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9926

主题

其他

十年十万里之三:沈阳深圳万里行

[复制链接] 查看:235376 | 回复:684
发表于 2018-7-15 08:10 141 只看该作者
十年十万里之三:沈阳深圳万里行

十年十万里之三:沈阳深圳万里行


发表于 2018-7-15 08:11 14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老山羊01 于 2024-4-13 09:43 编辑

   离开了微子镇,我在10:50到达潞城市,没有进城,在城南环路擦城而过。
   潞城市离长治市非常近,出了潞城市,没走多远,就进入了长治市。这时候已经12点了,应该吃午饭了。我看路边有一家小饭店,主食是饸饹,于是就停车走了进去。
   进屋一看墙上的菜谱,大碗饸饹,九元钱一碗,小碗儿,八元钱一碗。当然是来大碗。

十年十万里之三:沈阳深圳万里行

十年十万里之三:沈阳深圳万里行

十年十万里之三:沈阳深圳万里行

   饸饹,古称“河漏”,和面条差不多,是我国北方一种古老而别具风味的传统汤食面点。做法是将豌豆面,莜麦面、荞麦面或其他面和软,用饸饹床子(一种木制或铁制的有许多圆眼的工具),把面通过圆眼压出来,直接压入烧沸的锅内,等水烧滚了,一边用筷子搅,一边加入冷水,滚过两次,就可以捞出来,浇上事先用豆腐或者肉、红白萝卜等做好的“臊子”,就可以吃了。饸饹广泛的流传在中国北方地区。
   饸饹这种美味柔和的面条,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500多年前就是北方的一种大众化食品。元代诗人许有壬曾写到他吃饸饹的感慨:


   坡远花全白,霜轻实更黄。

   杵头麸退墨,皑齿雪流香。

   玉叶翻盘薄,银丝出漏长。

   元宵贮膏火,燕墨笑南乡。


   诗中的“银丝出漏长”说的就是饸饹挤压成形时的状态。就连清代乾隆皇帝每次去围场狩猎,途经一个叫百家子的地方时,都要吃这里的白荞面饸饹,而且还特地传旨,调承德一个百家子的厨师进宫,专到御膳房为皇帝和后宫皇妃们做饸饹。
   我出门在外,经常吃这种面食,跟吃面条一样,非常喜欢。坐着等了一会儿,老板娘端了一粗瓷大碗饸饹上来。我一看,好家伙!这碗真够大。比两二大碗在一起要多得多。下面是白里透黄的宽汤饸饹,上面是熟豆角和肉丝做的臊子。红绿白颜色搭配,香味扑鼻,看着就有食欲。量虽然大,好的我长途骑行饭量也够大,不一会儿全吃了了。
  
   结完帐,出门上路。
   穿过长治市。直奔长治县。走到半道儿,天上雷声隆隆。因今天预报有雨。这时候我离今天计划的终点长治县还有十公里。想一想,还是避免挨浇为上策。这时候正走在苏店镇,于是我在镇子里找了一家旅馆,安排住下。旅馆的条件还不错。宽敞干净,门外就是卫生间,还可以冲热水澡,只要20元。不错,今天就是这里了。
   安排住下后,我先在床上休息了一会儿,然后起床,开始整理今天的游记。
发表于 2018-7-16 08:16 143 只看该作者
5月2日 星期三 从苏店镇到大箕镇 骑行98公里 总行程1515公里
  
十年十万里之三:沈阳深圳万里行

   昨晚又八点睡觉。早晨醒来,已经是三点多,快3点半了。不能再睡了,再一睡就得睡到五六点钟了。起床洗脸,收拾东西。
   看看天气预报。今天天气,晴,气温8到21度。东北风5到6级,要起大风了。出行这么多天,好不容易能赶上个大顺风,不知道这个东北风能不能兑现?
   今年设计线路很犹豫。正常情况下,好几天都没骑太远,今天应该骑过一百公里,可是,今天最后十几公里。要爬两个大陡坡,一个坡度是18‰,另一个更达到30‰。虽然,两段坡路加起来不过十公里。但这样陡的坡度在骑行一天以后,以强弩之末爬起来肯定会很吃力。好处是,如果今天真的有东北风,有大顺风,真的有可能冲过去。但是另一方面今天要路过中华文明发展的核心区,有许多重要的历史古迹。炎帝陵,神农镇,长平之战遗址,等等,还有晋城市,历史悠久,故事多多。真希望慢慢欣赏,慢慢回味。但这月7号,我和朋友在襄阳有个约会,如果不能及时赶到,影响也很严重。所以情况如何?只能走起来看。
   4:20,我骑车走出旅馆。大街上一片宁静,一轮皎洁的明月挂在天上,清冷的月光照着这个安宁的世界。
   早晨天气凉爽。车上人稀,正好赶路。骑车骑了一会儿,身上开始微微的冒汗,这是运动的最好状态的。对身体健康有莫大好处。
   我昨天住许的苏店镇,离长治县只有十公里。很快就骑车到了长治县。穿过县城,来到长治南郊,这里是战国时期韩国的国都所在地。这里修了一个巨大的城楼,门前还有影壁,御河和白玉石桥。御街两侧,建有雕梁画栋的阁廊,很漂亮,很有古意,古趣盎然。因为这时候天没太亮,光线不好,拍的照片不理想,照片大家对付看吧。

十年十万里之三:沈阳深圳万里行

十年十万里之三:沈阳深圳万里行

发表于 2018-7-16 08:21 144 只看该作者
   继续前行。路边有一个碑亭,里面立着一个烈士纪念碑,很明显是近年来才修才立的,不知道几十年来,当地政府干什么去了?

十年十万里之三:沈阳深圳万里行

十年十万里之三:沈阳深圳万里行

十年十万里之三:沈阳深圳万里行



发表于 2018-7-16 08:24 145 只看该作者

   出长治之后路过了一个西横岭村。河北、山西这一带村口都立了一个大牌坊,作为村口的大门。西横岭村也有一个很有气势的大牌坊。牌坊两侧有对联儿。



上联是:遥望凤坡山环水绕映东海,



下联是:日照龙门横空屹立镇西岳。



不愧是远古帝王龙脉所在地,一个村的大门对联儿都能写的如此有气势,龙气升腾。


十年十万里之三:沈阳深圳万里行

十年十万里之三:沈阳深圳万里行

十年十万里之三:沈阳深圳万里行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18-7-16 08:27 146 只看该作者
   继续前行。6:56,骑行了24公里。到达了今天的最高点。海拔1040米的高岗。过了这个高点以后,就是连续六十公里的缓下坡。下一段骑行会比较轻松。


十年十万里之三:沈阳深圳万里行

十年十万里之三:沈阳深圳万里行

   七点整,来到高平县的庄里村。这里有一个规模巨大的新修建的炎帝陵。据说,这是高平县投资2.3亿元,在2016年刚刚修复完成的。传说在新石器文化时期,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就在这里完成了从渔猎到农耕、从游牧到定居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奠定了以农立国的基础,开启了我国原始的农耕文明。高平境内与炎帝神农氏有关的遗址遗迹众多,羊头山上的神农城、神农井、神农泉、五谷畦、耒耜洞等遗迹据说都是炎帝生产生活过的地方。

十年十万里之三:沈阳深圳万里行



发表于 2018-7-16 08:32 147 只看该作者
   中华民族被称之为炎黄子孙。其实炎帝和黄帝是不同的部落首领,他们为争地盘而曾经在一个叫阪泉的地方展开大战,炎帝战败。后来,炎黄又联合,与南方的蚩尤展开涿鹿大战。这些不同部落之间的相互争斗又相互融合,最后形成了今天的中华民族。而炎黄是汉民族的祖先,蚩尤则代表了南方的各少数民族。所以完整的中华民族祖先,应当包括炎帝,黄帝和蚩尤三人。中华民族应是炎黄蚩的子孙。

十年十万里之三:沈阳深圳万里行

十年十万里之三:沈阳深圳万里行

十年十万里之三:沈阳深圳万里行



发表于 2018-7-16 08:34 148 只看该作者
   我从后门便道来到炎帝陵的大门前。在这里拍了几张照片。因为时间早,也没开门,我也没有兴致进去游览,所以拍完照片转身就离开了。

十年十万里之三:沈阳深圳万里行

十年十万里之三:沈阳深圳万里行

十年十万里之三:沈阳深圳万里行



发表于 2018-7-16 08:37 149 只看该作者

   离开炎帝陵,前行不远,就是神农镇。这里因为修路,道路变窄,有许多大车不守规矩,逆行抢道。结果把窄窄的路插的死死的,我推着自行车好不容易才穿过来,两边的车都堵在那里,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通行。

   在神农镇我停了一下。因为就在神农镇的正西方大约五公里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的古战场。两千多年前,秦国战神白起,率领15万秦军与45万赵军对阵。结果秦军大胜,40万赵军投降。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战争结束后,白起竟将这40万投降的赵军通通坑杀,留下了一个屠夫的千古骂名。

  

十年十万里之三:沈阳深圳万里行

十年十万里之三:沈阳深圳万里行


十年十万里之三:沈阳深圳万里行


   今天,来到离这著名的古战场最近的地方,我久久的思索着长平之战的前因后果和白起坑杀降卒的最终原因,忽然有了新的发现。

   学过历史的朋友都知道,长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0年,当时,秦国和赵国的百万大军已经在长平的荒野上对峙了两年。赵王不耐烦老将廉颇的坚守避战政策,用大将赵奢之子,只会纸上谈兵的年轻的赵括代替了老帅廉颇成为赵军的主帅,赵括一到前线就立即改变廉颇的稳守策略,向秦军主动进攻。秦军统帅战神白起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个变化,他决定利用赵括的自负,将他引入死亡陷阱。一小队秦军佯装败退,吸引了赵括带领的赵军主力,而另两路秦军利用夜幕的掩护,悄悄的离开了营垒。一路绕在赵军的身后,切断了赵军的粮草供应。另外一路直接奔向赵军的大本营,直接向赵军发起进攻。

   年轻的赵括,丝毫没有意识到灾难降临。长久的围困,使赵军陷入了绝望,他们根本无法突破铜墙铁壁一样的秦军军阵。守着,是在等死。突围,外面则有万千弓弩在等着。

   46天的断粮,不断的突围,不断的绝望,赵括在最后的一次突围中被射死,绝望的赵军再无还手之力。赵括的自负输掉了自己的命,酿成了中国战争史上最悲惨的一页。40万投降的赵军,除了240名年龄较小者外,被白起下令全部活埋。

   历来人们对白起杀降一事都谴责不已。那么回过头来看,白起为什么在长平之战后,要坑杀赵国40万已经放下武器的降卒呢?毕竟“杀降不祥”。坑杀已经放下武器的40万人,这实在是太过血腥,太过残忍。

   然而,如果我们站在当时白起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就会发现他有他的不得已的苦衷。

   首先,白起俘获了40万赵卒,该拿他们怎么办呢?第一个选择是可以把他们押回秦国做奴隶。但这首先就得让他们吃饱饭。当时这40万赵卒已经饿了四十几天了,他们正是因为不想挨饿才投降的。但现实却是秦国没有那么多的粮食来分给赵国的降卒吃。15万秦军远距离作战,供应的粮草本来就有限。自己都勉强支持,哪有余粮养活比自己多几倍的俘虏?更何况看管输送这大批俘虏,至少要动用几万军队。而白起要继续打仗,根本没有多余人力来看管他们。如果不能提供粮食,又无力看管,大家想一想,这40万赵卒一旦闹起来,将是什么结果?估计当时不足10万的秦军马上就会落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因为赵国士卒毕竟训练有素,而且一向以不畏强暴,拼死作战而闻名天下。所以,白起不得不选择“诈而尽坑之”。

   其次,是出于战略上的布局。那就是“趁其振惧而灭之”,这里的“其”指代的是赵国。在长平,虽然赵国打了败仗,但这个国家还在,并没有灭亡。而白起单单打赢长平之战并没有完成任务,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灭赵。于是他想出了一个颇为恐怖的战术,那就是让恐惧蔓延赵国。大家可能都知道,白起并没有杀光所有的赵国降卒,他还留了二百多个未成年人回去报信。这就是“杀人诛心”,要让赵人恐惧,而不敢再战。

   其三,白起坑杀降卒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要为那些在长平之战中阵亡的秦国士兵们报仇。牵动秦赵两国国本的长平大战整整打了三年,在这三年中,秦赵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作为战胜国的秦国其实也损失惨重——“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因为赵国士兵,在众国中是最为强悍和善战的,这让以勇猛不怕死著称的秦军都为之胆寒。尤其是大战的后期,赵括率领着几十万大军为了突破秦军的包围,组织了几十次的冲锋,每一次都让秦军死伤无数。现在战争打赢了,敌人投降了。但秦军士兵看着这些投降的敌人,每个人的眼睛都是血红的。恨不得食其肉而寝其皮。作为统帅的白起,不能不考虑安抚士兵的这种报复情绪。所以,坑杀投降的赵卒,也是为了给死去的秦军士兵报仇。是祭奠在这场残酷战争中牺牲者的一种必要形式。

   所以终上所述,要解决这种种难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将这40万降卒全部坑杀。这是最无奈,然而却是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所以尽管白起坑杀40万降卒,显得太过残忍和血腥,但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他确实是不得已而为之。这是一件很无奈的选择,战争自有其发展的必然逻辑,其中某些结果本来就是如此的残酷和让人无可选择和逃避。当事后诸葛亮,站在道德高点上轻飘飘的指责当事人是容易的,但如果身处其位,有谁能作出更好的选择?正像杜甫诗中所写:“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无论后人怎么评价,人们都不能否认,白起是秦国最优秀的统帅,是秦灭六国的最大功臣之一。

   只是可惜了我的先祖之邦赵国的40万英勇善战,血气方刚的忠勇将士,可惜了先祖之邦那一缕忠魂血脉,至此消失殆尽,飘散无归。如果当时马氏先祖赵奢将军还活着,何至于有此惨败,赵国又何至于灭国?



发表于 2018-7-16 08:40 150 只看该作者

   发过感慨,继续上路。八点整,骑行40公里,到达高平市。从城边穿行而过。

   十点,骑行65公里,来到了高都古镇。据说这里是夏商最后一个国王夏桀王的都城。古镇历史悠久,经历了千秋万代,看惯了王朝兴衰,自然文化底蕴也相当深厚。


十年十万里之三:沈阳深圳万里行

十年十万里之三:沈阳深圳万里行

十年十万里之三:沈阳深圳万里行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