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55992

主题

广西

骑车旅行日记(1996年,连载)

[复制链接] 查看:80833 | 回复:161
发表于 2020-3-11 17:05 11 只看该作者
定位贴,一年后来看看有没有太监
发表于 2020-3-12 00:51 12 只看该作者
骑车旅行日记(2)

“你们是干什么的?”

1996年2月2日              土並山—那马

    从外表看,广西的壮族和汉族没什么区别,长相和服装都一样。但一开口讲话,麻烦就来了。他们多不懂普通话,能讲的更少。而且讲的不标准,我们听起来很费劲。
丽丽总想看到少数民族服装。早晨吃饭时,她同旁边的几个壮族小伙子:
“你们什么时候穿民族服装?过节穿吗?”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服装。”一个小伙子指了指自己穿的西服,笑嘻嘻地说。
    “我们的节日,汉族一样。”另一个小伙子费劲地说。
    “那你们现在谈对象还唱山歌吗?”丽丽又问。
    “山歌?”几个小伙子相互看看,“老辈人还会唱,年轻人都不会了。”
    上午10点出发。广西的景色有自己的特点。首先土是红色的,绝少有石头。路两边丘陵之间的田野里长着已经成熟的甘蔗,一片一片的。已经收割的甘蔗堆在路边,象小山一样。路上装运甘蔗的大卡车和大拖拉机接连不断。这里的甘蔗不知为什么不是紫皮,而是青绿皮,长的也不粗(比一般常见的细一半),据说只能用来榨糖。
    走了一会儿,路边又出现一山一山的细杆小树。光秃秃的没有叶子,只是灰黄色的树皮上布满了指甲大小的瘤子。我和丽丽都不知是什么植物。
     看见不远处有两个中年妇女在刨这种树根,我们停下车去问。连说带比划,加上丽丽天生对语言的悟性,终于弄明白这些细杆小树根底下结着的,类似北方山药的东西(比山药粗、长),就是我们早就耳闻过的木薯。
    我们拿起木薯仔细观看。
    “木薯好吃吗?”丽丽边比划边问。
    两个中年妇女被逗得笑起来,说:“生吃不好吃,煮熟了好吃。”她们误认为我们是倒卖木薯的,不断对我们说:“1毛5一斤,1毛5一斤。”
    中午,两边圆圆的山丘上出现了一丛丛跟剑兰很象的绿色“庄稼”, 一行行排满了山坡。丽丽猜那就是书上说的“剑麻”。
吃午饭时,丽丽指着对面的山坡问老板娘。老板娘抬头扫了一眼:
“你问那个呀,那是菠萝!”
自然,吃完饭,我和丽丽拿了相机跑到山坡上去看菠萝。

    路上为了醒目安全,我和丽丽一人带了一项红帽子。再加上我们驮着帐篷、睡袋、防潮垫、水壶之类东西,别人看了都觉得奇怪。
昨天在钦州市旦繁华的街道上,行人问我们:
“你们是不是搞研究的?你们研究什么呀?”
出城以后,近郊的人议论我们:
“这是去钓鱼的。”
再骑一会儿,远郊的人说:
“这是去旅游的。”
而今天下午骑到了偏远的农村,众不再议论,只简单地问我们:“你们是卖什么的?”
“我们不卖东西,是旅游的。”我们尽量一字一顿。
“什么?卖油的?卖肉的?”
真让人哭笑不得。
下午4点路过一个小村庄时,远远就看见对面过来一队刚放学的小学生。他们显然注意到了我们奇怪的装束,嘀嘀咕咕地议论着。
走到跟前,一个戴红领巾的小男孩突然离开队伍跑过来,大声用普通话问我们:
“你们是不是考察的?”
“——考察什么?”我有意反问。
“考察——”他的眼珠飞快转动着,“南极!——你们是南极考察队,我在电视里见过。”
说完,没等我们回答,他已飞快跑回队伍中,其他孩子发出一片哄笑。
    我和丽丽也笑了。被当成南极考察队,这还是头一次呢。

晚上,我们在公路与一条小路的交叉处,距几个小饭店不远的一块草地上搭起帐篷。
去小店吃完饭,天完全黑了,我们回帐篷休息。躺下不久,听见小路上过来了一辆马车。两个赶车人显然看见了我们的帐篷,议论上了。我听不太懂,丽丽给我逐句翻译。(刚两天,她已能听懂一些广西话。)
“这是个什么东西?”年老一点的问。
“——里面好象住人。”年轻一点的答。
“人怎么进去的?”
“……这东西好象是用气吹起来的。”
“气球?”
“不会用嘴吹吧,这么大,肯定有气泵……”
还没等丽丽给我翻译完,我已经笑得肚子疼了。看来旅行是双向的,我们看着人家新鲜,人家看着我们也新鲜。
公路上还是过往不断的车辆,吵得慌。

发表于 2020-3-12 11:32 13 只看该作者
戎小捷 发表于 2020-3-10 23:38

出 师 不 利[/font ...


支持 欣赏楼主精彩活动分享!
发表于 2020-3-12 21:56 14 只看该作者
嗯,估且算我孤陋寡闻吧。我感觉这是楼主写的小说,印象里90年代即使中后期也没有什么透明胶带啊,便携气筒、便携帐篷之类的东西在我国进入民用吧?尽管可能楼主是当时比较少的高级知识分子,但是总感觉别扭,不现实。
2人点评 收起
  • 奎木狼123 96年了,这些东西想找都能找到,只是那时候没有淘宝,托人搞呗。 2020-3-24 21:16
  • 戎小捷 帐篷的来历后面会交代。我写的不是小说,是当时(1996年)写的日记。你耐心读下去就会发现,里面的东西是小说家编不出来的…… 2020-3-12 22:15
发表于 2020-3-12 22:15 15 只看该作者
慕尼黑啤酒 发表于 2020-3-12 21:56 嗯,估且算我孤陋寡闻吧。我感觉这是楼主写的小说,印象里90年代即使中后期也没有什么透明胶带啊,便携气筒、便携帐篷之类的 ...

帐篷的来历后面会交代。我写的不是小说,是当时(1996年)写的日记。你耐心读下去就会发现,里面的东西是小说家编不出来的……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0-3-12 22:20 16 只看该作者
骑车旅行日记(3)

确定旅行路线

1996年2月3日      那马——南宁——路边木场                阴转晴

早上醒来,我穿好衣服,出帐篷解手。见两个挖野菜的小男孩远远地向这边张望,窃窃私语。我没在意,回帐篷后开始记笔记。
正写着,忽听“嘭嘭”,石头砸在帐篷布上的声音。从窗口往外看,那两个小男孩正向远处跑。我出帐篷检查,还好,石头不大,帐篷没有砸坏。
这顶鲜艳的桔黄色帐篷是我在中国登山协会《山野》杂志社工作时,一个同事送我的。日本货,质量很好。撑杆和篷布间靠挂钩联接,拆卸方便。本来这是一顶四人用帐篷,去年去内蒙旅行时,我把它改制成双人帐篷了。我很为自己的成功改制而自豪。
记完笔记,收拾好东西,又去昨晚那个小店吃饭。5块钱半斤面条,连汤带菜,满满一砂锅,吃得肚子热乎乎的。
本来打算经桂西去云南、贵州旅行。在饭店打工的一个云南小伙子告诉我们,现在这个季节去云南,每天都有大雾,几十米外看不见人,汽车都要开大灯行驶,到傍晚雾才散。景色看不见倒还在其次,关键是雾大骑车不安全。据他说,去云南最好是6月,虽然是雨季,但大雨下完天更晴,景色更好看。
我和丽丽商量后决定先到南宁,买一张地图,再重新安排一下旅行路线。
越靠近南宁,正在兴建的工业开发区、商贸城、度假村越多。绿绿的山都被剥成大片的红土坡,尘土遮天蔽日。丽丽发了一通议论:在这儿盖几个中小型的水果加工厂、榨糖厂(有甘蔗)、酱菜厂(有萝卜)、淀粉厂(有玉米)多好。现在这么庞大的建筑群,绵延十多公里,离城市又远,架子大而空,不切实际。,就说度假村吧,建在公路边,汽车废气呛人不说,一天到晚轰轰声不说,光说附近都被剥了绿衣的红土高坡,有何风景可赏?
南宁市空气不好,有一股说不上来的酸味。上空也是一层灰色的雾。
我们不太喜欢这个城市,乱糟糟的。只是横贯市区的邕江还不错,污染还不算太严重。在邕江大桥上,遇见一个卖木薯的小贩。我们买了一个尝鲜,味道不太好。小贩倒很热情,看我们是外地人,就反复叮嘱:“木薯皮可不能吃,有毒。”
我们去新华书店买地图。新华书店很豪华,只是里面没有多少成人看的书,一柜台一柜台全是学生辅导。现在当学生真不容易。
我们买了一张最新的中国交通旅游图,然后找个僻静的楼梯拐角坐下,慢慢地研究。
这是非常愉快的时刻。你可以想象自己是一个军事家、一个伟大行动的策划者,当然更可以想象自己是一个了不起的旅行家。随着手指在地图上的移动,不管多么遥远的地方,知道总有一天可以到达。那一个个陌生的地名,都将或迟或早在你的面前展现它们的真实面貌。你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想看到什么你就能看到什么。你多么自由!你不用怕什么。你是你自己的老板。既是制定计划的司令员,又是执行计划的士兵。自己决定自己的行动,自己对自己负责,这种感觉真好!
“先去漓江,然后走湘西。湘西风光好。那儿有个凤凰城,是沈从文的故乡,据说古色古香,特美。”我提议。
“行,去哪儿都行。反正过长江的时候,我想看看三峡。”丽丽说。
大方向定了,我又仔细研究在广西境内的具体路线。我喜欢读历史书,可不能漏了著名的历史遗迹:先向东去桂平看金田起义遗址,再拐向北去看秦始皇修的灵渠。
计划完了,上午吃了一个快餐,我们就穿城而过,直奔东去。临出南宁又买了雨披、手套、小暖瓶等。

傍晚没有遇到村庄,在路边一处有几家餐厅的地方停下。我们走进其中一家。几个穿戴时髦的姑娘在里面打麻将。我看过菜单,觉得太贵,问了一句有没有面条。一个姑娘听后撇撇嘴,对另一个姑娘说:“还有跑这么远来吃面条的。”一付鄙夷的神态。另一个姑娘嘲笑地说:“你想吃面条就去前面那一家,快去快去!”我对这些见得多了,并不在意,就向着她指的那家餐厅走去。
这也是一家门面挺华丽的餐厅,里面空空的,只有一个中年妇女在收拾桌子。我说想吃面条,她抱歉地说饭店的师傅都出去买菜了,如果不嫌弃的话,她给我们做,但味道比不上师傅的。
我们当然不嫌弃,于是她就一个人忙开了。果然面条做得又稠又咸,但我们心里热乎乎的。吃完后她又给我们灌了满满一壶开水,最后只要了4元钱。正灌水时进来一个中年男人,好像是老板,看见我们吃的是面条,脸上不太高兴。
晚上就在餐厅马路对面挨着一个小木料场的一块平地上搭起帐篷。我还是主外:把两个自行车捆扎好,并和帐篷连在一起。丽丽则把帐篷里安排好:文化包、生活包、炊具包、衣服包,都按固定的位置放在四周,中间铺上防潮垫、睡袋。扁平的包皮铝水壶,塞到防潮垫下当枕头,头灯及野外生存dao放在旁边。
“吃饭馆开销太大,明天起,争取每天自己做一两顿饭。”我说。
“行。上午买东西,中午就自己做。”丽丽赞同地说,“还省得受闲气。”

虽然公路上仍是车来车往很吵,但这次我们却睡得很香。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1人点评 收起
  • pqy132458 你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想看到什么你就能看到什么。你多么自由!你不用怕什么。你是你自己的老板。既是制定计划的司令员,又是执行计划的士兵。自己决定自己的行动,自己对自己负责,这种感 ... 2020-4-29 19:34
发表于 2020-3-13 02:51 17 只看该作者
骑车旅行记(4)

1996年2月4日           木头场——昆仑关

早上再去那个餐厅吃面条,男主人出来说:”我们很忙,你们到别处吃去吧.”
骑车走了2公里,在五塘小镇的一个饭店里吃了早饭。南方的池塘多,地名也多是四塘、五塘、六塘之类。
吃完饭,丽丽到一排竹棚前去看水果,有香蕉、桔子、菠萝、甘蔗等。还有一种又黄又大的芒果,丽丽想吃,一问,15元一斤,吐了吐舌头没敢买。
在距六塘不远的宾阳公路收费站前我们被拦住了。原来前面就是高速公路了,不许自行车走。于是我们拐上一条旧公路。
旧公路上汽车很少,全是上下坡,但都不长。丽丽说:“好象一条摆满了大馒头的路。推车爬上去,再溜下去,然后再爬。”在馒头这边看不见那边,上坡出一身汗,下坡又吹得冷。
路两边的丘陵上有农民在烧荒,灌木丛中火光冲天。不远山坡上有许多松树林,我真担心给引着了。
在九塘,看见好多和白泥的池子及简易工棚。一坨一坨和好的白泥堆在一个个大浅碗里,等晾干了卖到宾阳。这种本地特产的白土可以用来烧制高级磁器。白泥小作坊全是个体的,一家人一个月挣上千元。不过也很辛苦,天气这么冷,他们光脚站在冰凉的水池里干活。
中午我们自己做饭。到路边小河里取水时,发现河里的水很绿。我们不敢乱喝,问过来的两个放牛人。前面的老头儿听不懂,直摇头,指指后面的年轻人。年轻人说,这河水不能喝,上游有个造纸厂。他热心地给我们指了一处干净的溪水。
在野外生火做饭,我和丽丽已经驾轻就熟了。去年夏天去山西、内蒙古旅行,37天中,平均每天至少做两顿饭。
还是老分工,丽丽去捡柴,我垒灶。没有风,只需找两三块合适的石头把锅支起来就行了。丽丽捡来的灌木枝很干,折起来“啪啪”响,非常好烧。水烧开,放进挂面、白菜叶子、榨菜、盐、味精,一会儿就好了。就着大蒜,热乎乎的真好吃。
吃完饭,我记笔记,丽丽去小溪边洗了几件衣服。下午骑车,我们把拧干的衣服挂在前车筐上。虽然天很冷,但是一会儿就吹干了。

傍晚到了一个叫昆仑关的山口。远远就看见山脚有一座高大的牌坊,牌坊后有一条陡直的石阶路一直通到山顶,山顶竖着一高高的尖塔碑。这显然是个古迹,我决定在这个地方宿营。在牌坊附近找了一块平地把车停下。时间还早,丽丽去捡柴,我一个人拿着相机准备上山去看尖塔碑。山脚的牌坊有四五米高,上有杜聿明的题字:“陆军第五师昆仑关战役阵亡将士纪念塔”。我沿着长长的石阶上到寂静的山顶。山顶很平坦,中间立着一座10余米高的四棱锥形纪念碑。碑的下面有蒋介石的题词:“碧血千秋”,背面是何应钦的题词:“气塞苍冥”。旁边还有几块方石碑,上面密密麻麻的字已经认不出来了。塔后面有几座大石墓,墓碑上刻着所有阵亡将士的姓名。稍远处还有一座矮点的山包,上面立着一个亭子,亭内似乎也有一碑。我顺着狭长的山径走过去一看,原来是昆仑关战役的碑记。上面写着1939年国民党军跟日军在此进行过一次激战。国民党第五陆军师为攻克昆仑关,战死400余人。为纪念这次战役,当时的指挥官杜聿明修了这座纪念塔。在山头深思了一会儿后,我迎着夕阳的红光漫步下山。
丽丽在山下已等得着急。很生气,扭头不理我。我取出相机对着她,说要拍下她撅嘴生气的样子。她这才笑了。我马上生火做饭,丽丽收拾东西搭帐篷。又做了一锅面条,放了好多下午买的腊肠、鸡蛋和菜叶子,很香。吃完饭丽丽劳累先睡了,我又去山脚下的小村庄散步。
南方的夜晚不像北方那么黑,星空也和北方的不一样。我边走边停下来望望星空。村口的一块小场院上,坐着几个老人在聊天,几个十一二岁的孩子在一边打闹。一问,这个小村庄就叫昆仑关(那几个小孩会普通话)。老年人还记得当年的情形。打仗时,村里人都跑走了。打完仗回来一看,满山遍野的**。中国士兵的尸骨都收集起来埋在山顶纪念塔的公墓里了,日本兵的就地挖坑随便埋了。每年清明节都有许多人来纪念碑烧香。近几年日本人也来了好几次,寻找他们亲人的遗骨。问老百姓,老百姓就乱指。其实谁也记不清那些日本兵埋在哪儿了,更不用说他们的姓名了。
从小村回来,又在山脚牌坊前站了好一会儿,才回帐篷休息。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0-3-13 10:14 1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爱骑易 于 2020-3-13 10:28 编辑

文笔不错,只是缺少图片陪衬有些空泛
发表于 2020-3-13 11:02 19 只看该作者
戎小捷 发表于 2020-3-10 23:38

出 师 不 利[/font ...


期待更新
发表于 2020-3-13 14:03 20 只看该作者
继续关注!!!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