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9985

主题

西南

【转】疯狂的裸奔:无装备孤身闯荡独龙江

[复制链接] 查看:20078 | 回复:74
发表于 2010-11-26 21:42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虎背猪腰 于 2010-12-15 12:30 编辑

独龙江独游记(一)   
(2010-11-16 18:08:57) 标签: 孤身 探险 徒步 旅游         分类: 孤身无装备徒步探险  
原文地址: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544625d80100mki6.html


前言

没有帐篷

没有防潮垫

没有睡袋

没有冲锋衣

没有GPS ……

没有同伴,

我凭借几乎原始的装备,孤身一人在隆冬时节翻越了高黎贡雪山,穿越了无人区,进入了独龙江地区。我是第一个在大雪封山期间在独龙江旅行,并经历了独龙江大雪封山全过程的外来旅行者。    --刘卫(草原之晨)

                                                        

                              独龙江独游记

  我的这次独龙江之行有些偶然。我原本打算先到贡山观赏怒江大峡谷的景色,再沿高黎贡山一路南下观察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情况。对独龙江,我知道那里有大片的原始森林和广袤的无人区,还居住着中国人口很少的一个少数民族、鲜为外界所知的独龙族居民。由于正常情况下每年11月份左右独龙江地区就会由于大雪封山而无法进入,而我这次从怒江州首府六库起程去贡山时已经是2006年12月的下旬,所以我本以为这次是无缘一睹独龙江的神秘风采了。没想到到了贡山后却意外地得知可能是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独龙江今年到现在为止仍未大雪封山、路还通着。前往自己十分向往的独龙江的机会就这样突然降临到了面前,我当即决定改变计划,去独龙江一探那里神秘的面貌。


一、翻越高黎贡雪山

     在简单地做了些必要的准备(买了一套雨衣和一副绑腿)之后我便起程沿贡山到独龙江的公路向独龙江进发。由于在贡山没有找到去独龙江的车,加上为了增加旅行的趣味,我决定步行前往独龙江。事后证明我的决定是完全正确的。因为贡-独公路和独龙江内的公路都是用沙石修筑的简易公路,路况很差,坐车会相当得颠簸。加上有视界的限制,坐车很难象步行一样尽情欣赏到的高黎贡山和独龙江景色的精彩之处

  贡山-独龙江公路全长96公里,1999年十一通车,据说是全国唯一一条穿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公路。我沿着贡独公路徐步前行,路边河谷中流淌的普拉河此时不过是一条清澈的涓涓小溪而已。

  走了15公里过了黑娃底林管站就进入了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公路在这里掉转了方向,随着陡峭的山势越升越高,一直升到了云霄里。回头遥望曾经走过的路如同一根细长的白线远远地落在了对面的山腰间。

  我在一怒族老乡家借宿一晚后继续向前走,山上的森林变得越来越苍郁、古老、原始。并且有的树也长得非常高,我曾在路边看到一棵树龄约在二三百年的松树,大约有60米高,已经快赶上西双版纳的望天树了。高黎贡山脉是世界上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地方之一,有高等植物4000多种,占全中国的约七分之一,其中有400多种是高黎贡山脉的特有物种.要知道英国全国才只有1600多种高等植物、整个北美洲总共才有17000多种高等植物啊!!所以这里被被誉为世界物种多样性的中心舞台可谓是实至名归。

   贡独公路从20多公里到80多公里是没有一户居民的无人区,第一次走这条路的我并不知道这一点。随着天色的逐渐暗下来,我急切地向前走着盼望能找到人家借宿休息吃饭。然而不管我怎么走都找不到一户人家,一直走到深夜我精疲力竭地背靠一棵古树睡了起来。第二天天亮后我又继续往前走,在海拔比较高的地方走上坡路登山是比较吃力的,我采用的方法就是拄上一根拐棍慢慢走,就像在家里散步一样不着急慢慢走就逐步能走上去了。走到41公里处时天开始飘起了雪花,山上也开始出现大面积的积雪,深约 1米。灌木增多,积雪越来越多越来越厚,雪也越下越大。到下午近天黑时我已走到了距黑普隧道只有几公里的地方。这时雪变成了漫天飞舞的大雪,山则变成了被深厚积雪覆盖几乎看不到任何植被的纯雪山(实际上这山上是有树的,只是因雪太深已经完全被埋起来了)。山谷变得较浅,许多高山水塘宛如一块块明镜镶嵌在谷底。

    大约在晚上8、9点钟时我走到了穿越高黎贡山的黑普隧道。这条隧道长约300米,海拔约3500米,是贡独公路的最高处。里面到处是积水,坑洼不平的。我在这里休息了一会。由于担心大雪把路封上导致我不得不调头返回贡山,我决定连夜赶路。

     这时尽管已是隆冬时节,但高黎贡雪山上的温度并不是很低,大约在零度上下。一部分雪落到地上就化掉了,在公路中央形成了一股涓涓细流。公路两边是积雪,中间是流淌的雪水,很滑。走路时稍有不慎就会摔个大跟头。雪花漫天飞舞,四周笼罩着浓重的雾气。除了很近处的山崖和树木依稀可辨外,什么都看不见。我拄着拐杖、借着手电光照明顺势向下走去。一路上摔了数不清的跤,越过了风雪垭口。在这里我遇到一辆往贡山方向开的抛锚的汽车,我想向他们买些吃的可是他们告诉我说他们也没有。没办法只有继续走下去。口渴了就抓把雪塞进嘴里,困得实在不行了就在一处山崖凹陷形成的雪窝子里蜷缩着睡了几个小时。终于在天明时分走到了海拔较低的地方。

    这时雪已变小并逐渐变成了小雨,路面上开始出现许多散落的榛子。原来是从路边许多粗大苍古的榛子树上掉下来的。这些榛子中的许多还带着一圈圈深褐色的象百层裙一样的皮,剥掉这层皮后才露出榛子的硬壳来。哈哈!这可是真正“原生态”的榛子啊!!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新鲜的、刚从树上掉下来的榛子呢!这真让人喜出望外!!

   为了减轻登山的负担我随身没有携带食物。结果自从在那家怒族老乡家吃过饭后这一路走过来就没有再吃过任何东西,饿得是头昏眼花的。现在突然看见了这天赐的美食真是令我喜不自禁,赶紧沿着路边走边捡,捡了一塑料袋没有虫眼的榛子。然后找了一处清澈的山涧把榛子洗干净后立即剥开吃起来。哎呀!不知道为什么这些生榛子吃起来非常苦,苦得简直叫人没法吃。我只好把这些辛辛苦苦捡来的榛子又全部丢掉,继续向前赶路。回想起在那家怒族老乡家人家请我吃一碗大肥肉我因为吃饱了而没有吃、为了减轻负重还曾把随身携带的食物和盐给扔掉时,真是后悔得肠子都快要青了,情不自禁地喃喃自语道:“曾经有一碗大肥肉摆在我面前,我没有好好珍惜,唉!……”

    到了下午5点多钟我已经走到了距离独龙江乡政府只有约十四五公里的地方。这时从我身后开过来一辆越野吉普车在我身旁停下,车上的人招呼我上车。原来这是一辆独龙江乡政府的车,车上是几位乡政府的干部。已经饿得头晕眼花、走得精疲力竭的我自然感激不尽,赶紧上了车。这样在车上又颠簸了近一个小时之后,我终于抵达了心目中十分向往的神秘的目的地、独龙江乡政府所在地--孔目。

(未完待续)


高黎贡山风光(由于第一次进独龙江时未携带相机,本文内照片均系作者2009年5、6月间补拍)
更多图片请见原文:https://blog.sina.com.cn/s/blog_544625d80100mki6.html
发表于 2010-11-27 22:31 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虎背猪腰 于 2010-12-10 11:20 编辑

独龙江独游记(二)  (2010-11-18 19:42:57)  
标签: 徒步 孤身 探险 旅游 游戏         分类: 孤身无装备徒步探险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544625d80100mmk8.html
二、抵达孔目

  独龙江地区位于云南西北边陲,北接西藏,西、南两面与缅甸接壤。总面积2000平方公里,人口4千多人,98%为独龙族。

    独龙族最早见于中国历史记载的说法不一。一种观点认为《蛮书.卷六》和《新唐书.南诏传下》中的“纹面濮”是独龙族在中国历史中最早的记载。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大元一统志》丽江路风俗条中的“撬”人是独龙族最早的记载。明清时独龙人被称为“俅”或“曲”。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以居住地为名称正式定名为独龙族。独龙族的姓氏和汉族大体相似,有马、李、江等,独龙族姓氏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 以居住地为姓,比如斯拉劳的人就姓斯、普卡旺的 人就姓普,孔目的人就姓孔等。独龙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新中国成立以前,一直靠刻木记事或传达信息,用结绳来计算时间。近几年有人创造了一种独龙文,但会这种独龙文的人很少。

中国的独龙族现有人口7400多人(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除了居住在独龙江河谷两岸外,怒江大峡谷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和西藏的察隅等地也有分布。此外,缅甸境内也有许多独龙族居住,在缅甸独龙族被称为若望族。

  一般地讲,每年的11月左右到次年4、5月间为独龙江的大雪封山期。这期间独龙江与内地的交通中断,各种物资均无法运入。因此封山期间所需的各种物资都需要提前储备好。大雪封山时高黎贡山上的雪能下得非常大,据说雪大时雪花有巴掌那么大,半个小时就可以把路给封上。道路积雪最深时可达十几米深。这确实是真的,我后来离开独龙江过黑普隧道时曾亲眼看见隧道口有深约6、7米的积雪印迹。

  独龙江乡政府所在地孔目(又叫孔当)坐落在一片较为开阔的河谷地带,海拔1300多米,两边是高山。山坡低处分布着许多农田,较高处是森林。特别是东边的山峰,高处有保护较为完好的原始密林。

  我抵达孔目后赶紧找到一家饭馆,叫了一份大肥肉填饱了自己的碌碌饥肠,然后找了一家旅馆住下来。

  孔目只有一家饭馆,就是那家名为“永胜小吃”的小饭馆,它大概也是目前独龙江唯一的一家饭馆。饭馆的主人是一位绰号叫老火枪的唐姓老板。唐老板是丽江永胜人,来独龙江闯天下的。除了开饭馆,他还负责独龙江里许多建筑施工项目的民工招募、组织工作,类似包工头。平时老火枪把饭馆交给他表姐照看,店里的几个服务员伙计都是他的永胜老乡。

    以前独龙江的物资条件相当匮乏。我读到的介绍独龙江的书上说独龙江非常缺乏新鲜蔬菜和水果,大米也很贵。一位网名叫背包小虫的网友2001年到独龙江旅游后说独龙江只有土豆,旅游所需的其他干粮、肉类、蔬菜、水果等都需要在贡山购买。不过这种情况近年来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我到孔目后看到的情况是这里的商店和小超市林立,各种旅行所需的食品如方便面、压缩饼干、罐头、火腿肠、咸菜等品种丰富、供应充足。许多独龙人家房后的菜地里都种着新鲜蔬菜,售价只要1-2元1市斤。新鲜水果在未封山时在孔目的一家小商店里也能买到。价格要比山外贵一些。考虑到进独龙江的道路之崎岖难行、运输成本之高,这是可以理解的。

    我在孔目休息了几天。闲暇时我喜欢走过派出所后面那座铁丝网吊桥到独龙江对岸,坐在江边凝望着奔涌的独龙江和遥遥群山,静静地沉思。

    独龙江发源于西藏察隅的舒拉岭,宽度一般只有几十米,最宽处也不过百米左右。对于我这个看惯了长江、嘉陵江这样的大江大河的重庆人来说,独龙江只能算是一条小河而已。在旱季,独龙江只有1-2米深,但水质非常清澈纯净,可以直接饮用。毫不夸张地说,独龙江是我平生见过的所有江河里水质最好的。由于江水很大一部分是来自积雪融化的雪水,所以水温很低,摸起来冰凉刺骨。

    沉思够了,我就顺着江向下走,跨过1号桥(独龙江第一桥)后转回来去永胜小吃吃饭。吃完饭后再坐在那里看他们放光碟。

    由于已近封山时节,客人稀少。加上都是独龙江的外来人,我很快就和永胜小吃的几个服务员混熟了。从她们口中我得知向下游马库方向走有大片的原始森林,而且马库到中缅边界尚不通公路的情况。于是我便决定先向下游走,到马库和中缅边界去看一看。

(未完待续)

黑普隧道洞口深约6到7米的积雪
更多图片请见原帖:https://blog.sina.com.cn/s/blog_544625d80100mmk8.html
发表于 2010-11-27 22:52 3 只看该作者
牛人一个。
发表于 2010-11-27 23:22 4 只看该作者
{:4_111:}
发表于 2010-11-29 00:01 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虎背猪腰 于 2010-12-10 11:20 编辑

独龙江独游记(三)
(2010-11-20 19:42:31) 标签: 徒步 孤身 探险 旅游         分类: 孤身无装备徒步探险

三、前往马库

  尽管目前独龙江内的主要居民点都已通了公路,但尚没有客运车辆服务。交通的方式就是两种:搭车或者走路。搭车是不确定的,要看机会。加上路况差难以好好欣赏独龙江的美景,所以我还是选择了走路。

  翻越高黎贡山时饿饭的经历给了我一个深刻的经验,那就是人吃盐比吃饭还重要。人可以几天不吃饭,但却不能几天不吃盐。人只要摄入了足够的盐份几天不吃饭都没有关系。所以这次我特地随身带了半斤盐,又去独龙江乡卫生院开了2瓶Vc并买了几大袋奶糖。准备万一又遇到无人区时可以用奶糖蘸盐下Vc片当饭吃。

  一切准备就绪后我再次起程沿独龙江南下,向马库方向进发。

一路上只见独龙江碧流清澈、奔涌激湍、澎湃轰鸣。江两岸遍布茂密幽深的原始、半原始的森林。东岸是海拔5000多米的高黎贡山脉,西岸是海拔4000多米的担当力卡山脉。由于天下着小雨,较远处的高黎贡山脉笼罩在茫茫云雾中,云岭千重。较近处的担当力卡山脉则不时能看到雪山巍然屹立的雄姿。山下下雨山上就是在下雪,此时高黎贡山上其实正在下着大雪。

走到普卡旺桥时路是一个三叉路口,我一时不知道该向哪边走,不过很快我就灵机一动想到我是要去独龙江的下游,要顺着水流的方向走,于是便选择了正确的一条路。

  我走得较慢,在经过一个叫斯拉劳的小山村时借宿了一宿。在这里我得到了高黎贡山上公路积雪已达4、5米深,已经大雪封山的消息。不过这并未动摇我在独龙江里面旅行的信心和决心。

  在独龙江徒步旅行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不用带饮水。每走一段距离,就会有一股或大或小的清澈流水顺着山崖石壁流下来。你只需要带一个空塑料瓶,接这些山泉水喝就行了。水质一般都很好,比瓶装的纯净水差不了多少。由于一路上清流不断,趟过流水时难免会把鞋袜打湿。不过这不要紧,因为独龙江冬季白天还是比较暖和的。只需要走上一段路,打湿的鞋袜裤子就会被自己的体温给烘干了。

   继续向前走,过了麻必挡后不久就到了巴坡。巴坡是过去独龙江乡政府的驻地,距孔目25公里,距马库16公里。这里有一条小路(人马驿道)通往贡山县城,在贡独公路通车前,这条小路就是独龙江通往贡山和内地的生命线,各种必需的物资都是通过这条小路运进独龙江的。这条小路被积雪封闭的时间比公路要短一些。三月份公路还被封闭时走这条小路就能走通走到贡山去。不过走这条小路的危险性也比较大,据说在这条路上出事死人是常事(一般都是死于塌方雪崩之类的事故)。

  我在网上看到有人说巴坡是傈僳族居住的,这是不对的。巴坡也是独龙族的聚居地。独龙江的人口98%都是独龙族,这是派出所的李教导员亲口告诉我的。巴坡过去驻有解放军一个连的部队,如今解放军撤走后由独龙江边防派出所的几名武警官兵驻守,所以他们现在的住房非常宽敞,有许多房间都是空着的。

在巴坡卖给我方便面的老板热情地请我吃饭,请我品尝了从独龙江里打上来的鱼做的鱼干

   过了巴坡后雨停了,路逐渐升高。如果用幽深秀丽来形容孔目到巴坡的景色的话,那么巴坡到马库这一段路则更加苍茫、开阔和险峻。这段路由于地势较高,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东边高黎贡山脉的苍茫群山。高山深峡,尽收眼底。险崖嵯峨,引人瞩目。尽管是上坡路走起来比较吃力,但景色奇丽,饶有趣味。如果让我来拍一部介绍独龙江的记录片的话,我会用《阿兰胡埃斯协奏曲》来给巴坡到马库的这段景色配乐:深情、浪漫中还带着些悲壮的色彩。

   在经过了一番艰苦的跋涉后,我终于在天黑以后走到了独督。接待我的 这家独龙人(男主人叫江仕军)对我的慷慨厚道真叫我感动。我由于手头现金紧张舍不得买他家小卖部卖的云腿辣酱猪肉罐头,他就主动开了一瓶放进我吃的菜里面,一个钱字都不提。到江仕军家我有一种来到自己家的感觉,所以我在他家住了好几天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前往马库。

  马库村坐落在一道山梁的接近山顶的高坡上,海拔近2000米。上游2公里的独督和下游十几公里的钦郎当都属马库村管辖。马库没有旅馆,到了马库后我去找村支书马书记寻求帮助。马书记不在家,她的爱人-村里的军事干事老马和她的女儿热情接待了我。招待我吃了饭并安排我在村委会的接待室里住了下来。

  冬季的马库,晚上较冷,早上起来屋檐上结着白霜;白天则阳光明媚,温暖舒适。阳光下的村委会院坝里,一个赤条条的壮汉只穿了一个裤头接了一大盆清水正在自恣快意地使劲擦着澡,马书记的女儿--一个十七八岁的大姑娘--涨红了脸从他身边羞涩地走过。天空湛蓝纯净,阳光似乎给山顶的森林镀上了一层金边。向下俯视,深近千米的山谷中独龙江远远地宛如一条细细的绿带,奔腾喧嚣已经离得远远的、听不太见了。 到了傍晚时分向东眺望,远处积着皑皑白雪的高黎贡山脉的巍峨群峰背衬着湛蓝的天幕、在夕阳的照耀下发出闪闪的金光,景色非常美。

  不过白天也间或会传来一两声震耳的爆炸声打破这安详的宁静。原来是正在修建的马库通往钦郎当和41号界桩的公路的放炮声。修建这条公路是为了方便边防武警开车巡逻边境,因此其建设指挥部叫做“边防车行巡逻建设指挥部”,就设在村委会接待室的对面。

  这条公路是一个投资集团投资500多万元修建的,缅甸那边也在修与之相对接的公路。据说给这个集团的回报是等路修通了以后可获得在钦郎当附近和缅甸那边的一些开发开矿的权利。指挥部的几个高层管理人员老曾、老李等都是福建人,我很快就和他们认识了。我到马库时这条公路刚修了三百米。
(未完待续)

大雨过后山上的流泉飞瀑。

更多图片请见原帖:https://blog.sina.com.cn/s/blog_544625d80100mpck.html
发表于 2010-11-30 10:44 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虎背猪腰 于 2010-12-10 11:21 编辑

独龙江独游记(四
(2010-11-23 19:53:11) 标签: 徒步 孤身 探险 旅游         分类: 孤身无装备徒步探险

四、钦郎当的生活(1)

  我在马库停留了两天,然后继续向下游进发。到钦郎当和41号界桩的路虽然是小路,但我已了解清楚这条路没有岔路不会迷路,所以我没有找人做向导,而是继续独自一人前行。

  这条路先是翻过马库所在的那座山的山梁,然后在十分陡峭的山脊上百转蜿蜒地急剧下降数百米,再以相对较缓的坡度沿着山腰向西南方向延伸。急剧下降的路段最窄处仅二三十公分宽,且周围的山坡上光秃秃的没有任何植被可供抓附。一旦失足跌下,就有可能顺着光溜溜的山坡一坠摔下近千米深的山谷,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所以当我第一次踏上这段十分险峻的小路,向下俯视那深约千米的陡峭山谷时,都禁不住感到头晕目眩、胆战心惊起来。我从贡山走到独龙江一直走到中缅边界的一百多公里的山路里,从马库到钦郎当的这段小路可以说是最陡、最险的了!!

  我战战兢兢地用手扶着山壁、手脚并用地走完了这段极为险峻的山路。再往前走路尽管依然很陡,但路边已出现了许多灌木和树木。万一失足从路上摔下去也可以用手抓住树木灌木而不至于摔得太深太重,感觉好多了。再继续向前,树林越来越茂密、古老,原始密林的味道越来越浓,现代文明的喧嚣早已被远远抛在了身后。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古朴而宁静的世界,小道上不时散落着不知名的野果,间或有一两名背负着沉重货物的山民背夫从我身边气喘吁吁地经过。

  沿着这条陡峭险峻的小路在密林里穿行了数小时之后,远远地我看到了下面的河谷里有一些村舍的铁皮屋顶在阳光下闪闪反着光,那里--就是钦郎当了。

  钦郎当是坐落于独龙江一个大拐弯处的河谷里的一个小山村,海拔1100米左右,四周环抱着长满原始半原始森林的群山。全村有十几户居民,行政建制上是马库村的一个村民小组。它也是距中缅边界最近的一个居民点,从钦郎当再向下走一直到41号界桩就没有人居住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这个十分偏僻、连公路和电话还不通的小山村,某些方面的条件居然比马库还要好一些。这里有不止一家的公铺(就是小旅馆),小卖部里的商品也比马库要丰富一些。看来和与缅甸的边民贸易的活跃有关系。

站在钦郎当村舍最集中的一个平坦的土坡上,就能看到远处独龙江下游屏立的峻峭山峰间有一个瀑布犹如一挂白练飞泄而下,这就是哈傍瀑布,也叫月亮大瀑布。这个瀑布的落差有100多米以上。水量变化很大,在旱季水量较小,只有20米左右宽;到了雨季的5、6月份水量据说相当大,象个巨大的水柱轰鸣着喷涌而下。

这个瀑布真正令人惊异之处是当你沿着那条通往中缅边界的小路走到它跟前时,才会发现这条小路正是以陡峭的崖壁上的一些窄小的石沿为台阶上升到十几米的高度后,在峭壁上横穿过哈旁瀑布后通向缅甸的。往来于钦郎当和缅甸的人和牲畜就是沿着这条险峻的小路小心翼翼地穿过哈傍瀑布运输着各种货物的。到了水很大的季节,除了极个别本领高强的人还能想办法通过外,绝大多数人都无法再通过这个瀑布了。不过遗憾的是修公路后就看不到这番惊险的景象了,因为公路是绕过哈傍瀑布从哈傍瀑布前面走的。

        

    从哈傍瀑布到中缅边界是一片茂密幽深的山地丛林,粗大的古树上长满了龟背竹之类的附生植物,颇具亚热带雨林的风味.通向41号界桩的小路沿着独龙江在山坡上密林里时起时伏地穿行,坡度比马库到钦郎当那段要缓一些,也没有那样惊险.路边不时能看到一丛丛粗壮的野生芭蕉树,树上结着一串串饱满的芭蕉.我试着摘了一串下来尝了尝.里面满是黑色坚硬的种子,果肉很少、淡而无味还有些涩,一点也不好吃.江对面的王夺牙山上更是长满了参天蔽日的树木,一派莽莽的原始密林风味.

    走到41号界桩时我随身带的食物吃完了,正好这时有个个子高挑的缅甸姑娘背了满满一背篓从钦郎当买来的饼干从我身边经过.我便拦住她厚着脸皮和她讨价还价了半天后从她手里买了两包饼干来充饥.界桩没什么特别之处,就是一个四方形尖顶的水泥碑,面向中国一面刻着"中国 1960"几个字,面向缅甸一面刻着缅文,两个侧面分别刻着两国各自的编号.

    值得一提的是,从钦郎当到中缅边界这个区域是独龙江野生动物最多的地方.我在独龙江目击的较大的野生动物(鸟类除外)全部都是在这里看到的.实际上现在高黎贡山北段和独龙江地区的野生动物的数量已经是比较稀少的了.2006到2007年封山期我在独龙江总共生活了4个多月时间,两次徒步翻越高黎贡山脉.从贡山到孔目再到钦郎当,这一路上除了鸟类外我都没有看到什么野生动物,晚上也没有听到野生动物的叫声.唯独在钦郎当到中缅边界这一区域曾不止一次看到了较大的野生动物,晚上也时而能听到野生动物的叫声。

    其中一次目击野生动物是在过了哈傍瀑布约3百米的一处山路转弯的地方,我忽然看到江对面的山上距我约一百多米远的地方有一群猿猴从山的高处下到较低的地方在树上找东西吃.数量不多,只有大概3到5只.其中一只身体和四肢是黑色的,头被树叶丛掩着看不见.另一只长着棕黄色的毛,直坐着头露在外面.这是一种体型较大的猿猴,体长大约有普通猕猴的2倍.我开头以为看到的是一种猴子,觉得有点象金丝猴.但后来在看到长臂猿的图谱后我一眼就认出这和我看到的那群猿猴一模一样.所以我看到的应是一种长臂猿,在中国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长臂猿与黑猩猩、大猩猩和猩猩并列称为四大类人猿,是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灵长类动物,对研究人类的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中国的长臂猿仅分布在云南、广西和海南的少数地区,数量已非常稀少,处于濒危状态.其中数量最少的海南长臂猿只剩下十几只了。我这次能在独龙江看到长臂猿应该说是相当幸运的,据我后来在网上查询资料的结果,这应当是第一次在独龙江和云南西北部地区发现有长臂猿存在。

   另一次看到野生动物是在41号界桩附近的滴水崖.我当时正在江边的一块大石头上晒太阳休息,忽然听见背后有响动.转过身来一看,原来是江对岸的山崖下有一种奇异的动物正在活动.这种动物长着尖尖的象食蚁兽一样的脑袋,一条毛茸茸又粗又长的大尾巴比雪豹的还漂亮.体色灰黑,耳朵尖尖的不大.发出"喳喳喳 喳喳喳"的象鸟一样的叫声.其身体长约70厘米,毛茸茸的大尾巴几乎和身体一样长,如果尾巴伸直了其总长约有一米四.这种动物有2只,好象是一公一母的一对.它们分别抓住了一只20多厘米长(不算尾巴长度)的大水老鼠,其中一只是在山崖下的江边把老鼠抓住的,然后叼着自己的战利品消失在了江东岸茂密的丛林里.

   我从小就很爱好动物,《动物世界》、《人与自然》是我最常看的电视节目,我的动物知识应该说是比较丰富的。但这种动物可以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可以肯定不是熊、狸、貂、獭、獾、鼬等类的动物,当然更不可能是犬科或者猫科的动物。从它的身体构造分析,这应当是一种擅长在密林山崖的不同高度间跳跃以捕食猎物的中小型食肉动物,它那条毛茸茸的大尾巴就是在大起大落的跳跃时保持平衡用的。并且它的大尾巴真是十分漂亮,赛过了雪豹,堪称世界上最漂亮的尾巴。

    我后来在钦郎当我住的公铺的墙上看到过一幅缅甸动物保护组织印制的英文的缅甸珍稀濒危动物的图画名录,上面也没有我看到的这种奇异的野生动物。我怀疑这可能是一种科学界尚不知晓的新物种,暂时把它叫做独龙江锥面兽。

独龙江有一种独特的野生动物,就是独龙江野牛。这种野牛据说平时生活在雪山上,每隔半个月到一个月左右下山来喝一次水。遗憾的是我没有见过这种野牛。独龙江野牛和独龙牛不是一回事。独龙牛是独龙人饲养的一种专供食用的牛,据说其基因介于野牛和家牛之间。独龙人一般是沿着山建一些木围栏把独龙牛拦在山上放养,每隔几个月才上山去查看一下牛的状态。

有资料说独龙江一带有野生虎活动,当然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因为独龙江有大片保存较为完好的原始半原始森林,又与缅甸接壤。目前缅甸全境野生老虎的数量大约有150到300只。在距独龙江不远的缅甸克钦邦北部有一个面积约2万余平方公里的虎空谷野生虎自然保护区,据说在这里生活的 野生虎就有大约100只,,不排除有缅甸的野生虎偶尔过境到中国这边来活动的可能性。朗王夺一个叫罗军的村民告诉我说他98年左右曾在雪地上看到过虎的脚印。不过目前独龙江地区基本上时没有野生虎活动的。据说过去缅甸那边的猎户每家每年都能打到3、4只老虎,现在他们那边也已经有20年没有打到过老虎了!!说明这整个地区野生虎都处在濒危的状态。

  尽管一路上接纳了许多水量不小的支流,独龙江流到中缅边界处的水量与孔目相比却没有多大的变化。前面曾提到独龙江发源于西藏察隅的雪山,水温很低、冰凉刺骨。可能是由于这个原因,独龙江里的水生动植物都很少。可以说独龙江既是一条喧嚣的江,又是一条寂静的江。

  说它喧嚣是因为它落差大、流速急,加之江中有许多巨大的碚石,急流冲击巨石发出巨大的轰鸣,澎湃激荡。

  说它寂静是因为江中水生动植物很少。根本看不到水草,也很难看到鱼类。在冬季,河滩上连潮虫之类的小虫子都看不到,一片冷寂。只有进入雨季之后,晚上才能听到蛙类的鸣叫,为这凄清冷寂的河谷带来一丝生机。
    (未完待续)

独龙江野牛头骨

更多图片请见原帖:https://blog.sina.com.cn/s/blog_544625d80100mtse.html
发表于 2010-11-30 12:07 7 只看该作者
:)牛啊
发表于 2010-11-30 12:14 8 只看该作者
帮顶,我的目标啊..............
发表于 2010-11-30 12:16 9 只看该作者
{:4_111:}{:4_119:}
发表于 2010-11-30 12:22 10 只看该作者
非强人无裸奔....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