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西南

(1月30日更新到第14天)车轮上的川藏线——生而自由(13万余字,400张图片)

[复制链接] 查看:60190 | 回复:104
发表于 2012-1-27 14:00 81 显示全部帖子

(遍地金黄)

(格萨尔王的故乡就在这里)

(笔挺)

发表于 2012-1-27 14:01 82 显示全部帖子

(每一瞬的风景都让人留恋)

(荒山)

(天梯)

发表于 2012-1-27 14:02 83 显示全部帖子

(树)

(逆光)



(你好,布达拉宫)


发表于 2012-1-28 12:31 84 显示全部帖子
回复 qqfengjia 的帖子

全部用的松下LX3~
发表于 2012-1-28 17:02 85 显示全部帖子
回复 老藤椅 的帖子

藤椅终于来看了哈!
发表于 2012-1-28 22:53 86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山南篱下 于 2012-1-28 22:55 编辑

洗礼                  上

       不睡懒觉的人生是残缺的,但不写日记的旅行,更是残缺的。虽然我带来的老古董笔记本电脑根本就是坨砖头,就算抢匪闯空门,估计都懒得把它拎走,但还是大大提高了我记日记的速度……

       以及,啰嗦的程度……

       每天早上都要准时爬起来咬牙切齿地回想昨天发生了些什么鸡毛蒜皮的小破事儿,写日记这种事真是老太婆的裹脚布,又臭又长。酒店提供的自助早餐成功阻止了V姐一觉昏迷到中午的堕落想法,荞麦冷面尝起来还不错,不过那牛奶咖啡就真是……你往咖啡里掺水我就不说了,我真是想不通,干嘛还要往水里掺咖啡!每当我试图放下筷子的时候,V姐就会柳眉一挑杏眼一瞪,相当好看地发飙道:给我可着劲地吃!中午那顿就能省下了!最后愣是填鸭式地塞了三大盘才罢手,我觉得喉咙口里有几根面条怎么都咽不下去,一个劲冲我娇媚微笑来着。

       今天,大概会是我们在拉萨最忙碌的一天,马上要去订回程火车票和明天的布达拉宫门票,还得赶在下午两点退房时间之前寻找到新的、廉价的、除了廉价之外可以其他什么都没有的廉价旅馆,迅速滚出这不属于我们的四星级观景房,下午再去大昭寺转转,整天的行程排得满满当当。

       柔弱的边叔继续像个正派的商务人士一般,扎根在大酒店里不再挪窝,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他又开始拉肚子,拉到几乎出不了房间的地步。仅仅一早上的时间,他就已经把波密的石锅鸡、八一镇的牛肉拉条和昨晚的骨头汤锅通通怪罪了个遍。小伟和V姐订了两天后的票,而我,把自己离开的时间推迟到十月最后一天,我们都打算坐火车回家,看看让多少人魂牵梦萦的青藏线无人区冰川。这样一来,就只有边叔一个人孤零零地去买机票了,谁叫他那身板实在经不起两千公里铁路的摧残,而且,他的身份证大概真是去做外太空旅行了,至今仍未现身,只能拿着护照去订票。根据“受害者”本人的描述:肚子空空两眼发花双腿瘫软,好容易才走到售票窗口,肚子里就突然“来感觉了”,赶紧连蹦带跳地蹿回酒店,继续那没完没了的折腾。

       因为时间有限,V姐的年假很快就要用完了,我们闲逛的主要目的地都集中在老城区,也是整个拉萨城的精髓所在。圣湖羊卓雍错也好,鬼湖拉姆拉措也好,珠峰大本营也好,每一处的风景都可以成为一个让旅人最留恋的理由,下次吧,下次。虽然这承诺只有自己能听见,但是,西藏是个神秘而疯狂的地方,该来的人始终还会再来的。

是谁伸出手指划破了这稀薄的蓝天,阳光汹涌地飞坠落地,将人们的嘴唇和眼神都变成最干燥鲜艳的渴望,快要被烧焦的脚步接触了冰冷冻土,变得桀骜不羁。

       拉萨城内共有三条转经道,“内转”是绕大昭寺一周,五百米长;“中转”是绕八廓街一周,一千米长;“外转”是绕布达拉宫一周,五千米长。即便是懵懵懂懂的异乡旅人,翻过几遍手中的旅游指南之后,也知道转经时要顺时针行走的规矩,但是,我们走在布达拉宫围墙之外,却总是被打扮时髦的导游迎面拦下,这些反其道而行之的家伙。纳木错一日游,日喀则一日游,要不要?要不要?仅仅一日又何必要去,还是说,这么一次昼夜轮回的时间,会让那些真正带着前世缘分来的人就此耽搁一辈子?

       包围住布达拉宫赭红色围墙的转经筒,走不到的尽头,比时光还要漫长,因为经受了太多信徒的触碰膜拜,发出缓慢而规律的摩擦声,嘎吱、嘎吱,被浸在陈年酥油里的轴承黑得发亮。晨风掀起木架子上的风马旗,偶然间让我注意到,一些搁置在转经筒上方的奇怪小玩意儿,例如是一只有着繁复花纹的白铜小碗、一只海螺、几颗花花绿绿的糖果,或是一小撮带着奇怪香气的藏红花。

       为了表达自己的虔诚,信徒们一次又一次地跪下,用身体的长度丈量这条街,而其中最虔诚的,则是用身体的宽度作为尺子,丈量人与佛之间的距离。那是个看不出年纪的男人,也许三十岁,也许五十岁,他没有长长胡须和邋遢的气味,身材魁梧,古铜色皮肤里仿佛藏满阳光熬出的焦糖,额头上有一块巨大的灰色肉茧,是因为与地面长期摩擦而造成的,尽管他的手套、围裙、背囊一切都已破烂不堪。围观者中有人走上前去,一言不发地将零钱塞进他的口袋里,也许等会儿又会从另一个被磨破的窟窿里漏出来,他毫不介意,哼唱着旋律曼妙的无名调子,不停重复着五体投地的动作。

       说到西藏,任谁都会马上联想到“酥油茶”这种东西,它确实是营养丰富、对缓解高原反应有奇效,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习惯那咸中带着奶骚味的口感——所以,去喝酸奶吧。拉萨的酸奶绝对够酸,不加上几勺白糖或蜂蜜根本无法应对那种刺激,尝过它的人只要一嗅到那淡淡清香,就会被酸得唾沫旺盛分泌。其中最正宗的那种,藏胞自家产的,没什么大品牌可言,稠稠地盛在瓷碗里好似豆腐一般,甚至可以像Dairy Queen的冰淇淋一样,把碗倒过来也不会掉落。走得累了,便在路边小店里买一碗酸奶,继续边逛边尝,拉萨是日光之城,不是树荫参天的南美亚马逊流域,来到这里的人总要慢慢学会享受正午时分身披万丈金光的感觉。酸奶凉丝丝地盘踞在腹中,凡人的甘露,说不好哪里才是天堂。

       不懂它的时候,觉得拉萨真大,那些四个字、五个字的奇怪名字在舌尖盘旋过几圈,就被弄混淆了顺序,玛吉阿米?什么?谁买大米?眼看那四星级观景房马上就到退房时间了,我们拿着地图转得头晕眼花,好几次钻进小巷子里,结果又莫名其妙穿梭回到某个大超市门口,尚未一睹拉萨老城区的真面目。这张地图说来也有趣,不知道是谁、是什么时间,它从拉萨被买下,又被带到成都,被人借花献佛地送给了V姐,而现在,它又回到了它的诞生之处。

       狭窄巷弄,阳光打在布满弧形暗花的白色石墙上,层层叠叠凸出的五彩窗棂,两栋古老楼房之间的一线蓝天,垂落的电线与风马旗飞扬,走着走着,繁华喧闹就渐渐变得远了。有那么一瞬间,让我觉得我是回到了一个做过很多次的梦里……直到接近了大昭寺广场,一股浓烈的“人”的气息扑面而来,耳朵里重新被各种让我来不及细细分辨的声音塞得满满的,转经筒、银铃铛、诵经喃喃、是谁在吆喝、谁在按快门,谁的脚步轻盈浪漫、谁用布条缠在手心里的木板发出重重的互击声,然后伸长双臂匍匐在地……那音质,甚至是有种耀眼的清脆感。

       糊涂糊涂在八廓街上绕了两三圈以后,我们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八廓街转经道附近的小巷口都挂着“安全出口-EXIT”字样的绿色指示牌,有句话说:一个人只要知道自己该往哪儿走,全世界都给他让路——只可惜,它在八廓街上就行不通了。不管你想要去哪里,挣扎到最后,多半都会被这庞大的转经者洪流所席卷,唯有钻进小巷子里去避一避风头,也许等到头晕眼花的感觉消失之后,再来考虑“战斗或投降”这个严肃的问题。

       我们有旅行指南、有地图、还有三个不至于太笨的大脑,但是,为了找到那座位于冲赛康巷的扎西曲塔酒店,差点就犯了羊角疯。要是不能看到明确的路牌,我们完全搞不懂哪条巷子对应哪个名字,或者哪条巷子能通向哪条巷子,因为几乎每个地方看起来都一样,杂乱地摊和身形生猛的藏族汉子。当时,我还以为只因我们初来乍到,结果直到离开拉萨最后一天,老城区里有一半巷子我仍然得借助指南针才能从中脱困……

       八廓街上琳琅满目的小玩意儿,五块钱一串亮闪闪,商人们热情洋溢一个比一个嘴甜,最是叫旅人们爱不释手、流连忘返,而置身于老城区里这些偏僻小巷之中,可就不是那么亲切了。酥油、奶酪、牛羊肉膻气、尼泊尔香料、经过焚烧的动物骨骸混合所产生的刺激性气味,有些龅牙的藏族老奶奶仍残留着年轻时眉目如画的轮廓,却对我们的相机镜头相当不满意,眼一瞪,干脆背过身去,搞得我们好生尴尬,而那些摆在脏兮兮木板和塑料纸上贩卖的货物,若你的旅行审美观不至于太古怪,多半是不会喜欢它们的——

       传说中的奶豆腐,长相酷似炸豆腐泡的亲戚,有些灰扑扑的浅黄色,看似酥松可口,实际上却有着混凝土般的硬度,淡而无味。在交通不便的荒山中可没有川藏线上那么发达的面包车运输业务,藏民得坐拖拉机去很远的地方,脖子上就挂着一圈奶豆腐,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两三个小时才能嚼烂一个,时间也就这么消磨掉了。腥气浓重的肉店,已经被砍去头颅的牦牛挂在粗大的铁制肉钩上,暗红色之中隐约掺杂着一丝丝白色脂肪的筋肉,在失去草原与皮毛的庇护之后,这样的大家伙看起来仍然是头庞然巨物。藏式薯条小贩——其实就是卖炸土豆的,午后时分,八廓街附近的小巷里几乎人手一份这香喷喷的垃圾食品,再让老板娘撒上点辣椒粉,诱人的香气曲曲折折飘出老远。

       我从未见过这样的四合院,哪怕是在梦里,怎会在如此遥远的异域开始一场梦游。

       推开一扇陈旧的、镶有黄铜兽头的红漆木门,四四方方一座小天井,霎时间就将闹市喧嚣隔绝在外。天井的正上方覆盖着一张刺绣黑色八宝法轮巨大白色毡布,能够遮风挡雨,阳光被过滤得有些昏暗了,极其温柔地落在青石地砖上、落在那些因为存世太久仿佛有了呼吸声般的古老桌椅上。墙头挂着已经褪了色的藏戏面具与哈达缠绕的牦牛头骨,精致的雕花窗棂,壁画用回忆般模糊而浪漫的方式,讲述一个关于游牧与菩萨的故事。有些苦涩的淡淡藏香气味弥漫开,这房间里有精灵,随着光影摇曳而起舞。窗外正对着那些嘈杂狭窄的小巷,大群大群的白鸽从对面那座碉楼的露台冲进蓝天,身陷于柔软被褥中,耳畔却只剩下自己的呼吸声。

       在拉萨老城区里,随处可见“某某大院”字样的指路牌,那些名字显得沧桑而繁华,都是受保护的老建筑,有的是庙宇的废墟,在平措康桑旅舍后面,更多的,就只是几家普通藏民的容身之处。还未走进那大门,就被堆成小山的酥油桶和一辆破旧三轮车挡住了去路,阳光被伸得太长的屋檐挡掉了一大半,回廊里永远都是那么冰凉潮湿,一切都散发出与世无争的平静气味。校服里裹着藏袍的孩子跑跳嬉闹着,从这个角落出现,又从那个角落消失,如同隐居在时光深处的精魅。

       也有的院落已经被异乡人买下,前面是一爿小小店铺,后面几间就自己住着,就是世外桃源了。冈拉梅朵酒吧旁边就有这样一家店,出售各种宝石和挂饰配件,他家的泰银镶嵌工艺深得我心,可惜有点贵。还有隐藏在冲赛康巷深处的一座家庭旅馆,招牌上的名字是英语与尼泊尔语的混合,让人有种看天书的感觉,院门经常半掩着,门楣上悬着两盏画着佛眼的橘黄色三角锥纸灯笼,天井里徐徐旋转的水车,男主人正在伺弄几盆小小的绿色植物,褐色小毛球样的麻雀叫得欢腾,跳来跳去不肯飞走,想必是盯上了挂在房梁下备来酿酒的一大串玉米。

       从昨晚开始,V姐念叨光明甜茶馆的次数,多得我跟小伟都快要把那介绍词倒背如流。我们两个女生在扎西曲塔合住一间房,而小伟孤身一人,就去了同在这条街上的东措青年旅舍,等到V姐坐火车离开之后,我也打算搬过去——直到现在我都觉得,我这辈子,再也不会有如此英明正确的决定了。

       在来到拉萨之前,我对“日光倾城”这个词的印象仅仅停留于一副安详的画面:下午茶,摇椅,瞌睡虫,阳光明媚……直到我真正走在拉萨秋天的街头,我才明白这妄想有多不靠谱。成天捂得那叫一个严实,真是放个屁都漏不出去,还好不是夏天,否则非得活生生被捂死在这“壳”里头。魔兽世界里的地精有句角色台词:阳光真强烈!现在已经变成了我们的口头禅,恨不得半夜也爬起来多擦两次防晒霜,墨镜已经不能拯救我酸涩的眼睛,我需要个宇航员头盔。

       所以,这光明甜茶馆和美丽的洋伞、喷泉、小花园是扯不上半毛钱关系的,英国人那是快患上风湿病了才需要下午呆在室外多晒晒。它有个毫不浪漫的名字,理所当然地,也有着毫不浪漫的模样。一撩开门帘,光线顿时暗了下来,就像是走入了古阿拉伯某座城堡的地窖,人声鼎沸的巨大房间里只有两扇狭窄通风窗,每一次呼吸中都挟着各种难以言喻的暧昧气味。绿漆斑驳的长条桌椅,墙头贴满了一层又一层无人问津的广告,大多数茶客都是藏胞,但其中也混着几个身穿骚包冲锋衣的家伙。光明甜茶馆的价目牌是用中英藏三语写成的,主营项目自然是甜茶,分大、中、小壶,也可以按杯算钱,还有藏面和藏饺。我们也糊涂着,三个人能喝多少甜茶?去问那位戴着金耳环身材丰腴的白大褂老板娘,她直接从柜台底下拿出一个脏兮兮的、比保温杯略大些的铁皮热水壶。买藏面和藏饺是要凭一个印着古怪花纹的小铁牌,自己去后面的厨房进行兑换,也对,在进行下午茶之前让我们先把午饭解决了。

       藏族饺子和汉族饺子看起来没有太大差别,馅是纯牛肉的,很有嚼劲,更类似于撒尿牛丸的筋道口感,和普通饺子馅一口咬下去略松散的质地有些不同,饺子汤里有浓浓的胡椒味。我们埋头猛吃的时候,门口又来了两位打扮入时的女性旅行者,举着空荡荡的玻璃杯又找不到座儿,显得有些手足无措,光明甜茶馆似乎永远不愁没生意可做,茶客永远都比茶壶多,也不会有没人坐的“冷板凳”这种东西存在。藏族小青年都拎着IpadStarbucks喝加了少许salt的咖啡了(但真的有人往咖啡里猛倒盐巴么),汉族小青年都带着破相机来光明甜茶馆喝甜茶了,所谓时尚,总是在不停颠倒着正反。

(酥油店)

(布达拉宫转经道)

(转经的老婆婆)

发表于 2012-1-28 22:56 87 显示全部帖子

(沉醉)

(传说的碎片)

(那顶帽子有些夏日气息)

发表于 2012-1-28 22:57 88 显示全部帖子

(盛着酥油的小碗)

(石炉)

(六字真言)

发表于 2012-1-28 22:57 89 显示全部帖子

(长柄的大号转经筒)

(横磕长头的人)

(优雅)

发表于 2012-1-28 22:58 90 显示全部帖子

(海螺)

(艳丽)

(圣洁)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