,形状颜色都很奇特,于是左转穿过积雪区,到近前观看。原来是泉涌,大概78米高,顶端泉口为圆形,直径约1米,不断有水从下部冒出,但不是温泉。泉水中的矿物质看来非常丰富,溢出泉眼后,在山体表面结成一层坚硬的钙化物质。我把相机装进防水罩,放入泉眼拍摄,力哥拿出了滑轨,这也是我们第二次在高原使用滑轨。在这个地方停留了40分钟用于拍摄。


北方的救赎  高海拔极限穿越——单车无后援穿越羌塘、阿尔金山两大无人区纪实


北方的救赎  高海拔极限穿越——单车无后援穿越羌塘、阿尔金山两大无人区纪实

2人点评 收起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