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6874

主题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的爱与愁 | 特别的春节,浓烈的乡愁

[复制链接] 查看:3383 | 回复:171
发表于 2024-5-14 14:39 41 只看该作者
  小马见我对粉色清真寺赞叹不已,告诉我它的主体结构参考了 摩洛哥 卡萨布兰卡 的哈桑清真寺。如此看来,另一处更还原 摩洛哥 风格的清真寺“Astaka Morocco”我也应该会感兴趣。我们一拍即可,立即启程。


Astaka清真寺与普特清真寺外形截然不同,却各自美丽,各放异彩。它让人觉得一秒穿越到 北非 ,奢靡的 马赛 克花砖,浮华的长廊,铺满 马赛 克的泳池与喷泉都让人惊叹华贵与绮丽。一道又一道圆形拱门引人探索,视线随着蜿蜒的弧线起伏移动。

发表于 2024-5-14 14:39 42 只看该作者

来到这里,便是来到了斑斓的绚烂的世界。

发表于 2024-5-14 14:39 43 只看该作者

我大胆地想象:曾经这里有一位身披薄纱,头戴珍珠华冠的少女踏在铺满玫瑰花瓣的地砖上。她手捧银色油灯,穿梭在布满石膏雕刻的走廊间与阳光做游戏。累了,便坐在水池边小憩,和侍女笑谈一千零一夜的故事。

发表于 2024-5-14 14:39 44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4-5-14 14:40 45 只看该作者
我总觉得,我在梦里来过 布城 。它成为我心头高高挂起的粉玫瑰,永远绽放着爱的余晖。

发表于 2024-5-14 14:40 46 只看该作者
【沙登村-南洋华人在别处】

转眼到了午餐时分,我们请小马带我们去当地人才去的美食摊铺。她摸了摸鼻子,一拍大腿说:“要不我带你们去沙登(Serdang)吧!华人的美食当然是由华人自己煮出来才好吃。”

我之前没听说过这个地名,听她说这是华人几十年来的生活聚集地,瞬间来了兴趣。沙登村口有一棵根深叶茂的参天 大树 ,苍翠的枝丫像一把巨伞庇荫路人。一如几百年前华人下海来到这片陌生的土地,通过自己的智慧与勤劳,从如浮萍般四处漂泊,到扎根散叶稳稳地站土地上,活出了自己的风采。

发表于 2024-5-14 14:40 47 只看该作者
大树 上倒挂着许多彩色雨伞,一座被涂绘得色彩斑斓彩虹桥上亦有同样的装饰。不少人骑着自行车来到此处留影,这个在国内不知名的新村欣欣向荣,颇有网红潜质。一条小溪从村里穿流而过,两岸的房屋多为水泥筑成的独门小院,院内种满花草,家家户户挂着红灯笼庆祝春节,院子角落里矗立着神龛。居民点燃香火供奉关公爷。街面房以饭店为主。白天年轻人开车去 吉隆坡 上班,中老年人便经营饭店,供街坊邻居下馆子,喝茶聊天。


发表于 2024-5-14 14:40 48 只看该作者
  小马问我:“这华人新村看上去如何?”

“一看就是老百姓居住的地方,很安逸舒服的一个地方!”我将心中所想如实说出。

“现在大家是生活的不错,但是50年代,沙登的华人过得很苦。”小马摇了摇手中的黑色扇子, 我诧异地问她以前这片土地发生过什么?

“ 马来西亚 如今有许多华人新村,但在70年前,它被马来亚 英国 殖民地政府作为华人集中定居点。民们都是被迫搬到新村居住的。新村的周围,被铁刺网围绕着。华人的栖身之所是木屋,屋顶或用棕榈、树叶、茅草、烂板纸皮或旧白锌板盖成。泥土铺成的道路一下雨就会变得泥泞不堪,房子内也因漏水而下起“小雨”。最让人不忿的是,当局者剥夺了村民自由。每天傍晚6时开始戒严,村民行动完全受控制,早上6时解严,村民去附近的工厂割橡胶赚取微薄的生活费。如果发现少了一个人,整个家庭都会受到牵连,新村就是个大监牢。”

“天啊!我以为起初来南洋的华人多为苦力,饱受贫穷之苦,没想到近代还遭到了这样的迫害,整日或在活在畏惧及忧虑之中”我心疼不已。好在1957马来亚独立后,华人新村们渐渐都被解禁,华人们也恢复到了正常的生活轨道。通过种田,捕鱼,进城打工,把生活过出了自己的风采。最让我感动的是,无论在哪种境地,华人都没有放弃自己的文化、语言、信仰、传统与孩子们的教育。在 马来西亚 ,有许多像小马这般心地善良有责任心的华人孩子。

村口的 大树 像一个受伤的眼睛,凝视着村落的风云变迁。它看到了过往的苦难,也看到华人竖起脊梁,以坚强不屈和刻苦耐劳的精神,排除万难,方有今天安身之所。

发表于 2024-5-14 14:40 49 只看该作者
我们来到一个街头档口寻觅华人爱吃南洋特色美食。档口在 马来西亚 是一种饭店形式。它的内部装修朴实偏向平民化,吊在屋顶的风扇不停歇得呼啦呼啦。不止在店里放满了塑料座椅,户外遮阳棚下也有不少食客露天而坐享受美食。店内美食也不出自一家之手,不同的摊铺老板会在餐车上摆满自家的特色美食,主打品都不一样。在此既能找到地道的白咖啡,也能轻而易举的找到肉骨茶、虾面、 海南 鸡饭、老鼠粉、茶果等改良后的 中国 菜。

发表于 2024-5-14 14:40 50 只看该作者
一道美食的诞生与人类的迁徙,历史的文明总是密不可分。俗话说:“海水到处有华人”。 马来西亚 来自 福建 和 海南 两省的华人数量最多。 中国 人总是依恋故土的。


当环境发生变化时,食物会成为故土最后的牵挂与坚持。所以在当今的马来菜系中,华人的改良口味早已融入这个菜系的骨血。肉骨茶的诞生便是最好的例子。在华人初到南洋时,要适应 东南亚 湿热的气候环境和劳苦的工作。不少人为了治病趋暑,将 中国 传统中医的药材如当归,枸杞,党参等用来煮药。为了规避“药” 字,大家会称呼这种滋补的汤水为“茶”.一次偶尔的机会,聪慧的华人把猪骨放入茶汤一起饮用,既美味果腹,又强身健体。所以肉骨茶是一种以猪肉和猪骨配合中药煲成的汤。如果要细细看调料包,还有葱花, 姜, 蒜 ,肉骨茶料包 ,生抽 ,老抽 ,蚝油与 白胡椒粉。不同饭店做出来的肉骨茶,口味是大不相同的。有偏向 海南 派系的浓重胡椒味,也有传承于 福建 的浓重药味。这种饮食习俗融入了马来人的美食文化,也被不同的民族所接受。如今的肉骨茶可不止 东南亚 华人在使用,它也成为马来人餐桌上的常见菜,只是他们吃肉骨茶时,还会给自己倒上一杯浓茶,一口肉一口茶搭配着吃。

我点的肉骨茶上桌后,滚烫的汤汁还冒着热烟。它的味道浓郁诱人,双耳锅内除了猪肉排骨,还有菌菇与白菜。相比 新加坡 的肉骨茶,我更爱 马来西亚 的口味。它保留了原汤的香味也不会被药材抢去食物纯粹的味道。咸香的口感是任何人都吃得惯并且会称赞的口味。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