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南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海南岛骑行日志(更新完毕)

[复制链接] 查看:149076 | 回复:653
发表于 2015-7-13 19:37 3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单车辙痕 于 2015-7-13 19:38 编辑

    行走在红树林保护区的木栈道上,一直想发现红树植物除了生长在潮起潮落的海水中这一人人皆知的特点外,还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树下泥潭中,如竹笋一样密集矗立的东西吸引了我,询问当地人,他们说红树就是从这上面长出来的。我为自己的发现与“不耻下问”很是自得,更是自以为,红树也像枣树之类的树木一样通过分根(我把那竹笋样的东西当做红树分出的根茎)的方式繁育新的树苗。后来,仔细查阅了资料,让我大吃一惊。原来,生长在潮滩上的这些红树竟是胎生植物,大家都知道动物多为胎生,植物也有胎生,我是第一次知道。这些红树型植物的种子在果实中就已经萌发,长出长5cm-15cm的胚胎,到成熟期胚轴与果实分离自行脱落,插入淤泥中再生长出根及叶,这就是我所看到的如密集的竹笋一样的树下景象。

    与看的相比,吃的可能对孩子更具吸引力。在红树林保护区,有不少摊点都在卖鸭蛋,而且咸的(生的)、淡的(熟的)都有。在北方,鸭蛋大都腌咸了吃,很少像鸡蛋一样直接水煮食用(腥味太浓)。这里的鸭蛋却可以直接煮了食用,不仅没有腥味,还非常好吃,主要原因就是,鸭子生活在港湾的海水中,与淡水池塘及圈养的鸭子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环境,下的蛋自然与众不同(被当地人称为咸水鸭蛋)。五元钱买了三个,一家三口一人一个,可惜谁都没过瘾,于是又买三个,皆大欢喜。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海南岛骑行日志(更新完毕)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海南岛骑行日志(更新完毕)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海南岛骑行日志(更新完毕)


发表于 2015-7-13 19:38 3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单车辙痕 于 2015-7-13 19:39 编辑

    离开东寨港红树林景区,沿着临近港湾附近的一条乡间小路向北骑行,途中多岔路,勤问路可少走弯路。也就五六公里的路程,即可抵达曲口渡口。这是一个非常简陋的渡口,只有通往文昌市铺前港的一条航线,仅两艘36马力的老旧木质机船两地对开。除过行人和自行车等一些人力可搬运的行李物品能上船摆渡外,其他东西则无法随船载运。

    在渡口的简易候船室里有两三个当地人聊天等船,码头边上还有三个从武汉过来的大学生骑友等待摆渡。渡船基本是半小时一班,也正是两个码头之间渡船的开行时间。孩子第一次乘船,上船前却在拖车上睡熟了,媳妇儿非常想让孩子体验坐船的感觉,在船行途中忍不住将他摇醒了,没想到招来一通哭闹,幸亏远处的渔船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一场折腾才算偃旗息鼓。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海南岛骑行日志(更新完毕)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海南岛骑行日志(更新完毕)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海南岛骑行日志(更新完毕)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7-13 19:39 33 只看该作者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海南岛骑行日志(更新完毕)


发表于 2015-7-13 19:40 3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单车辙痕 于 2015-7-13 19:40 编辑

    出了铺前码头是一条骑楼老街。与海口的骑楼相比,这里的骑楼可以说未施粉黛、素面朝天,也少了海口骑楼老街上的熙攘嘈杂,历史的气息如无人打搅的尘埃静静地落在梁柱上,就这样从老街上穿过,真有点穿越历史的感觉,思绪更是自由的没有任何牵绊。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海南岛骑行日志(更新完毕)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海南岛骑行日志(更新完毕)


发表于 2015-7-13 19:40 3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单车辙痕 于 2015-7-13 19:41 编辑

    除了骑楼,铺前还有一样东西声名在外,那就是糟粕醋(一种小吃)。在没有见到之前,我和媳妇儿对它寄予了极高的期望。经路人指点,在骑楼老街上找到一家专营糟粕醋的小店。门口的小橱窗里陈列了十多种制作好的食材,有蔬菜、海菜、牛杂等。如果没有忌口的食物,可以每样夹一点放在碗里,然后浇上糟粕醋汤(由酒糟发酵制作而成),一碗俗称的糟粕醋就可以上桌了。看似非常简单的一碗小吃,其核心味道全在那糟粕醋汤中,如果喜欢糟粕醋的味道,哪怕一碗面条,浇上糟粕醋汤也将美味无比。可惜,媳妇儿一点也不习惯那些食材混合的味道,最终糟蹋了一碗酸辣开胃的好汤。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海南岛骑行日志(更新完毕)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海南岛骑行日志(更新完毕)


发表于 2015-7-13 19:41 3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单车辙痕 于 2015-7-13 19:41 编辑

    离开铺前镇,沿203省道(S203)继续往东,骑行六七公里可抵达隆丰村,由此离开203省道(S203)北拐,即可前往林梧村及木栏头(海南角)。一家人抵达隆丰村已是下午四点半左右,行前准备的资料显示,再往北只有林梧村可住宿,为了一睹海南角(海南岛的最北端),决定继续前行。半小时后,抵达林梧村,犹如一个小镇,街上非常热闹。决定先找旅店,经过多方问询,在一个胡同里找到了村中唯一的旅店。六十元一间,看似不贵,但是看了住宿条件,让人觉得打个五折都不值。如果有更好的选择,谁也不愿意住如此旅店,看来市场垄断,受伤的只能是消费者。

    从旅店老板口中得知,林梧村距木栏头也就半个小时的骑行路程,安顿好行李,看看天色还早,一家人便再次出发。骑行大约五公里,站在高处依然没有望见海南角的灯塔,太阳已慢慢移向天边,我心里也有几分焦急,为了安全,决定返程。

    回到林梧村,已是华灯初上,码表显示行程七十公里。虽说拖着孩子,但七十公里的路程对我来说也就算一次休闲骑行,可是对于媳妇儿来说,则是人生的一次突破,连她自己都感到惊讶。

    晚饭本想吃海南粉,但是走进饭店一问,被告知,海南粉只早晨才有,现在只有白切鸡、猪脚饭、牛腩饭等。为了让我看得更直观,老板带我直接上厨房选菜,我要了牛腩饭,媳妇儿也去看了一遍,出来直摇头,最终泡面一桶。孩子则喝瓶奶,米饭、泡面各吃一点。其实,牛腩做得还真不错,只是那米饭,真的不敢恭维,与东北大米相比,用“难吃”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这也只能怪种植条件的巨大差异。海南的稻田,全年无休,一年三季水稻,其稻米品质可想而知。我也一直在想(只是臆测),海南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粉,可能就是因为大米口感太差,于是磨碎了做成各种各样的粉,从而获得更好的口感、更引人的味道。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海南岛骑行日志(更新完毕)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海南岛骑行日志(更新完毕)



发表于 2015-7-13 23:00 37 只看该作者
old_monkey 发表于 2015-7-13 19:33 太厉害了!

谢谢鼓励!
发表于 2015-7-14 10:08 3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单车辙痕 于 2015-7-14 10:09 编辑

海南岛东线(四)



    1月24日    林梧村-木栏头-林梧村-龙楼镇    骑行101公里

    由于头一天傍晚没能抵达木栏头,使我对原计划产生了新的想法,如果可能,争取在海南角看一次日出。顾虑主要来自于媳妇儿和孩子,想看日出就得起早摸黑,但是出发前根本没有作骑夜路的计划,因此安全问题最揪心。好在为了应急,携带了便携手电筒,我还是决定试一试,毕竟机会难得。

    旅店的床只有床垫和床单,没有褥子,躺在上面很不舒服,虽说是双人床,却是一床“捉襟见肘”的小被,我只得和衣盖件衣服对付睡。早晨四点多钟,我就起床了。招呼媳妇儿起床,她嫌太早,不太情愿,我只得先到街上去看看。正是农历的月初,没有月光,漆黑一片,一时我也有些犹豫。不过街中心逐渐传来了嘈杂的人声、摩托声,走过去一看,早茶店已开门营业。

    磨蹭到五点多钟,媳妇儿和孩子也都起来了,心想不管能不能看上日出,先去喝早茶吧,总比躺在这张连把棉絮也不铺的床上舒服。

    早茶店人很多,大都是将要下田或出海干活的村民,每人一个大杯,或红茶、或奶茶、或咖啡……再加上新出炉的各式茶点,新的一天就在这非常舒心惬意的早茶中开始了。我们一家也像当地人一样,围着圆桌坐下来,要了奶茶、面包、披萨饼,喝着、吃着,等着天光放亮。媳妇儿却着急起来,催促赶紧出发,要不真就看不到日出了,我反而冷静下来,等逐渐看清了马路白色的影子才动身,心想能不能看到日出就凭运气了,全家安全出行才更重要。此时,旁边一个小商店的老人走了过来,对孩子坐的拖车很感兴趣,听说我们一家要去看日出,还热心的嘱咐一番,并从商店里拿一瓶儿童奶送给了孩子。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海南岛骑行日志(更新完毕)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海南岛骑行日志(更新完毕)



发表于 2015-7-14 10:10 3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单车辙痕 于 2015-7-14 10:10 编辑

    沿着昨天傍晚走过的路,一直往北骑了过去,天空如不停兑入水的墨一般,渐渐地变淡。临近木栏湾时,已是天光大亮,总以为看日出的愿望已泡汤了,没想到气喘吁吁地爬上木栏头附近虎威岭的大坡,太阳正好从雾霭中露出半边橘红的脸。当媳妇儿从坡底推车上来时,太阳已跳出了雾霭,非常遗憾,她只看到了日出的一半儿。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海南岛骑行日志(更新完毕)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海南岛骑行日志(更新完毕)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海南岛骑行日志(更新完毕)


3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5-7-14 10:11 40 只看该作者
    在坡顶小憩一会儿,继续往前,下一道坡可直抵木栏头灯塔门口。这里并不对外开放,但在门口有一块石雕的“海南角”地名标志牌,明确地告诉来者——这已是海南岛的最北端。从搜集来的资料可知:“木栏头灯塔塔身为白色圆柱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塔高72.12米,灯高88.42米,射程25海里,是中国沿海第一高灯塔,在亚洲居第二位。”与这些枯燥的数据相比,我想“木栏头”这个名称的由来更生动一些。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海南岛骑行日志(更新完毕)

用辙痕编织儿子的童年——一家人的海南岛骑行日志(更新完毕)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