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56065

主题

自由骑行

《寻找十六年前的我》——两次相隔十六年单车进藏的往事

[复制链接] 查看:2933139 | 回复:1778
发表于 2019-10-25 19:56 21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人在旅途GZH 于 2021-9-26 11:00 编辑

    回到213国道后的几公里路一直是缓上坡,这算是我这次旅行的第一段爬坡路段,正好周围的景色也没有什么看点,不用分心,我认真的埋头爬着坡,让身体适应一下这种运动的强度,想着在以后的旅途中需要爬的坡还有很多很多。
    上到坡顶过了马鞍石隧道之后就进入了水库区域,视野一下子就开阔了,道路平缓了起来,海拔也比刚才上升了不少。虽然天色仍旧是非常暗淡,但是下方水面宽阔,上方山端出现了一些浮云,景色看起来比刚才可是灵动了许多。

《寻找十六年前的我》——两次相隔十六年单车进藏的往事
水库风景

发表于 2019-10-25 19:57 22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人在旅途GZH 于 2021-9-26 11:01 编辑

    沿着水库岸边骑行,途中经过一座正在维修的断桥,汽车是肯定过不去的,为了让行人能够通过,特意在断桥左侧依着山势用脚手管搭了一条临时的栈道。这时我才回想起从都江堰过来的这一路上还真是没有看到什么车辆,原来是这个原因。
    我推着自行车在栈道上前行着,看着右侧的断桥,第一次切实地感受到这条路还是有一些危险之处的,毕竟这里曾经发生过5•12汶川大地震,对于这次旅行还真是不能过于掉以轻心。


《寻找十六年前的我》——两次相隔十六年单车进藏的往事
    途中的断桥

发表于 2019-10-25 20:00 23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人在旅途GZH 于 2021-9-26 11:02 编辑

    路上只有我一个人在骑行,村镇中的店铺也都关着门,我格外的悠闲,心情也终于渐渐地真正平静了下来,进入到了那种属于我自己的旅行状态。琐事开始放下,专心享受旅途。
    路过映秀的时候我在镇子里找寻着5.12地震的痕迹,这里已经基本看不到地震前的样子了,镇子里全是一排排新建的小楼,只有几处特意保留下来的遗址还在向世人诉说着当时的情景,警示着人们要敬畏大自然的力量。建筑可以重建,但是那次地震给人们心灵带来的的创伤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愈合的,所以到了这里我是带着一种“缅怀”的心情来参观那些遗址。

《寻找十六年前的我》——两次相隔十六年单车进藏的往事
    5.12震中.映秀

发表于 2019-10-25 20:01 24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人在旅途GZH 于 2021-9-26 11:02 编辑

    我所学的专业是建筑工程,在漩口中学未完全倒塌的教学楼前,首先想到的就是看一看地震是如何破坏这样一栋建筑的,而那些没有倒塌的建筑又都具有什么特点,那些墙上的裂纹是怎么形成的,我想这是我和其它大多数来到这里的游客之间最大的差别吧。说实话,能够有这样直观的观察地震作用于建筑的机会,对于我来说还是很有研究价值的。

《寻找十六年前的我》——两次相隔十六年单车进藏的往事
    漩口中学遗址

《寻找十六年前的我》——两次相隔十六年单车进藏的往事
    漩口中学遗址

发表于 2019-10-25 20:03 25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人在旅途GZH 于 2021-9-26 11:03 编辑

    从映秀镇这里进藏一般有两条路,第一条路是向北到G317国道后再向西,会经过汶川、理县、马尔康市。不过我还是选择比较常规的走法,就是直接向西走G350国道,这条路又被称之为“熊猫大道”,途中要经过卧龙、巴朗山、四姑娘山、小金县、丹巴县、道孚县等,可看的景点更加丰富一些。

《寻找十六年前的我》——两次相隔十六年单车进藏的往事
    前方的路线

发表于 2019-10-25 20:05 26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人在旅途GZH 于 2021-9-26 11:04 编辑

    映秀镇的海拔大约在880米左右,而前方110多公里外的巴朗山口海拔大约在4500米左右。这段路基本上全是上坡,虽然从映秀镇到卧龙镇之间的路段坡度并不大,但是也基本上算是为翻越巴朗山开始做准备了。

《寻找十六年前的我》——两次相隔十六年单车进藏的往事
    道路旁的海拔标牌

发表于 2019-10-25 20:07 27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人在旅途GZH 于 2021-9-26 11:05 编辑

    出了映秀镇之后一路缓坡上行,海拔一点一点的上升,骑行倒不是很累,只是我右膝盖的旧伤有一点儿痛,不能太用力。山中的雾气越来越重,谷中郁郁葱葱,路边溪水清澈,景色还是不错的,如果天气好的话在这样的山谷中露宿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可是到了晚上6点左右开始下起了小雨,我想那还是到卧龙镇去住宿好一些。

《寻找十六年前的我》——两次相隔十六年单车进藏的往事
    山谷中的雾气

发表于 2019-10-25 20:08 28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人在旅途GZH 于 2021-9-26 11:06 编辑

    8:10骑到转经楼村,前方距卧龙镇只有几百米的距离,我看这个村子内房屋密集整齐,想着卧龙镇也算是有名的旅游小镇,到了那里可能不太好找合适的旅店,于是左转进了村子。
    刚一进村就有位年青的村民问我是住宿还是吃饭?我说先找住的地方,他便带着我去找村子里面的旅店。到了那里一问价格,最少要80元一间,在这个地方应该算是合理的价位,不过对于我来说,还是觉得有些贵了。
    从旅店出来后我跟那位村民说:“干脆我给你五十元住你家得了”,他说他家没有装修,条件差一些,只要我不嫌弃就可以。这个当然是没有问题的了,我本就对住宿环境不挑剔,况且出门在外能有个家一样的环境已经是很难得的了。
    跟着那个小伙子到了他的家(海拔1900米)(后文括号内的数字表示我测的当地海拔),他们村的房子应该都是地震后统一修建的,一排排的二层小楼,外观都差不多,带有一些藏式风格。政府给了他们很多优惠政策,所以他们住这个房子并没有太大的压力。
    他家的房子虽然没有做内装修,但是也还干净,现在只有他和他母亲两个人住。进屋后老奶奶很热情的招待着我,虽然她汉语说的不太好,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简单的交流一些语句。我和小伙子之间的交流就完全没有问题了,他问我要不要在他家吃饭,都是和他们吃的一样的,饭钱给多少都可以。我当然是没有问题的了,不过没有想到的是饭菜非常的可口,肉是牦牛肉,菜是一种叫刺龙苞的野菜,味道很合我的口味。
    我边吃饭边和他们聊着天,小伙子身份证上写的是藏族,据老奶奶说他去过很多的地方,我过几天要走的这一段路他也都去过,正好可以向他问一下路况。另外其它的话题我们也聊的比较广,从他们的生活、地震的影响、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聊到国家对藏民的优惠政策以及当地干部的贪污等等。
    谈到个别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这个问题的时候小伙子还是比较气愤。今天可能有个游客在他们这里的小景点乱扔垃圾被他们抓到了,他对我说他并不是不讲道理的人,要是扔方便面的桶可能还好一点,但是塑料制品牛吃了下去是消化不了的,吃多了会胀死。那个游客最后怎么处理的我不清楚,不过对于这个问题我还是非常理解他们的,我们这些游客真的是应该注意一下自己的言行。

《寻找十六年前的我》——两次相隔十六年单车进藏的往事
    相当可口的晚餐

发表于 2019-10-25 20:09 29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人在旅途GZH 于 2021-9-26 11:07 编辑

    虽然今天只能算是真正爬巴朗山前的准备活动,但是海拔上升了有1200米,运动量比昨天大了很多。一天骑行下来右膝盖和韧带有一点儿疼,膝盖痛是因为以前有旧伤,以我对自己身体的了解,当运动量增大之后适应几天就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控制不好,伤痛不能在短期内好转甚至加重的话,我的这次旅行就有可能要提前结束了,所以在骑行时一直控制着用力,现在也比较担心明天翻越巴朗山会不会有什么问题?
发表于 2019-10-26 19:24 30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人在旅途GZH 于 2021-9-26 11:09 编辑

    第3天:露宿风雪巴
    2018年4月24日
    转经楼村到巴郎山;当日里程57.08,码表总里程216.27。

    今天要翻越的巴朗山是川藏大北线上的第一个难关,从我住宿的转经楼村到山口有2500多米的高差。现在巴朗山上已经修通了隧道,翻山的难度比之前已经小了很多,即使是这样,到隧道口的高差也有2000米。
    在没有修通隧道之前有人夸张地说过了巴朗山就算是完成了一半的川藏大北线了,这个说法其实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如果一个旅行者在刚启程的时候就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翻过这个海拔接近4500米的山口的话,那么也就意味着他有能力以及毅力挑战川藏北线上其它的高山了。
    7:15整理好行李从借宿的村民家出来,天上下着零星小雨,临行之前除了住宿费之外象征性的给了些饭钱,然后和小伙子道别出发。

《寻找十六年前的我》——两次相隔十六年单车进藏的往事
    转经楼村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