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059

主题

西北

一路向西——西藏佛教图文浅解。。。更新中

[复制链接] 查看:122019 | 回复:199
发表于 2013-2-16 19:59 31 显示全部帖子
长夜无风 发表于 2013-2-16 19:09 路过学习

新年快乐,长夜无风!!
发表于 2013-2-16 20:00 32 显示全部帖子
爬山不登顶 发表于 2013-2-16 19:42 支持支持!!

新年快乐! ! !
发表于 2013-2-16 20:16 33 显示全部帖子
酸奶 (梵文:藏文:)
一路向西——西藏佛教图文浅解。。。更新中    

       在印度,酸奶一直被视为一种有营养的纯饮料。
       在印度草药学中,酸奶作为助消化剂备受青睐。
       在传统上,酸奶也是腹泻和消瘦症的滋补之物。用母牛产仔后的初乳制成的酸奶被认为最具再生力。酸奶纯净洁白的特质象征着精神滋养和断灭一切恶业。
       源于神牛的 “三白” (酪、乳、酥油)被视为浓缩的植物精华,常作为净化物用于各种密宗仪式中。
       作为八瑞物之一,酸奶象征着妙生女敬献给饥肠辘辘的佛陀的四十九口乳糜。乳糜使佛陀获得了在菩提树下证道的力量,并清晰地顿悟“中道” 的真谛。出于这一原因,在佛陀的蓝色僧钵離常画有白色酸奶或 “甘露”。酸奶清凉、黏稠、含乳脂、滑腻和柔嫩,因此象征着体液 或水分子的组成部分。
       有鉴于此,在印度炎热的夏天和雨季,喝酸奶已无须再 遵医嘱。七、八月份印度季风期在传统上是佛教僧侣季节性闭关的静修期。在多雨的闭关静修期结束后,要举行仪式为僧侣们供应酸奶作为首次庆贺大餐。
        在西藏的雪顿节 上也可以看到这一传统的延续。雪顿节要在色拉寺和哲蚌寺这样的大寺院举行,在结束白天夏日闭关静修后僧人可以享用酸奶。酪、乳、酥油 “三白”构成了源自神牛 “五甘露”中的三个,其他两个是小便和大便。出于仪礼的目的,牛尿和牛粪要在落地之前收集到容器里,然后在一个青铜碗中与 “三白”混合,随后将这种混合物煮沸。晾凉之后,要滤去黏液上层的浮渣和下层的沉淀物,留下中层的物质。然后,将这些物质推开,在阳光下晾晒。最后,将晒干的粉末与藏红花 混合在一起,制成小药丸。在西藏,这种药丸与经过加持的 “甘露降魔丸”均在修持时使用。五甘露 源自神牛,该牛应是怀孕的母牛,其毛色呈金黄或橘黄色,从其身上可以提取黄丹。        
                                          
     1 原文:Ayurvedic,印度医药学,大部基于顺势疗法和自然疗法的传统医学体系。  
   2 中道,在原始佛教,这主要指远离苦行与快乐这两极端的不苦不乐的中道。  
   3 梵文:kapha,体液。  
   4 藏文:ho-ston,雪顿节,“雪”为“酸奶”,“顿”为“宴会”之意。群众的传统节日。每年藏历七月一
    日举行,节期五~七天不等。该节最初纯属宗教节日。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已经形成了风韵各异、
   流派纷呈、丰富多彩。独具雪域特色的全民性的藏族艺术节。由于在此期间许多藏戏团要在罗布林卡演
   出藏戏,因此,人们又把 “雪顿节”成为 “藏戏节”。  
   5 藏文:Se-ra-dgon-pa,色拉寺,原意 “野玫瑰寺”。相传初建寺时地长满野玫瑰 (色拉),故得名。位
   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北郊的色拉乌孜山下,为宗喀巴八大弟子之一的释迦也失于明永乐十六年(1418 年)
   创建。寺内藏有大量文物珍品和稀世之宝,还有西藏本地制作金铜佛像上万尊以及大量的法器、壁画、
   唐卡、佛经等。  
   6 藏文:vBras-spungs-dgon-pa,哲蚌寺,藏语全称 “吉祥米聚十方尊胜洲”,汉语意为 “堆米寺”。据说
   该寺石山上有很多白石,远看就像很多白米,故而得名。该寺依山而筑,错落重叠。位于西藏自治区拉
   萨市北郊的根培乌孜山下,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中最大的一座。明永乐十四年 (1416 年)由宗喀
    巴之弟子降央曲结所建。大殿二层供有宗喀巴亲自开光的强巴佛像,是该寺的主供佛像。其他各殿堂中
   供有宗喀巴师徒塑像以及观音、文殊、金刚、无量、度母等佛像。寺内还有大量佛教经典、法器、供器、
   唐卡、壁画和各种工艺品。  
   7 梵文:krmkum;藏文:Kha-che-sha-skam,藏红花,藏族医学之传统药物。属菊科。一年生直立草本。
   药医学以花入药,性温,味辛苦,有活血、祛痰、调经的功能。  
   8 藏文:bDud-rtsi,甘露降魔丸,药名。
     
发表于 2013-2-16 20:51 34 显示全部帖子
长寿茅草 (梵文:dyrva;藏文:rTsya--dur--ba)   
一路向西——西藏佛教图文浅解。。。更新中       
     长寿茅草是有多种名称 的一种普通的草。在西方,它被称作百慕大草 、巴哈马草、匍匐草或邪恶草,通常都生长在牧场。在东方,它被看做是 “恐怖草”或“折腰草”,也是草类中的一种白色物种,梵文称作 “chanda”。

     长寿茅草草质坚硬,是匍匐四散生长的一种草,草茎上布满斑点,叶子覆盖茎端。沼泽或湿地是其天然的生长环境,但其韧性极强,即使晒干后在遇水时依然可以发出新芽。
     长寿茅草是吠陀时期供物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吠陀时期的圣坛是用被长寿茅草捆结的牛粪搭成。在抚慰众神的仪式中,吠陀时期的祭司经常戴有一只用长寿茅草草秆编织的戒指,代表毗湿奴的吉祥结。
     长寿茅草的神性源自搅拌大海时偶然洒下的甘露的传说。据说,在搅拌大海时,有几滴甘露洒落在长寿茅草上。类似的传说认为拘沙草 也具有神性。在这个传说中,金翅鸟偷走了盛有甘露的宝瓶,想用它赎回被其敌手龙众监禁的母亲。金翅鸟把这个宝瓶偷偷藏在一丛长寿茅草中。但因陀罗神识破了它的欺骗行径并迅速地从龙众手中拿走了甘露瓶。龙众急切希望能用上一些甘露,它们误把甘露的神圣香气看成是拘沙草发出的。当它们去舔拘沙草的草尖时,它们的舌头被劈成了蛇的叉形。  
     长寿茅草和拘沙草成了神圣的同义词,一般叫做 “darbha”。拘沙草是一种长形刷状草,可以长到大约两英尺高。在印度,用一卷绳子把拘沙草捆在一起就可以制成一把普通的家用扫帚。在传统上,拘沙草可以用来净化污浊之物。在需要举行净化仪式时,婆罗门们要睡在 一丛拘沙草中。

     根据寓言的说法,拘沙草的草秆又尖又硬,象征着敏慧的智力。在佛教中,人们认为这种草可以增加透视的清晰度及禅修的定力。在许多密宗教派,如时轮金刚密乘中,人们要把一根长茎秆纵向地放在床垫之下,把一根短茎秆横向放置在枕头下,用这两根拘沙草茎秆为灌顶前夜所做之梦进行释梦。浸泡过拘沙草的水常常作为灌顶水用于灌顶加持。护摩火祭仪式6开始时也要点燃一把晒干的拘沙草。  
     即将成佛的佛陀在顿悟前夕走到神圣的菩提树下,站在一片柔软的草地上。在菩提树下,他遇到了割草神,他给佛陀八抱拘沙草让他制成禅定蒲团。从吠陀时期起,拘沙草编织的拘 沙蒲团 就是宗教仪式中使用的圣垫。
     佛陀始终沿袭着古老的传统一直使用拘沙草蒲团。在肖像画法上,众多的佛教苦修者、瑜伽师和大成就者 都被画成端坐在拘沙草蒲团之上。末罗国的古都 (佛陀的圆寂之地名叫拘尸那迦)的意思是 “拘沙草之城”。从艺术上来看,在藏族艺术中,长寿茅草和拘沙草都被画有多种形式的变体  
   1 梵文:duva,durba,darbha,长寿茅草,草名。  
   2 梵文:Caoriola dactylon,百慕大草,草名。  
   3 梵文:Panicum dactylon,恐怖草,草名。  
   4 梵文:Kusha;原文:Poa cynosoroides,拘沙草,印度画眉草。印度的一种禾草,常用于印度教礼仪中。  
   5 梵文:Kalachakra,时轮金刚乘。时轮金刚密法源于古印度北方的香巴拉国,十二世纪前后传入西藏。
   时轮金刚密法确认一切众生都在过去、现在、未来 “三时”的迷界中,并以时轮表示 “三时”。  
   6 梵文:homa,护摩,密教的修法。在炉中燃烧起火来,烧着供养的物料以供养本尊。护摩仪式分为:1)
     怀柔护摩;2)增长护摩;3)息灭护摩;4)诛灭护摩。  
   7 梵文:Kushasana,拘沙蒲团,用拘沙草编成的蒲团。  
   8梵文:siddha,大成就者,指通过密教的秘法而获得觉悟的人。  
   9 梵文:Malla,末罗国,古地名。故址在今伊拉克巴士拉之西。《新唐书 ·地理志》附“广州通海夷道”
     称之为大食重镇。  
   10梵文:Kushinagara,拘尸那迦,亦称 “俱尸那”,意译 “角城”、“茅城”。佛教圣地。相传为释迦牟尼在世时的末罗国都城,传     为释迦牟尼涅槃处。
  
发表于 2013-2-16 21:01 35 显示全部帖子
木瓜 (梵文:bilva;藏文:Bil--ba)   
      
一路向西——西藏佛教图文浅解。。。更新中

      
     木瓜 也称作孟加拉苹果 和孟加拉榅榑。这是一种圆形水果,如大橘子瓣大小,外皮坚 硬,有斑点,皮呈棕红色。十九世纪初期,英国植物学家首次看到一推令人困惑不解的印度珍奇水果时,他们选用了当时为英国苹果命名的时髦方式为许多水果重新命名,创造出了凤
梨、番荔枝、蒲桃和曼陀罗果等名称。木瓜外皮粗糙,被恰如其分地称作 “木苹果”。从医药学上来看,木瓜有速效收敛作用。在传统印度医药学和印度民间医学中,木瓜因具有排毒作用而备受重视。未熟的木瓜瓜瓤,特别是熬制成的能保存的木瓜酱更是治疗腹泻和痢疾的最有名的良药。在古印度,木瓜被视为水果中最神圣之物,是供奉寺庙众神的主要食供。只是在近几年,椰子才取代木瓜成为宗教供物中的主要水果或作为放弃自我的象征物。对印度教众神,特别是湿婆、雪山神女、吉祥天女、难近母和太阳神这些神灵来说,木瓜树是神圣的。在印度教的一个早期神话中,据说木瓜最初发芽于雪山神女额头滴落在迈达拉圣山5 的汗珠。在吠陀时期的创世记中,用迈达拉山搅动大海。
三叶片的木瓜叶象征着梵天、毗湿奴、湿婆三联神 (创生之神、保护之神和毁灭之神)及湿婆的三股叉。对湿婆来说,木瓜树尤为神圣。在湿婆缠结的头发上常画有三叶片的木瓜叶。

     在传统上,在印度烈日炎炎的夏天,湿润的木瓜叶也放在方形的石制象征物或湿婆的林伽 上
作为降暑供品。木瓜树也是性力派7众神或湿婆之妻雪山神女各种化身的居处。据悉,乳房形状的木瓜含有大本母神 的乳汁,木瓜也叫做 “shriphala”,其意为“什密果”,是财富和繁荣 的天女罗乞什密的别名。  
     用木瓜代表湿婆派和性力派的象征主义源自印度教密宗后期,这个时期要大大晚于佛陀释迦牟尼时代。无论前佛教时期的象征主义是什么,木瓜始终被视为万果中最为神圣的一个。据说,吠陀时期的创生之神梵天曾向释迦牟尼敬献过木瓜。在智慧和顿悟之心都优于自己的
人的面前,梵天以尊崇和乞求之姿低声下气。在传统上,梵天被画成向释迦牟尼敬献金轮,但有时会用盛有木瓜的盘子替代金轮。在藏族艺术中,木瓜常被画成三个一组,象征着 “三宝”。木瓜一般会画成石榴状,带有奶嘴状的圆尖及三个叶片,其绘制形式多种多样。  

   1 梵文:Aeglemarmelos,木瓜。  
   2 梵文:Bel,Bael,孟加拉苹果。  
   3 梵文:Paravti,雪山神女,亦称 “喜马拉雅山之女”,共有十大化身。她美丽、温柔、爱上了在雪山修
   苦行的湿婆。因陀罗派爱神去引诱湿婆去爱雪山神女,触怒了湿婆,被他用第三只眼睛的神火烧毁。以
   后雪山神女修了千年苦行,终于做了湿婆的妻子。  
   4 梵文:Durga,难近母。印度教雪山神女的化身之一。印度教女神名。即是湿婆的妻子,又是一个相对
   独立的女神—降魔女神。印度教中信徒较多的神祗之一。性力派崇奉的主神之一。  
   5 梵文:Mandara,迈达拉,山名,是印度北部比哈尔邦的一座圣山。  
   6 梵文:lingam,林伽,男性生殖器,湿婆派和性力派的崇拜对象,其寺庙往往耸立着林伽石像,性力派
   教徒胸前还佩戴着林伽标志。  
   7 梵文:shaktis,性力派,印度教三大派之一。主要崇拜湿婆之妻难近母、时母、吉祥天母及娑罗室伐
   底等神。认为这些女神的活动力 (性力)是宇宙万有的根源。  
   8 梵文:matrika,本母神,女神名。
  
发表于 2013-2-16 21:03 36 显示全部帖子
1125352955 发表于 2013-2-16 19:52 好活动,O(∩_∩)O~也去祈福了?祝蛇年福气多多,好运连连!

呵 呵,新年祝福好运来~~!感谢支持!
发表于 2013-2-16 21:04 37 显示全部帖子
蓝天迷彩 发表于 2013-2-16 20:53 顶帖支持

  感谢支持!!!
发表于 2013-2-16 21:09 38 显示全部帖子
右旋白螺 (梵文::dakshinavarta--shankha;藏文:Dung--dkar--g`yag`ya--vkhyil)   
明清老唐古八瑞物


一路向西——西藏佛教图文浅解。。。更新中          
     右旋白螺象征着佛陀宣讲佛法。如前所述,它是八瑞 物之一,是大天神因陀罗敬献给佛陀的。在佛教肖像画法中,在传统上,因陀罗常被画成手持这种供物,以敬畏之姿站在佛陀面前。因陀罗神在呈这一化身时被视为众神之主 ,这是因陀罗的别名,其意为 “强大”或“百供者”。
                                            
       1 梵文:Shakra 或 Shatakratu,众神之主。                                    

发表于 2013-2-16 21:10 39 显示全部帖子
木子广大 发表于 2013-2-16 21:06 来支持好友活动

谢谢好友的支持,再祝新春愉快哈
发表于 2013-2-16 21:33 40 显示全部帖子
朱砂 (梵文:sindura;藏文藏文:Li--khri)
一路向西——西藏佛教图文浅解。。。更新中    

      据说,一位名叫鸠提沙拉贾 的婆罗门向佛陀敬献了朱砂。这种橘黄色或红色的粉末有时被看做是辰砂 或天然朱砂 ,它们均从自然矿石的硫化矿中提取。通过加热把水银与硫化物分离,进而从辰砂中提取水银。从化学角度来看,硫化物与水银重新融合生成结晶辰砂的逆向程序也是可能的。辰砂变成水银及水银还原成辰砂的现象说明了元素的易变性,这一特性生成了印度和中国的炼丹术。
     在梵文中,朱砂粉叫做 “sindura”,被看做是矿物质 “红铅”或“铅丹”,这种红色的氧化铅可以作为一种染料。西藏草药确认了铅丹的三种形式:1)取自石料的粗铅丹;2)取自土壤的软铅丹;3)从木头中提取的铅丹。“sindura”一词普遍定义为铅丹、辰砂、朱砂或圣灰。朱砂和铅丹自古就一直被当作矿物原料使用。
     在印度,朱砂粉是橘黄色或红色粉末,用来装饰圣像,也用于其他各种宗教目的和仪式。与姜黄或黄色的藏红花、红色的檀香木 和牛粪烧后的白灰一样,虔诚的印度教教徒也用朱砂在前额点吉祥痣。
     在传统上,已婚妇女前额上点的朱砂吉祥痣表明其丈夫依然在世,她不是个寡妇。这样的痣记在正统的印度教社会等级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外在的申明。在前额或身体其他部位点痣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吠陀时期。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及教派标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已有所发展。点吉祥痣具有梵文词 “手印” 的众多含义之一。
     可以肯定,在佛陀时代,朱砂在礼仪中意义重大。其红色象征着权力,特别是具有磁力的爱欲,是经血的具体体现。在金刚乘佛教中,红色专门用于某些降魔和财富女神,如:红色的作明佛母 、吉祥天母和增禄天母。朱砂粉也用来制作砂制坛城,它也是许多世俗和宗教手工制品的装饰颜料。在汉地的象征意义中,朱砂和黄金被视为表示愉悦和繁荣的两大相互协调的色彩。
   1 梵文:Jyotisharaja,鸠提沙拉贾,人名,意为 “星相术士之主”。  
    2 藏文:Cog-la-ma,辰砂,即朱砂。旧时以湖南辰州府出的最著名,因而得名。  
    3 梵文:mTshal,天然朱砂。  
    4 梵文:chandan,檀香木。  
    5 梵文:vibhuti,白灰。  
    6 梵文:mudra,手印,佛的觉悟内容,称为 “法印”。在密教,“印”即“印相”、“印契”。  
    7 梵文:Kurukulla,作明佛母,女神名。  
        
        
        
        


1人点评 收起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