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038

主题

西北

一路向西——西藏佛教图文浅解。。。更新中

[复制链接] 查看:121781 | 回复:199
发表于 2013-2-18 15:31 71 显示全部帖子
4)   神变塔,纪念佛陀在舍卫国祇园丛林中神奇地击败了外道教徒。

一路向西——西藏佛教图文浅解。。。更新中
佛现神变降伏外道处──舍卫城    佛陀一代弘化,多住在舍卫城祇园精舍与王舍城竹林精舍中,其中舍卫城是中印度大国憍萨罗国都城,波斯匿王为城主,佛为法王,二主应住一处。佛于城内教化二十五年,其中祇园精舍为祇陀太子与须达长者共建而成。
佛住王舍城时,摩揭陀国瓶沙王已证初果,护持佛教,外道四事供养渐渐断绝,比丘证果者甚众,魔王波旬忧愁不乐,挑动六师外道,富兰那等,欲与佛陀较量神通,瓶沙王不许。
   佛陀弘化舍卫,六师随至波斯匿王所,请王应允此事,匿王秉佛再三,佛观往昔诸佛,皆现神变降伏外道,故三请受之,令净信者信根增长,未信者作生信因缘。
   比试时至,世尊入胜三摩地,于座上隐,东方虚空中出,于空中现四威仪神通,行立坐卧,乃至现十八种神变,身下出火身上出水等,以施无畏手摩地,地中涌出千叶宝莲,世尊于莲上安隐而坐,周匝无量宝华围绕,一一华上化佛安坐,彼化佛亦现种种神变,天乐鸣空天花缤纷,人天大众叹未曾有,世尊欲调伏有情,说偈曰:「汝当求出离,于佛教勤修,降伏生死军,如象摧草舍,于此法律中,常为不放逸,能竭烦恼海,当尽苦边际。」与会大众,得殊胜解,或获果证,或发三乘菩提心,奉教欢喜。
   1梵文:Shravasti 舍卫国,亦称 “室罗伐”。古印度一王国名,在今印度西北部拉普地河南岸。以
   崇佛而闻名的波斯匿王曾居住此,城内有给狐独长者施舍的祗园精舍,遗址今尚存。  
     
   2梵文;Jetavana 祗园,须达(Sudatta)和长者为释迦及其教团所建的僧坊。在中印度,释迦曾在此
   处开示佛法。与王舍城的竹林精舍并称为佛教最早的两个精舍。  
     
发表于 2013-2-18 16:17 72 显示全部帖子
5)   天降塔,纪念佛陀在夏季静修期间上升天界向其母的转世传法并从兜率天降至僧佉尸城。
一路向西——西藏佛教图文浅解。。。更新中
世尊自忉利天临降处──曲女城      位于中印度,羯若鞠阇国。往昔大树仙人,于此以恶咒咒令国王九十九女腰曲,所以城以「曲女」为名。玄奘大师游印度时,戒日王在此设无遮大会,五印十八国王列席,玄奘大师立《真唯识量颂》,经十八日无人可破,群王归依,佛法遂兴。
     佛世时代,世尊某日感于四众弟子懈怠,不乐闻法,不求出离法要,为了欲令四众弟子渴仰于佛、殷重于法,便升忉利天,于玉石殿夏安居。天主释提桓因,与诸天众,顶礼围绕,佛母摩耶夫人亲来闻法,佛为天众广演布施、持戒、欲为不净、淫为秽恶,乃至四谛苦集灭道等种种妙法,摩耶夫人并三万六千天众,得法眼净,证须陀洹果。
     时优填王思念如来,以牛头栴檀作五尺高佛像,此为印度最早如来雕像,当时四众渴仰佛陀,虔诚礼请目连尊者升天,请佛还降阎浮,七日之后,自在天子,作金、银、水晶三道宝阶,大梵天王帝释诸天随侍两侧,佛随机为诸天分别广演五阴生灭、无常苦空等法。
当时莲花色比丘尼,欲最先礼佛,以神通力现转轮圣王身,众军围绕,于大众前最初得礼,此时须菩提尊者,念佛法教,观一切诸法皆悉空寂,入空无相解脱门,佛赞须菩提尊者乃真礼佛者
梵文:Sankasya, 僧佉尸,城名
发表于 2013-2-18 16:28 73 显示全部帖子
6)   和好塔,纪念佛陀在王舍城竹林精舍 调解僧人之间的争论冲突。
一路向西——西藏佛教图文浅解。。。更新中

声闻分别   佛为化度处──王舍城'(Rajgir):王舍城为中印度大国摩揭陀国都城(约现今菩提伽耶东北方九十公里处),周匝五山围绕,其地平正。摩揭陀王先前所在城都,七番为火所烧,后于此建都,安然无事,所以立此城名「王舍」。城中迦兰陀园竹林精舍及北面灵鹫山等地,是佛陀讲说《思益经》、《大般若经》与《法华经》处,也是世尊弘化晚年,提婆达多及伴党,破和合僧、分裂僧团,佛陀慈悲化度,令其临终悔悟的地方。
    佛陀为何常住王舍城弘化?据《大智度论》记载,有以下数点:
    1.佛于此国尼连禅河附近菩提树下成道,为报法身地恩,多住于此。
    2.此处山中,坐禅精舍多,闲静离喧,利于修定。
    3.六师外道及大论议师,皆住于此,佛于此多闻智人中最为第一,能破彼邪见。
    4.此国丰乐,乞食易得,瓶沙王为大护法,常供千僧斋。所以佛涅盘后,初次三藏经典结集,即是在阿阇世王护持下,于此城七叶窟举行。
梵文;Rajagriha,王舍城,亦译“罗阅祗”,古印度摩揭陀国都城,在今印度比哈尔邦底赖雅(Tilaya)
   附近,周围有灵鹫山等五山,是释迦牟尼传教中心之一。  
     
梵文:Veluvana,竹林精舍,相传释迦牟尼在王舍城宣说佛法时,皈依佛教的迦兰陀长者献出竹园。
   与舍卫城的祗园精舍并称为佛教最早的两大精舍。释迦牟尼成道后,普久居此。

发表于 2013-2-18 16:33 74 显示全部帖子
7)   尊胜塔,纪念佛陀在吠舍离将自己的生命延长了三个月,此时他已八十岁高龄。
一路向西——西藏佛教图文浅解。。。更新中
佛思念寿量
     宣告将舍寿处──毗舍离:毗舍离(Vaishali),意译为广严,其城繁荣,城中维摩诘居士,据经所载,是金粟如来现居士身,于此教化有情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觉者。
    佛陀八十岁时,至毗舍离,当时榖贵饥馑,乞求难得,佛令僧众于他处,分部安居,独留阿难,教示金言:「当自炽燃,炽燃于法,勿他炽燃;当自归依,归依于法,勿他归依。」并向阿难,再三提示,如来已得四神足,可住世一劫(即可住世至弥勒佛出世),然因众生福德不足,阿难一时迷惑,不知请佛住世,离世尊独于树下静虑思惟,经时未久,魔王波旬现身,以佛四众弟子已集,佛事将毕,请佛入于涅盘,佛自知时不久住,宣告三月后将取灭度
发表于 2013-2-18 16:36 75 显示全部帖子
觅雪禅晴 发表于 2013-2-18 16:32 欣赏支持楼主的善举,请问上图哲蚌寺的照片拍摄于何时,这么光鲜亮丽。

呵呵,谢谢支持!哲蚌寺的照片拍于去年4月29日,当时和即将出发到东坡的队友,从后山绕至大门而出,出来后拍的。
发表于 2013-2-18 16:57 76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如风飘 于 2013-2-18 17:01 编辑

8)   涅槃塔,纪念佛陀在拘尸那迦沙罗双树下 “毫无懊悔地”圆寂。梵文 “caitya”一词的意思是“墓碑”,而梵文 “caitya”一 词还指发髻或法冠。小型冠状塔具有弥勒标志的特征,因为他的头顶上有一个小菩提塔或大菩提塔。长寿顶髻天母像也可以画在长寿塔拱顶的边沿或佛龛上塔拱顶的边沿或佛龛上。
一路向西——西藏佛教图文浅解。。。更新中
佛涅盘处──拘尸那罗娑罗双树    拘尸那罗(Kushinagar)为末罗(意译力士)族生处,位于现今印度卡西亚(Kasia)村,世尊往昔为转轮王,于此间六度舍命,涅盘是第七度,更无第八度,不受后有故。
   当时拘尸那城中,有位梵志名须跋陀罗,百二十岁,耆旧多智,闻佛欲灭度,诣双树间,见佛闻法,于当夜受具足戒,证阿罗汉果,先佛灭度,为佛住世最后弟子。
   佛陀教诫大众,如来灭度后「当以戒为师,依之修行能得甚深定慧,当依四念处严心而住」;结集法藏,经首安「如是我闻」等六成就;对恶性比丘宜默摈之。「佛弟子们,勿为放逸,如来以不放逸自致正觉,无量众善由不放逸得。」
    佛陀并慈悲安慰道:「世皆无常,会必有离,勿怀忧恼」。「世实危脆无坚牢者,我今得灭如除恶病。……」当知「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此是如来最后教诲。
一路向西——西藏佛教图文浅解。。。更新中

   于时如来,顺逆自在,出入四禅八定,于四禅起般涅盘,人天哀恸,双树惨然变白。
   以上循着八大圣地,重点介绍佛陀弘化行迹,进入西藏包括在其它藏区,都能看到许许多多的佛塔,各种佛塔的纪念的意义都不同。搜集这方面的资料,希望对即将入藏的朋友有所帮助。


发表于 2013-2-18 17:11 77 显示全部帖子
佛像 (梵文buddharupa;藏文Sangs--rgyas--kyi--sku--gzugs)
一路向西——西藏佛教图文浅解。。。更新中   
       身、语、意指的是行为、语言和思想的纯净,分别被画成佛像或神像、经书和佛塔。
      在金刚乘仪式或灌顶仪式中,经常要向住持喇嘛敬献这三件物品,住持喇嘛要将它们高高举 起,并庄重地用头去触碰它们,象征着圆满后的身、语、意的纯净。身、语、意三位一体也称作 “三门”、“三藏” 意的纯净。身、语、意三位一体也称作 “三门”、“三藏” 意的纯净。身、语、意三位一体也称作 “三门”、“三藏”(身)的宗教理念相符。“三金刚”也与“三身”相符。“身”在头部(化身 );“语”在喉部(应身 );“意” 在心部 (法身 )。
      获胜的长寿顶髻天母的上右手持有一小尊 “无量光佛像(阿弥陀佛像)。手持这尊佛像象征着她具有使人长寿并获得至高无上智慧的权力。虚空观音在化现为 “虚空王”时,他的十只主手之一也握着一尊佛像。
         
         

     
发表于 2013-2-18 17:40 78 显示全部帖子
念珠 (梵文:mala;藏文:vphreng--ba)
一路向西——西藏佛教图文浅解。。。更新中
   

      传统的佛教念珠是用一百零八颗尺寸划一的粒制成,通常握在神灵或世系大师的右手中,象征着通过背诵咒语、供养和慈悲觉识体现出其语之纯净。许多印度和藏族世系大师的左腕或右腕上常画着缠绕的一串念珠。
     在印度教、耆那教和佛教中,数字 “108”是一个神圣或 “完满”的数字,也与特指神灵的名字的传统数字相符。由于是十二和九的乘积,数字“108”代表十二宫中的九曜 。
     作为四和二十七的乘积,数字 “108”代表二十七星座中任何一个星座上月亮的四个住所 (每周一个)。这些星座是月亮每月经过黄道的二十七个部分。
     在呼气瑜伽,即:“控制呼吸”的瑜伽中,根据计算,人在一天二十四小时内要呼吸二万一千六百次。二十四小时分为六十个时段每个时段呼吸三百六十次。因此,十二小时的“日”循环就相当于呼吸一万零八百次。  

     密宗的 “四种仪式”规定要用一些特殊的念珠。
     水晶、珍珠、白莲籽、白珊瑚、螺壳或象牙念珠都用于怀柔仪式:
     菩提子、莲籽、黄金、白银或青铜念珠用于召唤、吸引和息灭仪式。
     诃子 、铁、铅、人骨或兽骨念珠用在诛灭仪式。
     念珠的珠数因仪式不同各异。一百零八颗珠粒的念珠用于怀柔和增长仪式;二十五颗珠粒的念珠用于息灭仪式;六十颗珠粒的念珠用于恐怖仪式。某些怒相神,如大黑天神,也拿着或佩戴着小骷髅念珠或刻成骷髅头形状的骨片。尽管骷髅头的具体数字没有规定,但通常画成用十二、十六和二十一颗骷髅象征二十一种纯净智慧。观音手持一串白水晶或珍珠念珠,珠粒大小相同的念珠象征着他的心境平和。一百零八颗念珠这个数字与这个大慈菩萨的一百零八个化身相符。  

     传统的或用于 “一般目的”的念珠上共有一百零八颗珠粒,用三股或九股捻线串成,象征着 “三宝”、金刚持和八大菩萨。这些串珠也代表佛法解释一百零八种世间法的连接性。
一路向西——西藏佛教图文浅解。。。更新中
     不同颜色的珠粒或半宝石珠粒通常放在第二十七、第五十四和第八十一颗珠粒的珠算背诵咒语的次数。念珠上面还有两个带穗的计数绳,每项根小绳上都系有十个银的、金的或青铜的小环,绳的两端分别挂有金属的小金刚铃杵。这些小计数珠串在代表 “方法和智慧”的双股细绳上,用来计算念珠完整背诵的个位数 (金刚杵)和十位数 (金刚铃)。
     用第三个计数珠粒计算百位数,它的上面挂有法轮或珠宝的小象征物,还有一个线圈,这样,就可以顺着念珠来回拔动珠粒以计算上千次咒语的背诵次数。在念诵一百零八遍咒语之后,要把念珠倒过来,从相反方向顺着念珠接着数。念珠的末端有两颗 “大师”珠粒,一颗为圆形,另一颗为锥形,象征着认知空性的智慧和空性本身。两颗珠粒的形状也代表佛陀的菩提塔。当把三颗“大师”珠粒串在念珠末端时,它们要 “三宝”和三个神圣字符 “Om A hum”相符。
  
发表于 2013-2-18 19:57 79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如风飘 于 2013-2-18 20:00 编辑

珠宝 (梵文:ratna,mani;藏文:Rin--chen,Rin--popo--che,Nor--bu)
藏传佛教七宝唐卡
一路向西——西藏佛教图文浅解。。。更新中   

     在古代印度传说中,九珠宝 被视为九曜:1)珍珠 (月曜星);2)红宝石 (日曜星); 3)黄玉或金黄宝石 (木曜星);4)钻石 (金曜星);5)祖母绿 (水曜星);6)红珊瑚833  (火曜星);7)蓝宝石 (土曜星);8)石榴石(罗喉星);9)猫睛石 (计都星)。罗喉星和计都星是两颗黯淡的 “蚀星”,在西文天文学 中,它们与月亮在北部和南部的交点一致。这些交点是黄道上的“升”“降”点。月亮在这些交点 处围绕地球的轨道平面与地球围绕太阳的轨道交叉,因而产生了引发日食的水平阴影。
嵌金七宝
一路向西——西藏佛教图文浅解。。。更新中
      藏族传说中共列出五宝或七宝。金、银、珊瑚和珍珠构成了前四宝;琉璃、绿松石或宝石排列第五位。在某些列表中,水晶替代珍珠,而宝石被祖母绿代替。在列出七宝时,其排列顺序通常如下:金、银、珊瑚、珍珠、琉璃、钻石和宝石。
琉璃常被视为闪烁蓝光的杂青金石836  (但将其视为蓝石或蓝晶是正确的)。琉璃可呈白、黄、红、绿和蓝色。只有发出这样的光谱的半宝石才是蓝石。  

     在藏族艺术中,有关宝石的绘画作品十分丰富。在绘画作品中,它们作用供品、饰品和器物出现。在描述神灵和坛城时,用宝石进行比喻十分普遍,如“红的像红宝石或珊瑚”。
     蓝、白、黄、红、绿五大颜色经常等同于珍贵的宝石和金属。梵文和藏文中 “珠宝”一词常用在描述印度大班智达  和藏族仁波切  身上。“珍宝”和“如意宝”等词用来描述佛及其教法。“三宝”是佛、法、僧的同义词。  

     作为供品,珠宝通常画成圆形或梨形,颜色从顶部到底部渐深。珠宝一般带有清晰的顶尖,顶尖上有几条金色的环线,表示珠宝在闪烁发光。也可根据彩色线条进行排列,形成金字塔状。珠宝常被画在 “转轮王七珍宝”等吉祥供物的前面。珠宝供品和器物也可以画成多面珠宝。
一路向西——西藏佛教图文浅解。。。更新中   
     作为饰物,珠宝被画成不同形状,代表善相受用身神或菩萨的 “八大宝饰”;1)珠宝冠;2)耳饰:3)短项链或箍式项圈;4)长垂心部的中长项链;5)长垂脐部的长项链;6)手镯和臂镯。7)踝饰;8)镶珠腰带。在神灵绘画作品中,白珍珠 和红珊瑚是最常见的珠宝饰物,象征着月亮和太阳、方法和智慧、红白菩提心露及男精和女血的结合。善相神所戴头冠饰有五块带莲花托的珠宝。五颗珠宝的颜色与五佛相符,中央的珠宝颜色代表神灵所属的佛部,其他四块珠宝按照坛城的方位顺序排列。  
     作为手持器物,众多的佛教神灵,特别是与财富和繁茂有关的那些神灵,都手持珠宝珠宝可以画成梨状和带有喷焰顶的宝石状,有时绘成下面将要描述的多面珠宝。增禄天母呈“财流”手印时,珠宝如溪流般在其掌心神奇生成。

   1 梵文:navaratna 九珠宝。  
   2 藏文:Byu-ru,红珊瑚。  
   3 梵文:gomeda,石榴石。  
   4 梵文:lashuniya,猫睛石,一种宝石,做装饰品时多磨成圆球形,看起来很像猫的眼睛。  
   5 梵文:rajavarta 杂青金石,一种次级宝石,通常为天蓝色。  
   6梵文:ratna,大班智达,班智达为 “学者”之意。  
   7 藏文:Rin-po-che,仁波切,本是 “宝具”之意,现已成为 “活佛”的称呼。  
   8 藏文:Mu-tig 白珍珠。
   
                                                  
                                            
发表于 2013-2-18 20:19 80 显示全部帖子
如意宝 (梵文:chintamani;藏文:Yid--bzin--nor--bu)  
一路向西——西藏佛教图文浅解。。。更新中      
据说,如意宝存在于神灵界和龙界,这块如意宝经常画成夹在大龙王们合十的手掌间。据说,作为转轮王七珍之一,如意宝可以使拥有者实现自己一切利他的愿望。如意宝经常被画在转轮王宝马的马鞍上,成为 “风马”的标识。风马会把吉祥的祝福传递到四面八方。在本质上,如意宝是佛陀及其教法的表现形式,前缀”Chintamani”用于观音和度母这样的菩萨身上。
一路向西——西藏佛教图文浅解。。。更新中      

如意宝可以画成红、橘红、绿和蓝的梨形珠宝,常常置于莲花托上。四周环围着冠状火焰或炽热的光。如意宝也可画成八面珠宝的形状,常画有三个被拉长的茎状物棒形茎状物,茎状物上面有三块一组的珠宝。三个主要茎状物的圆形底座常常插在一个月亮圆盘和莲花上,一根丝带或一个金箍将其锥形腰部捆住。实际上,只有六个面能画出彩色珠宝尖,其他两个面则被珠宝主串挡住了。
一路向西——西藏佛教图文浅解。。。更新中
    密集金刚和度母的几个化身都将如意宝握在手中作为手持器物。度母被画成从如意树上采撷珠宝,并将珠宝分赠芸芸众生。如意宝也被画成戴在某些菩萨和本尊神的发髻上。  

   梵文:Guhyasamaja,密集金刚,亦称 “集密金刚”或“密集金刚”,神名。藏传佛教格鲁派所修密宗主尊,常为单身三首坐像。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