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042

主题

华东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复制链接] 查看:24020 | 回复:178
发表于 2014-8-12 15:13 16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鸿~雁 于 2014-8-12 15:53 编辑



    走进大门,便是一个很大的池塘。池边杨柳轻拂,小桥流水,亭台楼阁,颇有几分江南园林景色。
    这里,就是传说幼年的王羲之洗笔砚上的余墨之处,故命名为“洗砚池”。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发表于 2014-8-12 15:13 162 只看该作者


    尽管传说中这里的池水日复一日洗砚都变成了墨色,但此时池水清澈,亭台楼阁的倒映其中,加之池边秀竹婆娑、莲花清雅,环境极为清幽。
    信步其周围,心旷神怡,叹为佳景!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发表于 2014-8-12 15:16 163 只看该作者


    绕过池塘向西,是一座书法碑廊,名为“墨华轩”,碑廊入口有付长联“继永和雅兴集欧柳颜赵众家风范衍其裘不忘先贤;续淳化遗韵汇苏黄米蔡诸体精粹刊碑贴以昭后昆”。
    碑廊内镶嵌着当代多位著名书法大家的书法碑刻,无一不是书法上乘之作,但所有的题词都无比谦逊。原因很简单,因为这里是“书圣”故里!
    排在最前面的是现代书法家舒同的墨宝:“晋王右军洗砚池”,其后也都是启功等书法大家,所有的墨迹都在赞颂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历史上的卓越贡献。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发表于 2014-8-12 15:17 164 只看该作者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发表于 2014-8-12 15:18 16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鸿~雁 于 2014-8-12 15:20 编辑



    如果说故居中的小桥流水让我穿越到了王羲之生活的年代,感受着他那诗情画意、潇洒飘逸的生活,那这些书法大家的墨宝,让我对“书圣”崇拜间又多了一份敬重。
    从小习画的我书法并不算好,每每看到父亲在书案上挥毫泼墨的时候,都无比羡慕和敬佩。这种情怀不仅在于自己无法企及,也在于懂得这份成就背后的辛苦,毕竟书画是相通的。
    这一次,可以近距离触摸心中崇敬已久的圣地,心中却又是一片茫然......总有看不过来,体会不深的感受,但我又那么确信自己对这里的喜爱!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发表于 2014-8-12 15:23 166 只看该作者


    永和九年(353年),王羲之偕亲朋谢安、孙绰等42人,在兰亭修禊后,举行饮酒赋诗的“曲水流觞”活动。所谓“曲水流觞”就是在兰亭清溪两旁席地而坐,将盛了酒的觞放在溪中,由上游浮水徐徐而下,经过弯弯曲曲的溪流,觞在谁的面前打转或停下,谁就即兴赋诗并饮酒。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发表于 2014-8-12 15:27 167 只看该作者


    据史载,在这次游戏中,有十一人各成诗两篇,十五人各成诗一篇,十六人作不出诗,各罚酒三觥。王羲之将大家的诗集起来,用蚕茧纸,鼠须笔挥毫作序,乘兴而书,写了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也因之被人尊为“书圣”。
    尽管王羲之与亲友兰亭集会并做《兰亭集序》的地点为会稽,也就是今天的绍兴市,但临沂王羲之故居还是仿效当时的场景建造了“流觞亭”,让后人从眼前的园林景观中想象古人生活的悠然、潇洒与惬意......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发表于 2014-8-12 15:29 16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鸿~雁 于 2014-8-12 15:55 编辑



    尽管眼前只是曲水弯弯,没有流觞浮现,但我愿意再一次穿越......像王羲之和他的书画友人们在潺潺溪水间,谈诗作画、品酒煎茶。
    其实,中国历代都有很多极具浪漫主义情怀的文人,他们信马由缰的创作方式,往往成就千古奇文。可惜,现在的人们都太过注重形式,放不下身段,往往丧失了诗、书、画最为可贵的自由灵魂。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发表于 2014-8-12 15:31 16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鸿~雁 于 2014-8-12 15:33 编辑



    王羲之爱鹅,他认为养鹅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从鹅的某些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
    据后人分析,王羲之的执笔方法是食指高钩,正如鹅头那样高昂微曲;拇指置于食指与中指之间,无名指内钩,抵住笔管的下端,小指紧贴无名指,外实内虚;运笔时如白鹅浮水,舒展自如;行笔时全身的气力都贯注在笔尖,而又动静结合收放有度,挥洒自如。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发表于 2014-8-12 15:32 17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鸿~雁 于 2014-8-12 15:32 编辑



    传说,王羲之和儿子王献之某日乘一叶扁舟游历绍兴山水风光,船到县禳村附近,只见岸边有一群白鹅,它们摇摇摆摆的模样,磨磨蹭蹭的形态让王羲之看得出神,不觉动了喜爱之心,便想把它们买回家去。王羲之询问附近的道士,希望道士能把这群鹅卖给他。道士也酷爱王羲之的书法,便说:“倘若右军大人想要,就请代我书写一部道家养生修炼的《黄庭经》吧!”王羲之求鹅心切,欣然答应了道士提出的条件。这就是“王羲之书换白鹅”的故事。
   “鹅池”中的一群白鹅个个神采熠熠、生气勃勃,让幽静的园子瞬间灵动起来。
    动静皆宜,最妙!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