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6870

主题

印度

让我讲述,你所看不懂的印度

[复制链接] 查看:45645 | 回复:185
发表于 2018-3-20 19:45 16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冰城勇士 于 2018-3-20 19:47 编辑

    路边的汽车“修配厂”。要是在国内,我们会“质疑”这种车况是否会被允许上路的,可是在这里,人家还在“精心”维修,不仅能上路,看样子这车还能跑上几年。


让我讲述,你所看不懂的印度

让我讲述,你所看不懂的印度

    根据前几次的购买经验,印度的水果真的没有“掺假”而且便宜好吃!这里的香蕉不上秤,是按照个数来计价的。8个一串的香蕉,他要了我们30卢比,相当于人民币3块!你说,这时不吃待到何时!返回的时候,我们又买了一串12个,50卢比!我的团友大呼过瘾。


让我讲述,你所看不懂的印度

    来到印度,解决饮用水的问题要相当慎重。一般我们都是在酒店或者是在好一点的饭店购买。但是,有时候在景点或在路上,实在没有备用水喝就只能在路边的摊床解决。别看摊床和业主都是脏兮兮的,只要你注意一点,那就是瓶口是没有开封过的就基本没问题。这一路上我们没有因为水的问题而“中招”,算是比较万幸的了。



发表于 2018-3-20 19:43 166 只看该作者

    在信丰伊斯兰教的国度里,所有外出的妇女多是用黑纱蒙面,只露出两只眼睛供人们“观赏”,因此你很难见到面纱背后的“真容”。而就在麦加清真寺,一对穆斯林情侣正在拍照,男友说:“露出脸”,听到这话,我觉得机会来了,便把镜头“聚焦”在了这张“久违”的脸上。真是难得!


让我讲述,你所看不懂的印度


让我讲述,你所看不懂的印度

    贾尔塔,这么著名的地标建筑,就这样被“包裹”在混乱不堪的环境中,真是有些可惜,而这就是印度。无论是有生命的“生灵”,还是没有生命的建筑,就这样在杂乱无序的“氛围”中苟且着。



让我讲述,你所看不懂的印度

毕竟是大城市,这里还能见到集中的垃圾倾倒处。


发表于 2018-3-20 19:40 165 只看该作者

    麦加清真寺里面的石头地面光洁照人,拼花讲究。优美的拱形结构整齐划一,成排的拱柱共同支撑着硕大的屋顶。这里不是主殿,地面中央摆放着的应该是当时王朝僚属们的大理石墓地。


让我讲述,你所看不懂的印度

让我讲述,你所看不懂的印度


发表于 2018-3-20 19:39 164 只看该作者

    海得拉巴的居民虽然多为印度教徒,但是伊斯兰教徒的“势力”也不能小觑。从大小遍地的清真寺我们就不难看出,这里应该是伊斯兰古代文化的中心之一。这里最著名和最大的清真寺当属-麦加马斯基德清真寺。它建成于1687年,同时可容纳1万人进行朝拜。


让我讲述,你所看不懂的印度

让我讲述,你所看不懂的印度

    在距离贾尔塔大约100多米远的地方就是麦加清真寺。以“麦加”来命名这个寺院,是因为寺院里建造拱门用的砖块都是从麦加那里运来的。


发表于 2018-3-20 19:37 163 只看该作者

    海得拉巴,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以美丽的自然风景、庙宇、清真寺、尖塔和桥梁等著称。由于受到多种文化的影响,这里无论是宫殿、建筑物、房屋还是公园和街道等都各具特色。贾尔塔就是海得拉巴的象征,它就如同阿格拉的泰姬陵或者巴黎的埃非尔铁塔一样,被视为该城的地标。


让我讲述,你所看不懂的印度

让我讲述,你所看不懂的印度

    贾尔塔于1591年被建在最初城市的中心区。据说当时建设贾尔塔的目的是用来作为符咒以避免遭受来势凶猛的流行疾病。塔的周围有四个优美的高达近50米的塔尖。里面共有45个祈祷室 ,塔内还有一个清真寺。由于正在修缮,没能有幸登顶参观。



发表于 2018-3-20 19:36 162 只看该作者

    在海得拉巴,我们在网上预订了这辆出租车,通过司机的“装束”判定,他应该是穆斯林。在众多不可思议的非议中,印度的出租车行业还是非常“靠谱”的,守时、守规、英语过关。这些都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也因此得出,印度不都是“一无是处”。


让我讲述,你所看不懂的印度


发表于 2018-3-20 19:35 161 只看该作者

    在印度,“退楼还路”原来用的是这种解决方案。这也可以算作是“不可思议”之一吧。


让我讲述,你所看不懂的印度

让我讲述,你所看不懂的印度

又见凌乱的电线“满天飞”。


发表于 2018-3-20 19:33 160 只看该作者

海得拉巴,最后一天的行程景点

让我讲述,你所看不懂的印度


    面对印度“混乱”的交通状况,有人会问,那交通事故也会很多吧?作为这几天参与印度交通的“亲历”者,实在地讲,交通肇事的场面还真不多见,这个的确令我有些“意外”。在这种道路状况不佳,交通信号不善,各种争道抢行,守规意识淡薄,缺乏交通管制等等情况下,我居然没有拍到“肇事”的现场,这就让我产生一种别样的“敬佩”。就在海得拉巴的最后一天,我还真“有幸”看到了一起摩托车剐蹭事件。就在我们车的旁边,当事双方下车查看了一下,便若无其事般各自走开。他们的处理方式竟然如此简单。在我分析看来,像这种小剐小蹭的事情在印度应该是非常之多,如果都是“大动干戈”,那将会是灾难性的。所以他们都是草草了事。也因此,摩托车的倒车镜都是安装在车把中间,“突突车”基本都没有倒车镜,即使有也是安装在车的里面,就是怕遇到剐蹭事件,倒车镜是最脆弱的“受害”者。

发表于 2018-3-20 07:47 15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冰城勇士 于 2018-3-20 07:48 编辑

    在印度,鞋子的售卖是很有讲究的。因为这里多数人是赤脚的,即使穿鞋也是这种“丫式”拖鞋。就像我们平时穿的“鞋”,在这里几乎没有市场。


让我讲述,你所看不懂的印度

让我讲述,你所看不懂的印度

极为常见的路边“景致”。


让我讲述,你所看不懂的印度

    四处闲逛的“神”牛,有时候也被“绑架”干点体力活,或在春播的时节充当耕牛的角色。从赶车人的面目表情,我们难以看出“幸福”之所在。


发表于 2018-3-20 07:45 158 只看该作者

抛开饥贫,路边的景色会让我们感到些许的“轻松”。


让我讲述,你所看不懂的印度

让我讲述,你所看不懂的印度

这种驾乘方式,不仅是考验乘客的胆量,更是考验驾驶员的技术。


让我讲述,你所看不懂的印度

头顶“功”在印度极为普遍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