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55993

主题

广西

骑车旅行日记(1996年,连载)

[复制链接] 查看:80841 | 回复:161
发表于 2020-7-19 03:34 111 只看该作者
骑车旅行记(53)

生病了

1996年3月24日            当阳——烟墩新街客栈               阴

早上起来头疼,没精神,好像有点感冒。丽丽过来后笑着说我是“娇气包”,热一点就感冒,冷一点也感冒。和丽丽收拾好东西抬下楼,又从楼梯拐角下取出昨晚放在那儿的自行车,然后在旅店的大厅里捆行李。
几个早上新接班的中年女人(年龄大约40多岁,打扮入时,丽丽把她们叫“半老徐娘”)和一个小伙子围在旁边看新鲜。
免不了要问,我不舒服,全由丽丽一人来答。
“你们是干什么的?”一个“半老徐娘”问。
“骑自行车旅游的。”
“你们要去哪儿呀?”小伙子问。
“去荆门。”
“去荆门?好远哟,要经过育溪、烟集、烟墩……一天可走不到,得走好几天呢。”小伙子掰着手指头边数边说。
丽丽不耐烦:“昨天我们从宜昌骑到这儿的!”
“哇!”一片惊呼。“宜昌离这儿可远了,你们真了不起呀!”
丽丽又说:“我们是从广西骑到这儿的!”
又一片“哇!!”的惊叫。
小伙子思索:“广西——广西有个柳州——你们是从柳州来的吧?——柳州我去过,远了,坐火车都得一天一夜呢——让我骑摩托我都不去!”
另一个“半老徐娘”问丽丽:“你们是做什么生意的?”
丽丽有点急:“说过是旅游!旅游!就是看风光,看人情!”
提问者有点怀疑:“不可能。你们还有别的目的吧。不可能这么旅游,谁受得了?不可能……”
丽丽不屑与他们再辩解,专心收拾行李,准备出发。
“噢——你们是搞调查——调查情报的!”人群中忽然有人叫起来。
旁边的人立刻都“恍然大悟”,七嘴八舌地说起来。
“我想起来了!”小伙子兴奋地说,“我们老家以前来过一个人,住在破庙里,后来让公安局抓走了。原来是台湾派来的间谍,搞情报的。”
丽丽气得不知说什么好:“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
终于捆好行李,我们推车出门,正好有一个打扮得更漂亮的中年妇女进来,看见我们驮着行李水壶,就随口问了众人一句:“他们是干什么的?”
丽丽马上回头没好气地说:“间谍!——耍把戏的!”
那人一愣,我和丽丽笑着骑上车走了。

在街上找了一家小饭馆,吃饭的人很多,我们等了半天。最后终于轮到我们,但已经没有馄饨了,老板问“吃饺子行不行?”当然可以,吃饺子比吃混沌更顶饿呢。可饺子端上来后,我就觉得味道不太对,肉馅好像有点馊。丽丽说是不要紧,是腥气味。我虽有点怀疑,但还是把饺子都吃完了。
出发后我一直觉得肚子不舒服,而丽丽倒没有什么感觉,于是心想也许是我昨天着凉了。中午吃饭时没一点食欲,我只吃了一两面条,喝了很多开水。谁知下午半路忽然开始拉肚子,浑身一点劲儿也没有。本来计划赶到荆门,结果骑到漳河水库附近我就走不动了。坐下歇了半个小时,一连拉了四次,拉得我一点劲儿也没有了,整个人有一种虚脱(低血糖)的感觉。无奈,我们只好坐在路边休息。偏偏这个时候一辆小卡车忽然不早不晚就在我们旁边熄火抛锚了,需要人帮忙推着启动发动机。司机小伙笑着给我递烟,我抱歉地摇摇头;丽丽告诉司机说我不舒服,自己站起来去帮忙推车。又来了两个过路的妇女,丽丽和她们一起推,推不动。司机又期待地从驾驶舱探出头看看我,我依然摇摇头,用手指指肚子,做出一副痛苦状。最后总算又来了几个路人,终于把小卡车推着启动了。
又休息了好一会儿,勉强能走了。丽丽提议把所有的行李都捆到她车上,我犹豫了一下,还是同意了。可是两个大行李包摞在一起太高了,实在不安全。我想了想,借鉴昨天理查德的样子,我指导丽丽把两个行李包分别取出一部分东西,然后再一左一右挂在丽丽后车架的两边,再把取出的那部分东西捆好放到后车架上面绑牢。丽丽骑了一下,感觉可以,我看着也比较安全,于是就这样上路了。
     于是,公路上就出现了这样一种滑稽的场面:一个矮小的女人(1.55)驮着满载的行李费力地骑在前面,另一个高大的男人(1.81)骑着空车费力地跟在后面;而且看上去,那个高大的男人比那个矮小的女人骑得还要更费力一些——路边的人看了都露出不解的神情,一个中学生模样的女孩还忍不住吃吃笑出声来。
就这样咬着牙坚持到了下一个集镇——烟礅集。丽丽建议我马上去医院打针,我说不用,先吃黄连素明天看看再说。
找到最近的一家旅店,很不运气,它在一座高楼的四五两层。我抓着楼梯把手一步一歇勉强爬上四楼,一进屋我就躺下了。丽丽一个人把行李一趟一趟从一楼背到四楼,给我倒好开水后又马上出去上街给我买来油炸方便面。我没有食欲不喜欢吃,她又上街买来我平时最爱吃的烧饼、黑芝麻糊和双汇火腿。我先喝了芝麻糊,然后吃了药,感觉好一点儿。又过了一会儿,想吃东西了,于是就坐起来,垫着枕头靠着墙,开始吃烧饼夹火腿。一气吃完两个“肉夹馍”后,就像变戏法一样,我忽然感觉浑身都有劲儿了。我高兴万分,丽丽更是喜出望外。我一骨碌跳下床打开黑白电视,观看沙特队和日本队的足球赛(他们的比赛结果关系到中国能否出线)。丽丽已经很累了,看我已经好了,反复叮嘱我晚上千万不要着凉后,先去睡了(她在五楼)。

今天是我出发以来病得最厉害的一天,连感冒带拉肚子。想想去年夏天在山西内蒙旅行,我和丽丽两人都没有生过病,可今年旅行运气真不好,我们俩先后都生过病。不过丽丽真行,别看平时总爱缩在后面,什么事都让我出头去做,可一到关键时刻,她都能“挺身而出”,一点也不含糊。

发表于 2020-7-22 03:50 112 只看该作者
骑车旅行记(54)

标 语 口 号

1996年3月25日              烟墩——胡集                     阴

今早一醒,感觉好多了。上了一次厕所,也不再拉肚子。我很高兴,丽丽更不用说,于是决定出发。
在街上吃河南拉面(丽丽喜欢吃)时,我问一个同桌吃饭的老大爷,去荆门有多远。
“两块钱就到了。我经常坐车去,我儿子儿媳都在那儿……”
“有多少公里呢?”
“反正坐车到荆门要两块钱。到城里我儿子那儿还要一块钱,总共三块钱。荆门大得很哪……”老头又滔滔不绝。
“从这儿骑车到荆门大概要花多少时间?”我换个角度问。
“别着急,慢慢吃。坐汽车要20多分钟吧,你们中午肯定能骑到了……”
终于,老头说出了最关键的信息:汽车要走20多分钟。以时速60—70公里推算,最多也就是30多公里。
骑车旅行,最简单的打听路程的远近,有时也挺麻烦。尤其是在山区或偏僻的丘陵地区,你若问到XXX有多远,人家会说“不远,一会就到了。”等你骑了一会还没到,又向路人打听,并追着问到底还有几里地呢?人家往往回答“十里吧。”等你骑了好一会,估计怎么也有十里地了,可是还没到,于是你又找人问到XXX还有多远,人家还是回答“有十里地吧。”最典型的一次,我和丽丽连骑了三四次“十里地”,问了三四次“还有多远”,每次的回答都是“还有十里吧”,真人让哭笑不得。后来我们有了经验,不再问具体的公里数,只问骑车到那里大概需要多少时间,或步行到XXX需要多少时间,或坐车到XXX需要多少时间,然后我们自己再推算出大概有多少公里。现在,已经到了相对繁华的地区,本以为可以直接问远近了,谁知,还是不行。
拉面很香。就着拉面又吃了几个烧饼,再买四个烧饼和五根火腿肠带上,满怀信心出发。
仍是小丘陵,坡上松树很多。柏油路,直直的,一上一下,我起个名叫“点头路”。公路上跑的车,甚至有一辆河北牌照的,使人想到离家近了。丽丽高兴万分,骑起来也觉得格外轻松。
大概附近有个汽车基地,沿途多见一些生产汽车配件的工厂。为此丽丽认为这儿的人一定很有钱。
果然物价开始贵了,一个炒青菜已要四元钱,面条虽仍是1.5元到两元一碗,但量已变少。
大概是前一段骑山路颠的,我和丽丽的自行车都有些“跳”(扁)。天不暖和,我也懒得修,凑合着走。
很快到荆门市。果然挺大,人也热情。吃过午饭,我们穿城而过,继续赶路。

公路两边可见各式各样的标语口号,这也是中国的一个特色。细想起,各个地区的标语口号内容也颇有意思。在广西南部、东部,标语口号已不多见,代替它们的多是种子广告,饲料广告及一些收购农副产品的广告。比较多的是正大集团的饲料广告。进入广西北部山区,直至湘西,一路多见的是打击车匪路霸的标语。等到了贵州东部,标语大都是脱贫致富的内容了。诸如:“全党、全民动员起来,大上、硬上烤烟!”“苦战三个月,实现烤烟800担!”“麦烟套作!”等。而在四川东部,大概是因为不那么穷了,标语变为大办教育了,让人感到他们具有长远眼光。进入湖北,标语口号的内容一下变为“19XX年前,全县实现小康!”“大干XX年,全乡提前进入小康!”“户户订计划,X年进小康!”我发现了一个规律,那就是,如果在市里贴的标语是八年变小康的话,那么到了县城贴的标语就是六年变小康了,再到乡镇里就是四年变小康,不用说,到了最底层的村里就是两年变小康了。任何事情都是层层加码,也是中国的一个特色。(我曾以为“×年进小康”只是说说而已,应付一下上级领导。丽丽告诉我是“认真”的。她老家的村干部就曾逐家“拜访”,要求每户都要订出详细具体的书面的“实现小康”的计划。)
但有一类标语,是不管走到哪都会有的,那就是我们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不管是沿海、中部还是偏远山区,也不管是县里、乡里还是村里,你到处都可以看到有关计划生育的标语口号。区别只在于偏远山村的口号粗野一些,如“一胎夸,二胎扎,三胎罚。”“对破坏计划生育的犯罪分子要依法惩处!”而发达乡镇的口号则要文雅一些,如:“计划生育,利国利民!”“计划生育,人人有责!”
但尽管有这么多的标语口号在宣传,计划生育的效果似乎仍不理想。我们骑车经过乡镇时,常可看见卫生院旁的“依法计划生育执行室”。乡政府门前也总贴着布告,上面密密麻麻排满了本乡违反计划生育者的名单及罚款数额,从数千元到上万元不等。丽丽说:“现在的罚款数额可比以前高多了。”
丽丽家也属违反计划生育之列,只为了想要一个男孩,连生了四个女孩,最终男孩也没要成。不过,我们沿途发现,也不是有了男孩就不再要了。如在贵州天堂林场杨再发家,他有了两个男孩后还生,又生了一个女孩后也还要生,到现在为止,他35岁,已有四男一女。最大的上五年级了,最小的还在吃奶。问他为什么,他说:“孩子多了好,多子多福嘛。”
看来计划生育在中国真不容易啊。

晚上我本想搭帐篷露营,丽丽坚决反对:“着了凉再拉肚子怎么办?”于是到胡集住旅店。
最便宜的是三人间,每个床位7元。我和丽丽分开各住一个三人间床位,但实际上等于住单人间,因整个旅店只有我们两个人。
晚上还想吃河南拉面,走了好多家都没有,只好吃普通挂面。老板们还以为我们是河南人呢。
回旅社赶上临时停电,只好点蜡烛。电视也没有,早早休息了。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0-7-25 06:40 113 只看该作者
骑车旅行记(55)

流  浪  者

1996年3月26日           胡集一二汽基地                        阴雨

早上起来到街上吃小笼包子。我怕肉馅有问题,再拉肚子,老板娘反复发誓:“绝对没问题,我们每天只买两斤肉,不过夜。”
上路后是十五六米宽的水泥公路,很舒服。到底是进入内地了,路边的饭店一个连一个,从这个城镇连到下一个城镇。现在前后左右都是骑车的人,再不是从前孤单单的两个人在静静的山路上骑了。
在半路一处小店,我要水喝时,丽丽跑到旁边一个池塘去看人家捕鱼。回来后惊讶地对我说:“这儿的人说话怎么跟俄国人似的,全是卷舌音。”我也发现本地湖北人说话很特别,无论说什么东西后头都加一个“鲁儿”音(类似俄语中的P音)。如鸡、鸭,他们说成:鸡鲁儿、鸭鲁儿。
路上开始下雨。我穿雨衣时,不小心把雨衣扯破一个大缝,让丽丽笑了半天。本来雨衣就又小又破,这下更没法穿了。只好又去旁边商店买了一个红雨披(13元)。丽丽说:“省啊省,窟窿等。”
穿上新的雨披,走出没有几里地,雨又停了。我停车脱雨披时,丽丽忽然捅我。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只见路边不远的一小片松树林中,一个流浪者正在生起火做饭。
“好像是个女的。”丽丽小声说。
“走,去看看。”锁好车,我和丽丽慢慢走过去。
     生火者感觉到有人靠近,侧过身来看。果然是个女的!她大约50多岁,褴褛的衣衫,头上裹着一块灰布当头巾。她默默地盯着我们,目光中有一种东西告诉我们不要离她太近。我和丽丽停下来,默默地看着她及她摊在地上的东西。
她正在用一个旧铁罐子煮着什么,冒着热气。炭火边摆着刚刚烤好的食物,看不出是土豆还是白薯。还有一个小搪瓷盆里盛着熬好的野菜。一小布袋米(面)、半矿泉水瓶酱油、一小塑料袋盐。再有就是她的行李了:一捆破被絮,一捆破衣服,脏得看不出颜色了;几块旧塑料布,几条烂绳子,还有一根大概是当扁担用的粗树枝。一切都是流浪汉的典型 “装备”,只是这个女流浪者身上要比一般男流浪汉干净一些。
她始终盯着我们,眼里含着一种戒备和自尊的神情。我们不愿影响她做饭,就慢慢走开了。“她的那股神情很特别,有一种说不出的东西在里面,真想拍下来,如果她同意的话。”我对丽丽说。
无论是去年我们在山西、内蒙旅行,还是今年从广西骑到湖北,旅途中总可见到各种各样的流浪汉。(平均两三天就能遇到一个。)他们大多是男性,四肢健全,年龄从二十几到六十多。和在大城市里常见的乞丐不同,我们从没看见过他们站在路边伸出手来向行人乞讨。我们见到的只是他们或背着行李在走,或是捡几块石头当灶在生火做饭,有时还能看到他们在路边翻捡别人丢弃的废物。他们总是一个人,形单影只,走过城市,走过乡村,走过大山,走过草原……不知道他们曾走过多少地方,也不知他们最后要走到哪里去。不哭,不笑,安安静静的,走啊走,走啊走……
给我印象最深的除了今天的这个女流浪者,就属我们去年在茫茫的锡林郭勒大草原上遇到的一个流浪汉了。当时刚下了一场草原上特有的阵雨(我和丽丽披着雨衣躲在一棵大树底下),太阳又出来了,于是我们骑上车子继续赶路。前边路边有一个年轻的流浪汉,他正把刚被雨淋湿的行李一件件摊在草地上晒。然后坐下一边啃着干粮一边目不转睛地看着又在远处天边聚集起来的一大片黑云。这片巨大的黑云预示着又一场更猛烈的阵雨即将来临,但他的脸上没有显露一丝一毫的惊慌,反而具有一种倔强。
我不是心理学家,我不知道这些流浪汉(女)为什么要离开人群四处流浪,也不知道他们心里在想些什么。但仅从一个旅行者的角度,我对他们一无所有而能一直徒步走下去,是不能不佩服的。他们度过了一个个冷酷的冬天,度过了一个个饥饿的日子,他们不乞讨、不偷窃、不抢劫,不抱怨、不绝望、不自杀,而是默默地承受着,慢慢地走下去,直到最终被自然夺去生命,无法再走。也许在社会生活中他们是一个失败者,但在对自然的斗争中,他们是一个胜利者——因为他们战胜了大自然的各种艰难,而顽强地活下来了。
我曾和丽丽讨论过,如果说世界上已有了各种各样的人物摄影集、写真集的话,那么世上也许还应该有一本《流浪者写真集》。如果能把世界各国、各地区、各年龄的有代表性的流浪者拍下来,把他们那种特殊的神情拍下来,至少,对于将来的社会(还会有流浪者吗?)这会是一份很有价值的历史资料。

晚上8点穿过襄樊市,到达市郊的二汽基地。街上很多穿蓝色制服的人,都是汽车基地的工人。在自由市场小摊吃晚饭。差十几公里就到河南了,这里的人仍说一口满是卷舌音的湖北话。我点菜,服务员听不懂。后来我想了一下,也带上卷舌音,他一下就听懂了。丽丽在一旁笑疼了肚子。
吃完饭来到街上,我问一群说笑散步的青年男女,附近哪儿有招待所。一男青年随手一指旁边一座灯光辉煌的高大宾馆说:“这就是。”
丽丽嚷:“我们问的是招待所,不是宾馆!”
另一个女青年赶紧指指前面,小声说:“前面有。”
晚上宿二汽基地招待所。合住,每人八元。条件不错,房内经过装修。
今天我又拉肚子了,头晕,也不知是因为晚上着凉还是上次拉肚子就没完全好。丽丽白天肚子也开始不舒服,到下午六点左右,也开始拉肚子。一生病,我们开始想家。什么时候能到家?
今天一天都是断断续续的小雨。

发表于 2020-7-28 03:19 114 只看该作者
骑车旅行记(56)

  可爱的小狼狗

1996年3月27日       二汽基地——新野县南运招待所           阴

今早依旧吃河南拉面。我们申明不要放辣椒,清淡点。结果人家还是“少放”了一点,说是“不放不好吃”。一片好心,却害了我们。我和丽丽这几天肚子都不太舒服。
出发不久进入河南。分界处路边竖着一块三米多高的旧石碑,上刻“湖广北界”。到跟前仔细一看,原来是清朝立的碑,省重点文物保护。路边有一小群人,其中几个穿着制服,好像在等着盘查什么车辆。他们见我和丽丽仔细看碑,还取出相机留念,觉得奇怪。我们刚骑车离开,他们也马上聚到碑前,一边看一边指指点点。
河南的麦田是一望无边,让人想起华北大平原,路上跑的车河北牌照更多起来。饭店里,白面已经取代了大米,一切都让人感到熟悉、亲切。唯一令人不快的是,见到的几条小河,全污染得不像样子。如果说漓江是纯净的清水,长江是清淡的茶水,那么毫不夸张地说,现在看到的小河就是浓浓的墨水了!
出发后一路微微上坡,有风,难走。我身体又不太好,走得很慢。半路极渴,到路边一农家讨水。因为肚子不太舒服,我试着问有没有开水。主人很热情,送上开水后还申明一句:“我们这儿的水咸,不好喝。”我心想烧开的水应该问题不大,再说我们始终在骑车运动,于是一气喝了许多。
上午的时候,又出现一次“险情”:丽丽钻进路边一个涵洞(大约1.5米高)里去解手,我站在外面给她放哨。谁知她刚钻进去不久就一声大叫,我心里一惊,“怎么了?”也赶紧也钻进涵洞。
“蛇!”丽丽紧张地指给我看。
原来在离她不远的一块石片上,静静地盘着一条小蛇。
“你闪开,我来把它弄走。”我拿起一个小树枝,把小蛇轻轻挑起来,弄到远处。
“吓死我了!”丽丽说。
其实,我自己也遇到过一次小蛇。那是去年我们在山西的山区旅行,当时我也是正在解大手,忽然看见一只青蛙在我面前的草丛中急速地滑行。我感到很奇怪,青蛙怎么不蹦不跳,在地上滑着走呢?再定睛一看,天啊,原来是一条小蛇嘴里含着那只青蛙在滑行!我一动不动,一直等小蛇走远了才站起来。原来是青蛙太大,小蛇吞不下去,就叼着它走,真是难得一见的场景。
在野外旅行,尤其是野外露营,蛇都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为此,我和丽丽在去年去内蒙旅行前,曾经想买一些蛇药带上。可谁知,跑了北京大大小小许多个药店,都没有买到蛇药。最后打听来打听去,才在一个不太知名的小中药店里买到了仅剩不多的蛇药(片剂)。而且,我们还特意随身携带了一根可以伸缩的铝合金滑雪杖,一方面可以在必要时(例如钻进灌木丛、草丛去解手)用来打草惊蛇,另一方面也可以当做一个威吓野狗的“武器”。

中午在一个大岔路口,看到两个穿绿色制服的小伙子在卖小狗。旁边立着一个大纸板,巨大的毛笔字:纯种狼狗!我和丽丽都喜欢小狗,马上停下车来看。
六七只小狗挤在一起趴在地上,的确像“纯种”的狼狗。突出的嘴,直立的尖耳,黑黄的皮毛,和旁边树上拴着的那条做广告的成年大狼狗简直一模一样。
我们蹲下来仔细看了半天。丽丽问:“可以摸摸吗?”
一个小伙说:“最好别摸,大狗不高兴。”
另一个小伙说:“你看上哪个,我们给你拿。”
又看了一会儿,丽丽对我说:“小时候邻居家养了一条大狼狗,天天卧在槐树底下。对生人特别凶,可是我们小孩经常骑到它身上跟它玩,它一点也不生气。后来让人麻醉后偷走了,过了好几年又自己跑回来了。前年死了。”她表情忧郁,语调伤感。
看着可爱的小狼狗,想想离丽丽老家也不远了,真有点动心想买一只回去放在丽丽家养。可是一问,200元一只。太贵了,只好恋恋不舍地上路。
自骑车旅行以来,在老乡家不断遇到各种各样的狗。一般说,白天,主人都把狗用铁链子拴着,铁链子的长度以能使狗刚刚够到院内的小径为准。这样,既能使狗接近来人,又咬不着他。开始我没经验,去老乡院里要水时,往往被这些拼命吠着冲过来的狗吓一大跳,不敢再往前走。后来知道了铁链子长度的秘密,就不再害怕了。但有一点我始终没弄明白,即,当主人送我出院时,明明有主人在旁边证明我并非“坏人”,狗还是疯狂地向我扑,吠得也更加厉害,甚至主人踢它也不管用。后来才想通了,原来它们是在向主人表示自己的尽责呢。
今天上午我去那户人家要水时,因等开水晾凉而稍多坐了一会儿,出来时发现院中的那条狗已被解开了链子。我进院子时,那条狗是拴着链子的,它曾经拼命地扑我。现在链子解开了,我立刻不敢走了,要主人送。主人笑答:“没事,走你的。”我迟疑着往门口走,随时准备着狗猛扑过来。谁知它看见我,却立刻耷拉着耳朵夹着尾巴低眉顺眼地跑开了。真是的,有铁链子时拼命扑,没铁链子了,它倒不扑了,还躲开,好奇怪。
但所有农家狗都不如内蒙草原上的牧羊犬吓人。它们特别野,能咬死狼。只要陌生人走到离蒙古包百米远,它们就会扑过去。那高大的个子,像一头小牛犊。即使你手提着棍子,也绝不敢到它们身边去。正因为这些永远不拴铁链的狗,在内蒙草原旅行时,我和丽丽一个蒙古包也没敢靠近过,更不要说进去“参观”一下了。

下午又开始一路闹肚子。晚上到了新野县,食欲一点没有。肚子里气鼓鼓的,里面翻江倒海。屁不断,打出来的嗝也有异味。晚饭也没吃,进旅店就躺下休息(分开住)。夜里又几次上厕所,浑身一点精神都没有。
这到底是怎么搞的呢?怎么病起来就没完呢?

发表于 2020-7-31 03:01 115 只看该作者
骑车旅行记(57)

水 土 不 服

1996年3月28日         新野——南阳杏花旅社                 阴

由于昨晚没吃饭,早上起来感到很饿。和丽丽出去在小摊上吃了一块钱的大饼(真正意义上的大饼,有一斤多),又一人喝了一大碗甜稀饭。丽丽告我昨晚她也拉肚子,上了好几次厕所。
我们分析了一下这几天拉肚子的原因,既没着凉,也没吃什么不卫生的东西,而且喝的都是开水。就算我前几天吃过一次肉馅不好的饺子,也不该拉这么长时间呀,而且丽丽也开始拉肚子了。尤其费解的是,我吃过黄连素和止泻药,但都不管用。想来想去,想起昨天那个给我喝开水的老乡说的话,大概是这一带的水太咸(俗话说“水硬”),含有什么特殊的化学成分,我们外来人喝不习惯,也就是“水土不服”。
自从在湘西跑大山,我体重降了不少,这次又闹这么长时间肚子,人更明显瘦了一圈。晚上睡觉自己一摸,肋骨一根一根的清清楚楚。丽丽的身体也非常不好,什么东西都吃不下。商量了一下,到南阳看身体情况再决定,是坐火车回家还是接着骑车旅行。
回旅社收拾好东西出发。谁知上路不久,肚子就咕咕地叫起来,确切地说,是轰隆隆地响。一问丽丽,也一样。我心想,又要拉肚子。也不知何时才能走出这片咸水区,只要这一带水仍然碱性大,我们的肚子就永远好不了。
“糟了!”我忽然醒悟,对丽丽说,“我想起来了,河南是‘黄泛区’。抗日战争的时候,蒋介石为了阻止日本兵,在河南扒开了黄河大堤。黄河泛滥,淹过的地方都成了盐碱地,水肯定全是咸的。“停了一下,我又说:”这下咱们一时半会儿可走不出去了。”
“黄泛区这么大呀?我只知道兰考那儿是盐碱区。”丽丽说。
对了,河南兰考,焦裕禄工作过的地方,有名的盐碱地。不过,兰考离这儿挺远,而河南的黄泛区到底都包括哪些县市呢,我一点也不清楚,当然更无法躲开它了。
说实在的,自从1988年我第一次从北京骑车去南方以来,在外地长期旅行也有好几次了,无论是在南方、北方,还是在边远的西藏,我从来没有水土不服过。这次辞职以前在单位上班时,我每天坚持做自编的一套早操,尤其注意锻炼肠胃系统,为的就是适应将来的旅行生活。而且也的确见效,过去从来不闹肚子。即使是出差去外地开会,吃的东西有点不新鲜,其他同事都不同程度闹肚子,我却一点事也没有。为此我曾经向丽丽吹过牛,我是“天下第一肚”。没想到这次在河南“栽了”,肚子闹得比丽丽还厉害。丽丽当然不会放过这个讥笑我的好机会,我只好以“你的老家离河南近,自然有适应性”来搪塞了。
说归说,吸取昨天喝了老乡家大量咸水的教训,路上渴了我再也不敢要水喝。(想想山区多好,那水,真正的泉水呀!)沿途路边也没有卖矿泉水的,只好买苹果和桔子来吃,可肚子依然没见好转。
“是不是盐碱地的苹果也带碱?”我心里嘀咕,自言自语。
“得了,你就乱想。”丽丽一撇嘴。
不管怎么说,中午在小店吃饭时,我免不了要问一句:“你们这儿的水咸不咸呀?”
“水咸?没听说呀……也许有一点吧。”服务员很诧异。
路过小镇药店,我也进去问一声:“有没有治水土不服的药?”
“治水土不服的药?没听说有这种药啊?”药剂师一脸茫然。

傍晚到达南阳市。一条大江,水绿绿的,无污染。街道上也很干净。城市较大,有好几家玉器厂,似乎这儿产玉。和丽丽商量了一下,决定先在南阳住一夜,看第二天的身体情况再决定怎么办。如果闹肚子旅行,那可真没乐趣了。路过火车站,顺便打听了一下票价,到北京坐票每人65元,自行车每辆50元。除了火车,还有长途汽车直达北京,坐票每人80元,卧铺160元,但不能运自行车(只能丢弃)。
晚上住杏花旅社。住的是四人间,20元包下来。黑白电视上的调频开关没有,一问,说是所有电视上的这种开关全让住宿的旅客给拧走了。被子非常臭。门上是挂锁,从里面没法锁,也没有插销。无奈,我们只好把自行车搬进屋里堵住门,又拿出自己的睡袋和军被来盖。
今天一直下小雨,有点冷。
丽丽很快就睡着了,而我却在思前想后。客观地说,虽然我和丽丽都不断拉肚子,身体状况不佳,但还不是那种要虚脱的感觉,还是有一些力气,并不是一点也不能骑了。况且现在都是平原,慢慢骑还是能坚持的。但有一个问题很伤脑筋:拉肚子就要不断上厕所,如果是在偏僻的山区,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可现在是“繁华”的平原,路人很多,已经不可能随便在路边找一个地方来解决问题。总不能寄希望路边连续不断有一个又一个的公共厕所吧。我一个男的还好说,丽丽是女孩子,脸皮又薄,每次看到她着急的样子我都很心疼。嗨,怎么办呢?
我对自己说,别着急,开动脑筋想一想!会想出办法的!一定会想出办法的!……对了,能不能利用一下我们的帐篷呢?如果把帐篷搭好后,丽丽躲在帐篷后面解手行不行?恐怕不行。帐篷正面的人看不到了,但两侧远处的路人还是能看到的,丽丽肯定还会担心。那,钻到帐篷里面怎么样?就在里面解手,然后再清理干净?也不行,那一天得清理多少次呀,太麻烦了。嗨,有了,干脆,就在帐篷里面底布的中央剪开一个一两尺见方的口子,再用小铝铲子挖个坑,不就是个临时厕所吗?丽丽解完手后,拆了帐篷,再用土把坑填上,不就行了?可那样好好的帐篷就破损了。不要紧,把剪下的布保存好,将来回家后再补上去。帐篷受损事小,丽丽解手事大。对,明天就这么干!
我心里一下轻松了,很快也睡着了。
发表于 2020-8-3 04:40 116 只看该作者
骑车旅行记(58)

张 衡 墓

1996年3月29日           南阳——云阳(南召县)              阴

昨晚没起来上厕所,今儿早上肚子也挺舒服,真高兴。“乌拉!”我和丽丽击掌庆祝。也许,我们已经走出“黄泛区”了?或者,我们的身体已经开始适应这一方水土了?若真是这样,可就太好了!当然,我昨天晚上的“临时厕所”计划也没必要实施了。
身体好了,信心大增,继续骑车旅行。从地图上看,去方城大约50公里,去云阳大约60公里。最后决定去云阳。一来肚子好了,不怕多赶路;二来云阳通火车,万一又闹肚子仍可以坐火车回家。
出南阳市区不久,见一小丘。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就它一个孤伶伶的很显眼。丽丽猜这个山就是南阳市里人说的卧龙岗。远远看去,还真像一条龙卧在大平原上。岗上长满松树,山脊上还有几幢古建筑,估计是个什么庙或古迹吧。可惜远看挺美,走近一瞧,半山腰是密密麻麻的私人小矿,风景全破坏了。
“如果是我,就不开矿,把这个小山变成一个自然公园,附近平原上的人肯定爱来玩。”我对丽丽说。
又走不远,马路边出现了一个挨一个的生产大理石的私人作坊。一个马达带动一个圆锯,就可以切割大理石了。用大理石板做成的桌、台等就摆在路边出售。花纹都很美丽,价格也不太贵(大理石台桌120-150元一个)。另外还有一个作坊专做大理石塑像。
中午12点,忽然发现马路右边几百米远处有一个用漂亮的仿古围墙围起来的地方,足有一两个足球场大。心想,这没准是个什么古迹。停车一问,原来是有名的张衡墓。据说和古代帝王的墓不同,这是国内唯一一座留存下来的古代科学家的墓。于是骑车拐进去看。正是中午,大门关着,看门人回家吃饭去了。我自然不死心,又进村打听找看门人来开门。负责看门的是个30左右的小伙子,正在家吃午饭。他个子不高,挺热情。一聊,原来还在海南三亚当过兵。在海南打工时,我和丽丽也去过三亚,小伙子自然话更多。他三下两下吃完饭,马上骑上摩托来给我们开门,且优惠“三亚老乡”,两人只收了一张门票(2元)。
张衡墓是一个巨大的土包。方圆有并排的两个篮球场大小,高有八九米,上面长满了杂草和矮小的灌木,有几条游人踩出的“小径”通向坡顶。我沿着小径登到墓顶,沉思了许久后下来。墓前竖有几块大石碑,一块刻着张衡的官衔,一块刻着张衡传略,一块刻着郭沫若的题词,一块刻着重修墓碑记。可惜这些石碑全被游客刻划得乱七八糟,让人惋惜。
我们拍了两张相片,又在一个小展览屋里仔细看了张衡发明的各种科学仪器的图画。整个张衡墓大院内正在基建、整修,比较凌乱。据看门小伙说将来准备建成一个大展览馆(博物馆),张衡所发明的各种科学仪器也将全部仿制出来供游人参观。出门时那个小伙子热情地说:“你们再过两年来,就大不一样了。”
我前几年看过一个电视节目,里面就专门介绍过这个张衡墓。真没想到自己今天就来到这里了。我很喜欢这个墓,朴实无华,没有那么多的雕梁画栋做装饰。上中学时,我的数理化功课很好,班里数一数二,因此也曾想长大了当一个科学家(物理学家)。但当时这属于“白专道路”,于是我就“遵命”把更多的精力用来学习政治理论。现在当科学家已不太可能了,只有去实现自己的另一个梦想——做一个优秀的思想家,为中国、也为世界,做出自己的贡献。但愿这个梦能最终实现。
中午吃饭的时候,丽丽忽然问我,中国为什么没有像西方那样,产生那么多大科学家?
“这个问题还真挺难回答的,”我想了想说,“一般都说明清之后中国落后了,西方才赶上来,但实际上在古希腊的时候,西方就出现了大科学家,如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等等。而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都没有出现过和他们同档次的科学家。我怀疑这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关:古希腊市场经济十分发达,于是科学就发达。古埃及和古中国都是行政发达,古印度是宗教发达,结果都没出大科学家。欧洲中世纪市场经济衰落,科学家也少了,出来好多宗教学者。后来欧洲市场经济又慢慢发展壮大起来,科学又开始发展了,科学家更是层出不穷。但为什么市场经济就能促使科学家的产生,这里面到底有哪些具体机制在起作用,我还没有完全想明白。”

下午有一次问路,是个老大娘,无论我怎么用标准的普通话问,她都听不懂。丽丽灵机一动,用她家乡话(冀南武安)问,老大娘一下就听懂了。我和丽丽笑起来——是离家近了。
傍晚又有上下坡了,走得很慢。临近云阳时,看见路左不远小山坡上,有不少古建。远远看去,其中一个样式挺像北京天安门城楼。一打听原来是道教的阴间地界,挺有名。门票很贵,而且进去后,上“天堂”也要门票,下“地狱”也要门票,参观的兴致一下子就没有了。
晚上住云阳一商业大楼招待所。承包这个招待所的是位中年妇女,看我们远道而来,优惠,两人住一间一共只要10元。
上街吃晚饭,服务员端上一个大海碗,让丽丽吃惊笑半天。我小时候随母亲下放“三线”时在陕西见过这种大海碗,因此并不见怪。
招待所三楼有一个舞厅。吃完饭回来,里面已是音乐声声,人影晃动了。
听服务员说,明天云阳赶会。我们想起白天赶路时,只要一问去云阳的路,别人马上就说:“你们是不是去赶会?”到达云阳时,我们也看见河滩上搭起了许多临时的棚子和戏台子,街道两边的墙上也贴着本地政府决定恢复传统赶会的布告。但服务员又说,因为连续下雨,好多戏台子没搭好,也许要推迟几天。

今天肚子一直很舒服,完全好了!
发表于 2020-8-6 01:53 117 只看该作者
骑车旅行记(59)

爱侃的河南人

1996年3月30日        云阳——宝丰县一小旅店                 晴

早上起来,拉开窗帘一看,大晴天!
身体更不用说,我和丽丽现在都棒棒的!
收拾东西、退房,上街吃早饭,出发!
昨晚招待所女服务员说,去鲁山县城要爬大坡,今天实际一走才知道,虽是山区,但毕竟不是过去走的那种大山,公路基本上是缓坡、平地,甚至还有几段挺长的下坡,走得很轻松,下午三点就到了鲁山县。一看时间还早,就决定再赶20公里路去宝丰。
去宝丰有几个小上坡。路上车来车往,多数是拉煤的大卡车,开往平顶山方向。那些超载过多的带拖斗的煤车爬不动坡时,就有一个副手从司机室探出多半个身来照看后头有没有跟随的车,如果没有,司机就开着车走“之”字往上爬,看上去真够冒险的。
上午,路两边多是石山,确切地说,是堆满石头的山。很怪,也不知是怎么形成的:青石头、白石头,浑圆的、椭圆的、扁圆的、方圆的,如垒危卵,布满整个山岗。冬天刚过去,石缝中的草还是枯的。风吹过山岗,发出一种尖利的怪声。
下午,路边又出现了一种怪树,矮矮的,长满了山坡。黑粗的树干,扭曲的秃枝,看上去像放大版的盆景树,偶尔还有几条树枝挂满了黄叶。单看一棵这样的树,一点也不好看。但满山满坡都是这样的“丑树”,整个看上去,倒觉得有些美了。
一问树名,说叫“李猫”(音)树。不知是哪几个字,也不知是什么意思。走了一会儿再问另一个人,又说是“梨”(音)树。但两人都说这种矮树的叶子可以喂山蚕。
令人奇怪的是,山里的河南人讲话我和丽丽都能听懂,但他们却听不懂我们的普通话。打听树名时,我先问的两个50来岁的人,其中一个直直地看着我,半天才反问说:“你们是哪儿的人?怎么你说的话我听不懂呢?”甚至许多年轻人听我们的话也费力。昨晚在云阳,我到一家旅店打听床位价钱,门厅里的两个女服务员和一个中年妇女居然谁也听不懂。无奈,她们又去叫来一个十五六岁的男孩当翻译,真让我吃惊。(不过丽丽用家乡说,他们倒能听懂一些。)
几天来河南人给我一个印象:热情(不像湘西人那么冷漠)、能说、能侃。
昨天吃早点时,就见两个河南小伙子大侃特侃。一个不愿随媳妇去四川发展,说:“什么天府之国,哪里也比不上河南!现在种粮食最有发展前途。你说中国最怕什么?最怕没粮食。没有吃的,立刻天下大乱。只要有粮食,你听我的,中国就绝对乱不了。”另一个说:“河南位置也好呀,粮食往哪运都方便,四通八达;四川那个鬼地方,有粮食也运不出来;蜀道难啊,全糟蹋了,只能喂猪。”
丽丽撇着嘴,低声说:“粮食多有什么用,水不好,光拉肚子了!”
我使劲憋着不笑出声:“就是,吃再多也没用,全拉肚子了。”
今天中午在饭馆吃饭时,邻桌的两个胖胖的河南汉子又大侃什么在饭店就餐时要遵守的礼节。比如说什么盘子里的菜不能都吃光,要留一点,否则对老板不礼貌。老板娘笑着说:“没听说过这规矩呀。”他们更起劲了,一个说:“您是刚开业。我们走南闯北,知道得多了。有一次在外头吃饭,盘里全吃光了,你猜怎么着?老板生气了,拿出30元钱还给我们,说我们不给他面子。”另一个连声附和,最后又加一句:“这就是礼。你讲礼人家就服你,你不讲礼人家就不服你。”
丽丽小声跟我嘀咕:“简直胡说八道。”
我也嘀咕说:“就是。菜都吃完了,说明做得好吃。你要剩半盘子菜,说明不好吃,老板才不高兴呢!”
晚上吃饭时同桌又遇一个能侃的河南汉子,他也滔滔不绝:
“像你们这样长途旅行,应该找电视记者拍成片子,到我们河南电视台放一下。这样你们再走就不用花钱了,哪儿的地方政府都接待你们。我可以向电视台推荐你们……从广西到北京?太近了。要走就走全世界,破吉尼斯纪录,那才叫本事……一天才走几十公里?那你们可太差劲儿了。我前些年骑车去过一次郑州,一天一个来回,200多公里,嗖嗖的……”
出来后,丽丽说:“他骑的空车呀,让他驮个行李试试、爬个坡试试!”
我也附和说:“骑一天200公里可以,连续骑三天、五天,他就不行了。”

说起每天的骑行旅程,我和丽丽并不追求要达到多少公里。完全是凭着感觉走,想快就快,想慢就慢(看风景)。但一般来说,如果身体好,路况也好的话,一天大概骑行70—80公里;如果身体好,但路况不好(土路或坡路),一天大概骑行50—60公里;如果身体不好,路况也不好,那一天就只能骑行30—40公里了。总之,一切量力而行,以高兴为原则。

在宝丰住旅馆时,我和丽丽想分开各住一个多人间床位,好省钱。第一个旅馆说丽丽必须单包一间。又找一家还是要让丽丽住单人间。最后一家倒痛快,“住吧,双人间,每人5元。”住进去后才发现,价格虽低,可也太脏了。脸盆全是黑的,被子枕头更别提。窗户也没帘子,外面的人走来走去,看得清清楚楚。
“明天露营,反正身体也好了。”丽丽说。

补记:今天丽丽“靠”在一辆三轮车上了。现在公路上的车非常多,而且什么车都有:公交车,大卡车,小卡车,三轮车,摩托车,自行车,偶尔还有大马车,再加上行人,交通有些杂乱。看来以后还要注意骑行安全。

发表于 2020-8-8 17:34 118 只看该作者
支持一下,最喜欢看公路小说和公路电影,这一篇语言平实,故事生动,写得真好。
发表于 2020-8-9 03:03 119 只看该作者
骑车旅行记(60)

一个厨师的“错误”

1996年3月31日           宝丰县——禹州市近郊           阴  大风

今天的早点,吃的是丽丽非常喜欢的山西刀削面。2.5元一碗,满满的。可惜刀削面里挑出许多刷子毛。
满怀信心出发。路很平,可是顶头风有五六级。一开始还能坚持骑,时间长了就累了。中午吃饭时,为了加营养,破例买了七元一盘的炒鸡蛋。下午体力好一点,但风更大了,实在骑不动只好慢慢往前推。休息也不容易,找不到避风的地方。
路上拉煤的大卡车不断,大风之中,煤烟滚滚,我和丽丽都成了大黑脸。“你脸太黑了。”丽丽说着要用手套给我擦。
“你手套更脏,全是煤灰!”我赶紧躲开。
由于整天跑煤车,天长日久,车上颠下来的小煤块、碎煤屑铺了一路。当地人拿了扫帚、铁锨把煤屑扫成一堆,用口袋装回家去,既可以烧火,又清洁了公路。丽丽告诉我,她老家附近的公路上也是这样。她小时候父亲在县城里上班,每天下班都捡回家许多车上掉下来的焦炭,特别好烧。

一次休息时,丽丽忽然告诉我,她刚才看到远处一根高压电线铁架杆,是倒三角形的(▽),顶尖着地,底边大头朝上,问我为什么。“这样不是不稳吗?”她说。
“不可能!不可能有这种倒三角形的电线杆——不符合物理学原理。”我毫不犹豫地说,“你准保看错了。”
丽丽急得脸都红了:“没看错,就是那样的!”
“不可能,就是不可能!”
我指着附近几根正三角形(△)的高压电线杆作为证明。可丽丽仍坚持她确实在这些正三角形电线杆中发现过一根倒三角形的。
说来也巧,休息完走了一段路后,路边众多的高压电线杆中,又出现了几个倒三角形的铁架杆。我一下无话可说了。
我跑过去仔细观察,虽说这种倒三角形电杆上面的那个“横梁”的两边,都用钢丝绳拽着固定在坚固的地上,可为什么这么竖电杆,我始终没弄明白。
丽丽自然又把我这个自称物理学家的人嘲笑了一通。

到傍晚风终于小了,骑起来格外轻快。
晚上到了禹州市。这是大禹的封地,街头立着一个巨大的大禹石雕像。头戴大斗笠,手持铲子,挽着裤腿,一副风尘仆仆的模样。
我们在市郊路边不远处一废砖窑旁找到一小块空地。刚开始清理场地准备搭帐篷,旁边一个小饭店的老板就过来询问。他是山东人,执意邀请我们过去吃晚饭。
这顿免费的晚饭让我们领略了山东人的热情。
饭后我到厨房打开水,和厨师聊了几句。他20多岁,河北人,挺憨厚的样子。他在石家庄学的手艺,到这儿来打工。他很腼腆地问我,能不能代笔为他写一封信。当然可以,只是他的口音我听不太准,于是叫丽丽来帮他写,我去废砖窑那儿搭帐篷,准备露营。
“你猜他给谁写信?——女朋友!”丽丽回来后告诉我。
原来这个小伙子在石家庄学厨师手艺时,认识了一个同在那儿学艺的山西姑娘。两人就谈恋爱了。学完后两人都在石家庄找到了工作。后来不知怎么小伙子犯了个“错误”(具体什么错小伙子没对丽丽说),不能在石家庄待下去了,就跑到河南来打工。现在小伙子就是给那个女朋友写信。
天已经很晚了,一天顶风挺累,马上躺下休息。我习惯地去摘手表,一摸没有,这才想起刚才在饭店吃饭时,因为满脸煤灰,老板特意叫厨师给我们端来一盆热水洗脸洗手。我洗脸时,顺手把表摘下放窗台上了。
我让丽丽等着,我回饭店找手表。
“明天再去吧,这么晚了。丢不了。”丽丽说。
“明天饭店开门晚,咱们要早走,不好意思再打扰人家。”
饭店刚要上门,我说忘了拿手表,于是老板让我进去找。一进门我就去看窗台,上面没有。想想还去过厨房,又去厨房找,也没有。问厨师,他只摇摇头,没说话。
我有点着急。丽丽和我两人只有这一块手表,而且我明明记得洗手时放窗台上了。老板让我别急,慢慢找。厨师也很积极地到处帮忙翻找。
丽丽见我半天不回去,也过来看找到没有。大家正在着急,厨师忽然喊起来:“在这儿!”说着跑过来递给我。一看,果然是我那块上海表。我连忙谢他。老板一看找到了,也松了一口气,问他是在哪儿找到的?他好像有点不好意思,说:“就在窗台那个肥皂盒下面。”我听了很奇怪。刚才我在那儿找了好几遍,肥皂盒也让我挪了好几个地方,怎么就没看见呢?
回帐篷后,我越想越不对劲。跟丽丽一说,她也觉得奇怪:“你摘手表也不会放在肥皂盒底下呀。——没准就是厨师拿的。”
“肯定是他。”我说。
丽丽一下想起她代厨师给女友写信时提到的那个“错误”。看来,他是在石家庄当厨师时也犯了同样的“错误”,被发现了,所以才到这个谁也不认识他的新地方来打工的。
这个厨师看上去很憨厚,和人打交道都有点腼腆,怎么会偷拿别人东西呢?也许他有心理缺陷,患有某种控制不住的“强迫症”吧。
1人点评 收起
  • huidaqing 我在路上也看见过倒三角的电力铁塔。我觉得设计者是考虑节省占地面积,才如此设计。也上面有电线牵着,下面有拉线拉着,稳定性比正三角不差。 2020-8-26 09:14
发表于 2020-8-12 04:58 120 只看该作者
骑车旅行记(61)

  遍 地 古 迹

1996年4月1日             禹县——郑州近郊

今天路边第一次出现温室暖棚。街上偶尔有卖甘蔗的,显然是从南方长途运来的,心已经烂了。真是北方了,饭店里面条便宜,米饭贵。中午吃一顿米饭炒菜,每碗饭要1.5元,才二两,让人吃惊。

河南的古迹真不少,沿途不断。除了前两天遇到的张衡墓,今天上午又在路边遇到一处“郑韩故城”遗址。这是一条长长的土墙,望不到头儿,类似维修前的北京元大都城墙遗址。我爬到土墙上去“怀古”。土墙约10米高,墙顶宽窄不一,从三四米到七八米。墙上长满衰草和酸枣树丛,中间有一条人踩出来的小径。目力所及,一个游人也没有。我顺着小径往前走,不断有四脚蛇被我惊起,飞快钻进草丛深处。我有些怀疑,这“郑韩故城”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那个郑国、韩国吗?为何这座普普通通的土墙能保存这么久?可惜的是,标着“郑韩故城”的水泥牌上,什么文字说明也没有。向城墙两边望去,北面是大片农田,而南面的荒地上,正在兴建一处高级别墅区,车水马龙。土墙上风不小,不敢逗留太久,走了几百米我就返回了。
中午在公路右边,又见到巨大牌子,上面画着个长着胡须的古装人,人旁边画着一个圆坟墓。我和丽丽老远就开始猜这会是个什么名胜古迹,可谁也猜不出来。到跟前一看,上面写着文字说明:后周祖陵——向东1000米。原来是后周的祖陵,埋的是郭威和柴荣。我向东一望,全是麦田,几百米外是一道小丘岗,并无任何路可以通过去。
无奈,只好放弃,继续赶路。走了不远,又见一个同样风格的大牌子,同样画着古装人和坟墓,上写:“向东1500米,华阳故城。炎帝诞生地……”向东望去,也同样是麦田、丘岗,没有路通过去,让人奇怪。
过了一会儿,又是一个大牌子……
又是一个……
其实不仅河南,整个中国大陆都布满了古迹,即使在很偏僻的地方也是如此。举两个小例子吧。我1988年在福建从北向南骑行时,一天,在一条僻静的土路边,忽然看见一个巨大的石牌楼。一般的石牌楼都是纪念某个守寡的贞洁妇女,但它们的个头都不是很大,而且大多立在某个村口或村中。但这个石牌楼明显不同,又宽又高,而且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我立刻停下车,走过去仔细查看。牌楼显然是“原装“的,斑驳的石头上布满青苔。上面刻的文字已经看不太清,勉强可以看出一个大意:原来是纪念清朝的一个将军XXX,他在XX年的时候率兵渡海打败了郑成功(?),收复了台湾,因此立此牌楼予以纪念。郑成功打败荷兰人收复台湾的故事我们从小就知道,但这位将军为了清朝又再次“收复”了台湾的事我可就一点也不知道了。
还有一次,也是在福建,中部还是南部我记不清了,反正是丘陵地区。在一个小山岗上的一条普通的土路边,也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忽然看见一个近一人高的石碑,上面刻着红漆字:“宋郑虎臣诛贾似道处”。石碑显然是旧物,红字很鲜艳,应该是新染上的。郑虎臣我没有听说过,但应该是一个忠臣;贾似道我听说过,是一个奸臣。也就是说,这里,我脚下的这块土地,就是当年的忠臣郑目力所及,一个人也没有虎臣处决奸臣贾似道的地方。我站在石碑旁,举目四望:满山满坡的青翠,目力所及,一个人也没有。又低头看看自己的脚下:普普通通的野草,平平常常的荒土。不由心生感慨:往事越千年啊,我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就误打误撞地站到了一个特殊的历史节点上了……

天还很亮就快到郑州市了。不再继续骑了,因为进了城,就不能搭帐篷露营了,更不能野炊。大城市的旅店和饭馆都贵,我们决定就在郊区找个合适的地方停下来,野炊、露营,明天再进城去逛。
野炊的时候,我犯了一个低级错误:因为柴火太潮,火生着后又灭了。我不假思索随手拿起装着酒精的小铝壶就往已灭的柴火上倒酒精,结果“轰”的一声,酒精被残存的灰烬点燃,并顺着小“瀑布”(自小铝壶口浇下)一路而上,引燃了壶口的酒精,于是巨大的火舌“呼呼”地从酒精壶口喷出……我猝不及防,本能地迅速丢掉手中的小铝壶……幸运的是,小铝壶恰巧被我扔到了旁边的一个渠沟里,里面没有什么可燃物。更万幸的是,当时丽丽去找干柴了,不在旁边。如果她当时坐在我对面,或我把小铝壶甩到了她身上,那后果真是不堪想象了。事后我认真检讨了半天:自己看了那么多野外生存的有关书籍,还给一些爱好户外的人讲过课,怎么就犯了这么低级的错误?想来想去,原因就在于:我误以为灶火已经完全熄灭了,忽略了有残存余火的可能。今后,只要是已经烧过的柴火,绝对不要往上面倒酒精!

晚上在郑州近郊一片小松林中露营。因为天黑了,没有人围观,四周静悄悄的。搭好帐篷,收拾好东西,刚准备躺下,丽丽(刚检查完帐篷门和通气窗)忽然小声告诉我 :“帐篷外有个人!”
我从通气孔向外一望,果然发现离帐篷八九米远的林中小径上有一个黑乎乎的影子。我看了一会儿,发现那个黑影一动不动。我不敢大意,慢慢钻出帐篷,轻手轻脚绕到黑影后面,仔细观察一下。黑影果然是一个人,大约有二三十岁,站在一棵树旁,但看不出他在干什么,也不知他为什么一动不动。真让人心里打鼓,我绕回帐篷,把野外生存dao取出来,放在手边,心想:“他是干什么的?为什么站在那里?旅行都近尾声了,怎么又遇上事了?”
我和丽丽谁也不敢睡,轮流从通气孔看着那个人。谢天谢地,那个黑影终于动起来了,又是打拳又是踢腿,一招一式的,原来是个练武术的人!刚才他一动不动,大概是在“站桩”或者“运气”吧。我长出一口气,对丽丽说:“放心睡吧。练武的人都讲究武德,不会无故害人的。”
这天晚上,我和丽丽都睡得很好。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1人点评 收起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