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华东

穿过红尘的脚步 一个人的旅行--穿越三清山 寻觅婺源 行走石潭 徒步新安江

[复制链接] 查看:89925 | 回复:605
发表于 2011-2-18 15:37 41 只看该作者
天路
穿过红尘的脚步  一个人的旅行--穿越三清山 寻觅婺源 行走石潭 徒步新安江

勃勃生机
穿过红尘的脚步  一个人的旅行--穿越三清山 寻觅婺源 行走石潭 徒步新安江
发表于 2011-2-18 15:38 42 只看该作者
    不知不觉已走到了涵星池,来到三清宫景区。
    三清山历来是道教胜地,明建文帝称赞它为“高凌云汉江南第一仙峰,清绝尘嚣天下无双福地”。
    东晋术士葛洪到三清山结庐炼丹,成了三清山的开山始祖,三清山道教的第一位传播者。之后,便为信奉道学的名家所向往而渐成为道家的洞天福地。
    唐建老子宫观,称三清福地。唐僖宗时信州守备王鉴奉旨抚民,到达三清山北麓,见此山风光秀丽,景色清幽,卸任后即携家归隐在此。
    宋时王霖捐资重建三清观殿宇,后因世乱,观废址毁。
    明时滁州詹碧云亲自规划设计,并假手王霖后裔王祜出面协助其事,对三清山道教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外层按照“伏羲先天八卦图式”、内层按照“文王后天八卦图式”、核心按照“北斗星空图式”隐秘布局。东从金沙龙泉桥,西从汾水步云桥,至风门天人合一,到天门三清福地,终玉京峰顶。辍点命景,浮雕石刻,共兴建宫观、亭台、石雕、石刻、山门、桥梁、泉池等200余处,使道教建筑遍布全山。其规模与气势,可与青城山、武当山、龙虎山媲美。因此,三清山有“露天道教博物馆”之称。
发表于 2011-2-18 15:38 43 只看该作者
    沿石阶缓步前行,边观察地形,此处实为山顶处的一块平地,略微凹陷,四周以山包作为屏障,的确是块风水宝地。三清宫就建在平地之上。宫殿大门紧闭,似乎早已人去楼空,不知为何无道士在内。四下转转,没有游人,估计该地较为冷清。起源于本土的道教重于在世,而不修来世,原本为统治阶层所垂青,普通百姓对道教感兴趣的人并不多,游客一般是不来的。
    离开三清宫,一路经詹碧云藏竹之所、龙虎殿、风雷塔、王祜墓,到达天门,已是十点钟了。按计划我将由此下山,沿着古登山道,经风门到达汾水村,完成三清山的穿越之旅。
发表于 2011-2-18 15:39 44 只看该作者
三清宫
穿过红尘的脚步  一个人的旅行--穿越三清山 寻觅婺源 行走石潭 徒步新安江

风雷塔
穿过红尘的脚步  一个人的旅行--穿越三清山 寻觅婺源 行走石潭 徒步新安江
发表于 2011-2-18 15:40 45 只看该作者
    下山的石阶并不好走,有的地方甚至有点陡峭,尤其对下行而言。由于这条古道走的人已很少了,加上年久失修,得小心通过。途中路过的一些小景点也就无心观看了。过泸泉井,下到风门,将近十一点。
    在风门休息片刻,补充了些食物。往左是去汾水,往右是去金沙。去金沙会近一些,可直接乘班车去婺源;下行去汾水要远一点,路也会难走一些。我还是按计划往左拐向了汾水的方向。
发表于 2011-2-18 15:40 46 只看该作者
    由于高度的降低,周围的植被明显丰富了起来。可能是昨日下过小雨,石阶也越来越湿滑,加上落叶铺满了石道,有的地方几乎看不到路面,不小心滑了两跤,幸无大碍。这段路比风门之前的那段路更难走,有几处还被冲毁过的,不过还能通行,也并无太大危险。过扬清桥,离下汾水村已不远了。
    从三清宫下山直到汾水,途中两个小时,未遇到一个人,看来这条路走的人是极少了。独自在山林中穿行,还真有点野外探险的感觉,不过这种感觉可不是每个人喜欢的,有时略有一丝丝恐惧的味道,而我却是喜欢经历一些不同的体验的!
    中午十二点,顺利下到了汾水村。
发表于 2011-2-18 15:41 47 只看该作者
铺满落叶的山道
穿过红尘的脚步  一个人的旅行--穿越三清山 寻觅婺源 行走石潭 徒步新安江

途中秋色
穿过红尘的脚步  一个人的旅行--穿越三清山 寻觅婺源 行走石潭 徒步新安江
发表于 2011-2-18 15:42 48 只看该作者
下汾水村的公路
穿过红尘的脚步  一个人的旅行--穿越三清山 寻觅婺源 行走石潭 徒步新安江
发表于 2011-2-18 15:43 49 只看该作者
    下汾水村不大,由金沙过来通往德兴和婺源的环山公路从村中穿过,路两边的民居几乎都经营着饭店。今天似乎冷清得很,只有我一个游客。沿着公路把村子从头到尾逛了一遍,无甚特色,周边山坡上景色倒是挺美,感觉村民的生活水平也挺高的。
    从金沙去婺源的班车要下午两点才经过此地,我早到了两个小时,于是试着招手搭车。但路过的车少得可怜,零星的几辆卡车和旅游大巴,偶尔夹杂着几辆私家车,都疾驰而过,搭车未果。无奈之下,进了一家饭店休息,边吃饭边耐心等候。
    已近两天没吃到米饭了,一份番茄炒蛋、一份炒青菜,外加一份清汤、一碗米饭,共二十五元,符合旅游区的行情,也是我此次出行吃的价格最高的一顿饭。经常独自旅行的我,于吃一向不太讲究,干净、卫生,吃饱就行。对于各地的民俗特色、风味小吃我是无甚兴趣的,吃并不是我出行的目的,常常一碗面条或几个煎饼就解决问题。
发表于 2011-2-18 15:44 50 只看该作者
    老板人不错,本村的,姓王,家庭其他成员在悠闲的搓麻将,他陪我聊天。
    据他说,该村都姓王,是唐时信州守备王鉴的后裔。他们家也早已不种田了,就靠旅游业的收入,日子过的还是很轻松的。北山这片并未怎么开发,环境保护得不错,而申遗成功主要就是得益于这块地方。这条古山道现在只有我们这些喜欢徒步的人走了,偶尔也会有一些外国人走走,平时挺冷清的。

    他对此地很满意,景色美丽、气候温和、植被丰富、环境优异,生活无太大压力,舒适而惬意!我倒是挺向往的,如今的社会绝大部分人整天忙忙碌碌、追名逐利,到头来不就是追求的这种轻松的生活吗?而他们已经有了。“满足”有时并非是消极的,也是享受生活的一种态度。人,有时是应该静下心来细细思考的!
    问起三清宫为何没有道士,他说原来是有的,也姓王。由于此人太过贪婪,游客们烧香问道往往收取天价费用,暴富之后,又不会行善积德,结果被同为王氏后裔的当地村民们赶了出去。此事当地政府仍在协调中,何时开放还是个未知数。唉!对物质的追求似乎已成为全体民众唯一的奋斗目标,连和尚、道士这些红尘之外的人也不例外!

    提起三清山最近出现的老虎的问题,王老板认为可能是有的,不过应是本地的一种体形不大的野虎,而不会是华南虎。江西的山林里以前是有老虎的,不排除越地窜走的可能。
    闲聊中已到两点,大巴如期而至。告别后,随车驶向婺源县城紫阳镇,并由那里转车去清华。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