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031

主题

华南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复制链接] 查看:22152 | 回复:216
发表于 2024-2-11 14:39 3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八山四水 于 2024-2-11 15:03 编辑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在帖子末尾,给振成楼打个补丁。

它是洪坑村的林氏家族十九代林在亭的后裔兴建的。林在亭因当时家境贫穷,生有三子,长子名德山、次子名仲山、三子名仁山。太平天国时期为避战乱,率三子至永定抚市亲友家刻苦学艺——打烟刀。早在北宋年间,我国由菲律宾引进烟草,时称瑞草,后从南雄地区引进永定县,又称南雄烟,那时烟草就成为该区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林氏三兄弟当时看准烟草走俏个国的时机,抓住机遇,回家乡洪坑自行经营,以3个银元起家,办起了第一家烟dao厂,字号“日升”。

三兄弟团结奋斗、艰苦创业,以质量、信誉为宗旨,因经营有方,3年中先后在邻村创办起10数个厂家。老大负责在各厂检验质量,老二负责外采,老三负责推销。由于烟dao的工艺独特、价廉物美,产品走俏全国。三兄弟在广州、上海等城市设点推销,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终于成了大富翁。

三兄弟致富后,四处修桥、筑路、建凉亭、办学校,为乡邻做了不少公益事业。1923年黎元洪赠匾“里党观型”印缘于此。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三兄弟致富后,又花了20万光洋建造一座府第式的方型土楼--福裕楼。按高中低三落、左中右三门三格布局,兄弟既可共居一楼,又可各自成一单元。既分又合,很有特色,被福建省评为最有地方特色的方型土楼建筑。

兄弟们事业发达,首先想到的是教育事业,因为当时农村落后,前后村都无学校。兄弟三人分家后,老二仲山在洪坑村口独资兴建了一座光汉学校,现为下村小学。

1903年老三仁山在洪坑村头又独资兴建了一所古色古香、中西合璧式学校:日新学堂,当时汀州府府太爷张星炳为学堂题字--"林氏蒙学堂"。至今犹存。学堂门的对联是:"训蒙心存爱国,为学志在新民"。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民国初,因日本以贱价大肆推销日产烟dao,致使“日升牌”烟dao生意一落千丈,最后冷落收摊。之后老大、老二相继去世,老三又想独资兴建一座工程浩大的土圆楼振成楼,因劳累过度,不幸病逝。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民国元年(1912年),林仁山去世,林鸿超接管家业后,为完成父亲早年独资兴建振成楼的未竟之业,主持筹建振成楼工作,并于当年动工,5年后方竣工。振成楼的楼名是纪念上代祖宗富成公、丕振公父子而命名的,这就是振成楼的来龙去脉。 

因林鸿超在1913年做了北洋衙门的参yi员,曾与黎元洪共过事,交情深厚,振成楼落成时黎元洪特地赠匾褒奖。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走出景区大门前,最后影了一张,刚好有一群人进入景区,镜头中有一位45+的中年妹纸,隔着这么远,压根看不清楚脸庞,但是人家老远就怼我,拍什么拍,没见过美女? 

俺老人家也不省油,大姐,你见过拍中老年妇女的游客?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昨天傍晚来到景区大门,阴云密布,雨水涟涟,今天中午离开之时,蓝天白云,光彩照人,同一个镜头已然换了人间。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俺跟母亲大人在景区门口找了家饭馆吃饭,隔壁就是洪坑(土楼汽车站),门口坐着一群从厦门过来的游客,他们准备搭车回厦门,我们准备搭车去永定县城。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从永定县城开来的中巴车抵达洪坑土楼门口,饭馆老板告之有两位乘客要去永定,中巴车售票员为了不遗失两位客源,让司机师傅刻意等我们把饭吃完,然后把我们捎带到高头。原来这趟车子是永定-高头土楼来回跑,高头是终点站,师傅和售票员下车吃饭,待会又要经过洪坑,到永定县城。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片刻,中巴车再次启程,从车窗中拍摄著名的土楼王:承启楼。

承启楼位于龙岩市永定区高头乡高北村,据传从明崇祯年间破土奠基,至清康熙年间竣工,历世3代,阅时半个世纪,其规模巨大,造型奇特,古色古香,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1986年,邮电部发行了一套"中国民居"邮票,其中面值1元的福建民居就是一座环环相连的土楼,这座土楼就是如今闻名遐迩的承启楼,承启楼是一座城堡-- 一座家族之城。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旁边就是著名的侨福楼,又是一座土豪修建的土楼, 始建于1962年。

圆形土楼,坐北朝南,是楼主在海外的兄弟筹资兴建,一年建一层,三层楼三年建完,当时侨汇还是通的,到了文gei形势急转直下,前文提及的朝阳楼在1969年就没钱了,所以留了个半边楼,算是烂尾楼。和土楼王的一圈套一圈不同,这座土楼只有一个圈。高三层,中为天井,底楼正对着大门中间有一个厅堂。楼外有一圈围墙包围着,围墙上设有外大门,形成一个院落。

这座楼因出了11个博士而闻名于世,又被称为博士楼。。。
发表于 2024-2-11 15:16 3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八山四水 于 2024-2-11 15:34 编辑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至此,土楼章节就此收尾,如果看了土楼的童鞋,在后面的围龙屋章节可以自行对比差异。

中巴车再次经过洪坑土楼,并非周末和节假日,上车的乘客寥寥,难怪中巴车售票员如此重视俺跟母亲大人,不惜免费把我们带到高北土楼,再继续免费折回来,也给了俺拍摄承启楼的机会,算是互利互惠吧!车子沿着山道一路蜿蜒,车窗外阳光明媚,跟我们昨天来时的时雨时阴形成鲜明对比,老天爷对我们如此眷顾,以至于忘了,迎接我们的前路并非如此一帆风顺。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永定县城坐落在一个小盆地里,从洪坑开出一路上坡,到了山顶又是一路下坡,兜兜转转之后下到山脚,此处就是永定县城:凤城镇。永定火车站位于新城,当我们通过长长的街道前往火车站,感觉县城新区建设的非常漂亮。

然而交通却很混乱,注意看镜头中左侧的那台白色车子,这位老兄正在街头原地掉头,不服不行。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永定火车站属于漳龙铁路(漳平-龙川)上一个毫不起眼的小站,规模小,停靠车次也少,自然乘客寥寥,看看镜头中的永定站外景,不难得出结论。最最重要的是,火车站站房被全屏广告给覆盖了,谁能想见一个火车站的地位竟会如此不堪,而且广告牌已经破烂不堪,破损的广告牌随风飘荡,应该很久没有人打理了,这是俺见过最不堪的火车站。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火车站虽小,麻雀俱全,先进站取票先。  

售票厅旁边有楼梯,上去就是候车厅。当我们走上楼的时候,完全没想到今天等待我们的会是怎样一个结果。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候车室空空荡荡,乘客寥寥,安顿好母亲大人之后,俺老人家四处转转。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等俺悠哉悠哉走近检票口一看,傻眼了,我们乘坐的火车晚点。

中午离开洪坑土楼前,打开电视看了会新闻,彼时电视里推了字幕:由于受暴雨影响,鹰厦铁路出现塌方,今明两天鹰厦铁路全线中断。 当时,俺不以为意,认为我们所要乘坐的火车不走鹰厦铁路,自然对我们没有影响,结果人算不如天算,铁路系统只要一出现列车停运,很多交叉线路的车子照样晚点。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彼时的K197行进路线为上海南进沪昆线到上饶,经过上铅联络线进入峰福铁路,在南平折向來舟进入鹰厦铁路到漳平,换向之后走漳龙铁路到龙川,上京九线到深圳,问题就出在來舟到漳平这一段,看来今天问题相当不妙。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既来之,则安之,站在检票口打两张站台。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永定地处山区,房价却不低,彼时房价超过8000大洋,盖因永定底下矿产丰富,煤老板众多,自然水涨船高。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既然火车晚点,就让母亲大人在候车室睡觉,俺老人家独自出去溜达。 下到一楼,原来售票厅还没有开始工作,俺老人家的车票是昨天角美站出发就把票先取了。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永定火车站一天只有6趟火车经停,其实就是三对来回,所以火车站异常冷清。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镜头中的楼梯就是出站口,相当简陋的一座车站,站房规模跟俺去过的龙南差不多,但是龙南位于京九线主干道,停靠班次比永定多的多。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车站广场还停靠着几台出租车,今天火车晚点,这些车子估计打白板的概率偏大,可惜了。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忽闻柴油机轰隆轰隆的声音,第一时间反应有列车见过,一个箭步飞奔上出站口,看见一台广铁龙段的武警拉着一列火车呼呼啦啦向着龙岩站奔去。彼时,京九线还没有完成电化,内燃机车唱主角,京九正线一般DF11比较多,龙川机务段主要负责龙川-漳平交路,这一段线路等级要低一些,弄些大西瓜,武警跑跑就不错了,还要啥自行车?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一群熊孩子在出站口嬉戏玩耍,当年俺老人家生活的地方距离火车站比较远,要看火车只能跑到家里附近的专用线,一天难得有一趟列车经过,还都是货列。。。

发表于 2024-2-11 16:02 3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八山四水 于 2024-2-11 16:03 编辑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早年都是日化品牌占据火车站有利地形,如今时代变了,房地产成为火车站广告大户,无论是外立面还是候车室内部,已经沦为地产的海洋。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从市区转盘绕出,经过龙凤大桥,站在堤岸边可以欣赏永定河美景,帝都的童鞋不用误会,这条河流也叫永定河。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镜头中就是永定水文站,控制永定河流域面积836平方公里,观测项目包括流量、水位、水温、含沙量、降水量、蒸发、水质等。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从这个镜头可以看出,整个永定县城就蜷缩在小盆地里,四周都是不算高的丘陵小山,永定火车站距离龙凤大桥不远。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龙凤大桥头的龙凤花园作为新区建设的井然有序,就是人气略微有些冷清。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久居城市的我已经很久没有看过如此洁净的天空,天穹一碧如洗,清新的有些醉人,棉花团簇拥着蓝天连绵不绝,像一朵朵白莲迎风绽放,一尘不染。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伫立于河边,脚下的永定河水泛黄而奔涌,抬头仰望蓝天大多有白云陪衬,那些变幻莫测的云,或流动,或停驻,有意无意地为蓝天添了装饰。此刻的闽西小城永定安静的躺在大山怀抱之中,除了纯净和安祥,再也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描绘。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店上路两边行人极少,往来车辆也是稀稀拉拉,此刻俺行走在马路中间双实线上,一点问题木有。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永定火车站周边属于新市区,草草兜了一圈准备回到候车室。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再次回到车站,售票大厅聚集了N多人群,由于列车晚点,人群略显骚动。出站口却显得异常安静,这种一天没有几趟车经过的小站,平素冷清的可怕。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无聊中看看旅客留言簿,在旅行途中,假如车站服务太差,俺老人家总会给他们写上几句,有用没用不管,图个乐子。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打开留言簿,还真有一位旅客留言,只是看上去更像是表扬而不是挑刺,最后还来了一句洋文,话说你这么调皮,**妈知道吗?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说话间,车站工作人员走了过来,拿出水笔重新修改了晚点时间,俺老人家定睛一看,艾玛,原本傍晚到梅州的时间被推到后半夜了,今天出门没有翻黄历哈!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呜的一声,刚才龙川上来的武警又下广东了,就在晚点的时间内,它已经到龙岩站打了一个来回,至少说明广梅汕、漳龙铁路没有问题,线路一切正常,问题还是出在鹰厦铁路。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漳龙铁路自福建省漳平市至广东省龙川县,全长374公里。由漳龙坎铁路(含漳龙支线、龙岩至坎市铁路)、梅坎铁路、广梅汕铁路龙川至梅州段合并改名而来。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说话间,龙川机务段另一只武警又牵引货列向着龙岩方向上行,看来漳龙线货车密度还可以。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傍晚时分,太阳公公已经开始拉出长长的斜线,空旷的站台上有一位老先生迎着夕阳在跑步,估计是车站工作人员,这就是小站的随意和悠闲。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母亲大人饿了,俺负责前去采购吃食,下楼后发现售票窗口已经打烊。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火车大面积晚点,乘客们早已消失殆尽,估计有些人退票改乘汽车,售票厅显得更加空荡。。。 
1人点评 收起
  • 世界那末哒 话说张家界市区也叫“永定区”,临近的还有湘西的永顺、保靖等这些名称的,历史上都是“湘西土匪”窝子。 2024-2-20 09:56
发表于 2024-2-11 16:34 3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八山四水 于 2024-2-11 18:46 编辑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北大街上行人和车流照例不显山不露水,丝毫没有大城市的高峰期景况,俺四处寻觅也未能找到一家饭馆,后来走了很远才找到一家做蒸菜的餐馆,买了一份客家米粉肉,另外炒了一盘青菜,总共消费35块大洋,算是结局了晚餐。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回到车站候车室,跟母亲大人草草吃了一顿饭,车站工作人员又提着水笔在公告牌上涂涂写写,仔细一瞧,晚点时间又调回来两个小时,一切都充满着不确定。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百无聊赖之中,工作人员又一次修改时间,这一次把K198晚点时间延长了一个小时,艾玛,估计鹰厦线抢修进度连调度员也吃不准,只能一次又一次修改时间。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终于在20:48分的时候,车站起了骚动,工作人员把公告牌给撤了,然后换上了K231厦门-昆明车开始检票字样,工作人员一开口子,乘客门一涌而出,原来昆明车不晚点。当初俺从厦门出发,算好了时间坐k197到梅州,下午走,傍晚到梅州吃晚饭,一切都安排的妥帖合理,没成想鹰厦铁路塌方,进出列车晚点,没有把注意力放在昆明车身上,所以没有改签车票。

昆明车从厦门开出,沿着鹰厦铁路过角美,然后走龙厦铁路到龙岩,再拐道走漳龙线,俺一时没想过来,这趟车子不受鹰厦铁路塌方影响,老同志遇到新问题,反应慢了。俺老人家想到这,一个箭步冲下楼去,赶紧跟售票窗口说明缘由,申请改签昆明车,工作人员说,车子都进站了,检票口已经放客,不能改签,前面几个小时干嘛不改?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俺真是气不打一处来,话说,铁路塌方本来属于意外情况,列车晚点已经给俺带来不方便,这个关口应该灵活处理。好说歹说,售票员还是不能改签,但是可以先退票,再重新购买,不收你手续费。

K231肯定赶不上,干脆买了后面的K297厦门-广州东,时间是晚上10点,一通忙活,于22:04分,俺总算走出检票口,踏上永定站站台。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黑灯瞎火这种,K198姗姗来迟,停靠在永定站,由于它的晚点,俺所乘坐的K297也略略晚点了一些时间。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纵然人困马乏,水牌还是要打一张。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列车开出永定站,时间已经到了22:37分,今天有火车坐就不错了,晚点压根就不是问题。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广铁集团美其名曰铁路改革先锋标兵,实际上就是抢钱公司,同样的里程比别的局车票贵百分之五十,所以广大铁丝尊称他们为“抢铁”。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但是你别嫌贵,还不打折,车票照样好卖到不要不要。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这位大姐一看就知道是老司机,一上车就占据有利地形,衣服一套呼呼梦周公去也。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这些文艺女青年打卡完鼓浪屿,匆匆忙忙买硬座往回赶,火车上捧着书籍熬过漫漫长夜。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话说抢铁,明明厦门到广州可以通动车,但是为了抢钱,掐着不准开通,理由是:厦门到深圳是动车,深圳到广州是高铁,那么厦门到广州开动车,严重影响了广深高铁效益,广深铁路是上市公司必须以效益为先。 于是出现了这种画面,厦门、福州可以坐动车到深圳,却不能到广州,它逼着乘客到深圳转高铁到广州,有很多铁丝提议从厦门、福州直接开高铁到广州,厦门-深圳段按动车收费,深圳北-广州按高铁收费,放眼全国这样干的不少。

但是广铁以外局抢了生意为由,降低广深高铁效益为由,死活霸占着广深高铁的线路权,全国铁丝徒呼奈何,只能用抢铁两个字表达心中不满。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由于厦门-广州不能直达动车,每天只有这么一趟红皮普速,导致乘客无从选择,所以上座率一直居高不下,看看都用上+1车厢了,广铁可以的。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即便是普速,广铁也不省油,同样的距离到广州,硬座票比昆明车贵30大洋,卧铺贵60大洋,说起抢钱,俺墙都不服,就服你。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抢铁还有一大绝招,就是给你安排软XI,譬如广州东到汕头,梅州的普速列车,明明就是25G跑的不快,它挂一个特快的车次,然后车厢设置成软XI,车票比普速硬座直接翻一倍,论不要脸,非抢铁莫属。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第二天凌晨0:55分,终于抵达目的地:梅州。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注意看水牌:汕头到广州东车次就是特快字样,过几天俺从兴宁-汕头,还要被它抢一次。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光顾着拍照,俺老人家又走在队伍最后面。此时有一位客家老兄让俺帮他提行李,俺看着他两只手都提满了东西,身上还背着包,他是江西寻乌人,看这些行李大多是工地上干活的民工,俺做个顺水人情就帮他提了一个大包包出站。

诸位看客老爷请注意:千万不要帮陌生人提行李,万一包里有违禁品,给你一千张嘴都说不清,俺老人家外出旅行已经帮人提过好几次行李,现在想来都有些害怕。 好在,梅州站出站口压根就没人查,直接放行。。。
发表于 2024-2-11 18:55 35 只看该作者
此处必须打个补丁,本次旅行时间为2014年8月份,在天涯发帖时间为2017年10月底--2018年1月份,适逢母亲大人于2017年11月2日住院,这也是她人生中最后一次住院,她老人家于2017年11月6日早晨去世。

所以在这个节点,俺必须做一个标记。。。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4-2-11 18:57 36 只看该作者
D3:叶帅故居、松口古镇
发表于 2024-2-11 20:54 3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八山四水 于 2024-2-11 20:59 编辑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这是俺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梅州,对于这座山区小城,俺将认真解读它的点点滴滴。这是一次迟来的梅州之旅,2013年行走客家之旅(赣州)的时候,业已做过规划,怎奈彼时梅州到厦门的火车都是下半夜,厦深铁路也未通车,遂放弃。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梅州公交10路车,车票6块大洋,终点站就是叶剑英纪念馆。清晨的梅州小城静谧安详,10路车姗姗来迟,登车前行,马路边不时瞥见造型不一的西洋楼和围龙屋,天空中阴云密布,时不时飘来一阵细雨,前途略显叵测,不知道叶帅老家迎接俺的又是怎样一幅面孔,万幸,抵达终点站的时候,天有些开了,老天爷给力。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叶帅纪念园位于梅县区雁洋虎形村,人们尊称叶剑英元帅为叶帅,因此叶剑英纪念园也称叶帅纪念园。 来到梅州,叶家都是绕不过去的话题。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一座四柱三间的牌坊,符合叶帅一贯的为人处世风格,历经半个世纪风云,俨然不倒翁,客家人隐忍,坚毅的品性体现的淋漓尽致。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纪念园中的一株龙眼树硕果累累,看上去又是一个丰收年,叶家在广东根深叶茂,无论是生意场,还是guan场,这个码头不拜好,后果很严重。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福智堂,以叶帅的祖父叶智堂命名,标准的客家“两横两进”殿堂式建筑,由叶剑英的伯父们从南洋寄钱回来,叶帅的父亲主持修建。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到了叶家地盘,叶帅自然是主角。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从福智堂建设资金来看,叶帅的祖辈们就是客家人下南洋的代表之一。在那个年月,没有外来资金很难修建起新宅,客家人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生活窘困,下南洋是一条出路,还有一条出路是考取功名,最后还有一条出路被很多人忽视,就是当兵行伍,如果大家略加观察:叶帅,朱老总、范汉杰、黄百韬都是客家人。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福智堂始建于1911年,历时9年时间建成,抗战时期,叶帅子女在此暂住。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看习惯了土楼的高大巍峨,再看梅州的杠楼,俨然迷你不少。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行走于梅州,客家杠楼上,这种镂空透雕的花窗比比皆是,算标配。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离开叶家祖屋,继续向前,觅得一座四道杠。其实称呼杠楼是不标准的,梅州客家围龙屋,喜欢叫做“三栋两横”,“三栋四横”,横又被俗称为杠,所以很多土豪兴建的围龙屋就被网友俗称“四道杠,五道杠,六道杠”。  

俺老人家更干脆,直接叫杠楼,既简单,又朗朗上口。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至少在六百万出事之前,叶家在广东地界一直神一般存在,选平,华华,包括后来的庆良都是行情高度看好的客家系人马。

粤省一般来说可分为四大派别:分别为广府、潮汕、客家、外省四大派系。广府派是指母语以粤语为主的珠三角区域人氏,泛指粤中、南地带。潮汕派是指母语以闽南口音为主的潮汕平原人氏,汕头、揭阳、潮州、汕尾均属潮汕系,但汕尾下面的陆河县却有客家特色,这里仅以地理范围来归纳潮汕。

客家系指母语以客家话为主体的区域人氏了,广东的梅州、惠州、韶关、清远、及原宝安县均为客家地区,其中梅州又为代表,梅州地理位置位于广东东部,山高林深,交通不便,当地人要想出人头地基本上以读书为主,经商也为数不少,叶剑英之子选平在当时的广东说一不二,潮汕派的枢机林若、谢非都不敢对选平有异议。

外省系为解放后的南下干BU,他们大多在广东长大的,他们有的粤语讲得比普通话还流利,如前广州市枢机张广宁。。。

发表于 2024-2-11 21:12 3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八山四水 于 2024-2-11 21:32 编辑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挂着牌匾之处乃叶帅故居入口,但是此门并不开放,必须从纪念馆大门进出,也就是说曾经的叶帅纪念馆如今只有一个作用:参观叶帅故居由此进。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上世纪80年代邓家,叶家,杨家类似于结盟形式存在,及至90年代,选平进入二线,杨家将被拆,这个曾经紧密团结的默契土崩瓦解。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叶帅故居是一座普通客家民间农含,泥土石灰混合结构,共有15间房子,其中4间为叶帅家所有。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叶帅原名叶宜伟,字沧白,1897年4月28日出生于梅县雁洋堡,20岁进入云南讲武堂,毕业后,加入孙大炮领导的粤军。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叶帅故居建于清代,坐东北朝西南,现有建筑面积350平米,叶家是小商人之家,谈不上大富大贵,但是也没有网友们说的那么寒酸,早年叶帅读军校,家中要是一贫如洗,大抵也是水中望月。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旁边叶帅伯父的房间里挂着祖先的画像,对于客家人来说追思溯源乃优良传统。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梅县并非旅游圣地,来此地的游客大多以客家人居多,她们大多对叶帅充满了崇敬之情。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叶帅分别于1951、1953、1971、1980年四次回到故居。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梅州围龙屋前必须有月牙形泮池。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泮池里头花正艳。。。
发表于 2024-2-11 21:48 3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八山四水 于 2024-2-11 21:53 编辑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叶帅故居右侧为叶氏宗祠。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正门锁着,从侧门才能进去,叶帅故居位于梅县雁洋镇虎形村,如果站在雁洋最高的五指峰往下看,便可看见两条白练般的长河环保着一座椭圆形的山,山形似卧体休憩的巨虎,巨虎就是虎形村,叶帅故居就在虎形山下。 于是后人称猛虎下山,像不像,神不神,各自解读吧。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祠堂的正堂上挂着“南阳堂”的大匾,原来叶帅的祖上是从河南南阳叶县迁到福建上杭,叶映玉12世孙叫叶俊贤,迁居到雁上村。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神秘的选宁,俺总算见到庐山真面目,这位号称“二代精神ling袖”,历来神龙见首不见尾,此次六百万翻船,据说没有抱好叶家二公子大腿。 坊间也有传闻,上头清理二代站队,叶将军一挂,保利大厦就被扫黄,某种程度上说,叶家正式式微。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跟俺一同进去的是几个广州人,声称祖上是客家人,能说客家话,但是听起来那个腔调确实歪的厉害。客家人的宗族观念和身份认同在此得到体现,祖祠里的人马上说:都是客家乡亲,请喝一杯家乡的水(这几句俺还是听的懂)。 

场面很是热络起来,双方用客家话热情交谈起来,完全感受不到在这之前他们根本不认识。 相谈甚欢之际,他们开始翻家谱,看牌位,接着就上香了,至于里头有没有猫腻,俺不得而知。  

整个交谈过程,客家人善于对自身身份认同,俺倒是充分领略。。。
发表于 2024-2-11 22:06 4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八山四水 于 2024-2-12 21:49 编辑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离开叶帅祖祠,前往叶帅纪念馆瞧瞧。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2005年新建的纪念馆明显高大上。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叶剑英(1897年4月28日-1986年10月22日),原名宜伟,字沧白,广东梅县人。

7岁的时候,父母犯了难:叶家三代没有读书的,宜伟天资好,想送他读书闯出去,但是拿什么交学费?最后母亲说,再难,也要供阿伟读书。1904年,叶剑英入雁洋堡横西村钟傲泉私塾读书,以后在本村的怀新学堂读书。1908年,他读完了私塾,这时家境稍有好转,父母便送他到丙村三堡学堂读书。在学堂里,他学习勤奋,生活艰苦朴素,晚间经常读书到深夜,每天天不亮就起床锻炼身体,平时很少回家。

1912年以最优秀成绩毕业,考入梅县东山中学。入学那天,他曾写下这样一句诗:“放眼高歌气吐虹,也曾拔剑角群雄”。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先看球赛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叶帅父母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1917年叶剑英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学校。小时,他曾学得劈剑术,进了学校,经过训练,他的劈剑术大长,他将名字正式改为“叶剑英”意即手舞利剑的英雄。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按照客家人传统,行军入伍大抵是家境不殷实子弟的选择,不过叶帅进的可是讲武堂(军校),假如家里叮当响,估计盘缠都拿不出,当然叶帅家境确实一般。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事后诸葛亮来看,叶宜伟的站队水准远超一流,总是在恰当的时间踩在关键点位上。家境一般进入讲武堂,毕业后进入黄埔军校,是叶帅人生重要转折点,后来他在军队中有那么高的地位,教官身份给他加分不少。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当年发帖写了些啥已经完全木有印象,可惜的是这一楼被吞,权且做个记号。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叶帅手迹,笔迹并无棱角,人也不露锋芒。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站队,他赢了。图书管理员曾说:“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最重要的一次站队,此举奠定了叶在毛系的地位,文ge中还有一次精准的选位,安然度过zhen治风云。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虽然穿jun装,叶帅一直以文职工作为主,所以jun调这类的工作自然少不了他。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1851年,一位名叫列察克·梅里瑟·胜家的美国人发明了一种代替手工缝纫的机器--缝纫机。这个ge命性的发明被英国当代世界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称之为"改变人类生活的四大发明"之一。 出现在博物馆中的这台胜家缝纫机语焉不详,但是这台机器在那么年月绝对是高大上之物件。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叶帅晚年最精彩的手笔就是告老还乡,一辈子的风风雨雨早已高处不胜寒,以退为进是妙招,顺带把选平推到了广东二号位的位置上,实在是高。。。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