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5518

主题

上海32名驴友穿越牛头山 因14人体力透支被困

[复制链接] 查看:15663 | 回复:89
发表于 2012-7-23 22:16 11 只看该作者
刚在网上也看到这样的报道了。。
发表于 2012-7-24 07:31 12 只看该作者
瞎搞嘛,,,,压队的呢???对讲机呢???帐篷呢???
发表于 2012-7-24 10:07 13 只看该作者
户外路线根据自己的能力慢慢来,不能拿起拐杖就想自己是贝爷,这不科学
发表于 2012-7-24 12:43 14 只看该作者
额~先不管是哪个户外俱乐部,但领队能力素质都是最重要的啊~~
发表于 2012-7-24 13:16 15 只看该作者
杯具不要再上演,作为后人的警戒吧,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当个“领队”。。。作为领队必须具备基本的户外常识和设备。。。
1人点评 收起
  • raysc 有些俱乐部为了省钱,不管多大的队伍,什么路线,都只有一个领队,而往往是做为押队的。 2013-2-18 20:49
发表于 2012-7-24 15:08 16 只看该作者
现在的新闻真的假得可以。据我所知,这个时段驴屋根本没有这个行程。
发表于 2012-7-24 18:04 17 只看该作者
确实不是驴屋的队伍。
至于被困主要是如下原因:
1,队伍中有一个190斤的胖子,那种被朋友带来,也不参加见面会,对户外毫无经验。而且他的朋友也  不负责的那种。
2 ,胖子既没有体力,又没有意志力,就是那种嘴巴很大,催牛逼的那种。走不动就耍赖,还自私的要死。拖都不肯走的那种人,我户外多年没遇到过的市侩。可以吧所有的贬义词用在他身上。
3 ,一个人拖了全队,只能让向导带人先走,不然都回被困。
发表于 2012-7-24 18:18 18 只看该作者
领队处置很正确:
太多的意想不到是户外不可避免的,大家不需要过多的评论。尤其是不知道线路情况的人。
三笋坑是轻装水线,带帐篷?所以不要胡说八道。
由于有拖后腿的队员,造成后队速度很慢。这种情况下前队也是在21点才到的营地。
到达营地后前队领队和向导立刻返回接应,无奈路程太长,无法冒险进谷。
后队领队在发现天黑无法找到路后进行了果断的处理:
在峡谷的高于溪水的地方找到一个相对低洼的位置,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只留下一盏头灯,保存电力。
集中所有事物,进行平均分配。(食物多的出来都没吃完)
9点以后没有等到救援队伍,为了防止夜间失温,点起篝火。
领队和几头老驴轮流值班照顾篝火,并用大功率头灯向外发信号。
被困的人员在领队的引导下没有发生心里上的问题,保证了队伍心情的稳定。
老驴和强驴在这个时候起了很大的作用,队伍里面的几个90后的成员状态一直很好,真的让我很佩服。

发表于 2012-7-24 18:32 19 只看该作者
说到体力透支,大概也就那个胖子。其他人确实有人不是很强,但如果不等那个胖子,也能跟上大队。
当地那个很牛X的向导老周,在把前队带出来之后就不肯返回接应后面的人。
另外一个领队返回后也不敢冒然独自进山(一个人不户外,这是户外的原则,何况是在无月的夜晚)。
所以只能呼叫武义的救援队。
本来很是感谢救援队的兄弟们,没有他们,我们最早也要中午12点才能出来。
但是出谷后不久他们就发了条微博。
大概是“上海驴友被困,发现帐震遗物”并且有照片,上面两张是我们被困人员的。下面是一张帐篷外面放着避孕套包装的照片。
我们那里有帐篷啊?我们很想啊!
你们营救我们,大家都感谢。
但你让我怎么感谢你?
让我怎么说呢?
2人点评 收起
  • 寒如冰(救) 大概是“上海驴友被困,发现帐震遗物”并且有照片,上面两张是我们被困人员的。下面是一张帐篷外面放着避孕套包装的照片。 求这张照片,谢谢 2012-7-26 12:14
  • 窝牛-BH3AUM 领队处置恰当. 我就想知道,如何让飞思拓的队伍在新闻里变成了驴屋的队伍? 2012-7-25 12:48
发表于 2012-7-24 19:26 20 只看该作者

青年报客观的报道

本报讯 见习记者 柏可林 上周六上午,一支32人的上海驴友团进入浙江三笋坑徒步旅行。半天后,4名驴友体力下滑,队伍逐渐断层。在领队的带领下,有14名驴友放慢步速,天黑之后找了一处高地休息。而率先抵达终点的驴友因担心队友安危,向救助队求救。次日凌晨,救助队在主线附近找到后队驴友,所幸大家食物充足,除个别人体力不支,其余人身体和心理状态均正常。
  体力不支分成2队

  位于浙江武义的三笋坑,四面靠山,正上方毗邻牛头山,山泉直泻峡谷,在上海的户外圈中知名度不小。正是看中了三笋坑的自然美景,一个多月前,32名驴友在“飞思拓户外论坛”上报名三笋坑线路,于上周五晚8点集合,统一从上海出发。

  上周六凌晨1点30分,驴友们抵达牛头山外面的小县城。休息一宿后,早上7点左右,驴友、领队、协作和当地村民向导一行,来到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外围的起点,开始了徒步旅行。据领队耿先生估计,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大伙能在当天下午6点30分左右走出三笋坑,结束首日行程。为此,耿领队事先安排了短驳车,将帐篷送到目的地,已备过夜之需。而驴友们则轻装上阵,钻进了三笋坑。

  起先,一切都很顺利。由32个陌生人组成的驴友团,很快打成了一片。直到中午,耿领队发现,4名驴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体力下滑,“走过山路时,需要在岩壁上挂绳索,对旅行技术的要求较高,有人不太适应。”这4人中,除了一名40多岁的男性之外,其余两女一男均是20多岁的年轻人。

  为了保存所剩不多的体力,4名驴友放慢了步行速度,领队和协作伴随在旁。渐渐地,驴友团分成了两个小分队,前队18名驴友在向导的带领下,步行速度较快,而后队14名驴友互相扶助,逐渐与前队拉开了距离。“最初,前队领先我们10到15分钟的路程。下午5点以后,已经看不到他们了。”耿领队说。

  救援队凌晨赶到

  耿领队拥有10年户外带队经验,对三笋坑的路线相当熟悉。凭着记忆,耿领队带着驴友们,顺着峡谷主线,从上游往下游走。然而,到了晚上7点之后,天色逐渐暗了下来。“为了安全起见,我和大家商量,休息一夜,第二天再出发。”在征得驴友们同意后,耿领队找了一处平坦的高地,就地休息。

  野外露宿,这一让旁人担心不已的情景,却成了驴友们心中另类的“幸福”。驴友闻小姐回到上海后,对记者回忆,“14个人聚拢,在干燥的地方生起了一堆篝火,就地取材,搭建了一个呈凹地状的临时庇护所。”

  与此同时,前队晚上8点抵达终点营地后,见后队迟迟没跟上,担心极了,“我们在山里,手机、对讲机没有信号。事后我才得知,前队向救援队求助,希望能找到我们。”

  凌晨2点15分左右,耿领队和驴友们听见山里传来隐约的呼喊声“有人吗”。等声音逼近后,大家这才回应道:“在这里!”凌晨3点到4点,驴友们陆陆续续跟着救援队走出三笋坑。早晨7点30分,最后一名驴友回到营地。

  所幸的是,经过适当休整,大家很快恢复体力,并于前天下午5点返回上海。“大家都平安,没有受伤。”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