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028

主题

华南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复制链接] 查看:22104 | 回复:216
发表于 2024-2-14 14:36 6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八山四水 于 2024-2-14 14:51 编辑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在博物馆展厅外侧按照大埔泰安楼仿造了一个大门。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梅州人的骄傲:亚洲球王李惠堂。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达夫楼是一所中西合璧式的客家围楼,建成年代为民国初年。当时漂泊海外的客家游子们荣归故里之后置田建屋,由于受到南洋各国风土人情以及西洋文化思想的影响,采用了传统围龙屋加以西式装修的做法,使古老建筑焕发出异域清新气息。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达夫楼曾经是梅州地标式的建筑之一,因为建客家公园,达夫楼差点被拆掉。后被衙门征购现归属博物馆。如今是梅州名人廉吏馆。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里头标准的西式格局。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明明可以在法制范畴内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衙门跟衙门之间的关系,人和衙门之间的关系,但是它们总是环顾左右而言它,不断树典型,把子民们往圣人那条路引导。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草草参观达夫楼之后,来到旁边的先勤楼。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进入院子之后拐个弯,通过一个月亮门才能进入到正院子,整个建筑风格相当有意思,院子外的大门,侧门总是呈现不规则排列,有些类似于徽州商宅的套路,隐约透露出客家人低调,收敛锋芒的意味(大门,侧门,小门完全不在一条线上)。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先勤楼建于20世纪30年代,占地面积525平方米,建筑面积1050平方米,是一座砖木结构二进二层两横四院式的客家传统民居建筑。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该楼由张鹤贤所建,2005年由梅州市征购,并辟为大学校长馆。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梅州教育自古发达,宋明时期已是“四斋之声,不绝于巷”;清朝文教盛行,有“十室之邑,必有一校之说”;民国时期,梅州教育继续领跑南粤。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巨大的回廊及天井。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大学校长馆主要介绍228位梅州籍大学校长(院长)的生平事迹、学术成就及主要贡献,反映梅州自古以来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传承和弘扬客家优秀文化所做出的贡献。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走廊拱券门上方雕刻有书卷味的檐雕,在俺行走过的客家和闽南地界,屡见不鲜,估计是早年从中原带过来的遗风。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不过俺个人观察,貌似拱券上方的雕刻为后来加装的产物?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天井中的花坛倒是保存的不错,斑驳的六边形花坛里郁郁葱葱,给老旧的古宅增添了一丝青春与活力。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大多数游客在此停留不会超过5分钟,俺也不例外,匆匆一瞥走人。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至此,客家博物馆章节到此收工。。。
发表于 2024-2-14 15:07 6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八山四水 于 2024-2-14 15:20 编辑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客家公园除了博物馆,达夫楼,先勤楼,还有一座纯厚楼。离开先勤楼又沿着公园转了一圈,终于在一处绿树掩映之中寻觅到著名将军楼(纯厚楼)。 
 
此楼乃虎门要塞司令杨幼敏将军故居,现在被开辟成将军楼,盖因梅州将军多。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梅州将军纪念馆,将第一次向世人集中展示自辛亥以来,545名梅州籍将军的风采。 最著名的自然是叶帅,KMT方面非黄百韬莫属。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童鞋们请看说明牌上的定语:扛楼式客家民居。 俺人家把梅州客家围屋,通俗称谓“杠楼”,并非信口开河,绝对是有所本。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俺老人家走到河边,站在河堤上换个角度影了一张,标准的三道杠。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最近在清理父母的遗物,俺翻出了大量WG年代的笔记,父亲大人曾经也是文艺宣传队一员,紧跟形势,自我批评的总结洋洋洒洒,还有一些图书管理员的像章,林林总总,总结起来一句话:每个人都是时代的产物,你很难特立独行!

回想前些年看过王小波先生《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不禁哑然失笑,然而读后又有一种莫名的感慨,当一只猪其实也挺难,我们都处在时代洪流之中,被裹挟是必须的。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黄遵宪,字公度,晚清爱国诗人,杰出的外交家、ZZ家、教育家,1848年生于嘉应州(今梅城东区下市角),卒于1905年。黄遵宪,字公度,黄遵宪纪念中学的正式名称是公度中学。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再说说客家人返迁中原,很多史料把它们归结于客家人第五次迁徙之中。明末清初,南民多次北迁,特别是清初连颁《垦荒令》、《迁海令》,“以湖广填陕西”,由jun队押解南民集体向北方迁移。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个客家人倒流中原客家祖地的“返乡”潮流。

估计部分北方子民翻开家谱,搞不好是客家身份,懵逼不已。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跨过状元桥,俩开客家公园,刚刚进入是攀桂坊街区,就看见路边齐刷刷摆着小圆桌,桌子上堆满了新鲜龙眼,这些普通居家住户并非小摊小贩,而是刚刚从自己门前的龙眼树上摘下来的龙眼,价格不贵,关键是绝对新鲜。

一块大洋一斤,俺老人家买水的时候,老板娘怂恿俺买几斤,呵呵,俺是旅游的,边吃边看,待会没水洗手,没法拍照哈。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梅州的小吃很有意思:仙人粄、老鼠粄、黄粄、发粄、珍珠粄、笋粄。。。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4-2-14 16:28 6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八山四水 于 2024-2-14 16:43 编辑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生于广东嘉应州。晚清诗人,外交家、政Z家、教育家。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已经从省保单位升格为国保单位。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人境庐,是清末爱国诗人黄遵宪的故居,人境庐取意于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暄”的名句。 1884年春,由黄遵宪亲自设计建造,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庐舍筑有花圃、假山、鱼池、五步楼、十步阁、息亭、七字廊、无壁楼、卧虹榭和藏书阁等。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人境庐不大,但被主人布置的井井有条,现在我们看到的其实是黄遵宪的书斋。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人境庐占地面积五百平方米,是一座砖木结构园林式的书斋建筑。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因其有五级台阶,故有五步楼之名。午饭十分,参观人镜庐的游客寥寥,我们沿着木梯拾阶而上,吱吱嘎嘎的声音响彻整个书斋,小心翼翼登临五步楼。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无壁楼乃黄遵宪书房,位置在卧虹榭之上,书房四面为窗,无墙。门口一对楹联:陆沉欲借舟权住,天问翻无壁受呵。此联乃丘逢甲看望老友黄遵宪时为无壁楼所作,巧借屈原放逐之典故,翻出新意,写出老友黄遵宪忧国而报效无门。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黄遵宪被号称"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对于新鲜事物,特别对日本明治维新颇有研究。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黄遵宪批判秦汉以后的zhuan制主yi,肯定西方的立法制度,提出一系列学习西方的主张,放在当时绝对是朝廷异类,放在今天可以说眼光独到,有开拓精神。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零散的几个游客已经走了,我们享受着夏日烈日下难得的阴凉,倚廊靠柱空吊一番黄遵宪先生,历朝历代异端总是不被重视的那一个,怀才不遇,空余国恨。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黄遵宪驻新加坡领事期间,为保障华侨正当利益,首创签发“护照”。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1882年在任驻旧金山总领事期间, 适逢国会制订了《限制华工条例》十五条, 对来美、在美华工及其他侨民作了许多无理限制, 掀起排华浪潮。旧金山侨民深受其害, 多名侨民被捕入狱。黄遵宪亲自探监, 并叫随从丈量监牢面积,责问美国人:“这里人多地窄,空气污浊,难道监狱里的卫生条件要比华侨的住处好吗?”

经过黄遵宪的努力, 华侨被释放。在国力衰微的情势下, 黄遵宪动用国际法, 争得了总领事给华工签发执照的权利。从此,华工来往中美之间,有法可依。  

注意观察,黄遵宪出洋都是华工大量过番的地方,在国力衰微的平台下,难为他了。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1876年(光绪二年),黄遵宪随父亲到山东烟台作了一次漫游,见到了洋务派张荫桓、李鸿章等人。黄遵宪在他们面前侃侃而谈,引起了他们对这位年轻人的兴趣和注意。李鸿章竟当着别人的面称道黄遵宪为“霸才”。以李鸿章当时权势和地位,能如此推重黄遵宪这样一位初出茅庐的后辈,使黄遵宪大有“知遇”之感。

这是黄遵宪和洋务派发生联系的开始。 某种程度上,黄遵宪被划入洋务派。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1980年,衙门拨出专款,并得到渔村嘉应商会大力资助,进行全面修复,使得小楼得以保存完整。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门楣上的“人境庐”三个字,为日本书法家大域成濑温所书。

门联“结庐在人境,步屧随春风”,上联取意陶渊明《饮酒》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下联取意杜甫《遭田父泥饮》诗“步屧随春风,村村自花柳”,联中“人境”喻指现实,“春风”喻指思想,暗喻不甘隐居,虽罢guan居乡,远离朝廷,然改革志向定能实现。。


发表于 2024-2-14 17:09 6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八山四水 于 2024-2-14 17:10 编辑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入境庐其实是书斋,荣禄第才是故居。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荣禄第,为黄遵宪故居,建于1881年,为黄遵宪所建,占地面积600余平方米,为三进两厢式两层砖木结构,共有厅房28间,另西有厨房3间,1848年黄遵宪降生于西头第四房。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该屋中堂悬挂“在勤堂”匾额,为1897年梁启超题写。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走廊门檐上方雕刻有精美的梅兰竹菊图案,浓浓的士大夫情结跃然纸上。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卷棚和梁架上雕梁画栋,鎏金烫粉,彰显大家气派。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花鸟虫鱼,甫现堂主修心养性。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黄遵宪卧室。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今人摆的道具而已,不必过于较真。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当年为了应付破四旧,不知道是摸锅灰还是糊泥,方能保住原貌,俺不得而知?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黄遵宪上三代祖辈,曾祖父黄学诗(经商)、祖父黄际升(经商)及父亲黄鸿澡(任广西思恩府知府),均诰封为荣禄大夫,1890年黄遵宪遂将屋冠名为“荣禄第”。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上堂悬挂的钦差大臣圣匾,是光绪皇帝1898年钦点黄遵宪再次出使日本,结果戊戌变法失败,黄遵宪并未前往日本,此匾为复制品。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此处位置如果放在北方就是墀头的套路,鎏金的木雕貌似是凤凰戏牡丹。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在俺多年行走经历中,闽南、客家在过街拱券门、过街门上往往会设置这么一块雕塑,俺个人估计是当年中原遗风。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清末与民国,瓷器国究竟从法国进口了多少琉璃? 貌似当年的土豪之家,此物件属于标配。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在那场轰轰烈烈的破四旧,英勇的小将们刨去了多少人头?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武松打虎?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两庑的厢房折页门中间雕刻了各种精美的图案,画面大多以镂空透雕为主。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折页门下方以木头浮雕为主,图案内容以花鸟为主。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瓶通平,此处为祈求平安之意。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中午时分,最后的几名游客也走了,俺老人家干脆把厢房折页门拉拢推平,来了一张标准照。。。

发表于 2024-2-14 17:27 65 只看该作者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荣禄第隔壁就是恩元第,现在被开发成客家匾额馆。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恩元第建于清道光年间,有近200年历史,据传屋主祖辈曾救一位秀才,考取功名后,为报恩德,特亲书匾额,取意”恩之源“,故有”恩元第“之名。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客家人历来以读书为己任,梅州也不例外,一般来黄遵宪故居参观的游客几乎不进匾额馆,借此机会,俺老人家反倒要好好领略一番。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监元:国子监课业考试第一名。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文魁:乡试(清代乡试考场设于各省称贡院)于八月举行,亦曰秋闱。九月放榜(因时值秋季,桂花盛开,所以也称桂花榜),新科举人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称亚元,第三、四、五名称经魁,第六名称亚魁,其余称文魁。  

均由国家颁给20两牌坊银和顶戴衣帽匾额,匾额悬挂住宅大门之上,门前可以树立牌坊。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贡元:对贡生的尊称,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秀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拔元”即“拔贡”,和“恩贡”都是清朝贡生。“贡生”是清朝除科举制度外,另一种让读书人晋升仕途的方式,若秀才无法考取举人或进士等功名,可参加州、府、县统考的乡试(相当于全省统考),成绩优秀者可报送到京城国子监继续“深造”,国子监的学生即“贡生”。

“贡生”内部又划分等级,“拔元”是首等,“恩贡”次之,贡生在国子监修读6至12年后方可参加考试,合格者即授予guan职。 
在清代,能够考得贡生是非常值得炫耀的事,特别是获得“拔元”,是一件十分荣耀之事。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俺把它们归类于门楣匾不知是否妥当,求各位童鞋斧正。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制作精美的梁架,在梅州客家博物馆展厅里头有一尊相同的梁架,是从一座老宅里拆迁里扒出来的物价,被定格为国保级文物,算死物,此处屋顶梁架还是活的。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此处应该算功名匾。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馆内陈列的大部分为明清时期的匾额,分为功名匾、寿庆匾、字号匾、门楣匾、堂号匾、功德匾、综合匾七部分。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该馆所展示的匾额是从广东、福建、江西等客家地区收集过来的,征集过程历时3年,一共征集了160方,陈列出的都是其中的精品。。。

发表于 2024-2-14 17:37 6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八山四水 于 2024-2-14 17:44 编辑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堂号匾”是客家人寻根意识与祖先崇拜的体现。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以俺的旅行经历来看,徽州,客家,闽南,潮汕(河洛分支),看见堂号匾的机会非常多,而前往北方,却难觅踪迹。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重点来了:这是一块“功名匾”,长达2.82米,宽至1.15米的气势磅礴且完好无缺的“槐堂世瑞”一匾,让人大开眼界,算是镇馆物件。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大夫第:古代士大夫为(通过对自家居室所取之名)标榜自己身份而进行的一种行为。 这一块匾额来自徐旭曾的“大夫第”匾,被学界视为“客家宣言”――《丰湖杂记》著者。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在“门楣匾”一类,墙上悬挂着一块珍稀的武将府第“骑尉第”匾。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商号匾。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这块“恒源祥”匾额跟上海那嘎达有关系乎?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透过八角门观察,匾额馆确实没有其它游客,也没有任何一名工作人员,非常安静。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商号匾” 则是匾额世俗化的一种标志,反映了客家人在崇文重教的同时亦官亦商或亦工亦商等。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匾额是古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当于古建筑的眼睛,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精品,它集合了书法、篆刻、雕刻等艺术的精华,是一种集收藏性、观赏性和艺术性为一身的特殊文化载体。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卷棚下方还雕刻有精美的两只凤凰,祥云点缀其间,整体雕刻均为鎏金。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客家匾额习俗源远流长,其历史可追溯至秦汉,发展至明清广为应用。几千年来,匾额把传统文化中的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艺术融为一体,集字、印、雕、色之大成,以凝练的诗文、精湛的书法、深远的寓意指点江山、评述人物,成为一种帝王将相与黎明百姓共享的、极富中华民族特色的民俗文化精品。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寿庆匾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功德匾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客家匾额表达了客家人向往、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和欣赏趣味,反映了当时客家地区的Z治经济、文化艺术、民俗民风,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假如把这些牌匾都归拢清楚,其实是一件蛮难的事情。。。

发表于 2024-2-14 18:18 6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八山四水 于 2024-2-14 18:19 编辑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攀桂坊坐落在梅州梅江河畔,江北东郊,它毗邻梅江,被周溪河与原护城河的水系围绕。在梅州的历史长河中,攀桂坊这片客家人文秀区孕育出了近百名科举才秀及多位颇具影响力的历史名人,因此,攀桂坊自古就有“百花洲尾齐洲前,此地出状元”之称。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杨氏本为 “关西堂”,有三千多年历史。但梅州有一“新杨”,是林姓易姓而来,以“绍德堂”为标识,只有四百多年历史,是客家地区“最年轻”的姓氏之一。 在清朝科举时代,梅州“新杨”后裔考中进士的有10人(占全县进士名额十分之一),考中举人的有56人 (占全县举人名额约十分之一),考中秀才的不计其数,成为梅城有名的诗书望族。

据说在科举时代,通过殿试进入三甲的士子被喻为蟾宫折桂或攀桂,元朝天历二年(1329年),南宋乡贡进士杨圭在这里立了名为“攀桂坊”的坊表,其命意是期望士子“蟾宫折桂”,后来这片土地被称之为“攀桂坊”。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看到一座中将第,以为是黄百韬故居。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仔细一瞧,原来是北洋时期的将军杨绍穆故居。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攀桂坊不大,方圆也就几个平方公里,但名气不小,灿若星辰的梅州客家六杰中,攀桂坊就囊括了两杰:黄遵宪、李国豪。 依着围墙,沿着周溪河河走吧,有啥看啥。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光裕居黄屋,是梅城客家民居中现仅存的有闺门建筑的民居。闺门建在是厅堂与后堂中间,据说古时候“妇女不出闺门”,就是以此门为界的,客人来了或是外人来相亲时,妇女只在闺门以内行走,外人则在中厅堂观望。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日本友人曾专程到此屋一睹闺门,对客家民居的仅存的“闺门”颇感兴趣。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文武齐晖老谢屋:坐西向东偏北,有280年历史,占地面积2725平方米,为三堂二横一围龙布局,有房46间,外门楼悬山顶,灰瓦面,凹入式。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老谢屋里头举人辈出:谢熙封,清康熙三十二年癸酉科武举人;谢伦封,清康熙四十四年乙酉科武举人;谢义谦,清光绪十五年己丑科举人。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旧时老梅城的东郊称为下市(下市场),西郊为上市(上市场)。

下市角的地域一般是指梅江桥北端以东,至东山书院为界,北边则以体育场为界。下市角的姓氏很复杂,主要的有黄、张、杨、谢、钟、陈、侯、李、肖、叶、彭、丘、梁、黎、饶、曾、伍、古、卜等。

“下市黄”人口最多,下市黄屋也最多,为区别各个黄屋,因此又分为保坑黄屋、荣禄第黄屋、德赞楼黄屋、光裕居黄屋、余居黄屋等。 总的来说,还是黄姓居多,黄遵宪、黄百韬、黄药眠。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攀桂坊曾是古时梅江河水运的一个重要码头和人、货集散重地。很多漂洋过海的客家人从这里的“水打伯公”码头登船途经潮州出海;梅城生产的或者需要的许多物资又从这里上落,是当时梅城比较繁华的地段。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每一座围龙屋前面都应该有一座半圆、椭圆形的泮池,俺老人家走进院子准备影全景,结果泮池边窜出来一条狗,狗吠的结局,就是俺没选好角度就先撤了。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梅州客家的大门上楹联基本为四个字,且楹联为宽幅,字体个大,据说,这是西汉的风俗,从客家人衣冠南渡,一直沿袭至今。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走近一瞧,墙上的标注牌告知,此处乃黄药眠故居。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100多年前,清朝广东嘉应州的盐商黄涛绶执着地在有“百花洲尾齐洲前,此地出状元”之称的攀桂坊择地安居,屋取名为“椿荫堂”。这里后来走出了Z治活动家,著名的文学家、诗人黄药眠。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黄药眼故居椿荫堂:坐西南向东北,建于清光绪年间,建筑面积4470平方米,建筑面积3623平方米,为五堂二横二围殿堂式布局,为客家围龙屋中罕见之布局,逆水门逆周溪河而立,与东山书院隔河相望,屋址有深度而无阔度,故屋主匠心独具,将屋建成五堂二横,显得高大而宽阔。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卷棚下面挂着硕大的红灯笼,上面写着大大的黄字,黄姓祖先应该来自河南潢川,那里被当做黄姓子民们的共同发源地。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转过身就方向灯笼另一面写着“江夏堂”三个大字,江夏指武汉,也就是黄氏宗亲始祖从江夏迁徙过来。虽然潢川才是黄氏宗亲发源地,但是在饱经迁徙之后,黄氏子民还是以江夏堂作为堂号,也许黄氏开枝散叶就是从江夏开始。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再次拍摄到如此精美的梁架。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厅堂里已经成为家居加工作坊,天井一侧,制作好的沙发凌乱堆放在一起。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原本应该供奉祖先牌位的中堂,略显凌乱,板壁上的“福”字和楹联都是前一阵办寿酒的杰作。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曾经辉煌无比的椿荫堂早已门前冷落鞍马稀,抬头打望蓝天白云,天井上方已经芳草萋萋。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诺大的院子,只有旺财坚守岗位。。。
发表于 2024-2-14 18:38 6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八山四水 于 2024-2-14 18:39 编辑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椿荫堂私塾余居:建于清光绪年间,有130年历史,有5房1厅,与椿荫堂相连,是椿荫堂私塾,供邻近学子就读,曾培养出文举人黄让曾、武举人黄江曾等。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黄基故居,爱日堂。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广东从古至今出了9个状元,戏台上动不动就中状元,其实状元是三年一选,全国第一的才叫状元,想想都难。可惜以梅州文风之盛,历朝历代竟未岀过状元,这个结果很让俺吃惊。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攀桂坊不大,但是名人故居甚多,如果慢慢看,一天也未必能够解决。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梅州围龙屋两个特点:一是院子的小门跟围龙屋大门永远不是在一条中轴线上,是关风水,屋场座向无法选择,靠大门弥补缺陷。如果居住中家族发生灾难,可改变外大门朝向来祈望改运(成本较低)。

二是门上的楹联永远四个字,而且纸张的幅度很宽,很夸张。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树德堂,一般为张姓堂号。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原本准备寻找黄百韬故居,考虑到时间紧任务重,攀桂坊只能草草了事。旅游是个力气活,也是个消耗时间的活动,俺老人家这号,巴不得每座古建筑都看一看,时间就显得尤其紧促。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在东山大桥附近找了饭馆,一边吃饭,一边休息。饭后顶着一天中最毒辣的太阳走上东山大桥,被阳光炙烤的桥面散发出阵阵热浪,宽阔的梅江波澜不惊,蓝色的布幔上散布着朵朵白云,仿佛也忍受不了仲夏的高温,纷纷在漂移,在游走。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正午时分,空气仿佛凝滞了一般,东山大桥上没有车来车往,似乎这座城市的汽车都躲清凉去了,偶尔有中巴车从大桥上驶过,夹带起一阵弥漫着柴油味的热风再次从脸庞拂过,梅城的夏天热的令人跳脚。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梅江两岸的房地产事业正在风风火火行进中,这是一项跨世纪的工程,以房地产为纲,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房价,两手都要硬。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上世纪80年代分田到户,大包干,责任制,90年代下岗分流,股份制,外出打工,进入21世纪,就干一件事:征地拆迁,房地产,保房价,全国一盘棋。。。

发表于 2024-2-14 23:06 6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八山四水 于 2024-2-14 23:13 编辑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2014年最热的几个词:飞机去哪儿了?爸爸去哪儿了?钱去哪儿了?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桥面上又晒又热,还是赶紧下桥来,找个阴凉处,一边歇息,一边拍照。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为了开发梅江旅游,东山桥下还设立了游船,可惜在此炎炎烈日下面,游客真的木有。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坐在树荫下面喝水,看着售票亭里还有两位工作人员坚守岗位,俺老人家打趣道:都不够电费。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离开东山大桥,不远处就是叶帅母校:东山中学。 

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嘉应州知州王者辅在梅城创办东山书院;1904年,黄遵宪在东山书院开办东山初级师范学堂。 1913年春天,叶菊年、叶剑英、丘燮亭等在东山书院创立"私立东山中学" 。  

1916年,民国教育部批准学校立案,命名为梅县东山中学校;1927年,学校横遭封闭,被迫停办 ;1931年,改旧制为新制,设高中,成为一间完全中学,得到广东省教育厅立案。  

1951年,改为广东省立学校;1953年,校名易为广东东山中学,被列为广东省重点中学。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鉴于只有梅县的东山中学是省重点中学,有人建议在广东东山中学中间插入梅县二字,改名为广东梅县东山中学。

1978年3月,叶剑英题写校名"广东梅县东山中学";同年,被列为全国16所重点中学之一,为广东唯一一所全国重点中学。。。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宪梓大礼堂,金利来领带创始人曾宪梓捐建。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东山书院 : 广东梅州东山中学的前身。

东山书院始建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为当时嘉应(今梅州)知州王者辅任内所建,距今已有二百五十余年历史。建筑占地1642平方米,建筑面积2655.5平方米。书院由主体建筑大门楼,前堂、中堂、后进共三重,两横栋屋组成。主体建筑面宽3间,进深3间,石柱台梁式结构,重檐歇山顶,两横栋屋是砖木结构平房。是梅州遗存的唯一古书院,也是我国客家地区规格最高的"重檐歇山顶"式书院建筑。

书院门前三棵古老的木棉树,高大挺拔。大门上贴金的、礼部主事黄基题写的“东山书院”四个繁体大字闪闪发光,两边的对联“东山桃李绿,书院状元红”熠熠生辉。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东山书院大门紧闭,想进去参观成了大难题,书院前面有一座老旧低矮的石拱桥,曰状元桥,是双孔拱型之石桥,异常坚固。桥长约34米,宽约5米,周溪水经此流入梅江。

该桥始建于宋代。据〈光绪嘉应州志)载,起初以石梁建造,后因年久失修而毁坏,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6年)用木板架造,明弘治年间(公元1488-1505年)改建成石桥。由于不够完善,相隔不久,乡人于正德间再加修建,后为洪水所毁,再架木桥。约过了200年,木桥已腐烂不堪,过往行人提心吊胆。

迨至清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三者辅任嘉应州知州时,创办了嘉应州最高学府东山书院。往书院视察时状元桥是必经之路,因觉其已危及行人安全,于是主持重建成石桥,下辟二洞,上筑石栏,更名为"灵济桥",并请城内翰林李象元为之作《重建状元桥题名簿序》。此桥后又复名为状元桥。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历史上的攀桂坊面积并不大,南临梅江,东有周溪河穿过,西以老梅城东门从虹桥头蜿蜒而来的护城河为界,北至东校场原关帝庙、旺巷口。  

如果论证古攀桂坊的大致范围,其实就是对“七卒伯公”的土地神崇拜,每一卒伯公均设有一座神坛。一卒伯公位于望江楼侧,二卒伯公位于状元桥(东山书院),三卒伯公位于客家公园对面的崇庆堂旁,四卒伯公位于黄遵宪纪念中学(枸杞岗),五卒伯公位于旺巷口,六卒伯公位于攀桂桥(原公园电影院附近),七卒伯公位于市广播电视台大楼后(仍存)。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经过崇庆堂(三卒伯公),就看见对面梅州客家博物馆大门,也就是说转了一圈之后再次回到早上行程开始的地方,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已经完成了攀桂坊行程,当然俺顶多转了四分之一。。。

发表于 2024-2-14 23:31 70 只看该作者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小憩片刻,搭乘公车来到著名的千佛塔寺,位于梅州市区东郊,其实就在东山中学体育馆后面,是为保护南汉文物千佛铁塔而发展起来的女众道场,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1990年,在zf支持和海内外热心人士捐款资助下,由千佛塔寺住持释明慧法师,耗资4000多万元,在大东岩山顶建造九层石塔,并经上级批准,将"南汉千佛铁塔"移置于新千佛塔底层,统称为"千佛宝塔"。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千佛塔寺依山建筑,形成以石塔为中心,包括千佛殿、地藏殿、三圣殿、药师殿、钟楼、鼓楼、法堂、讲经堂、尼僧舍、上客堂、茶轩、斋馆等系列殿宇的建筑群。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甫近山门,屋檐下鲜亮的斗拱,明显大门刚刚落成不久,去年来过的童鞋肯定认不出。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甫入山门,两侧伫立有大力金刚,依然是庙宇传统套路。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它们主要职责就是镇寺守卫。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山门飞檐翘角,斗拱雕梁画栋,柱栏盘龙雕刻,工艺相当考究。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巨大的九龙壁,雕刻工艺精湛,惟妙惟肖,缺点就是太新了。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庭院中心设置一座藏传佛教喇嘛塔。在五台山、北海公园白塔里面藏有舍利,也叫舍利塔,于此地,大抵只能算是应景吧,因为千佛塔的资料上介绍仅仅是一座女道场。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标准的重檐歇山式建筑。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按规制,左边钟楼,右边鼓楼,一应俱全。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甫抵山脚,便可见崖壁上雕满了各种佛像。

梅州:围屋古韵下南洋

寺院整体依山而建,山脚一隅建有两栋大楼,梅州禅修中心,一层为斋堂,二、三、四楼为宿舍,我们就是从北楼一路上到二层台。。。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