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56099

主题

广东

干饭人的318骑行记 全篇完

[复制链接] 查看:27940 | 回复:144
发表于 2023-12-26 13:36 11 只看该作者
这里来讲讲胖哥的故事


胖哥原名已经不可考,胖嘟嘟的身形,热情的能量场,嗓门大,会吆喝。初次认识是在雅安投宿的小旅馆中。由于我和小朱到的比较晚,进到房间时,胖哥和刀哥、都城都已经洗过澡,聊开了。胖哥是搞直播的,三年前,直播还没有现在那么普遍,但那时胖哥已经直播自己骑车进藏三年了。看胖哥毫无训练痕迹的身材,似乎不是网上连年进藏的大神,了解后才知道,原来他每次进藏,骑的都是电助力单车,电门一拧,不用蹬不用踩,无声无息、呼呼地就往前跑。虽说胖哥进藏几年了,但一次也没骑到拉萨,每次都是这样那样的的原因,半路就折回了——当然,也包括这一次。胖哥的预算可能也有限,从成都租来的电助力单车年久失修,路上坏了几次,在天全就给我们碰上了。


胖哥的电助力车躺在路边,拧电门电机转,带动链条转,但后轮就是不转,车子动不了。骑车很久、经验丰富的刀哥一眼就看出了问题——后轮塔基坏了,没法搞。彼时我还是骑车出入门,很多单车名次还不熟悉,刀哥可以说是我入门的启蒙导师,塔基这个词,就是在天全学到的。


(塔基的工作原理,单向的红色弹片卡住棘轮座,驱动后轮转动。胖哥的车可能是弹片故障,或者是棘轮座打滑了)


没办法,胖哥只能打电话给租车店的老板,据说后来是打了个车回到雅安,修好了再继续上路。我们人力驱动的,当然就没法等他了,看着他电话联系妥当后,就继续往天全县前进。


中午到天全县时,雨堪堪就停了,云收雾散。刀哥和都城照例是先到了,提前安排好了午饭点,大家都把衣服拿出来晾干,问老板娘借了电吹风把袜子吹干,路边到处铺开的衣物,像是在自己家里一样随意,丝毫不顾狼狈。离开成都一段距离了,海拔渐高加上雨骑,大家都把薄外套换成了软壳,凉意渐浓。


(午饭是各种菜炒肉+豆腐汤,餐桌支在路边,自己上菜打饭)


收拾干净、菜足饭饱再加上停雨后的天朗气清,下午的骑行来得额外惬意。雨后的二郎山麓,随手一拍,就是大片。风景在路上,我一直这么认为。


按我们的脚力,二郎山一天是爬不完的,第一天先到了新沟,位于上山途中、距离垭口还有约2/3路程山腰上的一个小镇,行政上还是属于天全县。这样的安排,是根据标准25天川藏骑行攻略来计划的,一天100公里左右,遇到翻大山的爬坡,就尽量分两天来完成,适合菜腿。


318国道路边的几排房子,就是一个小型的聚集点,属于57318的联盟客栈。有些农户用自己的房子做成了民宿,一层自己住+厨房/餐厅,二三层用来招待过路的旅客、司机还有骑行者。客栈的老板娘是一个很和善的大妈,从面相看,完全没有生意人的精明与狡黠,憨憨的问我们晚上要吃什么。房费收的倒也不含糊,80/晚,包早晚两顿,属于一路上价格比较高的一家了。

发表于 2023-12-26 13:36 12 只看该作者
关于骑行的消费水平

318骑行一路上,只要是笨笨介绍的落脚点(其他心旅、517的也差不多),一般都是50-80/晚,包早晚两顿,一般就是四人间,公共卫生间的配置。跟以前几百上千一晚标间、五星级酒店的配置,是天差地别,但人的耐受力是无限的,一路下来从刚开始的不适应,到后面的处之泰然,两个晚上,已经完全融入。而且按我一路的观察,这个价位也是一般骑友能够接受的水平,超过100的,就步入摩旅、自驾的消费级别了。在这样的房费水平下, 骑行318每天连吃带喝的花费,大概在100左右,从这个角度看来,骑游,还是一件很穷逼的事情。当然,路上也有很多“高消费”的诱惑,到然乌附近的时候,将会遇到。

似乎是要证明80/晚的收费物有所值,当晚的饭菜异常可口,大妈大爷给准备了四菜一汤,清汤煮菜心,素炒白菜,辣椒炒香干,木耳烩平菇。应该是为了控制成本,肉不多(或许本地猪肉供应本就有限),但每一款素菜都鲜嫩无比,以入口即化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和几位队友回顾,这可能是川藏线上吃的最好的一顿了。大妈说,所有的菜都是自己在后院种的,基本就是开饭前刚摘下来的,带着泥土的清香,是城市中无法尝到的鲜味。世间上最浓烈的鲜味,原来是体力耗尽后那一锅盐分充足的煮青菜。

(干饭人的架势,动作都带风,那一盆青菜汤,是人生级别的美味)
发表于 2023-12-26 13:36 13 只看该作者
雨骑了大半天,身上衣裤都湿漉漉的,大妈热情地搬出干衣机,让我们随便用。在这山沟沟里,居然有这么好的干衣条件,于是精致boy的人设被激活,把两天来的脏衣服都洗了个遍,用尽力气拧干后,全部晾起来。干衣机是那种立式柜子,底下一个热风机的简陋款式,里里外外堆满了我们四个人的衣裤鞋袜,填满每一个空间,每一个出风孔洞。嘶吼的干衣机和不堪重负的晾衣架,看起来也是蛮有喜感的。
新沟位于二郎山中,云雾蒙蒙的天气让被子床铺始终都是湿漉漉的,条件所限,基本就是和衣倒下了,用人肉烘被铺。3月初,成都还是20度的日子,小店里却是冰冷潮湿,裹着被子和队友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多希望有一张电热毯(不要歧视电热毯,它并不是中老年人专属,而是川藏线上小旅馆标配),而不是基本靠抖。


(为了防晒防尘,武装到牙齿的骑行装扮)
睡觉!休息!明天,还要继续爬山呢。
D2骑行小结:雅安-天全-新沟,85公里,爬升1214米,翻了一半的二郎山
早餐 面 11中餐 36住宿新沟包晚饭加第二天早饭 80小计:127


发表于 2023-12-26 13:41 14 只看该作者

干饭人的318骑行记-D3 开胃菜,翻越二郎山


滴滴滴滴,熟悉的闹钟响起,黑暗中顺手按掉,屁股痛大腿痛肩膀痛胳膊痛,再不情愿,也要从热腾腾的被窝中爬出来,开始今天的二郎山挑战。

二郎山是川藏线上从成都平原到青藏高原的第一座高山,也是必经之路,十几年前骑行318,只有一条老路,也就是要从5150米的垭口翻过去。1999年建成二郎山隧道后,天堑变通途,只需要爬到2182米的隧道口,难度大大降低。走过二郎山垭口,成为老一辈骑行人永远的自我回忆了。偶尔也会有牛(no)气(zuo)冲(no)天(die)的勇士抱着复古的勇气来挑战老路,据说已经年久失修,长满荒草,这种自找苦吃的挑战,也会在骑行圈稍稍泛起一些波澜。


早饭是标准的番茄鸡蛋面,一般面条都会加量,来应对骑友的大胃口——充足的碳水才能提供足够的能量消耗。我还在心心念念昨晚青菜的香甜,问大妈还有没有剩下的,意外的惊喜是还有几根,大妈经不住我的纠缠,一把全都给煮在了面里,几分钟后碗底朝天,留下满口的齿颊芬芳。


在新沟告别了大妈后,出门右拐就是爬山,没有一点点缓冲。据说路上没地方吃中饭,也担心爬到半路肚子饿受不了,刀哥很有经验、事后证明也非常英明的建议买个大饼带在身上。话音未落,像是上帝安排好了一样,3块钱的葱油饼,刚刚炸出来,就在路边,甚至都不用拐个弯,微信扫一扫就到口袋里了,沉甸甸的,心里就有着落了。


关于爬坡


不知道大家对爬坡是什么样的心理感受。过往几十年在城市的生活,尤其是在南方珠三角冲积平原,“坡”就是一个汉字,是不认真观察都感受不到的速度略微减慢,是发动机稍稍发沉的轰鸣,是过江过河的前奏,是不可避免的一个小山包,是城市丰容的故意而为之……总之,坡,就是一个自然的存在,对生活不构成任何影响。
骑行318,坡度变成了能直接从后轮传递到双脚的体感,发动机轰鸣变成了双肺的抽搐。骑行平路时两颊生风在到达坡底的那一刻:爬坡变成了路旁没脚积雪叠加浑身冒汗的强烈反差……
爬坡是鬼见愁……爬坡是被迫无奈加硬着头皮……
从藏地高原回归平原后,对周遭环境的细微变化变敏感了,即使是坐车、开车,根本不需要双脚发力时,也知道坡就意味着海拔提升,意味着化石燃料(骑车的就是有机食物,简称“烧饭”)通过动能转换成位能的做功,那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世界上,又哪里有轻松的事情呢。
近几年随着进藏高速公路的分段逐步修通,赶时间的车辆基本都会取道高速,大货车为了节省路费,还是会选择传统国道。于是318变成了旅人观光大道+物资运输干线的奇特组合。不辞辛劳吃睡都在车上的大货车司机,沉默寡言、蓬头垢脸,与开着高性能小轿车、身穿白净羽绒服大呼小叫的游人同时出现。每当日落时,在投宿点,他们自然分开选择不同价位的旅店,日出天边后,他们又汇集在一起,共奔前途。骑行者,就变成了他们中间更奇异的点缀:大货车司机眼中的“吃饱了撑的”和旅人眼中的“勇士”。三种身份,三个平行宇宙,我们是谁,我们又要去哪里?

为了降低爬升的难度,上山的路都被修成了蜿蜒的蛇形。都说转角会遇到爱,骑车界两大谎言,一是“今天休闲骑”,二是“顶住!转个弯就到了”!在这之前,我确实没有像今天这样骑车爬过坡,刚开始还志得意满,双腿发力企图维持住不断变慢的速度,心中不断默念谎言第二位,“马上就到了……”每一个拐弯,都是希望伴随着幻灭的过程,没有遇到爱,但见到了更多的弯。终于,我学会了妥协,将齿比降低(也就是用更小的前面牙盘,带更大的后轮飞轮),将速度降下来,用时间换坡度。


千百万年地壳运动造就的山就在那里,想要通过蛮力快速征服它,瞬间抹平时间的印痕,有点不切实际。


(为了降低爬坡难度而蛇形走位的盘山公路)

发表于 2023-12-26 13:41 15 只看该作者
及至半山腰,堪堪下起了雨雾,阳光照不进来,困在山中的水汽笼罩在周围。内衣已湿透,但手脚冰冷,双肺喘如老牛,一脚蹬到底,只能前进半步。刀哥和都城脚力都好,领骑后和我们的距离不断拉大,直至看不见。我和小朱体力差不多,始终前后保持在一起,大家都是第一次骑行上路,总有种孤独的不安全感,嘴上不说,但前后能看到个人,能放心多一点。


呼哧又呼哧,划圈复划圈,雨衣穿了又脱,衣服边骑边脱,终于翻出了二郎山的峡谷,上到山冠部分,见到了“天光”,眼界逐渐开朗。大厨说得没错,3月的二郎山,积雪还未化,温度在0度左右,只能靠爬坡不停烧饭散发出的热量来维持温度。极少见到雪的我,在这种半野外的环境中,有种莫名的恐慌感,希望赶快走出寒冷的包围圈。


(翻出峡谷,见到天光,路边未化的积雪,不觉得很冷,徒添荒凉感)


临近隧道口的时候,路边开始出现显示到隧道口距离的标志牌,距离随着标牌的密集一点点拉近,却总有怎么骑都骑不到的感觉,前路似乎有无尽的弯要拐。


终于,最后的那个弯,它出现了。


结束了,今天的难关终于结束了,似乎也没那么难嘛。在隧道口摸出那个准备已久的葱油饼,拿在手中像个胜利的火炬。隧道口旁边有个观光平台,几辆小轿车停在旁边,司机、游人下车拍照,轻松自然。我喘着粗气,将自行车滴溜溜地滑行到旁边,示威并炫耀般站在他们身旁一起远眺山景。开车和骑车,我们爬上了同一座二郎山,但又不是同一座二郎山。


(隧道口/垭口合影,第一关打通)

发表于 2023-12-26 13:41 16 只看该作者
首先,还是要安全通过隧道。


川藏线上的隧道都比较窄,一去一回双向两车道,没有自行车道,也大多没有路灯,从隧道口进去几十米,没有车经过时,就是如永夜一般纯纯的黑。有车经过时也不好过,特别是大货车,对向开来时,几十吨的大怪物夹杂着发动机的轰鸣,在密闭的隧道中形成一股强烈的声场,由远及近的向你压过来,经过时,自行车会被大货车带起来的横风吹得歪歪扭扭的。后来有经验了,知道大货车要经过时,会屏声静气,扶好车把,和风浪对抗。大厨在出发前就提醒我们,进隧道前一定要做好准备,主动打开前后灯,为了能在黑暗中看清路面,也为了过往车辆能知道这里有个骑行者。主动和被动安全,都要做足。


5公里的二郎山隧道带着些许的下坡,一刻不敢怠慢,很快也通过了。出到隧道另一边的那一刻,哇,阳光明媚,景致完全是两重天。

(弯弯曲曲,我们就是从远端的那个山坳里爬上来的)


依然是大厨传授的,川藏线上的坡,不是城市里的小坡,而是真正的大长坡,一下就是几十公里。最重要的是保证刹车的有效,还有保暖。高原上的风,是透心的凉,吹到脑袋受到风寒,可不好玩。我这个南方的孩子被吓怕了,围脖、冲锋衣、雨衣雨裤(雨衣除了挡雨,挡风也是神器),能穿的都穿上了。事后证明——有点热……


(二郎山下坡前的“过度”准备,头套雨衣雨裤羽绒)

发表于 2023-12-26 13:41 17 只看该作者
上坡如便秘,下坡如拉稀,话糙理不糙,名副其实。二十几公里的下坡是什么概念?以前从来没有体验过,大概就是对前面爬坡的回报吧,刹车刹得来令片发热冒烟、刹得双手发酸、双手紧张抓紧龙头以致小臂发胀。连续放坡大半个小时,像是要钻到地底下去了。一下子就溜到了泸定,爽!因为有了下坡,爬坡似乎都可以再来一遍。


刀哥和都城找好了一家饭馆,自行车就大刺刺的放在外面人行道上,不锁不看的,我这个城市来的孩子还是有点担心,万一被偷了,不就行程结束了吗?老板知道我的顾虑后,不太敢不礼貌但又极度嫌弃的给了我一个眼色,“谁会动你的车呀,别担心些没用的”。可能是我多虑了,也确实,此后经过的每个落脚点,自行车都是随随便便乱放,越小的地方,人与人越熟悉,这种明显的小偷小摸,似乎越不容易发生。


听了饭店老板推荐,特色菜是酥肉,上来一大锅,好多肉呀,味道真好极了。吃完后在小饭馆外大刺刺的坐着、晒着暖暖的春日太阳,吹着丝丝凉风,别提有多爽。


(奢侈的酥肉,吃得差不多才补拍照,右侧的饭桶,已经是第二桶了)


泸定,只要稍微接触过共和国简史的,都知道有飞夺泸定桥这么个情节。故事情节里的,是木板的老桥,基本上已经废弃不用了,两边拦起来,收费十块可以上去感受一下。用于实际交通运输的,是新修的水泥桥。按我的习惯,景点是不进的,远眺一下就好了,风景,在路上更美。


(重新修缮后的老桥,10元单边通行,据说如要原路返回,还要10块)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3-12-26 13:42 18 只看该作者
泸定是个大地方,商业繁华。脚力好的骑友,会在前一天从雅安经过新沟,一天直接翻越二郎山,晚上住宿泸定。这样可以节省1天的时间。我的脚力不好,基本上按着偏保守,每天100公里不到,爬升1000米以内的攻略在走。如果中午到达泸定就住下,就太浪费时间了,于是利用下午的时间,往前赶一点路,前往川藏线上的第二座山——折多山的山脚——瓦斯沟投宿。


于是,下午的任务就比较简单了,从泸定出发后,基本上是起伏的平路,中间钻过无数小型的隧道,沿着大渡河。一直往折多山方向深入。由于泸定的名气,大渡河沿岸修得非常漂亮。河水或平缓流淌、或深湾成湖,湖边往往修有漂亮的凉亭供游人歇脚,一路上平整的沥青路,骑起来既凉爽又轻快,除了迎面吹过来高原特有的凉风,简直像是回到了江南小镇。泸定到瓦斯沟30多公里的路程,时间充裕,没有了上午爬二郎山时的紧迫感,我就慢慢的骑,见到好的景色就停下来坐着看,深呼吸,长远眺。


(大渡河边,高原上的小江南)

发表于 2023-12-26 13:42 19 只看该作者
关于自行车选择


是时候要介绍一下我的座驾了。 随着近年来318国道的不断升级,周边的商业配套也日渐完善,骑行川藏的难度已经大大降低。基本上正常运作的自行车,从10万到几十块的,都能一路骑到拉萨,曾经还见到骑共享单车捆着行李进藏的,虽然属于no zuo no die,但也是个人选择,没啥大问题。对我们普通人来讲,一辆性能相对良好的自行车,能降低骑行的疲劳感,降低路上发生故障的机会,也是很有必要的。
我的车是在笨笨那里租的。捷安特ATX770,传说中的进藏神车。本来都是最好的安排,但坏就坏在我准备工作过细了。出发前问了笨笨关于车的配置,于是又去网上查了这款车的资料,得出结论,我这个身高,要一个大的车架。见到笨笨的第一面,他就问,你就是那个1米8多要大车架的是吧……隔空传来的眼神,上下瞟我几眼,潜台词,你没有1米8呀。事实证明,我高估了自己的身高以及搞错了资料,车架对我来说太大了。只能硬着头皮上,刚开始的几天骑得很辛苦,腰酸背痛。刚开始还以为是自己久疏骑行,习惯两天就好,后来在芒康我的车扎胎了,我借都城的车出去找修车店,小一号车架的感觉,真是太美妙了!即使这样,坚持坚持、忍受忍受,也就过来了,最后也到拉萨了。其实人生也并没有那么多恰到好处,一切在于随遇而安。

今晚的住宿点在瓦斯沟。瓦斯沟是汉藏语混用,瓦斯系藏语音译,意为关口,沟为汉语,两语混合,即指深陡峡沟,也就是一个国道边、上山途中的小聚集点,几十户人家和小旅馆,跟后面的泸定,前面的康定这种大城镇没法比。大地方有大地方的繁华,小地方倒也有小地方的简单与清净。就那么几家小旅馆,门前都有宽宽的停车带供过往大货车、小轿车停靠,楼上住宿,楼下吃饭,隔壁小卖部,方便得很。照例,也是都城和刀哥先落脚,等我们到的时候,他们都已经洗好了,速度之快,让人瞠目结舌。


(瓦斯沟的饭菜,与新沟相比,就差远了)


例行的程序,聚在一起吃饭,把饭干光,洗澡吹干衣服,不需要任何的娱乐和消遣,最大的愿望就是床上躺。一般晚上9点左右就会关灯睡觉,倒也不一定睡得着,只是躺着,休息着,一直到第二天6点不到,天还不亮,但闹钟就已经响起,开始全新一天的赶路。

发表于 2023-12-26 13:42 20 只看该作者
关于驼包托运。


前面提到过现在的川藏线商业化服务已经很成熟了,小白也都可以来一试。商业服务除了比较成熟的攻略、相对固定的投宿点外,还有一项骑友的特色服务,就是驮包托运。
单车旅行,携带行李一般通过固定在后货架上的驼包。行李放在后面,一方面可以降低重心,让骑行更稳定,也可以让重心后移,刹车时不容易“前滚翻”。骑行318沿线的住宿点,都是相互间“弱结盟”的——前一站的给下一站介绍生意,通过给骑友免费托运驼包的方式,提前把骑友的驼包通过过路的车辆,空投到下一个小旅馆,骑友们可以轻装上路,到了下一站后就自然投宿那家小旅馆了,可谓三赢的策略。在四川这边,驮包托运对骑友是免费的,实际上是下一家旅馆预先投入,购买了“(骑友)流量包”。到达芒康进入藏区后,驮包托运变成收费的了,10块/件,川藏两边客栈的商业思维,在这点上有可见的差别,又或是藏区艰辛,收益已无法覆盖免费驼包的成本。
为了省钱,骑友们会将小的行李扎捆在一起,算作一件。藏人们有时候也简单思维,不管多大件,也就只收10块,有时候碰上精明的,就会跟你嚷嚷,这么大一件,东甩西挂的,要收20……有时候,为了这些事情,就会吵起来。藏人一般也很倔,不跟你讲道理,就站在那里要收你这个钱,最后一般也就以骑友妥协结束。实际上,两个人的行李捆在一起,那么大一个驼包,一手都不太能提得动,只算一件,确实有点说不过去。汉人无处宣泄的精明,也是经常用错了地方。

瓦斯沟的条件相对新沟稍好一点,热水很足,只是洗澡房和关狼狗的地方是在一起的,进去时被一通狂吠(狗是栓好了的),一边洗一边听见大狗在旁边呼哧呼哧喘气。洗了的骑行裤、内衣袜子,一个晚上干不了,幸亏我带了个小型折叠电吹风,简直是神器,最受大家欢迎。大家洗澡洗衣服回来后,就陆续排队来借。经常连续吹上半小时,整个楼层都是电吹风呼呼的噪音,时间长了就会过热罢工,大家才能享受片刻安静。


一夜无梦,酸痛的大腿、被坐骨和坐垫磨出印子的屁股,都在夜里慢慢修复,周遭静下来的时候,似乎都能听到到过度疲劳的肌肉细胞在暗夜中慢慢舒展开来发出的声音。每天开始骑行的时候,我都会打开佳明手表记录里程。到了瓦斯沟,川藏骑行2天过去了,佳明突然发现我怎么天天运动量这么大,似乎在整什么大活儿。根据后台大数据,它开始提醒我运动过量,显示提示“要至少休息三天!”——但我只有一晚的恢复时间,明天还得继续,继续疯。


D3骑行小结:新沟-翻二郎山-泸定-瓦斯沟,75公里,爬升1169米葱油饼 3中饭 酥肉汤(很好吃) 34.5住宿瓦斯沟包晚饭早饭 早餐另加一个蛋 82小计:119.5
P.S下图可见,骑车走国道,比高速多兜了一大圈,也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