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华东

穿过红尘的脚步 一个人的旅行--穿越三清山 寻觅婺源 行走石潭 徒步新安江

[复制链接] 查看:89820 | 回复:605
发表于 2011-2-18 15:44 51 只看该作者
    清华镇是很有名的,它是婺源北线游览的重要中转站,也是许多徒步线路的起点,当然还有那著名的宋代廊桥--彩虹桥。
    到达清华已过四点半了。下了车,顺着与大多数乡镇街道类似的镇中心狭窄马路,向古街的方向走去。

    古街和彩虹桥是靠在一起的。由于是淡季,没几个游客。古街的规模很小,保护的一般,周边也较商业化,我的兴趣不大;而彩虹桥在维修,桥墩和上面的廊亭大部分都拆除了,虽不收门票,却也不让进。由于是枯水期,我沿着河道前行,走到靠廊桥很近的地方,可清楚的看到维修中的彩虹桥,几乎像拆除了重建。前面有两个保安,他们很遗憾的告诉我来的不是时候,要到明年才能看到完整的彩虹桥。可那时却是全新的了。我向来对那些所谓的著名景点并不很在意,于是细细的端详了一会儿,拍了张照即离开了。
    来到镇中心,早已没有去沱川的中巴了,便要了一辆摩托车,三十元到沱川。骑上摩托,在黄昏中感受婺源的乡村暮色,却是我极乐意去体会的。

发表于 2011-2-18 15:45 52 只看该作者
清华古街
穿过红尘的脚步  一个人的旅行--穿越三清山 寻觅婺源 行走石潭 徒步新安江

修缮中的彩虹桥
穿过红尘的脚步  一个人的旅行--穿越三清山 寻觅婺源 行走石潭 徒步新安江
发表于 2011-2-18 15:46 53 只看该作者
    车开得不快,会车时总会减速,看得出师傅是个小心之人。我在后座,临着傍晚的秋风,悠闲的欣赏着路边的景色。

    小溪伴着公路蜿蜒向前,偶尔会看见徽州地区特有的青石水坝,水流于高低起伏间发出悦耳的音符;一些结构简单、形态各异的木桥横跨于小河之上,体现着乡村的情趣和优雅;岸边的树木飘着落叶,红的、黄的、深褐的,尽情的展现着深秋的色彩;不时的出现高大的古樟,静静地诉说着村庄的历史。
    隔着农田,零星的村子里冒出几缕淡淡的青烟,随风飘散;白色的马头墙时隐时现、错落有致;偶尔夹杂着的几声狗叫,打破了黄昏中的寂静;远处的山峦跳跃在暮色中,模糊的轮廓线起伏延伸,慢慢地消失在视线里。
    天渐渐的暗了下来,而我却沉浸在这画一般的意境中!

发表于 2011-2-18 15:46 54 只看该作者
    不觉中已到沱口,摩托车向左拐入山间的小路,逆着一条山溪而行。路两边夹着连绵的山丘,我发现车已离开了农田乡村而在峡谷中穿行,似乎是驶往山的深处。
    到达沱川,天已黑了。告别了师傅,找了一家旅馆安顿了下来。六十元的标间,村民开的,挺不错。出去吃了晚饭,转了一圈,村子不大,外来游客不多,挺冷清的,于是回房间休整。

    明天将由理坑经虹关去官坑,会有长时间的徒步,虽有一个小小的担忧,但此刻好好地睡一觉已是我唯一该做的事情了!

发表于 2011-2-18 15:48 55 只看该作者
沱川的途中
穿过红尘的脚步  一个人的旅行--穿越三清山 寻觅婺源 行走石潭 徒步新安江

晚归的鸭群
穿过红尘的脚步  一个人的旅行--穿越三清山 寻觅婺源 行走石潭 徒步新安江
发表于 2011-2-19 09:38 56 只看该作者
    早上七点出发,沿着平整的水泥路步行去理坑。
    理坑原名理源,位于沱川乡,是全国百个民俗文化村之一。建村于北宋末年,村人好读成风,崇尚“读朱子之节,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被文人学者赞为“理学渊源”。
   
    百年来这偏僻山村,秉承勤学苦读之风,人才辈出。先后出过尚书余懋衡,大理寺正卿余启元,司马余维枢,知府余自怡等七品以上官宦36人,进士16人,文人学士92人,著作达三百多部五百多卷,其中有多卷被列入《四库全书》,可见理坑昔日的辉煌。
    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有明代崇祯年间广州知府余自怡的“官厅”,明代天启年间吏部尚书余懋衡的“天官上卿”,明代万历年间户部右侍郎、工部尚书余懋学的“尚书第”,清代顺治年间司马余维枢的“司马第”,清代道光年间茶商余显辉的“诒裕堂”,还有花园式的“云溪别墅”,园林式建筑“花厅”,颇具传奇色彩的“金家井”。这些古建筑飞檐戗角,“三雕”工艺精湛,布局合理,冬暖夏凉,是生态文明和建筑艺术的博览园。   

发表于 2011-2-19 18:13 57 只看该作者
好景  好片
发表于 2011-2-19 23:10 58 只看该作者
{:4_111:}
发表于 2011-2-21 00:35 59 只看该作者
{:4_111:}
发表于 2011-2-21 12:26 60 只看该作者
理坑途中
穿过红尘的脚步  一个人的旅行--穿越三清山 寻觅婺源 行走石潭 徒步新安江

青石水坝
穿过红尘的脚步  一个人的旅行--穿越三清山 寻觅婺源 行走石潭 徒步新安江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