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035

主题

华东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复制链接] 查看:23967 | 回复:178
发表于 2014-8-6 22:19 51 只看该作者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发表于 2014-8-6 22:21 52 只看该作者




    仪式结束,城门大开,游客鱼贯而入,我也怀揣好奇、忐忑之心走进这个与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建筑群之一的圣人之庙。对于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人类文化史上绝无仅有的一处建筑,我还是有敬畏之心的。
    曲阜孔庙,是孔子的本庙,又称“阙里至圣庙”、“至圣庙”,始建于鲁哀公十七年(西元前478年),是祭祀孔子及其夫人和七十二贤人的地方。经过历代增修扩建,经两千四百余年而祭祀不绝,是中国渊源最古、历史最长的一组建筑物,也是海内外数千座孔庙的先河与范本,和相邻的孔府、城北的孔林合称“三孔”。
    孔庙仿皇宫建筑之制,分三路布局,九过院落,主体建筑贯穿在一条中轴线上,左右对称,布局严谨、和谐,整个建筑群大气、庄严,喻示孔子思想博大高深,儒家思想源远流长。
    刻着“万仞宫墙”四个字的曲阜明故城正南门,是孔庙的第一道门,门额上“万仞宫墙”四字系清乾隆皇帝的御笔。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发表于 2014-8-6 22:22 5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鸿~雁 于 2014-8-6 22:23 编辑




    进入孔庙,先是一连串的石牌坊,依次是“金声玉振”、“棂星门”、“太和元气”、“至圣庙”,这些牌坊都是历代皇帝为表示自己对孔子的敬仰次第所建。
    石坊上都刻有平面浅雕——云龙戏珠,石坊柱顶各设圆雕“辟邪”一只,俗称“朝天吼”。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发表于 2014-8-6 22:25 54 只看该作者




    “金声玉振坊”,有些特殊之处,所以详细讲讲。
    “金声玉振”石坊,建于明代,四字出自《孟子.万章下》,孟子说:“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古乐是以敲钟开始,击磬告终,钟起“始条理也”,磬落“终条理也”。“金声”就是钟的声音,“玉振”是磬的声音,“金声玉振”用以表达孔子学问精湛而完美,如同奏乐的全过程,自始至终完整无缺,是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者。
       石坊上的“金声玉振”四个字是明代著名大书法家胡缵宗所题,可奇怪的是“金声玉振”之“玉”字
的一点却居中放在中间一横处,别出心裁。
    有人说,点写在中间,意在突出孔子不上不下的中庸之道;还有人说,表示声音适度、最好听。或许还有其他的解释,不得而知,我却因此深刻的记住了这四个字!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发表于 2014-8-6 22:26 55 只看该作者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发表于 2014-8-6 22:27 56 只看该作者




    穿过第四个石坊“至圣庙坊”,前面就是“圣时门”。
    “圣时门”,三门并列,中间为“圣时门”,左右为“快覩门”,“仰高门”。“圣时门”的命名来源于孟子,孟子曾经把对古代四位圣人,即伯夷、伊尹、柳下惠、孔子的圣迹归纳为四句话: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
    “圣时”两字赞颂孔子思想主张经久不衰,是适合时代的圣人。
    封建时代的皇帝来曲阜朝孔要行“三跪九叩大礼”,走中间的“圣时门”;历代“衍圣公”出生时方打开“圣时门”,除这两种情况外,此门不轻易开启,都走两侧的“快覩门”和“仰高门”。  
    我背着手来回走了几趟“圣时门”,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因为现在,已经不同往日。
    “圣时门”过后,前方一片开阔,孔庙大道展现在眼前......前面几道石坊空间有些小,游客拥挤在一堆儿,走到这里,慢慢散开,多敞亮!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发表于 2014-8-6 22:29 57 只看该作者




    孔庙大道两旁都是参天的苍松和古柏,每一棵都百年以上,都属国家级文物。
    这些参天古树与肃穆森然的庙宇结合在一起,灵秀之气缓缓升腾、源源渗出......我听到鸟儿幸福的歌唱,我听到树叶簌簌的低语,好像孔庙的每个角落都绵藏着思想的痕迹,都暗含着文化的生机。
    这股清新的书卷之气、这股深邃的儒雅之风让我着迷......
    在“圣时门”后闲置一处写有“快照处”的桌椅,独自坐了很久,安静地、贪婪地嗅着深藏于此两千多年的儒家气息、礼仪之韵。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发表于 2014-8-6 22:30 5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鸿~雁 于 2014-8-6 22:30 编辑



    在我静静地感受树言鸟语的时候,一个其貌不扬的游客对我说了一通根本不知所云的话,他的普通话太差了!
    他反复说了几遍,我才大概听明白,意识到是我坐的这个地方上面那“快照处”几个字让他误会了我的身份,因为我恰好捧着相机。
    我很不耐烦的告诉他:“我也是游客不是拍照的!”,因为他的出现破坏了我美妙的畅想时光。等他走远,我却哑然失笑,如果他是一位风流倜傥的谦谦君子,我的态度会不会不同呢?
    在孔庙,在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我岂能如此庸俗,以貌取人!这样不好!不好!
    涵养不够,还需继续修炼啊!哈哈~~

发表于 2014-8-6 22:32 59 只看该作者




    沿着孔庙宽敞的大道向前,再过碧水桥就是明代皇帝钦定的“弘道门”。“弘道门”取自《论语》中“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之意。
    孔子原本是个普通文人,为什么成为圣人?就是因为孔子善于总结先贤先圣的经验和智慧,尤其弘扬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
    “人能弘道”,是说人能指挥创造一切,“非道弘人”,是指并不是一切指挥人。这句话颇有哲理,是在赞扬人的主观能动性。
     从参观“孔子研究院”开始,对孔子的一些思想理念颇有共鸣,它们与自己过往的人生阅历和感悟融合在一起,让我对这个世界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思考......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发表于 2014-8-6 22:33 60 只看该作者




    不知为什么,我对孔庙中的古树有一种难以释怀的依恋,似乎贴近它们,就能触摸到历史的痕迹。
    百年,千年矗立在这里的它们,见证了孔庙两千四百多年的历史风云......它们是幸运的,却也是孤独的!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