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56086

主题

江苏

一个人的川藏南线

[复制链接] 查看:17091 | 回复:208
发表于 2024-1-17 13:43 180 只看该作者
相传1300多年前,这座 拉萨 古城的所在之地是一大片由 拉萨 河水长年冲击而成的平原,大昭寺所在地原先是一处天然形成的湖泊,名叫卧塘湖, 文成 公主依据唐代《八十种五行算观察法》,发现雪域 拉萨 的地形犹如一位罗刹魔女仰面朝天而卧,而她的心脏部位恰好就是那处卧塘湖,湖水便是罗刹女心房涌动的血液,因此她认为只有改变风水,把卧塘湖填平,震慑魔女,才能顺利建起佛殿,长久地利益雪域众生。于是藏王松赞干布命人先在罗刹女的左右手心等四肢的主要关节部位,修建了用于镇魔的十二处寺庙,又在其他一些风水恶劣的地方分别修建了佛塔、 石狮 、大自在天雕像、大鹏鸟和白螺。当这些镇妖伏魔之事均告完成之后,松赞干布就来到卧塘湖边对尺尊公主说我抛起的金指环落在哪里,就在哪里为寺庙奠基,结果指环坠入湖中,顿时光网四布,十分吉祥,最终确定了释加牟尼佛八岁等身像的安放地点,也就是在今天大昭寺的位置。大昭寺建成后,引来了众多朝圣者朝拜,日久逐渐踏出环绕大昭寺的一条小径,为最初的八廓街。寺院周围陆续修建了18座家族式建筑,为远道朝圣的信徒或商人提供住宿地。
15世纪后,大昭寺成为佛教传播的中心,其周围相继出现僧人宿舍、宗教学校、小寺庙建筑,众多信佛者迁居大昭寺周围生活,街上逐渐出现了大量民居、店铺、旅馆、手工作坊等设施。随大昭寺宗教地位的加深,藏传佛教认为,以大昭寺为中心顺时针绕行为“转经”,表示对供奉在大昭寺内释迦牟尼佛像的朝拜,八廓街成为 拉萨 三大转经道(大转、中转、小传)之一。后又出现了来自 蒙古 、汉地、克什米尔、 尼泊尔 、 印度 等地区和国家的众多商贩、香客、游民,发展成为集宗教街、观光街、民俗街、文化街、商业街和购物街于一身的街区。
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觉康”(藏语意为佛殿),最初称“惹萨”,后来惹萨又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称,并演化成当下的“ 拉萨 ”。大昭寺建成后,经过元、明、清历朝屡加修改扩建,才形成了现今的规模,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大昭寺是 西藏 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 西藏 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市局规式。它融合了藏、唐、 尼泊尔 、 印度 的建筑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

发表于 2024-1-17 13:43 179 只看该作者
在众多的旅游资讯上,几乎都把白塔旁的药王山观景台评为拍摄布达拉宫的最佳地点,特别是日出和日落时。爬上观景台,映入眼帘的是如画的布达拉宫,很多广为流传的布宫的经典摄影之作都出于此处,而且这里也是2005版50元人民币背景图的拍摄地。

药王山,藏名夹波日,意为“山角之山”。在 拉萨 市布达拉宫右侧。海拔3725米,有小路可至峰顶。药王山得名于山上曾有一座药王庙,藏语称为“门巴扎仓”。过去药王庙集中了一批高僧亦为喇嘛的保健医生。20世纪60年代后,原属于药王庙的藏医合并到门孜康,成为现在大昭寺四面宇妥桥附近的藏医院。药王山不高,与布达拉宫咫尺相对,据说以前是与布达拉宫所在的红山一脉相承的,后来为了修路将其断开,中间再以白塔相连。
这里有一个两层观景台,除了会有许多游人争先恐后的拍照留影,也会遇到拍摄婚纱、写真的,足可见此处景色之美,又或是意义非凡。

发表于 2024-1-17 13:43 178 只看该作者
围着布达拉宫,我抬头仰望着像蓝色玻璃一样透明的天空,几朵肥厚的白云飘过眼前,缠绕布达拉宫。在 拉萨 是不会迷路的,不论在哪儿,都能看到布达拉宫。是的,布达拉宫,只需仰视;她的高度不仅在于海拔,更代表着信仰的力量!当我来到这个最接近天堂的地方,才知道自己有多渺小!一瞬感悟,或又算不上什么感悟。人生,何必太过追名逐利,一切随缘向着你的心去做,即使不能 成功 ,能收获一份平静也是好的。

发表于 2024-1-17 13:43 177 只看该作者
整个广场也已如同天安门用护栏围住,进入需要安检。原本没有护栏,路过的藏民们都可以随意停下磕拜,现在藏民们也只能挤在广场中水池旁的一小块拥挤的空地上行礼。维稳固然重要,但对藏民来说,却有些不平。布达拉宫门前的马路, 北京 路,车辆也是川流不息!

如今的布达拉宫除了山顶插上了五星红旗,还是那么雄伟,而且这座宫殿也成了 拉萨 的象征。
由于布达拉宫在5月1日起开始实施门票预约,所以参观布达拉宫不是来了就可以进的。我由于定了当天晚上的航班回程,所以不能进入布达拉宫也成了一个小小的遗憾,其实旅行就是如此,要学会随遇而安,淡然一点,走走停停,不要害怕错过什么,因为在路上你就已经收获了自由的心情。不要贪婪,也不要走马观花。要知道,当你一直在担心错过了什么的时候,其实你已经错过了旅行的意义。

余下的时间去逛了逛布达拉宫后面的宗角禄康公园,蓝天白云下,很享受。偌大的园林没有内地晨练时的音乐歌舞,锣鼓喧天(其实藏族人转经转山是一种很好的晨练),因此公园内人虽然不少,但特别安静。

发表于 2024-1-17 13:43 176 只看该作者
实在太累了,晚上便在布达拉宫附近随便找了个旅馆住下,躺着的时候似乎还是有点不敢相信,一种奇妙到难以言语的感觉涌上心头:我的川藏线骑行真的结束了吗?我现在是真的睡在圣城 拉萨 吗?
第二天睡到自然醒,然后直接办理退房,骑着车在 拉萨 城里转悠。圣城 拉萨 ,在这个城市,骑车的就和卖菜的一样,人们习以为常。布达拉宫门口不停有挂着驮包的人抵达,火车站每天都有几十上百号人提着山地车离开。对于很多人来说,到 拉萨 ,就是个终结。

如果要说 中国 真有什么城市是和谐的,非 拉萨 莫属。在 拉萨 生活很幸福,除了要面对那高海拔带来的每天鼻子里面容易带血的干燥。如果不是家有牵挂,也许我会选择到 拉萨 工作吧。虽然每隔几十米就会有各种警察,甚至防暴警察的背上还挂着灭火器,但你的自行车即使是没锁扔在门口,也不会有人偷你的,光这点,就已经是奇迹,虽然这份奇迹是建立在国家对西部的巨额投资上。

发表于 2024-1-17 13:43 175 只看该作者
夜幕下,终于进入了 拉萨 城。经过20天的艰辛骑行,布达拉宫,我终于来到你的身旁!这个距今一千三百多年的宏伟建筑,经历了多少风雨飘摇依旧稳固地屹立于玛布日山上,依然成为藏传佛教无可取代的圣地,接受着无数的一代接一代的虔诚信徒前来朝拜,这真乃一个关于信仰的奇迹。今天我所看到的布达拉宫,其红墙金顶在夜色之下依然显得如此神圣如此气势磅薄。这种情景正是百分之百地完全符合我未到来前的想象,所以我觉得自己是多么的幸运,这一刻就象早有约定一般。是故,当我站在布达拉宫广场仰视这一座宏伟建筑之际,内心并没有曾经设想过的那种兴奋与自豪,这一刻也没有想象中的成就感,更没有像藏民那样激动地原地磕长头,反而是一种淡然的平静,似乎这一路的修行也慢慢地让我学会了平静,学会了宠辱不惊。

发表于 2024-1-17 13:43 174 只看该作者
米拉山因其高大雄奇而成为此地藏民心目中的神山,山口上飘撒着许多祭山的经幡和印有经文的隆达,在山口的最高处还矗立着一座标有“雪域之舟”的 西藏 耗牛石雕像。

站在山口,山风劲吹。五彩经幡在大地与苍穹之间飘荡摇曳,连地接天,将藏民们虔诚的愿望传达上苍神灵。

米拉山垭口是从 拉萨 去 林芝 的必经之处。浓重的云朵在脚下漂浮,让人有一种站在云端的感觉。山口的界碑旁,围满了等待照相的人,过去人迹罕至的米拉山口,如今也游人如织了。似乎在这块刻有“米拉山口海拔5013M”的大石前从未间断过人,总是一拨人还没走,另一拨人又挤了上去,一张张照片里挤满了天南地北的陌生人,但人们丝毫不以为怪,一个个抢时间,拍了就走,因为还有更多的人挤进来。我努力把单车推到那个标有5013米的石头前,好多游客借我的小折作为他们拍照的背景,我也好不容易才照下一张到此一游照。

发表于 2024-1-17 13:43 173 只看该作者
米拉山垭口是川藏线进藏路上最后的一个垭口。这也预示着,当翻过这个垭口之后, 拉萨 离我们已经不再遥远。由于风大的出奇,我和许多骑友一样在山顶拍上几张照片后,便骑上车匆忙往山下走。从垭口下来是一道长长的缓坡,寒风阵阵在耳边吹起。下山了,从米拉山一路沿一条河骑行来到 墨竹工卡 ,河流汇入 拉萨 河,许多象我们一样从米拉山一路走来的人往往容易直观地判定: 拉萨 河就发源于米拉山!实际上我们是沿着 拉萨 河的支流墨竹曲来到 墨竹工卡 ,墨竹曲在这里汇入了著名的 拉萨 河。 拉萨 河是发源于念青唐古拉 山南 麓 嘉黎 里彭措拉孔马沟。
墨竹工卡 县,隶属于 西藏 自治区 拉萨 市,藏语意为“墨竹色青龙王居住的中间白地”,位于 西藏 自治区中部、 拉萨 河中上游、米拉 山西 ,藏南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带,属 拉萨 河谷平原的一部分。东邻 林芝 地区 工布江达 县,南接 山南 地区 桑日 县、 乃东 县、 扎囊县 ,西毗 达孜 县、 林周县 ,北连 嘉黎 县, 墨竹工卡 县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高寒干燥,空气稀薄,冬春多大风,年温差小而昼夜温差大。
在 墨竹工卡 县城没有多停留,骑车前行三四公里,就看到G318国道旁边的一处用石头垒成的藏式大门,一道威严的牌楼,石头的牌楼上方书写着“松赞干布出生地”。因为要门票,我没有进去参观,还是一味心思赶到 拉萨 ,不敢多停留。
松赞干布,是 中国 历史上最有名的藏王,在 西藏 却是最富盛名,他更出名的是娶了中原唐朝天子的女儿—— 文成 公主。从此,藏汉两个民族一直维系了几十年的安定团结。
松赞干布故里甲玛景区位于距 拉萨 70公里的 墨竹工卡 县甲玛乡,毗邻318国道。甲玛沟古时称“亚嫩”,松赞干布继位赞普后改名叫“甲玛”,藏文译为百沟之母。当时这里是吐蕃两代赞普执政期间政治、文化、经济活动中心,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公元630年,年仅13岁的 西藏 第三十二代藏王松赞干布继承父位。他是 西藏 历史上最重要、最广为人知的藏王。他在 西藏 高原实现了统一,正式建立吐蕃王朝。为巩固统一,松赞干布曾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他推广佛教,创制文字,统一度量衡制度,鼓励民众开垦荒地,他与唐王朝和 尼泊尔 联姻,迎娶 文成 公主和赤尊公主。公元641年,为迎接 文成 公主入藏,藏王松赞干布在红山之上修建布达拉宫,并建成大昭寺、小昭寺。这些对发展当时的吐蕃经济、文化、佛教、医药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千万别小看甲玛沟这个小山沟,她的历史远远超过 拉萨 ,有“先有甲玛沟,后有 拉萨 城”之说,可见其显赫的地位。
进 拉萨 最后一站,就是 达孜 县城了,路边是成排的白杨树。 达孜 ,藏语意为“虎峰”。隶属于 拉萨 市, 达孜 宗初建于1354年,1959年民主改革后,原 达孜 宗、 德庆 宗合并为 达孜 县。县府驻 德庆 镇, 达孜 县城距 拉萨 市20公里,素有 拉萨 “东大门”之称。其实,对于 达孜 ,我并不陌生,只因 江苏 省对口援建 拉萨 市,而我的家乡 江苏 省 镇江 市正是 达孜 县的对口援建城市。

达孜 最有名的是有600多年历史的黄教格鲁派六大寺之首的甘丹寺,甘丹寺位于 达孜 县境内 拉萨 河南 岸旺古尔山坳。 明水 乐七年(1409年)由 西藏 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兴建。为格鲁派第一座寺院。群楼重迭,外观巍峨。全寺分夏孜、绛孜两个扎仓(经学院)。僧人定额为三千三百人。与哲蚌寺、色拉寺合称三大寺。宗喀巴的法座继承人、历世格鲁派教主甘丹赤巴即居于此寺中。寺内所藏明代以来的文物甚多,有保存宗喀巴和甘丹赤巴等遗体的灵塔九十余座。

发表于 2024-1-17 13:43 172 只看该作者
不知不觉,当看到垭口的经幡,就知道离 成功 不远了。


终于上到了米拉山垭口。米拉山,又称“甲格江宗”,意为“神人山”,是 工布江达 县与 墨竹工卡 县的分界线。直视苍穹,经幡挂满山头,在稀薄的空气中呼啦啦飘扬,幡飘动一次,心诵经一遍,将藏民的虔诚读与上苍,这里是川藏线离天最近的地方,匍匐在地膜拜的信众,定会感受到佛祖触摸头顶指尖的温暖吧。

发表于 2024-1-17 13:43 171 只看该作者
终于到达色季拉山垭口,登 临海 拔4720米处的山口,在这里可以观日出、云海、无际的林海和远眺南迦巴瓦峰峻美的雄姿。可惜天气阴沉,无缘见到南迦巴瓦峰峻美的雄姿。

下山的道路上就可看到远处 西藏 著名的尼洋河,在 林芝 县的则们附近汇入雅鲁藏布江。而山下那片开阔地就是 林芝 八一镇了。作为 林芝 地区的首府设在这里,八一镇真是又大又发达,它是 西藏 第二 大城 市,这里就有很多大都市派头,汇聚了全国各地的生意人,物价也与一般的城市相差无几,远不象之前我们路过的小地方。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