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9120

主题

合肥

肥东宗祠一日游

[复制链接] 查看:16924 | 回复:45
发表于 2023-1-13 12:55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肥东简介
2018年9月1日,约好友zxh开车带我到他家乡 肥东 县游览 肥东 宗祠。 肥东 县位于 合肥 市区东面,建县于1949年,汉代境内分属 合肥 县和浚遒县境,浚遒县治在今石塘区的龙城集。隶属于治所在寿春( 淮南 寿县 )的 九江 郡。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因为战争,浚遒县受到破坏而被废,西晋重 新建 立浚遒县,隶属于治所在 合肥 的 淮南 郡。到了南朝宋时期,为了安置北方迁居江淮的居民,在浚遒县旧地设置慎县将当时位于 安徽 阜阳 颍上 县 江口 集的慎县侨治于此,县治所在今天 肥东 梁园镇,隶属于以 合肥 为治所的州县二级政区(南北朝时期 合肥 地区的行政区划频繁改动, 合肥 县先后是南司州、南豫州、合州等治所,古代 中国 汉地所有城市都是县治所在,州府治所所在地的县称为首县或附郭县)。隋代以后属于州治所在 合肥 庐州梁县,此后一直属于庐州,南宋以后属于治所在庐州城 合肥 的 淮南 西道,到了南宋孝宗赵昚在位时期,因为昚与慎同音,将慎县改为梁县,隶属庐州。元代延续梁县。元末明初,江淮之间因为战乱人口稀少。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废除梁县,将梁县并入 合肥 县。隶属府治在 合肥 的庐州府。1949年才从 合肥 县分离出来设县。该县方言属于江淮官话淮西话庐州小片,县内方言至少分为4个更小的片,每片音调都略有区别,与 全椒 、 定远 接壤的地方词汇也与 合肥 市区略有区别。这个县目前的经济总量是 安徽 第二位,仅次于 肥西 县,为全国经济百强县之一,县内部相比较,南富北穷, 巢湖 平原地区比江淮丘陵地区 富裕 。西南靠 合肥 的地方经济发展最好。它历史上是 合肥 境内经济文化比较强的县。古代出的进士是 合肥 所辖几县中最多的,明清时代这里被称为 合肥 东乡 , 合肥 素来有“ 东乡 出相, 西乡 出将”的谚语。明清时代这里得靠近长三角的地理优势之便,很多人前往 江苏 和 安徽 其他地方经商,旧时 南京 城内各行各业都有庐州商人的身影,而 肥东 人占的比例最大。 南京 城内有 肥东 人建立的庐州和金斗两家商人会馆, 镇江扬州淮安 的庐州会馆, 苏州 的 安徽 会馆均由 肥东 人倡议建立。改革开放之初 肥东 是经济很落后的,当时很多农民连草房都盖不起,但是他们也是 合肥 地区最早前往 上海 等地打工的,30-好几年前 上海 很多工程师、大货车司机、挖掘机手都是 肥东 人。现如今他们很多已回到家乡,主要在 合肥 市区谋生,长期住在 上海 的都是做生意的。因为当地人敢于吃苦,为人厚道,头脑又比较灵活,现在 肥东 每个乡镇至少都有几个亿万富翁,有钱人数量比 肥西 多。这个县今天的辖区走出了很多名人,有包公镇的包拯、张劲夫,长临河镇的吴邦国和余阙,磨店乡的李鸿章(磨店乡现属 合肥 瑶海区),明代开国功臣吴复、张德胜、徐用等,这还不包括古籍记载里的一些宋代以前不能确定具体出生地的 合肥 人。这里的特产值得购买的有撮镇公和堂 狮子 头, 巢湖 岸边出产的银鱼、毛刀鱼,大闸蟹等( 巢湖 大闸蟹味道不比 苏州 阳澄湖差,而且价格便宜很多)。特色艺术有只有当地有的洋蛇灯和 肥东 龙灯。它全境现存有37处1911年以前修建的古祠堂。有保存比较完好的长临河、六家畈等古镇,有 巢湖 岸边红石咀公园等为代表的 巢湖 风光,此外还有明代黔国公吴复墓石刻等很多古代名人墓。 合肥 的五个县中论认同感, 肥东 和 肥西 人绝大多数都认为自己首先是 合肥 人,其次才是 肥东 或 肥西 人, 巢湖 、 庐江 和 长丰 人大多首先认为自己是那个县的人,其次才是 合肥 人,一般五个县对外地人介绍大多说自己是 合肥 的。这是个区别。


宗祠发展历史简要介绍宗祠是 中国 古代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场所。我国的宗祠在商代就已发源。 安阳 殷墟遗址就发现了当时商代的宗庙遗存。到了周代,建立宗庙成为一种制度。但是这个时候的宗庙并不等同于宗祠。当时只有周天子和诸侯才能建立宗庙供奉祭祀祖先。大夫、士乃至平民百姓是不能建庙祭祀祖先的。到了汉代,国家开始为一些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和古代先贤建立公祠。由国家提供经费、管理和主持祭祀,但这种祠堂都是官方建立的祠堂,公祠建设必须经过最高统治者批准,民间仍不得私自建立祠堂。南宋时代,理学家朱熹提倡各个家族建宗祠祭祀祖先,才开始从思想上打破这种制度。但家族建立宗祠在当时仍被统治者所禁止。明代,随着朱熹的思想被统治者定为儒家正统思想,朱熹提出的家族建立宗祠的思想开始被社会广为接受。明朝嘉靖十五年,1536年,嘉靖皇帝下旨解除了民间建立宗祠的禁令,家族的宗祠才开始大量建立起来。现存年代最早的宗祠就建于这一时期。但明代的宗祠数量仍然不多,各地普遍建立祠堂的事已经是清代乾隆年间及其以后了。从现存祠堂的空间分布上说,我国南方的宗祠远多于北方。南方的 广东福建浙江江西 , 徽州 等地祠堂最多。具体到 安徽 的宗祠, 皖南 山区最多,江淮地区其次,沿江地区再次,淮河以北最少。

宗祠的作用

宗祠不光是合族同心、举族共建的建筑物,在历史上同时还具有很多功能: 比如 ,祭祀祖先的场所,除春秋两祭外,每月皆有活动,珍藏宗谱、编修宗谱、追远寻根的大本营;同时,还是兴办义学、助学育才的摇篮和议事堂,宣讲宗族、姓氏文化,学教礼法的课堂,讨论、决策族中事务的会场,举办社火、玩灯、唱戏、应急避难等场所;此外,祠堂还是家族的法庭,家法家规就是家族的法律法规,族人若违规,祠堂内将遭到应有惩罚。

肥东祠堂概况肥东 县明末清初时代约有祠堂500座,如今现存1911年以前所建的古祠堂37处,祠堂数量的证据 ******
肥东 迄今为止发现37座古祠堂
******
《走进 肥东 古祠堂》
******
肥东 县现存古祠堂数量位居 安徽 长江以北和江淮地区县级政区第一位, 安徽 省文物界有一种说法叫“ 江南 祠堂看 徽州 ,江北祠堂看 肥东 ”。 肥东 人称祠堂为“祠档(入声)”。这些祠堂最早的建于明代,有一些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还有更多的是在被太平军破坏后于清末重建的。且都在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他们之所以能保留下来多半是因为在建国后被当做小学校或粮站等单位而得到保存。
这次我参观的祠堂有明代的孟氏宗祠砖雕墙,清代乾隆年间的马氏祠堂,昂氏父子进士祠堂和基本上都是晚清和现代建的包氏宗祠和黄氏宗祠。还到了包公出生地参观。本篇游记在提到这些祠堂时会附加他们真实存在于 合肥 的证据。

肥东地区祠堂的特色肥东 地区的古祠堂别具特色。首先, 江南 徽州 祠堂是“粉墙黛瓦马头墙”,而 肥东 地区则是清水墙。究其原因可能和雨水有关, 江南 多雨外墙粉白易沥水,墙体不吸潮, 肥东 地区降雨比 江南 少,同时江淮地区特有的清水砖墙技艺能够做到外立面光滑平整,能有效防水。 肥东 的宗祠外墙就无需粉平。其次, 江南 祠堂进祠门后,向内一眼看去满目皆柱,很少有实墙。而 肥东 地区祠堂内,每进房墙与门和窗较多,格局上每房、每厅、堂界限分明,功能分明,倾向于实用,也许是因为这江淮平原和丘陵上缺少大型木材的缘故。再次,可能是产地与造价的原因, 徽州 古祠堂很注重门楣砖雕、门面。而 肥东 地区除少量个案外,大多外侧没什么砖雕装饰,木雕则大多施以精美彩绘。家住三五里,各处一乡风。各个家族的宗祠在内部陈列、布置上两者也存在很多细节上的差异,犹如一对双胞胎,外人看一样,只有自己与家人才能分清差异。同理也只有研究祠堂文化的人,才去较真分辨。 肥东 祠堂是 合肥 地区祠堂缩影,人文涵盖帝王将相,风格、规制、特点上无不穷尽方方面面。

我与ZXH师傅纯粹是因为我打他的车认识的,因为第一次聊得很投机就成了朋友。他是 肥东 包公镇人,有31年驾龄,现在是有网约车资格的网约车司机。早上9点,他将他岳父带到医院做检查以后,准时开车带我去此行目的地。

桥头集白石山。桥头集在抗战前也是个古镇,但是抗战时因为一场战争,古镇都被日军毁坏了。在近代 合肥 地区遭受的战乱破坏中, 合肥 市区和和 巢湖 最严重, 肥东 , 长丰 其次, 肥西 再次, 庐江 最轻。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3-1-13 12:55 2 只看该作者
这一带是店埠镇西山驿乡管。这处水上农家乐有大片池塘可供垂钓。西山驿乡的景点有梅山仙人洞、泉山林场、泉山道观,还有我此行的目的地,位于 巢湖 市与 肥东 县交界处的 肥东 店埠镇昂集村昂氏父子进士祠堂。

发表于 2023-1-13 12:55 3 只看该作者
注意事项
本次旅程,部分祠堂缺乏明显路标,高德地图搜不到这些祠堂,只能先导航到祠堂所在的村,再找村民问路,这些村子一般都只有老人在家,他们一般都只会说 合肥 方言,且词汇、语音非常原汁原味,外地人很难弄懂。这次旅程参观的祠堂平时都是锁着门的,为了参观它们,我在之前就打电话给 肥东 县文物管理所,要来了祠堂管理人的手机号码,孟氏宗祠因为是临时决定参观, 肥东 文管所周末休息,是我询问村民,在村民帮助下找到祠堂管理人才入内参观的。 肥东 县文物管理所电话:0551-67799982。这些祠堂不是开放的景点,只是文保单位。想参观这些祠堂必须带懂 合肥 方言的当地向导,并且工作日8:00-11:00,14:30-17:30找 肥东 县文管所要来准备参观的祠堂的管理员的电话。祠堂管理员都是这个家族的男性中老年人,与祠堂同姓。

肥东西山驿昂集村昂氏父子进士祠堂首先来到了位于 肥东 店埠镇西山驿乡昂集村的昂氏父子进士祠堂。祠堂于清代乾隆辛丑四十六年(1781年)落成。共三进五开间,原有屏门隔扇108扇。前院两棵天竺分为两边,至今完好无损。祠堂大门有1对 石狮 看守,门外两边是八字门。

这种八字门在古代只有有人做官的家族才能建立在宗祠上。文物管理员大叔在我到时早已打开门等在祠堂旁边了。宗祠管理员手机号码:18355207993

宗祠现为 安徽 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 合肥 在内的 安徽 江淮地区普遍有一种国宝看点和文物不如省保,省保又不如市保的现象)

发表于 2023-1-13 12:55 4 只看该作者

父子进士是指清代的昂绍善和昂天曾父子。昂绍善字元长, 清康 熙六年1667年考中进士,官居四品内阁中书,曾经担任康熙皇帝的授课老师,最后位列台辅高位(清代指内阁大学士和军机大臣,但我觉得昂绍善担任台辅这点缺乏证据证明)。昂绍善的儿子昂天?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考中进士,官居七品 山东 德州 平原县 知县。康熙三十六年七月十九日,皇帝连下二道诰封,赠昂氏父子皆为文林郎;封昂绍善妻梁淑慎、昂天曾羽妻阎终温为孺人。同时,准入祀乡贤祠,人称“父子进士祠”。不仅如此,皇帝还赠御书匾额四块:“父子进士”、“昂氏宗祠”、“承先启后”等,分别高悬于祠堂大门及堂屋门楣上。可惜的是,除“父子进士”匾额仍清晰可见外,其余三块均在中被毁。

昂氏父子进士祠堂正门两旁的石鼓在古代叫门当。门当,是汉族传统建筑门口的相对而放置呈扁形的一对石墩或石鼓。包括抱鼓石和一般门枕石,在古代,不同等级的家室门当的等级也十分森严。建筑学上为"门枕石"的一部分,俗称门墩,又称门座、门台、门鼓,抱鼓石用石鼓,是因为鼓声宏阔威严、厉如雷霆,人们以为其能避鬼推崇,百姓信其能避邪,故民间广泛用石鼓代"门当"。"门当",形状有圆形与方形之分,圆形为官宦之家,其余商贾想要有门当,也可,但必须是方形。官宦家里,宅内庭院大门也可用方形。

发表于 2023-1-13 12:55 5 只看该作者

这对门当至今一面还完好的保存了清代乾隆年间的石雕 狮子 。据祠堂管理员介绍,时,门当被红卫兵用铁锤砸断,被当地的农妇放在水塘边用作洗衣服敲打衣物的石板,石鼓的外侧和小石鼓那一部分的图案因此已经荡然无存。直到2001年才由池塘边找回重新拼接起来。

宗祠的侧面有很多清代铆钉,是为固定祠堂内梁柱等木料而设计的,起到抗震的作用。

户对,是用于 中国 传统民居,特别是四合院的大门顶部,起到装饰门框的构件,通常成对出现。古代对于户对也有等级规定。户对的数量一般按2、4.12之数。在古代七品以下人家的祠堂和住房门楣上不能使用户对装饰,五品至七品官可以使用2个户对。而12个户对只能是亲王及其以上级别才可使用,从郡王以下,一品官到四品官只能使用4个户对。因为昂绍善做过内阁中书这个四品官,所以使用四个户对来装饰宗祠门楣。在古代看一个家族有多少权势看门当和户对就大体清楚了,一个家庭一般找社会阶层和地位差不多家庭结成婚姻关系,考察对方家庭的方式很重要一点就是看门当和户对。门当户对就由此成为和婚姻联系在一起的成语。昂氏父子进士祠堂匾额前方的门梁上原有彩绘二龙戏珠木雕,时期被红卫兵毁掉,至今上面留有龙形。

发表于 2023-1-13 12:55 6 只看该作者

祠堂门厅内侧有两个圆窗,每一片图案都是一个人字形,寓意昂氏子孙人丁兴旺。

一进院落种有两个天竺,天竺的树枝是从土中一直分为很多枝杈,断了一个还会长出新的,生命力顽强。种在这里寓意昂氏子孙能经受住灾难,人丁兴旺。这两棵天竺是1781年建祠堂时留下的。

祠堂内一共有108扇木门,但如今的木门大多是2001年新造的。祠堂在2001年大修前,只存木梁柱框架,一部分砖瓦也被附近村民拿去盖房子了。现在的拇指梁柱还是清朝乾隆年间的旧物。

祠堂在民国到80年代曾经作为昂集小学的所在地。管理员大叔当年就是在这里念的小学。

发表于 2023-1-13 12:55 7 只看该作者

祠堂第二道前厅的这块奕叶蒙庥匾额原匾是乾隆年间昂氏父子曾经供职的翰林院赠送,文意是“世受皇恩”的意思。但时期已经毁了,现在的是根据记忆在2001年复原的。

第三进院落原为昂氏组人供奉祖先牌位的享堂,民国时代这里被改为小学,将牌位全毁了,享堂正中承先启后匾额为清乾隆皇帝在1781年祠堂落成时手书,赏赐给昂家,意思是一代接一代继往开来。原来的匾也毁于,这也是十几年间复制的。

第二进院落和第三进院落之间,一棵桂花树和一株牡丹花分列左右,他们都代表了富贵的含义,种在这里是希望后世子孙能享受荣华富贵。这两株都是后来补种的。据祠堂管理员昂大叔说,40年前他在这里念小学的时候这里的桂花树长得非常大,牡丹花也很茂盛,但后来有一段时间祠堂疏于管理,原先的这两棵植物都死了。

发表于 2023-1-13 12:55 8 只看该作者

祠堂第二进是昂氏家族的家史展览。过去祠堂二进左右两边的柱子两旁还安装着木门。按照清代的规矩,过去进宗祠祭祀只有当过官的人才能从中间的门进去,有儿子的昂氏平民后代从左门进入,无儿子的昂氏平民后代走右边的门。不同于 徽州 宗祠不准妇女进入, 合肥 地区的妇女是可以进入宗祠的,如果是昂家的女性后代可以从右边的门进入宗祠祭祀。

这块父子进士匾额是清乾隆年间庐州府赠送的原匾。因为在时期被一位在祠堂教书的老师当做床板而保留下来。

宗祠的 石柱 柱础也有动物和花卉石雕。

昂姓来源

发表于 2023-1-13 12:55 9 只看该作者

这 里昂 姓的来源,始祖是原先姓卬沁的 蒙古 人,这 里昂 氏家族的始祖是大海公。

迁居原因

发表于 2023-1-13 12:55 10 只看该作者

迁居过程。根据祠堂管理员昂大叔的介绍,昂家人当年是为了躲避在 东北 的仇家报复追杀才被迫踏上迁移之路的。

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禁止居住在内地的少数民族姓原来的姓氏,也禁止穿胡服。因为元代人分四等, 蒙古 人长期压迫汉人,内地的汉人对 蒙古 人还怀有很大的敌意和偏见。也许正是由于此,昂家人在迁居过程中就改换了汉人衣冠。

迁移过程。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