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西北

大地作纸,铁骑作笔写就的日记--2006洗涤心灵之旅[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

[复制链接] 查看:56574 | 回复:355
发表于 2008-1-24 00:04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2006洗涤心灵之旅已经过去一年多了,为了正在淡忘的记忆,我耗去整整一年的时间整理游记,让一直关注的朋友久等,大眼在这里说声对不起。
桌面上的五个图标(洗涤心灵之旅1-5),五个WORD文档,共计三十多万字,这就是我一年辛勤耕耘的收获。有朋友问过我:“荒废了自己的事业就为了一个缥缈的梦,这样做值得吗?”。我也曾经动摇。但是当我回看走过新藏线和翻越大雪山的那些图片的时候,我的信心就会无比坚定。虔诚的朝圣者为了他们的梦想,用身体丈量通向心中的圣地的路,当他们达到大昭寺的时候,回看充满艰辛的朝圣之路,心中有的只是甘之如怡的记忆。我不能与他们相比,因为我的虔诚不及他们的万分之一。但人不能没有梦想,“2006洗涤心灵之旅”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但我不能就此失去方向,所以把这次旅程的日记整理成游记就成了我的又一个梦想,我为此付出了比旅途更多的艰辛,也收获了更多的人生感悟,我再一次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让我们都记住一句话“每天我都在实现梦想的路上”,这是参加2007达喀尔拉力赛摩托车组的南非车手埃尔默-西蒙斯用生命告诉我们的。
《2006洗涤心灵之旅》已经完稿,超过三十万字,我会尽我所能把它变成铅字与朋友们分享,也欢迎朋友们协助出书事宜,我的邮箱:
zj607@21cn.com.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本帖暂不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在正式出版之前我节选部分与朋友分享,自认文笔相当一般,也希望朋友不吝赐教。本贴以文字为主,只附以少量图片,因为我的相机很一般,摄影技术只靠一路走来慢慢积累,我更希望朋友们能透过我的文字了解我和我的“2006洗涤心灵之旅”,如不能满足部分观众,大眼也只有再次说声对不起了。

30.jpg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1-24 22:24 2 只看该作者
心历历程,点滴记录,我能感受!
通行的日子,收获颇多……
大哥,你是好样的!
发表于 2008-1-24 22:34 3 只看该作者
前言

         2006年12月9号,我的车轮跨过顺德中山交界的海洲收费站的时候,我暗暗对自己“我回来了”,历时半年的洗涤心灵之旅在祖国的西部划了一个三万两千公里的大圈,我终于回到了出发地――中山。半年不见了,我的朋友和驴友都惦记着我,“大眼回来了”在他们中间迅速地传开了,于是在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我又见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甚至还有感动的泪水。对此我依然手足无措,因为这次回来跟当初刚走过新藏线达到新疆叶城的感觉是一样的,或许我把太多的激情都抛洒在了路上,也就没有了当初想象的激动。一切都象在冥冥中早已注定,“2006洗涤心灵之旅”就像很多次普通的远行,甚至就像一次珠海的单车行一样,走过了,最终还是要回到起点,只是这次远行见到的更多,感受到的也更多而已。与人们的感动相比,中山驴友培叔很平淡的一句话很适合我现在的心境:“大眼比以前白了。”
        从小学开始我们就知道“祖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旅程中对这句话算有了亲身的体会,也有了自己的认识。与当初的计划相比,我的旅程上延长了两万公里,在时间上更是比预计的多了一百一十天,这也应了那句话“计划赶不上变化。”在旅途上我的计划不断的在变,仿佛有种神秘的力量在催促着我不断地延长脚下的路,不知不觉半年之间几乎踏遍了祖国的西部。尽管如此,作为一个孤独的摩托旅行者,基于安全和天气等因素,有好多地方我没能好好的去感受,去体会,也留下了不少遗憾。但这些在我看来也成了旅程的一部分,遗憾必定伴随着每一次旅程,而这次旅程收获得更多的是美景的震撼和人生的感悟。最重要的是我的心境在旅途中变得更加平静,更加感受到家对我的重要和亲情的可贵,可以说我的旅程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回家的过程。

11.jpg

发表于 2008-1-24 22:39 4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指南针79 于 2008-1-24 22:24 发表 心历历程,点滴记录,我能感受!通行的日子,收获颇多……大哥,你是好样的!  ...



难忘川藏线上一路共担的风霜雨雪,新的一年让我们共勉“每天我们都走在实现梦想的路上”。
发表于 2008-1-25 21:39 5 只看该作者
2006 6 12

行程:广西玉林-贵港-宾阳-南宁-隆安,共360公里

    万事开头难,早上起来全身肌肉酸软,骨头像散了架似的,软绵绵的提不起一点力气。出发的第一天,十二个小时的奔波,我的体力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透支,我将如何去面对后面更加艰苦的旅程?就此放弃,打道回府的念头如幽灵般在我脑海一闪而过。
中午十二点,金刚石和如风把我们送到了三十公里外兴业县。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只有一份车友的情谊长留心中,道一声朋友珍重,期待着我们他日再相逢。两个小时后,我们穿过了贵港市区走进了市郊的根竹镇。一个乞丐突然横穿马路,几乎导致了高速行进中的我和小苦两车来了一次“亲密接触”。我赶紧叫停了小苦,在快餐店里一边吃饭一边交换了一下后面路上的一些安全行车注意事项。今天路上的行人和牲畜都明显增多,而且毫无交通规则可言,必须加倍留神。
324国道横贯广西境内直达云南,也是我们穿越广西的路线,途径的一个小镇――黎塘勾起了一段惊心动魄的往事。那是一九九一年的暑假,我们几个同学校的茂名老乡买了上海――茂名的通票返乡。那时候的火车票是六日内到站有效的,车次也远没有现在的多,我们在桂林下了车,饱览了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后,车站帮我们签了从桂林到黎塘再转茂名的通票。我们在黎塘下车后签转了到茂名的车要两个小时后才能到达。黎塘镇所处的位置交通优势明显,是桂中南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华南经济圈与西南经济圈的交汇点。湘桂铁路、黎堪铁路、黎钦铁路在此交汇。听说黎塘的治安情况不好,我们干脆不出站,留在了站台上等候。那时候的黎塘火车站是一个很简陋的四等小站,管理也很松散,我们可以在站台上玩耍,甚至可以在铁轨上随意乱串。桂林游玩的余兴让我们童心大发,忘记了潜在的危险,在站里玩起了捉迷藏。而我为了隐藏得更好竟然钻到了停在站台上的火车下。忽然间我头顶的车厢响了一下,车轮开始慢慢转动,要钻出去已经不可能了,我只有闭上眼睛躺在铁轨上听从命运的安排了。也许是我命不该绝,火车只前进了几米就停了下来,我才得以逃出生天。如今想起这段往事仍然心有余悸。

31.jpg

发表于 2008-1-25 21:40 6 只看该作者
车过宾阳就走进了茫茫的大山里,没有了穿梭的车流也看不到路边国道的里程碑,我们甚至开始怀疑是不是走错了,想找个人问路,等了半天一个人影都没见着。最后还是决定继续沿着这个盘山路走到哪里算哪里。嘴里自我安慰地哼着“跟着感觉走,……梦想的事哪里都会有”脚下的路也越走越宽。我们没有走错,下午6点我们走进了旅程的第一个省会城市――广西南宁。误打误撞居然闯进了市区,满街的外地摩托禁行标志提醒我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逃离危险区。在我如无头苍蝇般到处乱串的时候,小苦渐渐在后视镜中消失,我跟小苦走散了!这是我的疏忽,进市区前没有停下来给小苦提醒。好在电话联系之后我们会合了,小苦没有撞到散落在每个红绿灯下的交警的枪口上,万幸。在市区的僻静处我们商量了一下,意见发生了分歧。小苦认为今天的旅程应该到此为止。晚上在南宁市里住宿也可以感受一下这个省会的繁华;而我却认为这样在省会城市各方面的开支相对较大,到六十公里外的隆安县住宿比较合算。小苦拗不过我,我们在交警的眼皮底下溜出了南宁市区。这时候天色渐渐暗下来了,小苦再次提出了他的看法:可否不走夜路。确实走夜路在摩托旅行界有着太多的前车之鉴,但是在前不挨村后不着店的城郊哪有我们落脚之地啊?我只有安慰小苦说“没关系,走慢点没事的”。天有不测风云,在隆安前二十五公里的地方忽然下起了倾盘大雨,我们心有戚戚地接受了半个小时的洗礼之后趁着夜色无声无息地潜入了324国道边上的小城――隆安。
   夜深了,雨一直在下,小县城的排水管道很明显对这场忽然而来的暴雨措手不及,外面的街道已经开始积水。我也对着窗外的雨幕愁上了眉头。明天就要进入云南了,昨天金刚石说过广西和云南交界路段的路况也很差,甚至还有车友在这段路上被劫。如果一直是这样的天气状况,这段路的危险性不言而喻。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也是我一直担心的问题不可避免地浮现了。我和小苦在一些细节的问题上开始产生了分歧,如果一直累积下去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出发之前对所有问题都有所预见,但是当问题真的发生之后我却感到束手无策,我们还能走多远呢?把希望寄托在明天吧,或许一觉醒来太阳就出来了,什么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了吧?

32.jpg

发表于 2008-1-25 22:24 7 只看该作者
顶起~支持强人·
发表于 2008-1-27 15:55 8 只看该作者
2006 6 14

行程:富宁-砚山-开远,共360公里

滇东南平均海拔一千五百米,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每年从五月中旬就进入了雨季。昨晚半夜里被哗啦啦的雨声惊醒已是深夜的三点半,早上醒来窗外依旧下着淅沥淅沥的小雨。期盼在一个早餐的间隙里天气会有一百八十度的好转,怎知却事与愿违,我们吃完早餐后,淅淅沥沥的小雨竟变成了瓢泼大雨。
今天要走的这段323国道是云南通往沿海地区的重要通道。与印象中的国道相比,这段323让我大失所望。这又是一条狭窄的盘山公路,路宽不足二十米,双向两车道。车流量极大,而且大多是加长的大货车。山里弯急路窄,有的大货车要把两条车道全部占用才能转过弯来,导致了很多转弯位都只能单边通车,国道上很快就堵起了两条长长的车龙。雨也一直在下,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沿着盘山路往上走,海拔也逐渐升高,山上的雾气越来越大,走到半山腰,国道上的能见度越来越低,路上的车都纷纷亮起了大灯。几乎停滞的车流给了我们的摩托车大展拳脚的机会了,在车龙的窄缝中左穿右插,很快就杀出了重围。回看那条车龙,从山脚一直连到云端,有一种“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一般”的快意。
昨天意外翻落路旁水沟的有惊无险给我们的旅途增添了一份乐趣,也为我们的安全行驶点亮了红灯。今天的天气比昨天更加糟糕,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层出不穷,这更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虽然下山的路是一片通途我们也丝毫不敢怠慢,直到下午一点半才走进了砚山县的第一个小镇-阿猛镇。这时候雨也停了。

35.jpg

发表于 2008-1-27 15:57 9 只看该作者
位于大山深处的阿猛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小镇,少数民族占总人口超过百分之六十,来来往往的人们大多穿着色彩艳丽的民族服装,这让我们感到在这里我们才是少数民族。阿猛的镇区很小,国道边上一条不到一百米长的街道就几乎集中了它的全部。今天应该是赶集日,来自四乡八邻的老乡把这条小小的街道挤了个水泄不通。马车是他们的主要交通工具,马倌儿坐在马背上吆喝着,后面的大板车上坐着一大帮老乡有说有笑的,虽然是一步一颠簸,但是他们的脸上却洋溢着得意和满足。马车多了对我们来说不是件好事,马儿一路跑一路拉下的马粪把整条街道变成一个大型的地雷阵,稍不留神感觉脚下一滑,我知道肯定已经引爆了一个,低头一看,色香味俱全,让我哭笑不得。本来想到集市上一个小吃店随便吃个米线就继续赶路的,但是今天这里的生意实在太好了,人们都像饿疯了一样,做好的每一碗米线还没来得及放到桌面上就被抢走了。面对疯狂的人群我们选择了退却,离开的时候看到门口的小女孩洗碗用的居然是洗衣粉,我不禁暗自庆幸。
走到了集市边上,一个地摊上摆着一大堆花花绿绿的蘑菇吸引了我们的眼球,摆摊的是一对中年夫妇,他们正在分门别类地把不同的蘑菇摆进旁边的几个竹篓里。这时候来了几个踩着单车的小学生,前面背着书包后面背着一个小背篓,裤子上还残留着湿漉漉的水渍。他们在蘑菇摊旁边停了下来,很熟练地解下背篓,一看,原来他们是刚刚从山上采蘑菇下来的,这个蘑菇摊就是一个野蘑菇的收购站。这样的交易好像每天都在进行,分类、过秤、算数、付款、收钱……一步一步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很快小朋友们背篓里的蘑菇变成了手里的现金,他们稚嫩的脸上也露出了满足的笑容。当他们发现了我们的镜头的时候,就好像见了校长一样跨上单车哗一下子逃回了附近的小学。在这滇东南峰峦叠嶂的大山里,贫穷这道灰色风景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脸孔罩成一片菜色。云雾缭绕的重重深涧沟壑,让人感受到了走出大山的艰难。

37.jpg

发表于 2008-1-27 15:58 10 只看该作者
吃饭的时候跟小苦商量好了,决定晚上赶到开远住宿,后面的路我们必须马不停蹄,务必在天黑前走过砚山和开远之间的这段危险路段,主要就是因为要经过臭名昭著的平远镇。79年至88年的中越自为反击战期间,云南文山州被划归为战区,基础政权建设在此地被停滞了,特别是在平远地区造成各级基础政权建设在当地的瘫痪。平远街距离中越边境仅二百公里,是一座畸形繁荣的小城镇。在当地,不少人参与贩枪贩毒活动,使平远变成了犯罪的天堂,同时也是全国毒品的集散地之一。这里还是**的地下黑市场、贩卖走私车的黑窝。九二年的平远街,俨然是国家的“法外天地”,“吃饱饭,加满油;平远街,不停留”曾经是过往司机的一条原则。我政府在九三年下半年就开始调集西南地区的武警机动中队和小部分陆军兵力对平远街实施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严打行动。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平远街那段可怕的历史留在我们心中的阴影却是永远挥之不去的。
云南的土地中富含氧化铁,因而呈现殷红、赭红色,因而叫做红土地。红色也就成了我脑海中构成七彩云南的最重要的一个元素。砚山到开远也是一段盘山路,路况跟前面的没有什么差别,车辆也一样的多。从砚山出来不久雨又开始继续下了起来,而且越下越大。远方一片一片的红土地在雨中蒙蒙胧胧,若隐若现,一次又一次地告诉我我已经走进了七彩云南。

40.jpg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