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9941

主题

西北

鳌太穿越游记

[复制链接] 查看:24593 | 回复:112
发表于 2021-6-1 11:58 41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1-6-1 11:58 42 只看该作者

也许是雾的关系,眼前的九重石海并没像有的游记中所说的那么陡峭险峻,基本上呈20~30多度倾角阶梯状向上延伸,指向在大雾笼罩下望不到顶的天际。但满眼奇形怪状,棱角分明的砾石小的小,大的比人还高,一眼望去根本见不到路的巨大石海实实在在摆在我们面前。

队友们在稍事休整后,起身开始了攀登九层石海的攻坚。年龄最小的四海经过我时,塞过来一支葡萄糖浓缩口服液说我有多的,而后立马开启四驱模式,打头阵带领队友们迈向石海,向上攀爬。年轻就是好啊!休息片刻就满血复活,俺自叹不如。等我在原地喝了甜的发苦的口服液(还是第一次喝这玩意儿,据说挺管用),转头朝石海上望去,已经只能看到他们各色冲锋衣的背影了。一转眼整个队伍已经一个个在我眼前消失在向上的攀爬中,我赶忙背起登山包追赶上去。

站在根本无路可走的茫茫石海中,我一路反复而又十分小心,不断仰望和低头寻找好落脚一些的石头向上攀登,怕一失足成千古恨。随着不断拔高,越往上雾气越大,而且风也渐渐大了起来,还是看不到难以望其项背的山顶,太白梁始终神龙见首不见尾。但只要努力一直向上,向着浓雾的方向往上爬就是胜利。爬完一层又一层,一层还比一层高,层层之间再零星送你两小层,层层反复。

离山顶在不断接近,上帝之手似乎正在向我召唤,那里是永恒世界至高无上的居所。传说进入天堂是人死后最盼望的灵魂永远的归宿,但天堂虽好却谁也不想去。还是继续赶路,尽自己的洪荒之力向上攀爬。好在老天一直没有下雨,得奋力拼搏向上,尽快摆脱这无穷尽的煎熬。

通过这两天体力的超常消耗,加上营养没跟上,这一层又一层的石海爬得我真是生无可恋,但想出去还是得不停的向上,直至上到九层石海的顶面部(海拔3523米),看见攻略中照片里的标志物才停下来。一看时间,一小时二十三分钟,这也是此行在徒步过程中唯一的一次比较精确的计算走某一段路所用时间,说有些飞毛腿爬九层石海只用时半小时左右,汗颜。看到前方西北角处垒了一些石块上插着两根裹着各色布条的木棍,孤零零的,特别醒目,据说又是一处纪念一位不幸在此遇难的驴友位置。好可惜,都穿越了一大半的鳌太线路,命殁于此。然而转念一想他还是幸运的,已经在地狱般的鳌太线上走到了离天堂最近的地方,还算死得其所。安息吧,愿他在天堂快乐,不再孤单,在那也有路徒。看来我比起他幸运多了,还在苟延残喘着粗气,已经很不容易了。











发表于 2021-6-1 11:58 43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1-6-1 11:58 44 只看该作者
好累好累。队友们在上面各种拍,我拖着沉重的脚步,踟躇着前行找到那最有标志性的木桩处拍了照。便笨鸟先飞,继续赶路,我走得慢,好在我可以不停地走。下到东源营地时队友们早我到达,正在休息喝水吃午饭。互相招呼后越过队友继续前行至大石河营地,在河边大片草甸和矮柏夹杂处找了一处开阔地,才卸包一屁股靠坐在一丛厚厚的,枯黄的麦冬斜躺下来倚着登山包休息。

此时已是下午一点钟左右,雾在不远处河谷的上空翻腾,天气还不错,虽然太阳被远处的云雾遮挡住了看不到,但明显能感觉到辐射下来蒸腾的热浪,湿热的感觉像是身处大夏天城市中的傍晚,空气闷热而又潮湿,然而太阳的光芒始终无法撕开浓雾中的天幕照射进来,人像笼罩在蒸笼里的馒头,浑身直冒汗。视野相对还是比较开阔,两边坡上都是矮矮的松树林,中间一条干涸的河沟,河床里全是石头,伸向远方,没有水。原来大石河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平时不管在家还是单位里,吃好午饭都会眯一小会儿,这时到点了,加上劳累过度,睡意来袭,不知不觉昏沉睡了过去,但没多久忽然被一阵凉风吹醒,一阵莫名的恐惧感一闪而过,忍不住打了个寒颤。猛然间下意识想起在攻略中别的驴友提到的曾经在这里发生的一件事。他们在路过此地时发现一具盖着雨披的女尸,不知道她是谁,也不知道她从哪里来,不禁一阵惊恐。睁开眼赶忙翻身坐起四下张望,查看一下她当时所处的位置是不是我躺下的所在。

不知何时周围起雾了,左手边阵阵雾气被微风从北侧山谷吹来,渐渐在整个河谷弥漫开来。这天说变就变。我清醒过来,也不觉得冷,体感比刚才凉爽了好多,这里的天气真怪,一会儿极度湿热,一会儿有风了顿时有秋高气爽的感觉。

“走了走了”队友们从雾中走来经过我身边,指着大石河对面的山坡向我挥手。我起身上包跟上队伍过大石河,钻进河对岸的松树林开始上坡。

走不多久队友们又停下来休息,我还不想休息,便继续前行,他们也不说话,这一路习惯了我突前突后,交替行进,已经见怪不怪。我也明显感觉到他们的休息次数多了起来。一直走到没了树林和草甸,眼前都是石头的地界才停下来。












发表于 2021-6-1 11:58 45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1-6-1 11:58 4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aoyu子云 于 2021-6-18 05:15 编辑

眼前出现了一道望不到边的石头墙(石梁),好像是人为垒起来的,齐刷刷的立在不远处的雾中,估摸着前方就是万仙阵了吧。大自然真是神奇,鬼斧神工。这时候大雾从右侧山梁夹着雨滴迎面刮来,气温明显下降了不少。大家都停下来穿上了雨具拉严实背包罩,四海拿着手机对照检查轨迹,然后鱼贯前进。

我们一行七人从石梁中间一处带红色箭头的石头旁上了台塬,无数石碓和玛尼堆展现在眼前,看来传说中的万仙阵到了。相传《封神演义》中通天教主在诛仙剑阵被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等人破掉之后,集合截教所有第二第三代弟子,在钻研诛仙阵图之后,又摆下的一个超级大阵,号称“万仙来朝”。虽是虚指,但也说明人数之多可想而知。

神仙打架我们也看不懂,与其说怕殃及俺们这些连小鬼都不如的凡人,倒不如说是怕天气再度变坏,还是早早撤离,万一真被法力无边的星宿老仙缠上可就麻烦了。

继续在大雾中赶路,庆幸的是依稀可辨脚下石头上的红色路标,一路可以作为指引,但是路程和天气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加之今天是上山的第四天,走了这几天的路,苦不堪言,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台塬上风雨雾明显大了些,虽然都是石头,但地势相对平缓。一眼望去,眼前无数的石笋石牙间夹着大量的玛尼堆簇拥在雨雾中,大小高低不等。万仙阵上满山石芽石笋,貌似尚处于发育期的青少年。纵横交错,星罗棋布。栉风沐雨,蔚然成林。还好发育不全,不高,没云南石林那样,否则经过这里就是迷宫,还不得出多少事儿呢。

过了万仙阵随即上到东跑马梁。跑马梁,天气好的时候晴空万里,一马平川。天气不好的时候没有任何遮风挡雨之处,瞬间变成了可怕的地狱,已有多名驴友在此遇难。据一位无数次走过鳌太的前辈驴友说,走鳌太要看运气成分有多高,因为你即使选择了一年中最适合走的月份,也千万谨慎,因为你只要选择了走鳌太,不管何时,你都是踏上了作死的节奏,就是你碰到了好天气,一路顺风,也只是你运气好。但千万别装逼,出事的可都是强驴!而且别瞎BB的吹嘘,这样早晚翻船,这就让我想起我们公司的安全口号,你平时的习惯性违章不出事是偶然,出事是必然。然而很多碰到好天气顺利穿越的驴友却忽视了这一点,发布低估难度的攻略,却在不断的误导后来者。否则发生山难的不会有这么多了。

我们这次一路虽然风雨雾交加,但并不大,就是气温有点低。能见度也还可以,在十几米开外,能看到队友们边等我,边正在查看轨迹,顺便喊我跟上他们。见我出现在他们视线内后便继续赶路。走了好一阵子后,我累的不行,登山包本来就重,加之帐篷和睡袋都是湿的,增加了背负,体力大大透支,有消耗殆尽之感。我努力走着,竭尽全力跟上他们,走在队友的视线内。看不远处的队友也离我越来越近,回头的样子也是疲惫不堪。其实我何曾不想快速通过呢,但无奈身不由己越走越慢,两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

“怎么样大叔,能走快点儿吗?”此时走着前面的领队慢下来问我情况如何,意外看到后面跑上来的阿甩,吃惊说“你不是一直在前面么,怎么跑后头去了?”“我摔了一跤,你们也不等我”他没好气地说,见了我又气呼呼嗔怪道”走这么慢,犟啥犟,背不动分给我们帮你背就是了,你走不动还拖后腿,连累我们。”“不,我自己背。你们先走,我会跟上来的”是驴或多或少都有股犟劲,有时还是倔驴加蠢驴,我也来气了。在队友的不断催促下干脆找了块大石头靠上去休息,任凭你们怎么催都不走了,大有你们越催我越慢,再催熄火的架势。我实在走不动了,我要休息会儿。

看着眼前雾中望不到边的大梁,据传这里曾经是古代名将韩信演练兵马的场所,心想去他的,我信你个鬼哟,只是又一个美丽的传说罢了,古代真要跑这么大老远来操练兵马,不要说路途艰难遥远,也是件十分劳民伤财的事情,而且要在这么艰难险阻的地儿秣马厉兵淘汰率极高,除非他训练的是特种兵,这样的话太白山这里除了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以外,现代特种兵的历史也得改写了。

此时一路跑前跑后,担心我和大家的领队终于忍不住又一次跑回来催我快走,神情哀怨地说此路段非常危险,让我尽量快些跟上队伍,迅速离开这里。

“我实在太累了,已经超极限了,你再催我也没用,我要休息一下。”我心里也非常不好意思,知道拖队伍后腿了,在领队的再次催促下,安慰他说:”我走不快,但是可以慢慢的走,你放心,不管前面出现什么我都能克服,有山我会慢慢爬过去,有河我会趟过去的。你放心吧,你们先走吧”。

“不,我陪你一起走。”领队听我这么说才彻底放下心来说”我相信你。但我的裤子都湿了,我冷,都有点失温了”。随后他不再催促,也不再说话,缓慢向前迈着沉重的步伐。我知道此时他也徘徊在奔溃的边缘。其实大家都在努力坚持。谁都没有放弃,或者说谁都不想掉队留在这里。

一路上,领队陪着我,四海带领其他队友,不断的查看手机上的轨迹,加上一路地上石头上都有指路的红色箭头,黑着头走过几乎已经垮塌的雷公庙,此等苦寒之地早已没人居住。顾不上驻足停留,随手拍了张照,在细雨侬雾大风中匆匆而过,原来心目中对雷公庙美好的记忆成了现在只是一个目标和路途中的参照物。终于好不容易走到了攻略中通往拔仙台和大爷海分叉的标识地点才停下来,不知谁说了句往大爷海吧,此时也不用商量,也没得商量,一行人便不约而同乖乖的往大爷海方向艰难地走去。

这时候大伙儿都疲惫不堪,意识模糊,并且有些转向,一时不知道往哪个方向走。好在心里都明白离大爷海已近在咫尺,因此都不再焦急。大家放慢脚步,直到看见路旁竖着的指路牌,才猛然顿悟已经进入了太白山景区。便沿着指路牌和地上的红色油漆箭头标识继续前进。直到走上一处高坡,看见攻略中照片里的绿皮活动板房,在忽隐忽现的雨雾中特别的显眼甚至是夺目,才知道真正到大爷海了。



















发表于 2021-6-1 11:58 47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1-6-1 11:58 4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aoyu子云 于 2021-6-18 05:18 编辑







据书记载:太白山的主体由规模庞大的花岗岩组成,几经构造运动,大自然残酷无情的凛冽侵蚀下,形成了现在太白山奇峰林立,山势峥嵘的景色。山上保留了第四季冰川遗迹。拔仙台、文公庙、西跑马梁一带为秦岭山脉的古冰川发展最可靠的实物资料库。太白山顶拔仙台附近角峰、槽谷、冰斗、冰坎、冰阶等历历在目,石海、石环、岩柱等千姿百态,形状各异。是第四纪冰川活动的中心,故各种冰川地貌都分布于周围。成书于北宋年间的道教典籍《无笈七签》记载,早在东晋以前,太白山就已经被列入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十一洞天,证明太白山在道教中的地位可见一斑。所谓“十里十寺,五里一庙”可想而知太白山也是一座“儒、道、佛”三教合一,和谐共存的文化名山。

    我们终于登上祖国东部海拔最高的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国的中央水塔,领略到了依稀可见、仿佛可见、却又看不真切的景致和历史。

    今天等于又几乎走了计划中两天的路,这一路的艰辛每个人只有自己心里明白,自不必说。下到大爷海高山客栈,在领队百舸的安排下住宿,吃饭,睡下。这时候有了高山客栈,谁都没再去想露宿野外;有了餐厅,谁都不想再自己烧水做饭,哪怕很贵。因为那里的饭菜确实贵得离谱,而且味道也可想而知,然而对于我们来说已是美味佳肴。



发表于 2021-6-1 12:02 4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aoyu子云 于 2021-6-18 05:19 编辑

D5(2020.6.11)屋外整夜狂风暴雨,然而对屋内奔波劳累了四天的我来说影响微乎其微,每当被肆虐的风雨吵醒瞬间又昏睡过去,因疲劳过度,都懒得翻身,也算是一夜好睡了。直至早晨六点多,在领队猛蹬床板的梦呓中惊醒过来(小家伙可能鬼压床了),随之又恢复静寂,这时屋外也没啥动静,我又躺了会儿,再无睡意,便起床去屋外洗漱。

走出绿皮板房,感到老天爷的坏脾气收敛许多,薄雾微风小雨。眼前就是大爷海,位于拔仙台北侧紧贴槽谷,呈满月状,湖面不是很大,据说有13.8亩。近看一汪静翳的湖水,有三两只不知名的鸟儿飞行敏捷,鸣声啾啾,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净水童子。但是在晨雾中看不真切,其实就是看见了也不认识。如果称这湖是神湖,这水是圣水,那这鸟就是守望洁净这汪神湖圣水的清道夫了。奇怪的是湖面基本上常年保持这个高度,也许湖水下面不知道上下左右饶了多少个弯,为的是让来人一睹它的神奇芳容。据说这里没有天坑(也许还没被发现),但有天眼。山上的天眼与山中暗河相连,据传曾经有人倒入麦糠竟然漂流至山下小河流出,犹如人体身上的筋脉,四通八达。所以秦岭这一段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

顺着板房墙上箭头所指方向去屋后陡坡边的茅房上大号后回到板屋内,发现队员们都已经醒了。由于此次鳌太徒步到达大爷海基本上算是完满成功,伙伴们心情愉悦,气氛热烈地正商量着是不是上拔仙台看看,毕竟这里山高路远,人迹罕至,来一趟不容易,总归得去打下卡吧,下次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来呢。于是除了爱睡懒觉的阿甩和阿珊。我们其余五人出门上拔仙台。昏睡了一整夜的我这时候状态还没完全恢复,就像一部老掉牙的手机,重启也增加不了多少内存,就是觉得不能错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所以在心里说服自己,强忍着膝盖的疼痛跟着出门上山。

‘’太白积雪六月天”是关中八景之一,在过去那寒冷多雪的年代里,巍巍高峰,终年积雪,银光四射,百里可见,古代文人墨客有诸多描述,可见太白盛夏积雪之奇观胜景确实由来已久,非夸张与虚构。近年来,由于气候逐渐变暖,兼之冬季降雪减少,盛夏又多出现伏旱高温炎热天气,因而“太白积雪六月天”的景象已很难看到了,因为我们此行就是六月初,沿途只看到围成湖背阴的岩壁上大大小小挂着些许冰雪,星星点点,看来这奇丽景色以后多半也要成为美丽的传说了。

攻略上提到拔仙台是太白山之巅,海拔3767.2米,相传殷周之战结束后,是姜子牙封神之地,故名“拔仙台”,也称“拜仙台”,建立在三面凌空,一面高旷坦荡的高山平台之上,十分险要。从下向上望去,悬崖峭壁,峰顶庙宇凌空,锷刺蓝天,诗人李白有“举手可近月”之形象比喻。拔仙台四周,南北气流翻越之时,脚下白云漂浮,头顶霞光万道,夜间狂风怒吼,推门敲窗,雪飞云涌,使拔仙台更加神奇壮观。庙宇正殿供奉周武王,旁供三太白。

我们五人沿着斜坡上的路标步履蹒跚,拾级而上,攀上去后发现却是另外一番景象,现实情况跟书上描写的大相径庭。算不上平坦的台面还算开阔,途中经过两小座类似道观的空石屋,到达拔仙台最高处发现庙宇残垣断壁,破败不堪,一处屋顶早已坍塌,几排铁瓦堆在台阶旁依靠着石墙,原本两进深的屋子内地上散落着一些石块和杂物,可见这里的环境有多恶劣。在所谓的正殿也没看到各路大神。对于三太白民间有多种说法,其实不必多去加以追究到底是谁,现在谁也说不清楚,也无法考证了,反正都是美丽的传说而已,就看你是怎么看的了。因为人们总是把有气节,高尚的人封为管天、管地、管水、管物之神灵,借此以吐露他们的心声。

幸运的是今天天色阴沉,能见度却还可以。站在拔仙台极目远眺,向东望去,云海中山峦重叠,如犬牙交错,一抹微弱的亮色在远处天际要出未出(就这天气也不奢望看到日出);向西直通跑马梁;向南则大雾弥漫,啥都看不见;向北是黑虎崖和十二重楼山,山腰上一条石路蜿蜒曲折,通向我们今天即将要下山的路,翻过去就是文公庙了。唯独脚下的拔仙台如鹤立鸡群,群山揖围其下,如众星捧月,景象别致。果真是“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遗憾的是山顶风大,待了半小时不到浑身哆嗦,而且俗话说好景不长,又开始下起不大不小的雨来,我急着下山,错过了下拔仙台途中左侧北上方,形似朝笏的二爷海和处于槽谷中,形似玉如意的三爷海。下来后才知道脚力快的小白和四海去看了二爷海。                                                                                               










发表于 2021-6-1 12:02 50 只看该作者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