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276

主题

陕西

2023环中国北部边境线331国道自驾之旅

[复制链接] 查看:45198 | 回复:195
发表于 2023-6-19 10:37 101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3-6-19 10:37 102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3-6-19 10:41 103 只看该作者

半山旅游公路


我以前根本不知道天山脚下还有这么一条以观光为主的公路,在北塔山时熊好好就告诉我一定要去一趟半山公路,尤其是这个季节,不去会后悔死。
本着尽量不要做后悔的事的原则,我导航了半山公路。新疆的景区,一个跟一个的距离往往有几百公里,原始胡杨林到半山公路最近的路程也要二百多公里,这样的距离让我有点儿犹豫不决。
还是那句话,既然大老远的来了,也不在乎那几百公里路程。
路过木垒县城没有停留,直接上了半山公路。这是一条窄窄的县道,蜿蜒曲折的在天山脚下向西起起伏伏的延伸去,道路旁有很多很传统的甘肃农村民居,如今这样的土坯房建筑在甘肃武威、张掖都很少见到了,感觉很新奇很文化。
走不远就可以看见绿色的和金黄色的麦田覆盖了远近山坡丘陵,还有成片的即将开花的油菜田。
雄伟的雪山横亘在田野的尽头,分隔了天空和大地,蔚为壮观。
走过天山脚下,我嗅到了麦香味儿和沙枣花的浓香,竟有点儿挪不动自己的脚步。
劳作的风景和自然的风光相辅相成,互相点缀,成就了一番最美的旅行。

发表于 2023-6-19 10:41 104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3-6-25 11:33 105 只看该作者

天山东路

烽燧是古代的报警系统,它往外与长城并存,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新疆的烽燧遍布天山南北,起到了护卫丝路畅通的重要作用。

巴里坤境内烽燧遗址共有78座,是新疆保存烽燧最多和最好的地区。在三塘湖遗存唐代烽燧6座,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其余均为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所建。烽燧分布密度最高的是巴里坤县城往西至萨尔乔克一线,连绵相望有13座之多,城如岑参诗所云:“寒驿远如点,边烽互相望”,蔚为丝绸之路的一大壮观!

烽火台之间的距离因地势而定,以烽燧相望为准。遇有军情时,白天燃烟,夜间放火。如有百余敌进犯,白天举1烟(若在夜间便放一火);如犯敌有千余人,则白天举3烟(夜间放三火);犯敌在5000以上,白天举4烟(夜间放四火)。用烟、火传递信息,三四百里外的敌情很快就传到了镇标衙署。

巴里坤境内烽燧的分布以县城为中心,从汉城向东延伸,每10里1墩(烽火台),渐远为20里1墩,一直延伸向伊吾河谷至甘肃境内;从县城向西,烽火台一路折向西南至七角井,另一路折向西北至木垒。

走着走着,路上突然不见了大卡车,以为前方路况有问题,挡住一位重装骑行的小伙子询问。他说他也疑惑是怎么回事,只有小车没有大车。问我多远有人家,他不敢在野外露营,害怕狼。

今天的云真美,层层堆积,流过头顶,唾手可得。

中午在一小镇休息,炖了一锅木垒羊肉。安静的小镇犹如一幅西部画作,蓝天白云下,一排低矮的土坯平房,小商店关着门,风炮补胎的门口扔了几个废弃的轮胎,一阵旋风从远处吹来,几只白色的塑料袋在尘土中打着旋儿,最后落在了一个墙角阴影里。

在很远处就能清晰的听见我的高压锅发出的“吱吱”声,小镇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香喷喷的羊肉味儿。

我在睡梦中嗅到了清炖羊肉的味道,迷迷糊糊从躺椅上爬起来,揉揉眼睛,去墙角小解,踩到一只睡觉的黑狗,我吓醒了。

一只母羊带着一只小羊,在我的车旁边徘徊,驱赶不走,不知是什么意思。

吃了羊肉汤就馕,收拾了东西,赶紧离开了这个冷清的让人心里发毛的地方。

发表于 2023-6-25 11:33 106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3-6-25 11:33 107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3-6-25 11:33 108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3-6-25 11:36 109 只看该作者

巴里坤湖落日

乌云还在头顶翻滚时,我就预言今晚的黄昏注定辉煌难忘。过不然,半个小时后,落日从氤氲密集的黑云中钻出来,红彤彤的贴在水面上,在巴里坤湖上撒下了万千金波。随着夕阳西下,落日余晖涂抹了天空和大地,将炽热的红色渲染了静谧的世界,我漫步水上栈道,享受着夕阳给予我们的最美好时光。在巴里坤湖的暮色中,我经历了沉寂、热烈、燃烧、爆裂、淡然、平静的全过程,意外惊喜和意料之中的辉煌晚霞,给了我初来乍到者最为奢侈的见面礼。想到,不如遇到。这才是旅途中最为难忘的风景和记忆。

发表于 2023-6-25 11:36 110 只看该作者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