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024

主题

其他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复制链接] 查看:117375 | 回复:469
发表于 2018-3-26 09:57 291 只看该作者
    业拉山垭口,有一块不小的平地,公路右边的空地上还建有一间厕所,自驾上来的游客一下车就往厕所里钻,出来时却被藏在厕所后面的一个藏民转身收取一元钱的出恭费。我笑了笑,莽莽的大山,茫茫的草原,处处都任由我方便,何必选择这一方寸之地?我与狼头在细雨中站在垭口上立着的那块写有“业拉山,海拔4658米”的蓝色牌子下,匆匆拍了两张照片,实在是太冷,只有从包里把厚衣服拿出来穿上。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发表于 2018-3-26 10:01 292 只看该作者
    两人决定在垭口等待自然的到来,然后三人一道下山,反正山上全是一片雾茫茫。恰好从山下的七十二拐开车上来到业拉山垭口的司机告诉我们,七十二拐此刻出好大的太阳。我便跟狼头商量,两人干脆到七十二拐去等自然,这里的风实在太大,又冷。

    于是我们二人跳上车,开始下山。下来两三公里,冲出云层,厚重的云雾渐渐散开,业拉山才露出了她的真面目。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发表于 2018-3-26 10:03 293 只看该作者
    太阳的光芒照射山巅,一道深深的峡谷横亘在两山之间,深不见底,峡谷两边的山高耸入云,陡峭凌厉,怪石裸露,沟壑纵横,寸草不生。从邦达到业拉山一路绿草茵茵温柔的脸孔到此一改她的宁静与温柔,倾刻间变得威严与张狂。

    太阳把两座山割裂成两半,一明一暗,沟的左边阴影重重,沟的右边阳光普照。 

    从垭口下来,路并不好走,路面被许多重车日夜碾压又兼风雪长期盘剥已处处布满了深浅不一的陷阱。

    七公里的下坡,我们终于见到了川藏线上最著名的“怒江七十二拐”。虽然我不是第一次经过,但依然被七十二拐的雄奇与壮阔所震撼,再次被她伟岸的身姿所折服。

    “怒江 72拐” ,我一声惊呼,迅速把单车丢在路旁,不管不顾地扑向悬崖边。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发表于 2018-3-26 10:12 294 只看该作者
  七十二拐,中国四大险峻公路之首。

    怒江在穿越平坦的那曲草原后,要进入云南,就必须冲破滇藏交界处众多高山的阻拦。于是,河水开始在崇山峻岭中奔流,形成了一处处地质奇观——比如著名的边坝三色湖,就位于怒江旁的山谷中,呈不规则的“品”字形排列,在阳光的照耀下,颜色各异,分别为黑湖、白湖、黄湖,湖与湖之间由低山台地隔开,均系山谷低洼地带多年冰雪积水而成,十分罕见。

  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怒江72拐”。这处奇观位于西藏八宿县境内的川藏公路边,所以又称“川藏99道弯”。尽管它不是专门开发的景点,但是几乎所有路过此地的人都会停车观望——因为当地的路途实在是太过险峻,也过太壮观,有一种震撼心灵之感,站在这里,你会觉得天下奇观,莫过于此。更会感到造物主有一双神奇的大手,随意一把抓下去,让这一带的山川河流不同凡响,又不可思议。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发表于 2018-3-26 10:13 295 只看该作者
  “72拐”是从邦达镇开始的,从小镇到业拉山(又称“怒江山”)山口,需要从海拔4100米上升到海拔4600米左右,而翻过山后,公路又猛地下降到海拔3100米。不仅如此,下坡路上,两侧高耸的峭壁时远时近,道路狭窄,且落石颇多,砂石遍布,沙尘漫卷。

  更为重要的是,这段长约12公里的道路除了拐弯多,每到雨季更为可怕,泥石流常常一涌而下,将公路冲断,因而它又获得了“死亡之路”的恶名。道路旁的悬崖下,即是奔腾咆哮的江水,让人胆战心惊。转弯的地方长期被大型车辆碾压,形成很多裂缝和大坑。

  “怒江72拐”除了入选“中国十大险峻山路”,也名列挑战驾控极限的“中国四大险峻公路”之首。当地人开玩笑说,假如不小心,车子从这里的高山悬崖上掉进怒江,第二天就从西藏轰隆隆地滚到了云南——藏语中,八宿意为“勇士山脚下的村庄”,这个名字的来历也与这“怒江72 拐”有关,因为你能过得了怒江,过得了无休止的弯道,而又没有葬身于悬崖之下,不是勇士又是什么?

    我们是如此的幸运,连续十几天绵绵不绝的雨终在七十二拐这道世界公路史上的奇现前止住了她缠绵的脚步,阳光铺满了业拉山,让我们尽情地一睹怒江七十二拐的奇迹。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发表于 2018-3-26 10:24 296 只看该作者
   今日自驾过来的游客很多,更有许多的女孩子,她们站立在七十二拐前,口中连连惊呼,然后尽情地把她们手中的相机对着这一奇景快意挥洒。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七十二拐处建了一个观景台,我第一过的时候这里可什么也没有,只有一条孤零零的公路,那时几乎看不见自驾进藏的游客。所以,即便是天下第一美丽公路的七十二拐也显得很是冷清。却没想到四年过去,这里已是热闹异常,成了车水马龙之地。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发表于 2018-3-26 10:25 297 只看该作者
   观景台自是观看七十二拐的最佳之所,但有一个盘着头发,黑脸庞的藏民在此把守,我与狼头趁他上厕所之际溜了进去。

    道路两头仍有不少游客涌来,买票进观景台的人也不少。陆续从邦达过来的骑友在七十二拐前匆匆拍了几张照片后又陆续骑车飞身下七十二拐,看着他们飞速下山而去的背影,仿佛人在天上飞。

    半小时过去,还是不见自然从山顶下来,我问刚从上面过来的骑友,可曾见到我们的女队友?他们告之,她还在后面拍照呢。我与狼头相顾无言,无奈地摇头。

    我们只有继续观赏眼前的美景以及热闹的人群,也难得在川藏川路上一下子聚集这么多人,除非是堵车才有如此壮观的场面。

    有一位从八宿县坐车到业拉山往邦达去的藏民,看见我们骑车过来,除了几声赞叹,还非得试试我的单车,看他摇摇晃晃骑在车上,差点向山下冲去,吓出我一身冷汗。

    终于看见自然在阳光中驶进了七十二拐,她下车后端着相机直接闯进了观景台,收票的守门员呆在原地一脸错愕地望着她,自然却入无人之境,浑然不觉这是要花钱才能进去的地方,好像这块土地是她家的私人领地来去自由。

    等自然尽情地拍摄完成后,三人准备下山。由于七十二拐地势险峻,弯多路急,最容易发生事故,每年都有年轻的骑友把生命永远地留在了七十二拐,也把这人世间最大的痛苦留给了生他养他的父母,所以我一再提醒平时下坡速度很快的自然下山一定时要控制好速度,不能超过30码。

    我走在前面,自然居中,不允许她超过我,狼头殿后。两人死死把自然夹在中间,不能让她有丝毫的麻痹与松懈,否则坠入深渊,万劫不复。

    三辆自行车唰唰的轮胎与地面摩擦的声音在七十二拐陡峭的山坡上回荡,然后一个急弯接着又一个急弯,我双手紧紧地抓住前后两个刹车,手酸手痛,不敢有半分的松懈,车轮在高速飞转下由于受到两块刹片的长时间挤压冒出阵阵青烟,并传出一股臭味。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发表于 2018-3-26 10:26 298 只看该作者
    业拉山在我们身后慢慢退去,我们的耳边传来呼呼的风声。走在这段路上有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感,绝对能媲美美国大片中汽车在崇山峻岭中高速追击的艰险、火爆的大场面,其紧张、刺激的程度比看电影更直接,更精彩,也更富有紧张感。

    从业拉山顶俯冲下来,回绕盘旋的公路以一个接一个的之字嵌入险峻的山间,我不知道当年这些筑路的英雄是怎样一凿一镐开挖出来的这条世上最为艰难的天路?走在弯曲的道路上,感受着七十二拐的气势磅礴,聆听着青筋突起血脉般澎湃的公路,深邃幽远,不绝如缕。

    你永远也不会知道下一个转弯处会是怎么的一道风景,但每一个弯道都会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一会让人心惊肉跳,一会又让人荡气回肠,当你还来不及回味,一下又把你逼到绝处,你腰身一扭时却又能轻松地化险为夷。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发表于 2018-3-26 10:28 299 只看该作者
  怒江七十二拐一如巨蟒缠绕盘旋在业拉山,以垂直落差2000米的海拔高度横亘在怒江之上,张牙舞爪,险相毕露。

    我们三人尽量放慢下山的速度,不敢有丝毫的大意,又不愿错过这一路的美景。走在我们后面的一队队年轻车友,刷地从我们的身边飞身而过,他们放肆又忘形的身姿既让我羡慕同时也令我提心吊胆。每年发生在七十二拐血的教训都不足以让这些年轻人面对着梦幻般的天路得意忘怀,血脉喷涨,他们玩的就是心跳,他们寻求的就是从天而降的感觉。

    在这片险峻荒凉的地带却出现一片绿洲,方块状的青稞地躺在弯道旁,让人误以为春天来临,我从一块路牌上记住了这个叫同尼村的名字。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发表于 2018-3-26 10:34 300 只看该作者
    本以为到了谷底,绕过小村,又是长长的峡谷看不到尽头,一弯接着一弯的公路盘踞在大山深处。

    在下面的一个弯道上,有一个骑友的车似乎遇到了麻烦,我溜下去乘势把单车刹住,我近前一看,原来是新疆那对父子俩还有他们的同伴。做父亲的正努力寻求他车子出现的问题,从七十二拐下来他的车发出异样的叫声,且后轮明显受阻。我帮他把沉重的驮包御下,摆弄一会终于找到症结之所在。由于他的车所负重的是父子两人的全部行李,而他的货架又是属快拆类型,这种货架无法固定在车子上,经过七十二拐高速的颠簸后,货架慢慢往下移,最后压在了轮胎上,导致怪异的叫声和车轮的转动。


《只为遇见——西藏骑行手记》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