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042

主题

华东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复制链接] 查看:24007 | 回复:178
发表于 2014-8-8 13:54 71 只看该作者


     在大门口感受了孔府的大手笔,穿过第一进狭长的庭院,便是孔府中路的第二道大门,俗称二门。
     二门建于明代,门楣高悬明代诗人、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也是当朝与孔家联姻的高官手书“圣人之门”竖匾。
     正门不开,但左右各有腋门一座,耳房一间。在封建社会,平时只能走腋门,正门只有重大事件时才开启,以示庄严。
     黑色腋门上贴有类似于门神的红底年画,视觉反差很大,也颇有“家”的味道和感觉......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发表于 2014-8-8 14:05 7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鸿~雁 于 2014-8-8 14:05 编辑



   过“圣人之门”,迎面是一座别具一格的屏门,四周并不与垣墙相连,独立于院中,应该是用来区分、遮隔内外院,非常特别!
    屏门顶覆灰瓦,因为门楣非常靠里,走到近处都不能看到门楣上牌匾的全貌。所以当我自言自语地读着:“赐、重、门”,旁边一帅哥瞥我一眼,诧异的,似乎还有些不耐烦,重重说了句:“是‘恩赐重门’”,随后,沾沾自喜的他就消失在我愣愣的视线里......气人!
    原来,门楣上悬着的是明世宗亲颁的“恩赐重光”匾额,“重光门”也源于此。
    屏门,古代也被称之为“塞门”。据说,这样的塞门,一般官司宦人家是无资格建立的,只有封爵的“邦君”才能享受此荣,故《论语·八佾》中有“邦君树塞门”的记载。
    我对各地不同的门都有偏好,很奇怪!
    或许门里门外在我的潜意识中就是生命的两重天,所以倍加重视。看到孔府这样贴着门神画的各道门更是喜爱有加,要拍个够!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发表于 2014-8-8 14:07 73 只看该作者


    进入“重光门”是“大堂”和“六厅”。“大堂”和“六厅”是历代“衍圣公”跪接皇帝圣旨,处理府衙公务、处理宗族内务之处。
    “大堂”和“六厅”内部的陈设比较简单,独特之处是“大堂”之后有一通廊与“二堂”相连,通廊两侧各有一条大红漆长凳,称“阁老凳”。
    据传明代权臣严嵩遭到弹劾将要被皇帝治罪时,曾到孔府来托其孙女婿“衍圣公”——孔尚贤向皇帝说情,“衍圣公”以“天下之法为法,断不愿做让天下人耻骂之事”,拒不迎见,严嵩在“阁老凳”上坐了几个时辰的冷板凳后悻悻而归。
此事在后世流传开来,成了“坐冷板凳”的由来。
    或许,奸相严嵩正是与“衍圣公”有如此的亲缘关系,才能在孔府正门留有手迹。同时,也说明孔子后裔在封建王朝的地位,连贪官严嵩都要与之联姻!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发表于 2014-8-8 14:09 74 只看该作者


    到了内宅门,预示着前堂和内宅在这里有了明确的划分。
    家眷们都住在内宅,她们的活动区域就是内宅这一块,不能出去。为了保持与外界的联系,孔府在内宅专设传事的差役,轮番在门旁耳房内值班,随时向外、向内传话。
    内宅正门还是不开,关闭着。坐在正门口,想想过去孔家的家眷们生活的状态......尽管锦衣玉食,但行动受限,失去自由的人会幸福、快乐吗?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发表于 2014-8-8 14:11 75 只看该作者


    内宅西侧院墙外嵌放着一处古怪的石制用具,不知为何物。
    看了旁边牌子上的介绍,得知这叫“石流”,是石雕的流水槽。“石流”用最直观的方式区分着内宅和前堂。
    孔府规定挑水夫不能进入内宅,内宅用水由挑水夫将水隔墙倒入“石流”,水流进内宅内水池,由内宅侍从接水后再供内眷使用。
    从“石流”的设计和使用上,可想而知封建王朝等级之森严,官民之区别,男女之授受不亲!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发表于 2014-8-8 14:12 76 只看该作者


    孔府的内宅院比较宽敞,东西两侧各有一株茂盛的十里香,年头不短,都用铁栏围着,有碍瞻观。但它们的存在让这里少了前堂官府的森严和冰冷,多了一份生活的气息......
    内宅正门后有一照壁,称为“贪壁”,上画一四不像动物,据说名“贪”。此动物贪淫无度,地位、名誉、金钱与享受无所不要。“贪壁”建在这里,是在告诫和警示孔府后人,做官、为人切不可贪!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发表于 2014-8-8 14:13 77 只看该作者


    从孔庙到孔府,几个小时的游览真是觉得有些疲惫,在庭院中放置的石鼓上坐坐,歇歇脚......听导游说,这石鼓是当年府内戏班唱戏时扎棚的脚石。
    清末,孔府养着几十人的戏班子,主人一声令下,马上开锣唱戏。
    怎么越来越觉得孔子后裔的生活颇为奢侈腐败呢!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发表于 2014-8-8 14:15 78 只看该作者


    贪壁正北迎面是正厅7间,叫“前上房”,是孔府主人接待至亲和近支族人的客厅,也是举行家宴和婚丧仪式的主要场所。
    据说孔府宴礼节周全、程式严谨,是中国古代宴席的典范。第一等为招待皇帝和软差大人的“满汉宴”,又称“满汉全席”,是清代国宴规格。一桌宴席需餐具404件,每件餐具又分两层,全席要上196道菜,有满族的全羊烧烤,汉族的驼蹄、熊掌、猴头、燕窝、鱼翅等,还有全盒、火锅、汤壶等。十个人需整整吃四天,才能将196道菜品尝完;第二等是平时寿日、节日、待客的宴席,菜肴随宴席种类而定。
    真是太奢侈了!怪不得在曲阜街头问当地老百姓,都说没吃过孔府宴,原来如此啊!
    昨日有幸吃了一道”孔府豆腐“,原来价格贵,是有道理的!
    “前上房”正中高悬“宏开慈宇”的大匾,中堂之上,挂有一幅慈禧亲笔写的“寿”字,连老佛爷都对孔府青眼有加,没啥说的了。
    “后堂房”是孔子77代孙孔德成的住宅,也曾是1936年他和孙琪芳结婚时的新房,里面有当时权贵和美国驻华大使赠给的沙发等时新用品和照片。我对这些隔着栅栏和玻璃才能看到的东西不感兴趣,直奔孔府后花园。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发表于 2014-8-8 14:39 79 只看该作者


    孔府后花园建于明代弘治十六年,即公元1503年,重修扩建孔府时同时修建,由当时太子太傅、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李东阳监工设计,因为李东阳的女儿嫁给了孔子六十二代孙“衍圣公”——孔闻韶,做了一品公夫人,为了女儿,他才这么用心,亲自主持孔府花园修建。并在修建完孔府和孔庙后,4次作诗写赋,勒碑刻铭,记此盛举。
    到明代嘉靖年间,严嵩取代了李东阳的地位,也是太子太傅、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国史总裁,为当朝首相。他也看中了孔家的地位,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了孔子六十四代孙“衍圣公”——孔尚贤为一品夫人。严嵩又帮助孔家扩建重修孔府和整修花园,从各地名山搬来奇石怪岩,移植名花奇草,使得孔府花园更为可观。
    孔子生前并不富有,游学的费用都是弟子赞助。他地下有知,看到自己后裔过着这样的生活会作何感想呢?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发表于 2014-8-8 14:40 80 只看该作者


    目前的孔府花园占地10余亩,有山、水、林、曲桥、花坞、水榭、喷泉,还有水中石岛、乘凉的花厅、敬神的石坛、赏月的凉台、焚香读书的坛屋,居然还有个戏台!
    园内繁花竞放、古树参天、雅致婉约,这里的一切让你很难与北方的粗狂与热辣联系在一起,仿佛走进了江南某个清爽、幽静的古典园林......
    在孔府游览的时候,仿佛历史在这里凝固......所有的一切,都在一遍遍的告诉我,孔子思想为他的后裔不仅带来荣光,还有精致奢华的生活。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品味山东》——(11)书圣故里(更新中......)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